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90後

昨天還在催婚,今天就辦離婚。7年之癢越縮越短,離婚大潮山雨欲來。孩子房子面子樣樣是難關……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彷彿還是昨天,整個社會還在為80後離婚率太高憂愁,甚至聲討年輕人太過兒戲婚姻。

時光轉眼到今天,第一批00後已經上了大學,90後卻強勢成為離婚主力軍。婚姻的進行速度也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從七年之癢逐漸變成5年、3年甚至更短。

90也正在“超前”到體會了一場“完整婚姻”了

——結婚、生子、離婚全流程。

《透明人》-名利場系列中,姜思達對談過一位“離婚律師”,節目中離婚律師發出了警告:“上班時間越長越容易離婚”,可見生活節奏對婚姻的影響之大。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離婚率上升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從2013年到2018年,我國的離婚人數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上升著,而結婚登記率連續4年下降,2017年同比下降了7%。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離婚率最高的城市是北上廣深這些超一線城市,這一現象也印證了離婚律師所提到的上班時間長是婚姻生活的一大殺器。

本文的主人公小王,92年出生,已經體驗過一回離婚的滋味。北京讀書畢業,有穩定的工作,愛好廣泛,認真交朋友,認真戀愛,認真結過婚,然而,最終還是加入了這一波“離婚大軍”。

“真心覺得身處大城市的男男女女,日常忙碌,需要的是回家悶頭睡大覺,缺少的是在慢節奏和娛樂消遣中釋放壓力,更可怕的作為高知人群為主的他們,下班回家後還要與另一半聊“柴米油鹽醬醋茶。哎。”—— 小王

這個時代的身為仙女仙子們,地氣接多了,會中毒。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深入分析,關於離婚的種種原因,

我們不妨先來看一段洋蔥新聞:

A:北京一大媽,退休後,義務幫社區街坊逼婚。一個月內已經逼成200對,離婚190對。該地民政局因不堪壓力已報案。

B:上海一對夫婦因兒子不積極結婚將其告上法庭索賠包括份子錢和精神損失在內的8000萬,稱兒子此舉破壞家庭理財規劃。

C :有關部門日前通報:國內家庭逼婚指數居高不下且呈蔓延趨勢,為應對險惡局面,200個形婚軟件一夜之間上線。獨身者們為此舉設立了“驕傲節”。

D:為應對社會嚴峻婚姻的關係,有關部門緊急修改《離婚法》,離婚條件放寬,一個月內全社會離婚率高達106%,離婚律師成最熱門職業。

上學時不準早戀,畢業就想要孫子,不管成熟有多晚,結婚必須要趁早。

在這個城市化進程參差不齊,傳統和現代思潮拉鋸戰如火如荼的泱泱大國,家庭逼婚導致的婚姻倉促,缺少深思熟慮,閃婚閃離現象真是比比皆是,觸目驚心。

而除了家庭的脅迫,時代和價值觀的發展,才是離婚率走高的必然原因。

“獨身”社會正在襲來,高離婚率不可避免

“獨身”和“單身”的差別,在於獨身的人往往不缺乏戀愛對象,和一段段相對穩定的親密關係,然而她們大多選擇不婚。或者在嘗試過婚姻之後,選擇了更灑脫的獨身人生。

歷史上獨身的名人筆筆皆是:畢達哥拉斯、柏拉圖、牛頓、尼采、恩格斯、安徒生、貝多芬、舒伯特,藝術界的拉斐爾、梵高、英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簡·奧斯汀、可可·夏奈爾……更別說今天被現代文明滋養成長的高學歷的90後。

隨著時代的發展,著名社會學家滕尼斯認為:“後現代社會生活的主要傾向之一就是“個體化”,它是指單一個體意識到其自身人格、價值都要掙脫束縛其的共同體才可發展”

就像那些發達的歐美國家,成年的人們像一個個原子一樣散落於這個社會,高度分工,井然有序,文明且疏離。婚姻早已不是人生的必須項,高離婚率也是時代的必然。

當代上班族頭等難題——愛情or事業?

老王說:寒風中,消費降級的時代以來,找到一個人與自己一起承擔生活的壓力不是很好嗎?

小王卻說:生活已經很艱難了,給自己一些自由不是更好嗎?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若為自由故,愛情隨時拋

當今社會推崇個體,崇尚個人的想法、成就。90後一代相比父輩更加關注自身的發展,更重視個人主張和感受。不願意委屈自己遷就他人,同時也更注重隱私和獨立空間,相比於彼此捆綁,90後更向往獨自成長。

小王還說:你若盛開,清風愛來不來。

女性崛起,向依賴說拜拜

隨著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她們參加社會勞動的比重變大,經濟上更加獨立,於是家庭和男人對她們的束縛變弱。現在,很多年輕女性尤其是生活在大都市的年輕女性,普遍不著急戀愛,而是選擇拓展社交圈,學習新技能。女性對男性的依賴逐漸變弱,面對婚姻生活中的不如意也就更有主動選擇的權利。

小王繼續說:況且科技的發展早已使得獨自生存乃至無性繁殖成為可能。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餘生很長,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

世界衛生組織2015年版《世界衛生統計》報告。報告指出,從總體上看,全世界人口的壽命都較以往有所增加。中國在此次報告中的人口平均壽命為:男性74歲,女性77歲。一場婚姻可能會讓兩個人人生的四五十年乃至更長時間捆綁在一起。

生物學上,所有的激素都有消解的一刻,困擾所有的倫理學家和生物學家的難題是:當荷爾蒙不在的時候,用道德約束和責任心來經營的婚姻又能維持多久呢?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東亞國家數據對比

據新加坡中文報紙《聯合早報》報道:日本作為世界上有名的“單身大國”,一直到50歲從來沒結過婚的人的比例為:男性 23.4%,女性約為14.1%。但是,近年來韓國的未婚率大有超過日本之勢,20-29歲以及30-39歲的男女未婚率分別在2005年和2015年趕超了日本。

據韓國統計廳的數據,現在,韓國20-29歲的男女未婚率達到了91.3%,超過了日本的79.7%。另外,韓國30-39歲的男女未婚率為36.3%,也超過了日本的34.8%。

據韓國亞洲經濟中文網的報道:韓國的晚婚化傾向越來越嚴重,由於受教育程度較高,所以走向社會的時間也就相對遲一些。年輕人一般抱有“等能夠維持生計了之後再結婚”這種觀點,因此初婚年齡逐年提高。

而回到本文主題“離婚”,調查顯示,韓國的離婚率也是全亞洲最高的國家。

離婚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

大眾觀念裡,離婚可能意味著婚姻主體中的某一人甚至兩個人有什麼問題,經營不好婚姻是人生失敗的表現。事實上Ta們可能在事業上更加成功,對人生和自身有更明晰的認知,所以敢於跳出那段並不合適的婚姻,重新開啟生活。

結婚和離婚都是人生大事,有人說現在離婚就像離職一樣隨意,也有人說婚姻正在走向滅亡。但對於婚姻中的當事人來說,這段經歷中的幸福是真的,困難也是真的,經歷過的成長也是真的。

90後已成離婚大潮主力:結婚不怕晚,離婚卻趕早

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

順應本能,與時代一起探索更符合現代文明的社會關係結構?還是保持理性,用一顆成熟負責的心謹慎對待這一生的承諾,儘量避免錯的選擇。

婚姻是人類社會最複雜的合夥人制度,從建立到瓦解,處處都是千頭萬緒的末梢細節。太多的例子,讓我們看到生命有多種精彩,對於90後,可以參考的前車之鑑從來不少,衷心祝福大家能燃放自己人生最精彩的煙火。

就像本文的主人公小王說;大膽去愛,順其自然,該結婚就結婚,即使有天發現不再合適,也勇敢面對,一別兩寬,各生歡喜”或許也是種灑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