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夜不閉戶”、“路不拾遺”的時代嗎?

用戶69331504


“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在古代典籍中有非常多的記載。比如《戰國策》中有“期年之後,道不拾遺,民不妄取”;《韓非子》中有“國無盜賊,道不拾遺”;漢代賈誼《新書》中有“路不拾遺,國無獄訟”;唐代鄭棨的《開天傳信記》中有“路不拾遺,行者不囊糧”等等。

由此可見,這是古代的一種社會理想。既然是社會理想,顯然在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這就如同古代說的“大同社會”一樣,也僅僅存在於人們的想象中。

然而,《資治通鑑》中,卻真切地記載了唐太宗“貞觀之治”時期,出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

《資治通鑑》上說:“自是數年之後,海內昇平,路不拾遺,外戶不閉,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

那麼,“貞觀之治”時期,真的實現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嗎?

我認為,這顯然是不可能的。我為什麼這麼認為呢?

其一,盜賊永遠存在。別說“貞觀之治”時期,就算是咱們當下,富裕程度不知道比“貞觀之治”時期高多少倍,但有誰敢出去不鎖門呢?不鎖門,你的家很可能就被“抄”了。盜賊在任何時候都是有的,再富裕的時代,都杜絕不了盜賊的存在。因為所有的富裕,都是需要付出勞動的。而盜賊卻可以不勞而獲,相當輕鬆,所以,總會有人鋌而走險。

其二,貞觀時間太短。任何一個盛世的出現,絕對不是一代兩代能夠做到的,更不可能在二十來年的時間(“貞觀”經歷了22年)裡實現。

其三,貞觀基礎太差。李世民的“貞觀之治”是在隋末亂世中起步的。隋朝末年,天下大亂,那麼多勢力,打了那麼多年仗,早已把國家打得一窮二白了。“貞觀之治”是在這樣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發展的,時間非常短,實在不足以形成盛世。

其四,貞觀消耗太大。唐太宗時期,也並不是完全就放手讓老百姓生產,其實還在打仗。貞觀四年(630年),唐太宗讓李靖率軍和東突厥作戰,最終滅掉東突厥;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命李靖、侯君集等攻打吐谷渾,另立吐谷渾國王;貞觀十三年(639年),唐太宗命侯君集、薛萬徹等攻打高昌國,並設置安西都護府;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親自率軍征討高句麗,最後糧草沒了才班師回朝,而且此後就與高句麗糾纏不斷,前後打了三年時間。

(率軍出征,圖取其意)

我們這裡並沒有把貞觀年間,唐太宗發動的戰爭清理完,實際上還有很多次小型戰爭。算起來,唐太宗時期發動的戰爭不下十次。

要知道,如果古代不打仗,安安靜靜地搞幾年生產,可能生產會多多少少搞上去。但是一遇到打仗,將給農業生產帶來雙重打擊:一重打擊是需要給軍隊提供糧草,老百姓自己的口糧不足;另一重打擊是農業生產最主要的青壯去打仗了,無法提供足夠的勞動力。既然唐太宗時期有那麼多戰爭,老百姓怎麼可能富裕呢?不富裕,怎麼會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呢?

其五,貞觀稅負不輕。老百姓要富裕,稅收必須要少。但是,稅收一少,就無法做打仗之類的事情。而且,我們在史料中也沒有找到唐太宗像“文景之治”那樣減免稅賦的記錄。由此可見,“貞觀之治”時期老百姓的負擔並不低。

既然又在打仗,又沒有減免稅收,又有盜賊,經歷的時間又短,盛世顯然是不可能形成的,“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顯然不可能出現的。

(司馬光)

既然不可能出現,為什麼司馬光在《資治通鑑》裡面要那樣說呢?

我認為,司馬光其實是想表達一種形象性的說法,並不是實際存在的現象。是為了表現在唐太宗的治理下,唐朝社會出現了明顯的變化。其中多有溢美之詞,表達作者對這一個時代的肯定。

除此之外,司馬光還以此來說明在“貞觀之治”時期,社會風氣出現的明顯變化。“路不拾遺”“夜不閉戶”,實際上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不設防,不爭奪,不互損。說明社會開始講信任,社會道德變好。而這種社會道德變好,也與唐太宗在“善於納諫”中,所倡揚的君臣之間互相信任,有莫大的關係。

總之,“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現象,在古代社會中是不存在的,但是“貞觀之治”的出現,讓我們看到人類走向理想社會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資治通鑑》《舊唐書》等)


張生全精彩歷史


毛主席光明時代就是,大公無私,人人爭做好事,學習白求恩,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為共產主義貢獻力量!








尋找同路人8


有,本人小70經過,毛澤東那時優就是,人們品德特好,互相幫助,一人有困難大家幫,雖窮點但精神食糧很充滿,為黨,為國家,為人民大眾,為建設社會主義中國,吃最大苦人們也高興。


用戶7435162994716


中國有沒有路不拾遺 夜不閉戶的時代?

古代唐朝的貞觀之治,清朝的康乾盛世,中國解放後的五十年代,也是中蘇友好時代。

中國的五十年代是離我們最近的中國發展最快的時代,中國一窮二白剛從戰爭創傷中走出來,連一根釘子都不會製造,東北除外,東北地區是中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中國百分之九十五的工業集中在東北地區。

上海,武漢,只有輕工業,紡織工業,和一些日用品工業。

蘇聯的援助,全國各地鋪開,使每一個省都有自己的配套成龍的工業體系。

中國人民的忘我的熱情,只知道為了民族國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工作不計報酬,許多工程都是人民的義務勞動完成的。包括許多的大型水利工程。

中國人那個時代,四萬萬同胞同一條心,就好像一個人一樣。沒有私利觀念,當然夜不閉戶,路不拾遺。那個時代的年輕人已經百年,許多人,今天已經不在了,他們已經離開了我們,他們是我們的父輩,和爺爺輩。中國的國民經濟基礎是他們奠定的。

今天,我們訴說著他們的故事,許多年輕人不相信,但是卻是那個時代人們的精神主流。

這種精神會不會回來呢?

會的!

看見今天的年輕人,他們文明的精神面貌,奠定了將來的文明中國。

80後,90後,00後,這一代的年輕人,已經比他們的父母要有文化多了,也文明多了。在他們身上看見了將來的中國,看見了康乾盛世,看見了中國的五十年代。


寶樹白石


本人經歷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時候就是這樣,當年毛主席有一首詩,前兩句是:春風楊柳萬千條,6億神州盡舜堯。真實地記錄了這時候的社會情況。


真相探索者


答:確實有!在毛澤東時代!小偷也有不多而且是掛了名的,老鼠過街人人喊打,公安人員很少介入!


孫惠群


真的有那個時代,從解放初到文化革命時期,準確的說,就是毛澤東時代,那時國家及人民很窮沒有值錢東西可偷,更重要是人民道德觀念強,思想品德好,最好出行就是自行車,不論你放在家或是商店外肯定不會丟失,當時人民苦點,但心情好沒後顧之憂,所以經過那時代的人都很懷舊,實事求是的說那年代生活幸福指數跟現在沒法比較,我們生活在當代感到非常興運


尚男56392631


從五幾年到七九年我們那裡都是這樣。那個時候,我是民兵營長每家根本就沒有關過門,整個地區都是這樣,我們是中國第一個國營農場漢南農場。當時我們那裡非常的富裕,家家戶戶糧油布匹用不完。從來沒有誰家被偷個。不管是誰,在路上撿到了,錢和財務都要上交,給集體和公安。


飛天小蚊子431


毛時代基本上就是日不閉戶,夜不關門。只有很個別小偷兒,根本沒有搶劫詐騙犯,社會公平公正廉明平安。


創想奇談


我是50後,我來說說: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傳說,盛世唐朝有之。不可不信,不可全信,但我親眼看到的,六幾年,七幾年,真實再現,人民生活水平不算高,偷走東西的事,在我身邊沒發生過,拾到東西,失主來找馬上返還。人們撲實思想純潔,那都是學雷鋒,學"老三篇"的年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