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周易·坤卦》“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之谜

破译《周易》需要的方法和钥匙

《周易》之研究,自汉儒以后所进入的误区,致使到今天,我们都不能准确地对其进行解释。汉儒注重象数,宋儒注重义理,都是有歧途的。

《周易》到底是什么?

王宏杰研究认为,《周易》是人类文明所有智慧的指南,也包含了人类文明运行的法则。其范围之弘大,天道、地道、人道的学问都包括了,其智慧之精微,生死、进退、吉凶的规则都拥有了。

三皇伏羲氏、神农氏、燧人氏等古代大圣人,将天道之大智慧以河图洛书、八卦、阴阳五行总结出来,最终发展为《周易》一书。

今人破译《周易》之路径是,卦象解释卦名,卦辞解释卦象和卦名,爻辞解释卦辞,《彖辞》和《象传》又进一步解释,《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又进一步解释。到了孔子时代,孔子作《文言传》解释乾坤二卦,又作《系辞传》完成《易》之新义。其弟子子夏又作《子夏易传》进行解释。我们明白了这个思路,就找到了打开《周易》的金钥匙。

王宏杰生于河北沧州,于天山脚下近三十年,潜心修学儒、释、道之典籍。在完成一百五十万字《复活论语》后,于2019年开始讲习《周易》。六十四卦之卦辞、爻辞,仿佛六十四座珠穆朗玛峰,带给我们的是惊喜、赞叹和自信。

欢迎四海同仁前来曲阜儒风国学院,共同修学。让我们回到先秦,从追根溯源到正本清源,寻找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留给世界的自信。

揭开《周易·坤卦》“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之谜


【坤·卦辞】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子夏易传】

坤,顺也,承于乾而成乾之化也。臣禀命于君,而致君之治也。有大通始生之德焉,万物由之得焉。万物由之而形也,无有远迩而奉顺之勤。不敢怠柔,不失正,牝马之贞也。臣道也,待君而后成也。君子攸行,初离乎族,迷而失道,后保其所,乃其常也。西南同类,安无成也。东北丧朋,出而得正,终有庆也。地承天而体方,臣奉君而为正,远无不至,多无不能,无疆之德。故君子定其分,行其事,则叶。夫无疆之永也。

王宏杰解读

我们开始学习坤卦。我们在学习乾卦的时候,从乾卦的卦辞明白了,元、亨、利、贞,是天道作用的开始到发展。这是对乾卦卦象所含有的智慧的总体解释和传达。也就是说,圣人从画八卦开始,就是为了向我们传达所获得的天道智慧。这些智慧都是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有益于众生的。人类文明的所有智慧都是从天道的作用开始的,我们后人学习《周易》的目的,就是向古圣先贤学习智慧。

我们看我们所学习的坤卦,从坤卦的卦辞和爻辞来说,我们即使逐字逐句理解了,甚至背诵了,但也感觉无法把这一卦的含义全部弄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我们没有了解坤卦的总的原则。我们没有进入这一卦的思路,就是没有明确而清晰的思维方式。就像我们看到一座大山,来到山下,发现有很多条进山的路,我们该怎么走进去呢?就是这条正确的路在哪里?如果我们拿一张地图来,就可以往前走了。这张地图告诉你的是路径。所以,我们学习坤卦必须找到这个路径。

乾卦所传达的智慧,具体来说就是有关天道的。那么坤卦呢?就是有关地道的,包括臣道,就是做臣子的,因为龙代表君。还有有关妻道的,就是如何做妻子,因为龙也代表夫。我们看孔老夫子《坤卦·文言传》说:“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这是在明确告诉我们,坤卦所传达的是地道,包括地道的智慧和方法。地道的智慧无非两个方面,一个是“家”,就是“妻道”;一个是“国”,就是“臣道”。人这一生最大的事情,无非是家事和国事。离开这两方面都不算大事,所有的事业和发展,都在家事和国事里面。但是我们在学习这一卦的时候,以弄明白“地道”智慧为主,不要把“臣道”“妻道”作为重点了,因为一切都是从属于“地道”的。大智慧解决小问题,具体的事情都不是事情,由大智慧做前提,什么事情都可以解决。

我们现在看坤卦的卦辞,不像乾卦就四个字“元亨利贞”,但是坤卦也有这四个字,不过已经把这四个字分开来用了。对坤卦的卦辞,具体是讲什么,从古至今只是逐字来理解。我们看诸家的断句都不一样。断句不一样,意思也就变了。也就是说,从汉儒以后,坤卦的卦辞如何断句,如何理解,至今也没有完全统一起来。就坤卦的卦辞,我们把它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卦名:坤。第二部分就是:坤,元、亨、利,牝马之贞。第三部分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第四部分是: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第五部分:安贞吉。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元、亨、利、贞,乾卦的卦辞就这四个字,这是天道的体性发挥作用的过程,以及人类可以看到并运用的外在表现。开始,亨通、利益(有利益,有好处)、正直(不偏斜,不走歪门邪道)。天道的开始叫作“元”,因为天道是刚健的,其开始是美善的。地道的开始也叫作“元”,但是地道时候柔顺的,其开始是顺承的,顺承天道的。

天道的运行用“龙”做代表,地道的顺承用“马”做代表,我们常说的“龙马精神”,就是从这里来的。而这里的“马”是“牝马”。 牝,读作pìn。《说文》:“牝,畜母也。”即母性的牲畜。本义是雌性的禽兽。所以我们看自然界的任何东西,从阴阳的角度来看,雄性的体性和雌性的体性就是不同。阳刚阴柔,这是阴阳的体性决定的。凡是阳性的一切,包括人类,甚至自然界的所有动物,都是“刚”的。那么阴性的一切都是“柔”的。所以,坤就是“柔顺”的意思。因为坤的柔顺是从乾的刚健化生来的,也就是地道顺承于天道。就好比说,大臣的职位是受命于国君,所以必须接受国君的管理一样。

坤,代表地道,其体性是顺承的。其承受的乾是代表的天道,地道的所有成就都是天道化育来的。元,其开始就代表了顺承,顺承的是天道的美善。因此,无论是天道的起初,还是地道的起初,都是美善的。我们看看道家的庄子是如何对乾道和坤道的美善进行描述的。

《庄子·外篇·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至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

庄子是说,天和地本来有大的美善,就是拥有覆载万物的功德,却不表达出来。四季有明确的变化规律,就是四季更替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春去秋来,春种秋收,但它却不发表议论。万物有生成的原理,却不用言语来解说。那么圣人是做什么的呢,就是推原天地所拥有的美善,就能够通达万物生存的原理。所以,超圣的至人是“无为”的,就是自己没有作为,完全道法自然。大圣人是有所行动的,但他不会创作自己的学说,而是顺应天地之美。我们看,圣人,至人,大圣人,他们都是观察天地之美,并且效法的。庄子说的更具体,更形象,我们更方便理解。其实,天地的法则是什么?就是“元、亨、利、贞”,乾道、坤道都是。

我们接着“元”,再看“亨、利、贞”。亨,因为顺承的是天道的美善,大地万物得以化生,必定是亨通的。利,凡是符合地道之体性顺承的万物,没有不是获得利益的。只要符合地道,就不会偏斜,就不会走歪门邪道。母马因其温顺,就不会偏斜的。这第一句话就是对“地道”给了一个定义。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这话读起来让人感觉有点神秘感,因为按照过去的解释,不能全部明白呀。一般对这句话的断句,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也有的是“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我认为,“利”应该放在后面一句话里去。这句话有三部分含义。

君子有攸往。攸,《尔雅·释言》:“攸,所也。”其作用就是放在动词之前,构成名词性词组,相当于“所”,即处所、地方。往,《说文》:“往,之也。”即去,到…去。意思是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 攸往,就是目的地,就是奋斗目标,说大一点就是理想。君子有攸往,就是君子有所去的地方。君子是应该有所作为的,那么,君子该去哪里呢?从大处说,这个大地是我们的安身的地方,家是我们安身的地方,朝廷也是我们安身的地方。我们常说“安身立命”。安身,在某处安下身来,包括生活的和工作的。立命就是精神有所寄托。所以,我们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要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当然啦,每个人的人生目标是不一样的,具有完美人格的君子,他的人生目标也是最完美的。如果找一个具体明确的,关于君子人生目标的话,就是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先迷,后得主。君子有了人生目标,要实现它是需要一个奋斗过程的。这里的“先”和“后”,就是用来表达奋斗过程从阶段上所面临问题的不同。先,《说文》:“先,前进也。”即前进。本义是前进,走在前面。这里指时间在前面的,与“後”相对,意思是起初,开始的时候。後,《说文》:“後,迟也。”即走在后面,迟到。这里指时间较晚,时间在后面的,与“先”相对,意思是后来。事业刚开始的时候,前途茫茫。这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一段经历。从乡村来到城市,虽然带了梦想离开了家,朝气蓬勃,无所畏惧,但是前景的确是一片茫然。记得我妹妹给我写了一封信,信上抄了一段歌词,叫作《彷徨异乡人》:为了一份理想,挥泪告别了慈爱的爹娘。为了一时逞强,断然离开了可爱的故乡。手拎着旧皮箱,孤独地来到这繁华的地方。闪烁的霓虹灯,使我迷惘。拥挤的陌生人,叫我彷徨。心茫茫情茫茫,前途茫茫。不知要怎么闯,才能如愿以偿。现在看来,

现在看来,当初的那份心情就是这个“迷”字。迷,《说文》:“迷,惑也。”即因失去方向而困惑。本义是迷路,分辨不清。所以,历史上不管多伟大的人物,去追求多伟大的事业,都有一段“迷”的经历。到最后呢?后得主。得,取得、获得。主,《说文》:“主,灯中火主也。”即像灯中的火炷。此处的“主”,是与“迷”的含义相对的。起初是迷失了方向,后来不但找到了方向,还获得了所追求的结果。这里我们要重点说一下这个“主”字,究竟该怎么理解。子夏的理解是“后保其所”,意思是后来保持住他的处所,也就是保住了他所在的位置。主,在先秦时期有“主人”“君主”的含义。我认为,在这里是指与君子自己一样,顺应天道、地道的君主。对一个想做事业的人来说,你去找一个什么样的带头人,这直接决定了你的未来。姜太公遇到了文王,于是帮助周朝成就了八百年的天下。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封地,就是齐国。姜太公,是“后得主”最成功的一个人。还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其得主刘备,可惜生不逢时,最后活活累死。我们看《水浒传》,尽管是一部小说,晁盖为主和宋江为主,结果不是一样的。梁山好汉落得悲惨的结局,就是因为遇到了宋江这样的“主”。替天行道成为一句空话。从古至今,谁遇见谁,谁跟着谁,这都是有因缘的。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这里面也不离开一个法则,就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从注解来看,汉儒以后的断句不是这样的,基本是“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这八个字可是让后人费尽了脑神经。南怀瑾先生从《周易参同契》的研究,竟然得出坤卦是讲月亮的,认为月亮的变化,为“西南得明,东北丧明”。南师这样解释,也足见这两句话给其带来的始终没有解开的困惑。

我们看子夏的理解:“西南同类,安无成也。东北丧朋,出而得正,终有庆也。”这是在说,“西南”是同类,怎么会没有成就。“东北”会失去同类,离开“西南”正直的不偏斜的主人,最终会获得福庆。

理解这句话,必须明白“东南”和“西北”到底是指什么?从后天八卦图的方位来说,从西北方顺时旋转,分别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坤卦在西南,位居西方和南方的是,兑为少女,离为中女,巽为长女,是坤卦的同类。乾卦在西北,位居北方的和东方的是,震为长男,艮为少男,坎为中男,是乾卦的同类。做事业是需要同类的,当然是有利的。对“坤”来说,东方和北方所代表的,不是同类,你进入了这个阵营,就会失去“朋”。朋,就是共同志向的朋友。所以,这是对上文“君子有攸往”的一个提醒,凡成大事必须同类多才可以。现在有一个概念,就是“站队”,你站错队,就是“丧朋”。

因此,“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实际上是“利西南,得朋;(不利)东北,丧朋。”

安贞,吉。这三个字,一般放在“西南得朋,东北丧朋”的后面。我认为,应该为单独依据,是对坤卦前面的卦辞的总结。安,安守,就是“心安于”,必须意志坚定。贞,正,正道。这个正道就是“坤道”,就是地道的“顺承”。地道是顺承天道的,对人来说,就是臣有臣道,妻有妻道。守住这个“道”,一切都是吉利的,否则就是凶险的。

我们从坤卦的卦辞整体来看,“地道”也是“元亨利贞”,其特点是“顺承”的。君子离开了原来的位置,进入了一个与过去不同的环境。你所有的行为都要从属于这个环境,你要改变自己,要适应这个新环境。但是,不管环境怎么陌生,你要把这个新环境作为原来的环境一样成为自己生存的地方。就像城里和乡村的环境差别。从乡村进入城里的人,他会失去原来的同类,因为过去的同类是无法帮助你在城里的环境生存的。但是,你必须完成离开乡村在城里安身这个过程,这就是“出而得正”。并且最终要和城里人一样取得成功,这就是“终有庆也”,最终会得到吉庆的事业。

坤卦同样也是讲臣道和妻道的。你从过去的身份,进入新的工作环境,进入朝廷里做官,这同样是发生了环境变化。还有,一个女人从结婚之前的少女,要告别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妻子,进入一个不同与过去的环境。这两种情况,其变化到结果,都离不开“出而得正,终有庆也”这个目标。因为你丧失了过去的同类,你的同学,你的玩伴,对女人来说就是闺蜜,遇到任何问题,再找他们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人的恋旧和怀旧心理,让人走不出过去。在外面遇到困难,找过去的同类来寻找解决办法,是没有正确答案的,因为他不熟悉你的环境。时间久了,他也不知道你经历了什么。对结婚的女人来说,你要寻找新的同类,能帮助你的不是你过去的闺蜜,而是和你同样走过来的人,找他们就能最终获得圆满的福庆。

但是,人生不管怎么改变,“安贞”就是永远吉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