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樹把小說寫成了音樂,莫言則寫成了高級脫口秀

村上春樹和莫言有三個不同的地方:

1、村上春樹是諾貝爾界的“小李子”,而莫言則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

2、村上春樹用虛無的不得了的小說世界來刻畫現實,而莫言則用大膽出奇的風格而又真實的不得了的故事,敘述了我們不敢相信的真實世界;

3、村上春樹把小說寫成了音樂,而莫言則把小說寫成了高級脫口秀。

就文學造詣來說,他們誰更厲害,不能一概而論,作為看客的我們,只能欣賞,不好妄加對比。文學跟所有的學科一樣,它只是一個工具。

村上春樹把小說寫成了音樂,莫言則寫成了高級脫口秀

村上春樹的熱銷,很好地解析了閱讀的日漸式微

村上春樹的小說如此暢銷,跟時代生活習慣是有很大關係的。都市生活和工業生活的節奏讓人疲憊不堪,當一個人終於可以閒下來時,音樂,哪怕是再有難度的音樂,也比那些所謂的嚴肅文學更容易進入其中。音樂,是享受,而文學則變成了鞭撻工具,試問這個時代,誰還在乎“鞭撻”這種東西。

所以,我很理解喬治•斯坦納提到過的一個觀點,大意是說,我們這個時代為何閱讀日漸式微?答案跟文學轉向音樂有關。

但是這一套理論放在村上春樹的小說裡則不靈,因為村上春樹把小說寫成了音樂。

之所以這麼說,當然不僅僅是村上春樹的小說裡面時常出現的那些關於爵士樂的描寫,而是村上春樹的小說本身,符合了音樂的某些特徵。

村上春樹的小說,基本可以拆分一小段一小段,甚至一句一句的欣賞,不需要整篇通讀,或者讀後帶來的過度思考,它只在乎你當下的閱讀感受。所以,網絡上出現諸多關於村上春樹的作品短句欣賞,同樣獲得較高的閱讀量。

這點跟音樂有異曲同工之處,音樂是可以碎片化欣賞的,所以抖音裡經常看到截取某首音樂的小段,進而也能讓人感受到這首音樂的整體風格。村上春樹的小說也是如此,隨便在文中挑選一句,就能讓你知道那是村上春樹作品裡面的短句。

比如:

沒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沒有徹頭徹尾的絕望;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住回頭看。去過自己另外的生活,你要聽話,不是所有的魚都會生活在同一片海里;

等等,這些短句,你都能讀到村上春樹的味道。

在這個文化傾向聽覺或者“視覺與聽覺混合”的年代,村上春樹的小說,無疑找到了時代閱讀的需求點,他的小說如音樂一般更能讓人進入,再加上虛無化的小說世界裡,讓無數人與現實產生了共鳴,所以讀者便一發不可收拾地愛上了他的作品。

包括村上春樹本人,也在《與小澤征爾共度的午後音樂時光》一書中談到:如果問我是從哪兒學會寫作的,答案就是音樂。

村上春樹把小說寫成了音樂,莫言則寫成了高級脫口秀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

所以,村上的作品給了很多作者這樣一個啟示,說是不是隻要把小說寫得跟村上春樹的作品一樣,每個句子都能單獨拎出來欣賞的作品就是好作品,答案是否定的,為什麼?看看下面這位作家便知道。

莫言,把小說寫成了高級脫口秀的作家

莫言,我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他的影響力不言而喻。他的的作品就不是每一句拎出來就能欣賞的,我們需要通讀全文,才能領略到莫言的幽默,理解歷史現實的殘酷,以及作品給人的衝擊感。

莫言本人對他或者作品是這麼說的“我只是一個寫故事的人”,是的,莫言最厲害的一招就是講故事,而且他的故事真實到你不敢相信那就是真事。我們不敢相信他在文中提到的吃煤球充飢的老師是真的,我們也不敢相信吃人肉這回事也是真的。但是,莫言卻在小說裡頭頭是道地說這個故事,而且不僅不卑不吭地說,反而還有點幽默。看他的小說,你會一邊笑一邊哭,隨之而來的是震撼,讀者會無數次的審問自己,審視整個社會。

但是莫言的作品並沒有村上春樹的小說暢銷,具體原因在前文也提到過,即整個時代在文藝領域裡集體傾向音樂。但我們都不能否認莫言的作品是好作品這個事實。

莫言的寫作風格以“大膽新奇”著稱,擅以幻覺現實主義融合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進行創作。莫言的作品沒法像看村上春樹的作品一樣可以裝“小資”,甚至還帶著“土氣”,是的,莫言自1980年代中以一系列鄉土作品崛起,充滿著“懷鄉”以及“怨鄉”的複雜情感,被歸類為“尋根文學”作家。

莫言的作品也沒法一句句拿出來欣賞,甚至閱讀莫言的作品,其過程異常痛苦,不像閱讀村上春樹的作品那般愉悅、有情調,反正無法在某個陽光明媚的下午去閱讀莫言的作品。

因為莫言的作品往往給人“鞭撻”的感覺。它先是引發讀者不斷的自審,然後再引導讀者陷入無邊的困惑當中,甚至讀者已經放下了他的小說,在生活中的某個時刻還能想起莫言的小說當中的某些情景,然後再度陷入自審與困惑當中。

最近幾年流行起了脫口秀節目,能夠快速流行起來的原因,當然是脫口秀本身具有的幽默感以及不偏不倚地觸動話題點的特徵,雖然莫言的小說也具備這樣的能力,但是卻不能像脫口秀節目那樣暢銷,莫言的小說還不像一般意義上的脫口秀,而是高級脫口秀,這種脫口秀無法登臺,雖然有故事,也有幽默,但它更多的是困惑感。試問,在日益疲憊的今天,誰還有心思聽你的“鞭撻”!

基於這樣的原因,我們不得不相信,有些作家天生是暢銷書作家,而有些作家天生就是獲獎贏家,而莫言則屬於那種獲獎的贏家。

村上春樹把小說寫成了音樂,莫言則寫成了高級脫口秀

中國籍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沒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沒有徹頭徹尾的絕望

綜上所述,兩位作家都有其特點,文學這個東西有點詭異,至今為止,我們仍未找到十全十美的作家,但是我們總能從每個作家的身上學到點什麼,所以即便是在今天這個不被人待見的閱讀環境下,我們依然沒有感到絕望,因為存在的一定有其道理,我們要做的只有認真去思考作家們的用心良苦,認真閱讀他們的文章即可。

所以,在這裡我想借用村上春樹的一句話在總結當下這個讓人堪憂的圖書文化行業:沒有十全十美的文章,正如沒有徹頭徹尾的絕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