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出土的這些文物,陳列在四川省博物館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十大鎮館之寶,分別是烏楊漢闕、200萬年前的“巫山人”下頜骨化石、鳥形尊、偏將軍印章、唐寅臨韓熙載夜宴圖、三羊尊、何朝宗制觀音像、江竹筠烈士遺書、虎鈕淳于、東漢景雲碑。實際上,在四川省博物館,也珍藏有大量重慶出土的文物。週末節假日,可以帶小孩前往成都一睹真容,開闊眼界,瞭解我們的歷史。

新石器時代彩陶瓶(巫山大溪)

重慶出土的這些文物,陳列在四川省博物館

新石器時代彩陶瓶,1975年巫山大溪出土。高17.7釐米,口徑6.2釐米,底徑8.3釐米。瓶泥質紅陶,形似竹筒狀,腰部略內弧收。卷沿唇口,平底。器表施有一層紅陶衣,器身上部彩繪黑彩平行紋和繩索紋,圖案簡單而明瞭。

戰國填漆雲紋銅方壺(涪陵小田溪)

重慶出土的這些文物,陳列在四川省博物館

戰國填漆雲紋銅方壺,1972年涪陵小田溪出土。口徑15.3釐米,底徑19.5釐米,高50.6釐米。壺直口,長頸,溜肩,鼓腹,圈足。蓋有子口,蓋面微拱,坡面置鳥形鈕三個。肩部兩側對置獸面銜環雙耳。壺身錯銀,通身飾雲水紋和捲雲紋,圈足飾嵌銀水波紋。

戰國虎鈕錞於(涪陵小田溪)

重慶出土的這些文物,陳列在四川省博物館

戰國虎鈕錞於,1972年涪陵縣小田溪出土,通高47釐米,底徑19釐米。虎鈕錞於是巴文化中最具特徵的一種青銅打擊樂器,常和鉦鼓之類的樂器一起用於戰爭和祭祀。為橢圓筒形,頂部成盤形,翻唇,鈕為一張口齜牙翹尾欲撲的猛虎,極為生動。

唐代青釉鎮墓瓷俑(萬州駙馬)

重慶出土的這些文物,陳列在四川省博物館

唐代青釉鎮墓瓷俑,1978年重慶萬州駙馬鄉出土。高47.5釐米,足徑長13.2釐米,足徑寬13釐米。瓷俑為高嶺土燒製,胎質堅硬細膩,釉色青中泛黃,釉質瑩潤亮澤,有很強的玻璃質感,表面佈滿細碎冰裂紋,運用了塑、貼、挖、劃、畫等技法,為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

唐代青釉人首雞身瓷俑(萬州駙馬)

重慶出土的這些文物,陳列在四川省博物館

唐代青釉人首雞身瓷俑,1978年重慶萬州駙馬鄉出土。高9.2釐米,底長7.8釐米,底寬6.3釐米。俑上身為人形,下身為雞形,俯臥於長方形座上。人頭梳髻,長胖臉,雙目微合,昂首挺胸,雞尾高翹,雙翅展開,雙腳張爪並列前伸,作欲飛翔之狀,造型別致,極富想象力。

據悉,在去年中央電視臺大熱的文博探索節目《國家寶藏》第二季,即將在今年年底推出。第二季的博物館名單除繼續保留故宮博物院以外,其餘博物館將從全國各地重新挑選,館四川博物院也在候選之列。上述文物能夠在央視亮相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