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有不少外地的朋友来到宁波,发现有一个叫做"邱隘"的地方,会让他们感到很困惑。查找字典,"隘"的发音为aì。

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但是在邱隘旁的公交站台上,却容易看到gà的读音。并且如果按照qiū aì的发音去问本地人,估计也都是一脸懵逼,不知道在哪里。

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为什么这个读音,和标准普通话中的发音,会有所不同呢?我估计绝大多数邱隘当地人,也不知道其中的缘由。带着这个疑问,我在网上搜索寻找了一下原因,找到以下这个比较有说服力的解释,与网友分享。

首先,要确定下,是不是"隘"自古在宁波话里就读gà。大家可能并不知道,方言也有标注系统,并且发音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产生变化。清代,有个叫仇廷模的学者编撰了《古今韵表新编》,成书于1727年之前,反映了康熙时期的宁波话语音。该书收字约9000个,相当于宁波方言的同音字表。

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选自《古今韵表新编》

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选自《宁波市志》

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古今韵表新编》读音例外字

是不是看不懂?其实小编我也看不懂。所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深入研究,我们只要看结论就好了,那就是,康熙年间宁波话的语音,和现代宁波话发音差距较大,而根据拟构出来的音,"隘"当时的读音应该同[ai]。同时,仇廷模还在书中列举了当时的读音例外字,并没有"隘"字。

那么,qiū gà的读音,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2006年的《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中记载:"邱隘曾名崔街,因集市成街,有崔姓经商大户,故名;又因街窄长处水边要地,遂称崔隘。据陈桥驿主编的1991年9月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浙江古今地名词典》载,宋咸平五年(1002)进士历官散骑常侍邱舜徽知明州府,从江左迁崔隘后,改名为邱隘"。

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宁波市鄞州区地名志》

康熙年间的《鄞县志》中,也有"丘界"这一地名。

宁波的“邱隘”为什么读qiū gà?原来原因是这样

《鄞县志》

由此,小编合理推测,导致邱隘的隘读gà的原因,其实还是以前还叫崔街(宁波话发gà)时候传统叫法的延续,即便又名"崔隘",之后还被改名"邱隘",人们还是改不了之前的叫法。这也解释了,康熙年间《鄞县志》的官方地名也是"丘界(宁波话也是gà)",而康熙年间的《古今韵表新编》中,隘还是发"aì"。毕竟,语言的规范,其实还是遵循大多数人的发音的,而这个gà音,只是汉字在一些地名中的特殊发音现象。

其实这种特殊发音,在浙江也比较常见,比方说,丽(lí)水、天台(tāi)山、天台(tāi)、台(tāi)州。当然,天台山、天台、台州的台发tāi,原因其实是同一个。

据说,20世纪90年代《新华字典》重新修订时,宁波市民政局 曾将地名"隘"的gà音报上去,但最终没有被采纳。不过到了2000年,由民政部、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发文《关于开展全国政区名称读音审定工作的通知》(民发〔2000〕102号)中,作为政区地名的邱隘读音(gà),审定为方言类得以继续保留,因此,邱隘(gà)的读音,也是符合现在的语言规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