《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影片海報

《奪命地鐵》是2014年在我國上映的一部俄羅斯電影,講述的是擁有近八十年地鐵運營歷史的莫斯科市,一段地鐵隧道因年久失修而坍塌,引發了莫斯科河水倒灌,整個城市陷入毀城危機的故事。

男主角安德烈和女兒喀秋莎原本可以躲過一劫,卻因妻子伊莎只顧自己享樂,而置家庭於不顧,無奈之下,安德烈只好自己開車送女兒上學。不巧,他們家的車又被堵住了,才改乘地鐵,而橫遭地鐵之災。

作為受害人之一的安德烈,並非純粹的受害人,他明知妻子早就背叛了婚姻,卻在他們的婚姻問題上不作為,放任妻子,最後將自己和女兒陷入被動之境。

事實上,整個災難本該被扼殺在搖籃裡,只是由於負責檢查地鐵線路的工作人員謝爾蓋有酗酒的惡習,以致他發現隧道里有滲水的問題,上報後,其他工作人員翫忽職守,不予採信,所以沒有足夠重視,而讓地鐵照常運營才將整列車的數百條人命置於危險之中,最後死的死,傷的傷,倖存者寥寥無幾。

比起災難更令人震驚的是引發災難的原因,影片旨在通過觸目驚心的災難情形,讓人們看到:

一個家庭,有一個人不稱職,家人難免遭殃;一座城,一個惡習,就足以毀滅。而拯救一個家庭,必須要徹底解決家庭中存在的問題;拯救一座城,需要各個崗位上的人員有所作為。並希望人們引以為戒:在家庭中,為人父母要有擔當,一個家庭才能真正完整;在工作崗位上,要敬業,才不會因個人失職或踐踏他人的生命

簡而言之,影片就圍繞兩條線索展開:一是從小家庭的角度——安德烈一家,妻子失職,丈夫不作為;二是從大單位的角度——地鐵公司,員工的一個惡習,其他人的不作為。由小見大,將個人的問題上升到對他人的影響,從而說明了不作為的危害。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地鐵線路網絡,全部淹沒只需要3分鐘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 地鐵之災為何會發生:人有惡習,足以將一城陷入災難

勁酒有一個非常溫馨的廣告:

勁酒雖好,可不要貪杯哦!

言外之意,貪杯可就不妙了。

在影片中,作為巡查鐵軌線路,保障地鐵安全暢通的工作人員謝爾蓋,因為嗜酒如命,發現軌道中有滲水的異常現象後,回去上報給工作室的人員,卻被當成是醉話,可他十分清楚滲水問題的嚴重性 ,卻在問題沒有得已解決之前,跑去買酒喝,然後被警察逮住。

警察也沒有將他反饋的問題當真,而是認定他在忽悠,所以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隧道最終只能聽天由命,悲劇才不可避免地發生了。

謝爾蓋因為酗酒成性,嚴重到了所講的話不被同事和警察相信的地步,可見酗酒這個惡習的危害已經不僅僅是酗酒這個行為本身,還有它產生的“副作用”,比如:酗酒人的言行不容易被他人採信,就像謝爾蓋明明反應的是十分嚴肅的問題卻被當成醉話,他人就是不當真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從《環球時報》2009年7月1日上的那篇報道,可以更直觀地看出酗酒這一惡習的危害性。

環球時報駐俄羅斯特約記者任留念報道,據俄媒報道,俄羅斯官員7月1日說,目前因酗酒死亡 的俄羅斯人達75萬名,佔總死亡人數的20%。

俄新網報道,俄羅斯內務部部長拉希德·努爾加里耶夫在預防違反犯罪問題政府委員會會議上 表示,目前在警方登記的有50萬人慢性酒精中毒,並由於酗酒引起家庭糾紛。他還強調,80%左 右的兇殺案件是兇手在酗酒狀態中實施的,其中50%的死者也是處於醉酒狀態中遇害。

這個觸目驚心數字:75萬,相當於一個小城市的人口數量。根據2018的統計,上海中心城區之一的長寧區人口大約是70.16萬,也就是說俄羅斯一年要喝掉相當於一個長寧區的人口都不止。照此推算,假以時日,相當於一個上海的人數喝著喝著,也會沒了。

這太可怕了!

影片中,和謝爾蓋湊錢一起買酒喝的那名女性加琳娜

,也同樣難逃酗酒所帶來的後果,雖然她躲過了警察的追捕,逃到地鐵裡,結果遭遇地鐵之災,那又何嘗不也是酗酒的另一種嚴厲的“懲罰”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加琳娜和謝爾蓋湊錢買酒喝

  • 安德烈和女兒為何突遭橫禍:社會上有不良的惡習,家庭中有不安分的妻子

世界各地都有愛喝酒的人,莫斯科也不例外,正如影片所反應出來的,不光是巡查人員謝爾蓋,還有加琳娜,沒錢還要和謝爾蓋湊錢買“普京牌”的酒喝,更誇張的是連病人買到醫院作為感謝安得烈的東西里面也有酒也許是因為:一,俄羅斯太冷了;二,是俄羅斯人太苦悶了。

安得烈,長了一副苦瓜臉,特別能忍,雖然是一個優秀的外科醫生,深受病人家屬的愛戴,時常有人送他東西。不過,他的婚姻並不幸福,整個人看起來就是悶悶不樂的樣子。

影片一開始就直接展示他的妻子伊莎背叛了他,她就像那列在隧道中脫軌的列車,出差歸來也不回家,而是去和第三者康斯坦丁諾夫在一起,讓女兒獨自在家過夜。

康斯坦丁諾夫催她趕緊離婚,帶喀秋莎離開安德烈,第二天,他們還一起回到安德烈的家,但是安德烈已經送喀秋莎去上學了。

正所謂:妻賢夫禍少。——明代周希陶《增廣賢文》


據說,在明朝有一個讀書人叫吳子恬,他的母親過世得早,吳父再娶。他的繼母偏心弟弟,對他不好,他心裡有怨。後來吳子恬娶妻,繼母對他妻子也不好。他心中不平,要去找繼母理論,但吳被妻子勸住了。再後來,吳父去世了,他繼母把最差的田分給他,而把最好的留給給弟弟,還私吞了不少錢。吳子恬受不了,又要去找繼母,又被妻子攔住了。

沒過多久,他弟弟染上賭博,把錢全部敗光,母子幾乎淪為乞丐。這個時候,吳妻勸他去把繼母和弟弟接回家,然後還幫助弟弟戒賭,最後感動繼母跟弟弟。全家最終幸福和睦相處。

吳妻還給他生了三個兒子,都考上進士。

故事中的吳子恬因為有賢妻,不僅替他擋掉許多有可能發生的家禍,還給他生養幾個好兒子,全家得以幸福和睦相處,反觀伊莎,身為人妻,因為自己的不安分,給丈夫和女兒平添了禍端。

倘若,伊莎盡到一個妻子的本分,懂得為夫分憂,安得烈和喀秋莎根本就不會有去坐地鐵一事,就算地鐵發生事故,他們也不在地鐵裡,問題是伊莎不是賢妻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安德烈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 在小家庭中,安德烈對婚姻中的情感問題不作為

“婚姻家庭中一旦出現了一個犧牲者心態的人,進而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個放縱者。”——加拿大心理治療師克里斯多福.孟在《親密關係》


沒有底線的犧牲,就是毫無顧忌的放縱。不是毀滅了自己,就是毀滅了別人。

安德烈早就知道妻子背叛了自己,每天夜裡為別的男人哭泣,只是不知出於何因(影片沒有交待),他就是沒有就他們之間存在的感情問題進行任何交流,而是放任伊莎。伊莎徹夜未歸,他也不聞不問。

因為伊莎的失職,他只好自己送女兒上學,但是出了家門,車子又被送水工的車擋住了。他也只是簡單跟人家說了幾句,送水工先去送水,他就放棄了,也沒問對方要聯繫方式,所以後來送水工半天沒回來,他就一直坐在車裡乾等。

倘若他在處理這個問題上,採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強烈要求送水工當時馬上挪車,他把車開了出來,或者哪怕主動問對方要聯繫電話,對方太久沒出來的話,還可以電話催促,想必那樣也能及時開車送喀秋莎去學校,就不會有她氣得跑去坐地鐵。

在對待妻子的問題和被堵車的問題上,安德烈採取的態度是一樣的,就像喀秋莎說的:“爸爸,除了你我還真不知道,誰能忍得了這種事?”

安德烈就是太能忍了,妻子背叛婚姻12年了,他竟然也能忍得住,反正就是什麼都不做。

安德烈這種不作為的處世態度,某程度上和那些地鐵工作人員的翫忽職守是同一個性質,只是他把這個態度用在自己的生活上,所以造成的是他自己的家庭危機。

誠然,對安德烈一家而言,是伊莎先犯下的錯,但是安德烈對妻子犯錯後採取不作為的態度也是不值得提倡的,如果要懲罰的話,他們夫妻要各挨五十大板。

如果說在小家庭中,一個人失職,婚姻“年久失修”,頂多危害到自己家庭成員的幸福,那麼在地鐵大單位裡,隧道年久失修,員工失職,問題可就不這麼簡單了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開車吃蘋果的司機

  • 在地鐵大單位中,隧道年久失修,工作人員翫忽職守,對存在的異常情況不重視
  • 影片中的地鐵之災並非偶然,而是有徵兆的,因為地鐵線上的隧道多年沒有維修,在坍塌之前也發出了警報——滲水提醒,其實,這個現象也被巡查的工作人員發現了。只是,發現的人有酗酒的習慣,而得到反饋信息的工作人員翫忽職守,最終沒有采取任何防範措施。

    翫忽職守的作為,是指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認真履行職責義務的行為。

    有的工作馬馬虎虎,草率從事,敷衍塞責,違令抗命,極不負責任。

    有的陽奉陰違,弄虛作假,欺上瞞下,胡作非為等。即對於自己應當履行的,而且也有條件履行的職責,不盡自己應盡的職責義務。

    有的擅離職守,撒手不管;有的雖然未離職守,但卻不盡職責,該管不管,該作不作,聽之任之等。

    除了酗酒的謝爾蓋,在準備開啟一天運營工作的人員中,有一人在吃東西,一人遲到,一個司機在開列車時吃蘋果,而且他吃完的果殼亂扔,用過的車廂也一團糟。

    作為事關民眾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交通部門——地鐵單位,對有壞習慣的員工不要求改正,對員工發現的問題不給予重視,對發生的災難採取的措施也不夠果斷,整個一拖沓的作派。

    地鐵在這樣的隊伍運營下,就算沒有隧道坍塌一事,早晚也會發生別的事故。假如在災難發生之前,哪怕有一個環節被提前得以杜絕了,後面肯定是另一番景象。

    影片藉助地鐵之災這個縮影來反應長期存在的社會弊端,讓人們看清了不作為的危害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安德烈與女兒喀秋莎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 直面婚姻中的問題,婚姻才可能有救

    沒有人願意遭遇婚姻問題,就像沒有人願意遭遇地鐵之災一樣,然而既然問題發生了,就應該面對問題,去解決它,全家才有可能恢復正常的生活。

    就好比安德烈,假如沒有遭遇地鐵事故,以他的性格很可能一直採取“鴕鳥”的心態,假裝生活一切風平浪靜,但是處在災難之中,他不得不面對和團結情敵康斯坦丁諾夫,一起想辦法逃生。

    如果他不團結康斯坦丁諾夫,有可能帶著女兒像其它乘客一樣走出車廂,最後要麼在混亂的逃跑途中被踩踏,要麼逃到最後觸電而亡。

    就算他們一起克服重重困難逃到一個立井,好不容易打通了伊莎的電話,她也找人來營救,最後卻發現立井下面空無一人,他們還是沒因此得救。

    那是為何?

    因為此時,因伊莎而捲入災難中的安德烈和女兒以及康斯坦丁諾夫,雖然此時,他們之間的關係被串聯起來了,但是,他們之間的情感糾葛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所以,才有被重新捲入洪流之後,躺在隧道的空曠處,覺得生存無望的康斯坦丁諾夫把他們之間的問題赤裸裸地攤開來吼,而安德烈終於忍受不了康斯坦丁諾夫的無恥挑釁,於是和他進行決鬥,最後兩個人都摔落水中,而踩中之前被洪流衝散的加琳娜,三人互相嚇到了對方而同時發出尖叫,而正是這叫聲引起了搜救人員的注意,從而前來營救。

    安德烈和康斯坦丁諾夫的那一通發洩的決鬥,與其說決鬥,不如說是在解決他們之間的問題,因為那一架把他們之間關於伊莎的情感問題打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再沒什麼隱藏遮攔,所以得救後,就算伊莎選擇迴歸家庭,康斯坦丁諾夫也能徹底放手,而不是像影片之初催促她趕緊離婚,兩人好在一起。

    而經歷失而復得的丈夫和愛女,伊莎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說白了,人生漫長,婚姻中的問題複雜,碰到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在所難免,雖然有些問題很可惡,可能還可怕,但還是應該及時解決,比問題更可怕的是忽視問題、逃避問題,不作為。因為不去解決,問題永遠不會自動消除。唯有勇敢面對並解決它,婚姻才可能得救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 正視工作上的問題,有所作為,城市才有救

    很多觀眾看到影片中倖存的幾個人,明明是在逃命,卻在隧道中談一些無關痛癢的話,彷彿是在公園裡漫步聊天,個個都搶著表達,笑聲不斷。

    其實,那不是影片拍得不好,不緊湊,而是為了體現少部分人有拖沓的性格,哪怕在性命攸關的時刻,缺乏緊迫感意識,沒有認真對待的態度,如此一來就與引發災難的那少部分工作人員的翫忽職守,不正視問題,坐等悲劇發生的風格相呼應了。

    所以,原本那幾個倖存者已經逃到一個立井,也用東西戳破了過往車輛的輪胎,還是沒有引起地面上的人注意,而是被一個洪流重新捲入隧道中,最終靠被搜救人員發現,通過地面的工作人員協助,他們才得已成功解救。到此,地鐵之災的搜救工作才算真正成功,城市危機才得已解除。

    處在災難之中的個體,可作為畢竟是有限的,這就更突出了工作崗位上要有所作為的必要性。

    通過一場災難,讓人們從中吸取慘痛的教訓,從而改正一個惡習,意識到有作為的意義,也算是災難的價值。

    正像影片的最後酗酒女加琳娜被救回地面後,謝爾蓋又拿酒給她壓驚,她說:“老爹,我已經戒了。”

    的確,一個惡習,經歷一場災難可以戒了,也不枉在災難中走一遭,只是這個代價太大了。很多人並沒有加琳娜那樣的好運氣——最終得救,而是在災難中付出了寶貴的生命。

    反觀謝爾蓋,沒有親歷災難,整座城差點因他而毀滅卻不自知,地鐵之災前後,他對酗酒這個惡習的認知似乎並沒有任何改變,那才真正可怕。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奪命地鐵》:婚姻和隧道“年久失修”引發的危機,人不作為所致

    • 於小家而言,不作為,意味著大錯

    由於伊莎一個人的錯,而作為丈夫的安德烈對他們之間的情感問題毫不作為,不僅兩人各自承受痛苦,最後還差一點家破人亡,第三者也險些死於非命。

    可見,對婚姻中的問題採取不作為的態度,其實就意味著是大錯,大人痛苦,孩子跟著遭殃,正所謂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最諷剌的是,情敵也覺痛苦。影片的最後,通過康斯坦丁諾夫對伊莎的抱怨,他為自己與伊莎糾纏而陷入災難之中深感不值,尤其是最後伊莎迴歸家庭而離開他,當然這也是對他12年來破壞他人家庭的最好報應。此外,還可以看出的是,他也有一肚子的委屈。

    顯然,在一個家庭中,一個人有問題,極有可能所有的家成員都要遭受“連坐罪”,很難有人可以置身事外。所以當夫妻有情感問題應及時溝通和解決,哪怕像影片中安德烈與康斯坦丁諾夫一場決鬥也好,至少能把事情作個了斷,而不是毫不作為地默默忍受。

    • 於負責公共交通的地鐵大單位而言,不作為,就是危險

    一個小家的問題尚且需要及時處理,那麼,作為大家庭,負責民生的社會上各個大單位,工作中有異常情況,更應該重視,妥善處置,因為不作為,就意味危險。

    《韓非子·喻老》中有提及:

    “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煙焚。”

    千丈長的大堤,因螻蟻的洞而潰決;百尺高的房屋,因煙囪裂縫中迸出的火苗而焚燬。小事如果不注意,也會釀成大禍、造成嚴重損失。

    在小家中,伊莎不稱職,安德烈不作為,全家陷入危機;在地鐵大單位,謝爾蓋身為巡查工,有酗酒惡習不加以改正,外加其他工作人員的翫忽職守、不作為,所有危害相加起來,引發城市之危。悲劇的是,處在災難之中的個體,可以作為之處卻是有限的,所以,簡而言之,不論是在小家庭中還是大單位裡,不管是婚姻問題還是工作問題,每個人都應該盡職盡責,哪怕改正一個惡習,防微杜漸,讓有所作為把危機扼殺在搖籃裡。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