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一個小縣城與穆桂英的歷史淵源!

“轅門外三聲炮響,如同雷震,天波府裡走出來我保國臣,頭戴金冠壓雙鬢,當年的鐵甲我又披上了身,帥字旗,飄入雲。斗大的穆字震乾坤.......”

這段經典的戲劇誰還記得,小編小時候家裡沒電腦,就靠著一臺黑白電視度過自己的童年,這段戲我至今還記得。但是今天我們不是說的是53歲穆桂英在掛帥的事,而是她大破天門陣的事 。到底在哪?

邯鄲一個小縣城與穆桂英的歷史淵源!


對於穆桂英當年破天門陣的地方,有很多說法, 今天小編就說一下,我們那裡關於穆桂英的傳說, 開始說起來, 就得從邯鄲市曲周縣的歷史說起了。

邯鄲一個小縣城與穆桂英的歷史淵源!


曲周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漢武帝建元四年(前137年)置曲周縣。縱觀曲周縣二千多年的歷史,其區域位置極其重要,尤其是北宋時期,宋遼兩軍對峙作戰,宋軍在曲周多處安營紮寨。現在曲周縣的老營、安寨、前寨、軍營、範軍寨、楊軍寨等20餘個村莊的起源,都與宋軍及北宋名將穆桂英有著密切聯繫。

據後老營村史記載,北宋時,此地為宋遼戰場,宋軍在此安營紮寨,分東、西、南、北、太平五營,故稱老營。後演變為五個村,抗戰時期合併為一村,1961年又分為後老營、東老營、西老營三個村。(到現在這些村莊都還在)

宋太宗雍熙三年,即遼統和四年(986年)3月,宋軍開始大規模北伐,史稱“雍熙北伐”。宋軍兵分三路:東路以大將曹彬為帥,計劃出瓦橋關(今河北雄縣西南),進攻遼南京幽州(今北京);中路以田重進為帥,出飛狐口(今河北淶源北),謀攻蔚州(今河北蔚縣);西路以潘美、楊繼業(又名楊業)為帥,出雁門關(今山西代縣),謀取遼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宋軍起初意在以東、中兩路大軍將遼軍牽制於幽州,使其無暇西顧,西路軍便可乘機攻取大同,然後東進,會師幽州。遼國蕭太后率兒子聖宗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宋三路大軍前後戰敗。西路軍楊繼業壯烈殉國。宋王朝從此放棄了收復幽州的打算,一改對遼國的戰略進攻為戰略防禦,並以保定為中心,西到太行山,東到海濱的塘沽一帶,修築了東西900裡的界河,廣種榆柳,設鎮駐防,以作防禦。此後,在曲周東西一線多處安營紮寨,成為抵禦遼軍南侵的一道重要防線。因為當時曲周處於漳河、黃河故道,終年積水,便在漳水南岸設黃洋水寨,後演變為前寨村。前寨村南10餘里設立了五個大營(今老營村等),一度由宋將楊延昭(楊繼業之子)駐守(稱定遠軍),在此屯兵、屯糧。一是支援邊關作戰,二是在此地阻止遼軍南下,保護京都開封汴梁的安全。楊延昭率宋軍在曲周多次與遼軍作戰,屢次獲勝。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9月,遼兵從多處入侵宋朝北部邊境,真宗採納了宰相寇準建議,派遣楊延昭、楊嗣等將,分別把守邊關要塞,嚴密注視敵人,並擇機與遼兵作戰。此時正當年輕的楊宗保(楊延昭之子)、穆桂英(楊宗保之妻)已在邊關軍中,為加強曲周大營的防禦,寇準上奏真宗皇帝,派楊宗保穆桂英夫婦為主將,來此地駐守。他們夫婦武藝高強,英勇善戰,在邊關與遼軍作戰中屢立戰功,受到真宗封賞,到曲周大營後,精心練兵,固防營寨。11月,遼國蕭太后、遼聖宗親統大將蕭達攬等,領兵20萬,分兵多路,大舉南侵中原。蕭太后、遼聖宗率領的一路大軍途經曲周,在大營北的黃洋水寨被楊宗保穆桂英率領的宋軍攔阻,穆桂英衝鋒在前,奮力拼殺,並佈下多處“迷魂陣”,使遼軍不得前行,連吃敗仗,幾次衝殺都無法通過黃洋水寨。當時52歲的蕭太后披堅持銳,親臨前線指揮,幾次衝殺都被穆桂英打得大敗。最後不得不繞道南行,避重就輕,直抵黃河北岸的澶州(今河南濮陽),對岸就是北宋的都城———開封汴梁。宋真宗聽取宰相寇準的建議,御駕親征,親率大軍指揮與遼軍作戰,宋軍士氣高漲,接連取得勝利。遼兵孤軍深入,糧草不濟,大將蕭達攬戰死,蕭太后提出與宋軍議和,於12月中旬議和協議達成,史稱“澶淵之盟”。協議內容:由宋朝每年送給遼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遼軍從宋境內撤回,遼國皇帝向宋朝皇帝稱兄,兩國間保持和平局面。之後,宋遼之間很長時間沒有大規模的戰爭,相對和平。

邯鄲一個小縣城與穆桂英的歷史淵源!


此處為安寨鎮示範村(前衙),葡萄基地

此後,駐守曲周大營的穆桂英準備分娩,為了給嬰兒一個安靜的環境,穆桂英隨到大營東北10裡遠一宋軍側營,順利產下一男嬰,即楊文廣。由於穆桂英母子在此側營安頓並生活了一段時間,該營被稱為安兒寨,後演變為安寨。巾幗英雄穆桂英大戰遼軍的故事,在曲周縣民間廣為流傳。她擺的“迷魂陣”更使遼軍暈頭轉向,節節敗退,在民間已是津津樂道,傳為佳話。

在安寨有個叫公城堡的村莊,原本當年是要定公城堡為縣城的, 可惜村莊太窮, 所以就有了那句話, “公城堡, 後退25(代表25裡地)”就成就了現在的曲周縣城, 還有南北馬店,當年是穆桂英養馬的地方。

邯鄲文化,源遠流長,就連一個小縣城,小村莊都有這麼精彩的歷史故事, 作為一個邯鄲人,我深感驕傲,因為我們是燕趙之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