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將呈現八大發展趨勢

一、銀行業的週期性、季節性、區域性特徵

一般而言,銀行業受季節性影響較小,但一般年初發放貸款金額佔全年貸款量的比重較大,大約 30%-40%,從而實現“早放貸早獲益”。另外,由於農村商業銀行的客戶群中有大量的個體商戶、農戶和村鎮企業,在一定程度上受農業生產活動的季節性影響。

銀行業受宏觀經濟的週期影響較大。由於我國的宏觀經濟管理主要為熨平經濟週期的波動帶來的不利影響,貨幣政策在宏觀經濟調控中佔有重要位置,所以,宏觀經濟的週期性波動導致的貨幣政策變動對銀行業經營有重大影響。銀行業的發展反映了國民經濟總體發展水平,同時與固定資產投資和政策導向密切相關,

銀行業將呈現八大發展趨勢

因此,行業週期與宏觀經濟週期大致相同:在經濟景氣度較高時,銀行貸款質量一般較好,且由於資金的需求較大賦予銀行有利的談判地位從而利差較大,銀行貸款出現不良的可能性較低,從而計提的壞賬損失較少,銀行整體盈利能力較強;當經濟不景氣時,銀行貸款質量下降,且由於資金的需求減弱導致銀行利差收益減少,而銀行貸款出現不良的可能性增大,從而計提的壞賬損失較多,銀行整體盈利能力趨於降低。

銀行業的市場需求與特定地區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密切相關,在經濟發達地區企業發展較快、盈利能力強、居民收入水平較高,從而對銀行業務的需求較強,而在欠發達地區此類需求相對較弱,從而抑制銀行業務的拓張。總體而言,經濟發達地區的銀行業也較為發達,銀行網點較多,銀行服務也較為健全,而欠發達地區,銀行業分支機構較少,銀行服務有待提升,具有區域性的特徵。

二、銀行業發展趨勢

相關報告:北京普華有策信息諮詢有限公司《銀行業發展現狀及行業全景投資趨勢研究報告》

隨著國內金融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國內金融體系日趨完善,企業融資渠道日益多元化和多樣化。隨著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日益成熟以及債券市場的規模不斷擴大,以發行股票融資、發行債券融資等直接融資方式在社會融資規模中日益佔有重要地位。企業融資方式的變革,使得銀行的業務結構、營銷模式乃至金融市場格局都發生了重大變化。

1、市場競爭愈加激烈,非銀金融機構參與銀行業競爭

隨著中國經濟轉型升級和金融改革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立和完善,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內金融體系面臨改變,未來銀行業競爭將呈現主體多元化、邊界模糊、程度加劇的新特徵。一方面,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將加速推進,證券、保險、信託、資產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加快發展,眾多類貸款業務的興起,使得未來銀行貸款在社會融資總量中的比重將下降。另一方面,更多民營資本將進入銀行體系,小額貸款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社區銀行等新興機構不斷湧現,互聯網金融導致的資金流出銀行,對銀行業的經營影響不斷加大。此外,商業銀行的支付結算、託管、理財、投資銀行、信用卡等非利息業務也將不斷受到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競爭,市場競爭愈加激烈。

2、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愈發受到重視

中小微企業作為吸納勞動力、貢獻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但一直受限於自身資產有限,無抵押品、無法獲取擔保等受到融資難的困擾,但隨著資本市場的發展,金融“脫媒”現象日益加速,企業直接融資的比重在穩步提高,大型企業、集團客戶的資金需求會逐漸從銀行融資轉向資本市場,中小微企業成為銀行越來越重要的客戶資源。中小微企業將在商業銀行經營活動中佔據越來越重要的位置。2007 年,銀監會修訂《銀行開發小企業貸款業務指導意見》,指導商業銀行不斷改善對中小微企業的金融服務,逐步調整和優化信貸資產結構。2011 年監管機構積極構建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差異化,監管政策框架,先後印發了《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企業金融服務的通知》(銀監發〔2011〕59 號)和《關於支持商業銀行進一步改進小型微型企業金融服務的補充通知》 (銀監發〔2011〕94 號),通過細化機構准入標準、支持商業銀行發行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適度提高監管容忍度等差別化監管和激勵政策,推動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強對小微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2013 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

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13】87 號),明確了信息共享、增信服務、財稅支持等金融支持小微企業配套政策措施。銀監會印發《關於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意見》和《關於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等文件,建立對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覆蓋率等指標考核和通報機制,在不良貸款容忍度等指標方面落實差異化監管政策。

3、個人業務需求快速增長

隨著我國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個人消費信貸、個人理財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為銀行的個人業務發展創造了巨大的空間。

4、中間業務日益重要,無風險業務或低風險業務比重增加

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主要是吸收存款及發放貸款,存貸款利差一直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也是商業銀行經營風險的主要所在。一方面,銀行尋求收益來源的多樣化以平滑經營風險;另一方面,隨著經濟持續增長,國內客戶對金融產品和服務需求的也不斷增長,無風險或低風險的中間業務日益受到銀行重視,成為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重點,在銀行的經營收益比重不斷增長。

5、金融創新勢頭迅猛

金融創新是銀行提高資金效率、增加收入的重要來源和渠道,同時,新的金融工具為商業銀行提供了不良資產處置、調整期限結構、加強流動性管理的新渠道,有利於商業銀行降低經營風險。金融創新是提升銀行業服務水平和競爭力的重要因素。另外,技術發展以及商業模式創業帶來互聯網金融大發展也倒逼銀行實施金融創新,通過金融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以平抑“金融脫媒”的影響。

6、銀行電子化進程加快發展

銀行電子化為銀行提供增值服務、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提供便利,成為行業發展的趨勢。銀行對包括私人客戶、公司客戶和往來銀行的交易電子化,儘量減少手工操作,提高勞動生產率,改善對客戶的服務,降低銀行的運行成本。通過開發大量新的自助型銀行項目,銀行櫃員聯機系統的建立,為銀行開發一系列新型的自助銀行服務打下了良好的物質基礎。

7、資本監管要求趨嚴

中國自成為巴塞爾銀行監督管理委員會成員經濟體以來,資本監管與國際接軌,隨著巴塞爾協議的修訂而修改相關資本監管指標。巴塞爾資本協議 I 由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於 1988 年制訂,是一套銀行資本衡量系統,實施最低資本標準為 8%的信用風險衡量架構。自 1999 年起,巴塞爾委員會開始對巴塞爾協議Ⅰ進行修改,並就新資本充足框架(巴塞爾Ⅱ)頒佈若干建議,以替代巴塞爾協議Ⅰ。巴塞爾協議Ⅱ保留巴塞爾協議 I 的最低資本要求等主要元素,並通過引入以下措施改善資本架構,包括:就資本規定及信用風險評價作出建議,以改善資本架構對信用風險的敏感度;引進監控及監查標準,讓銀行就其整體風險進行內部評價;提高銀行向公眾彙報的透明度。2010 年 9 月,巴塞爾協議 III 出臺,根據新協議,商業銀行必須上調資本金比率,以加強抵禦金融風險的能力。協議規定,全球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將從現行的 4%上調至 6%,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佔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將從現行的 2%提高至 4.5%。2004 年 2 月,銀監會以巴塞爾協議 I 為基準制訂《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2007 年 2 月,銀監會根據巴塞爾協議 II 制訂《中國銀行業實施新資本協議指導意見》。2011 年 5 月,銀監會根據巴塞爾協議 III 制訂《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銀監發[2011]44 號)。自 2013 年 1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 參考巴塞爾協議 III 的規定,將資本監管要求分為四個層次:第一層次為最低資本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一級資本充足率和資本充足率分別為 5%、6%和 8%;第二層次為儲備資本要求和逆週期資本要求,儲備資本要求為 2.5%,逆週期資本要求為 0-2.5%;第三層次為系統重要性銀行附加資本要求為 1%;第四層次為第二支柱資本要求。該辦法實施後,正常時期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要求分別為11.5%和 10.5%。該辦法要求商業銀行應於 2018 年底前全面達到相關資本監管要求。監管環境日趨嚴格加大了商業銀行的合規成本,也對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創新、資本補充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8、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對銀行業將產生重要影響

我國於 2015 年 5 月 1 日起正式實施《存款保險條例》,這將對銀行業產生重要影響。存款保險制度的建立是中國深化金融改革,引導國內金融機構改變經營方式重要制度安排。在存款保險制度推出前,國內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由國家隱性擔保,而存款保險制度的推出將國家對存款的隱性擔保轉移到銀行自己來承擔

部分責任,讓市場的“無形之手”起到促進良性競爭、優勝劣汰的作用,表明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愈發市場化,這也有利的推動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程。這對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來說,需要提高風險定價能力、提升服務質量及競爭力,以適應市場化競爭。

銀行業將呈現八大發展趨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