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我是口業從業者老何,美食圈的口業從業者,專職造口業。

咱們繼續說說東京的美食文化,解析下日本菜單上的名詞。

東京是日本美食的集合地,你可以吃到來自日本乃至世界的美食。當然,我們還是推薦先吃日料,其實所謂的日料,你經常可以看到各種中華料理和西式做法融合在裡面,所以第一餐找你看著順眼的小飯館,進去先感受下日本的居酒屋文化吧,推薦從最嘴普遍的“鳥貴族”開始!

一般落座後,服務員會給你上一杯可無限續的冰水(無論凍夏都是冰水,熱水只有提出要求才給,這涉及到古時冰水難求,以冰水待客,最為尊貴),這點不喜歡飲料的親們算是真心省了錢。

看著無數的招牌和誘人的海報,不知道其中含義的“中文”,是吃不到自己喜歡的美食的,那麼就讓我來給大家解析下這些像中文,又意義不明的名詞吧。

“和食”---就是日式料理,但是你能發現其中的做法和材料也不盡然都是日式,畢竟日本向西方學習已久。這點還可以深入講下日本人的大米情節,日本二戰後的農業也是飽受戰火摧殘,眾所周知日本主食還是以米為尊的,但是在戰後大米供給不足,政府就大力推廣西方飲食結構,麵粉產物為主食,麵包,麵條一類。可日本人心目中,最高級,最日本的還是大米,一碗香噴噴的“越光米”,壽司的“醋飯”,香噴噴的飯糰,都是日本人對於大米的認同與自豪。這種自豪在日本經濟飛躍後,當然要逆推回原來作為“過渡糧”的麵粉製品,三洋就推出了用大米做麵包的大米麵包機,一經推出果然大受歡迎。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日本很喜歡做食物的模型展示,食物模型的技術,也是以假亂真


“洋食”---一般指西洋料理,日本人喜歡改良,無論是工業產品和美食,改良後的往往比原有的更加精緻,不得不提漢堡排,就是把正宗的那種漢堡夾的肉餅(不是快餐裡的那種,比較厚,一般為絞肉餡做成)直接煎好,放到鐵盤上,再淋上料汁,配合米飯吃…

“中華料理”---是我國傳入日本的料理,但也略有不同,其實很多日本知名的美食,皆是中華料理或演變而來。比如“餃子”,不是水餃(水餃為“湯餃子”,真會泡在湯裡),這裡指的是煎餃,蘸料是白醋、醬油、辣油的混合汁,可以作為小吃,也還是可以作為米飯的配菜…一般豚(豬)骨拉麵,代表為博多拉麵,也為中華式的拉麵代表。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連鎖店超級多的“餃子的王將”就是“中華料理”的代表店了,主營:拉麵,煎餃,炒飯


“放題”---來自外來語,自助式的餐點。

“定食”---是指套餐,一般包含湯,飲料,小菜,和一份主食。

“丼(dong四聲)”---指蓋飯,像咱們這邊的的吉野家牛肉飯,在日本就是“牛丼”,如果你認為你吃過了,不用再千里迢迢的來日本吃快餐了,那就錯了,牛肉的品質直接使得牛丼與國內的牛肉飯區分為兩種不同的東西。成都小吃的宮爆雞丁是也不錯,但你要把峨嵋酒家的宮爆雞丁蓋在米飯上,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也同樣推薦另外一牛肉飯連鎖品牌“松屋”。像炸豬排蓋飯發音就是“kazidong”就是切炸豬排時,發出的喀滋的聲音,再在上面會澆一層味淋和雞蛋混合的甜味汁。“親子丼”是雞肉和雞蛋的混合在甜味汁中煮成,這都是比較家常的日本料理,想體會日本人的生活,就如你在北京也不是天天烤鴨子,而是踏實兒的吃一碗炸醬麵就著蒜。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親子丼的賣相不算最佳,但是微甜的口味,雞蛋的滑,雞肉的嫩,還是讓人停不了口


“居酒屋”---是日本人下班後可以喝一杯,填飽肚子的地方,一般面積不大,直接面向操作間圍成一圈而坐,不妨親們可以體驗一下日本人們的解壓方式,小酌幾杯sake(全一聲,清酒),吃兩品特別的下酒小菜,比如“梅奴”,是指酸梅子配豆腐,梅子的鹹與酸正好中和了豆腐的寡淡,豆腐滿實的口感又充盈了梅子的瑣碎,“冷奴”更為常見,是為涼拌豆腐,但和梅奴一樣,都是整齊的一小塊。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均一價280日元的鳥貴族,在平民階級裡算是日式烤串的一哥了,便宜好吃!吃喝到爽!


“食事券”---這個是一些餐廳點餐的方式,你在食事券發放機裡放入錢,選好你喜歡吃的,確定後,零錢自動找出,吐出食事券,你再把吐出的食事券交給服務人員就可以了,可以節省點單時間和人工。

“汁”---為湯,大可嚐嚐日本純正的味噌汁,和美味的豚汁佐餐。

“重”---是指用日本漆器盛放的,更為豪華的美味,比如“鰻重”就是漆器盛放鰻魚飯,比一般碗裝的“鰻丼”就質量與數量上都要好些,“重”讓美食成為一曲美味與美器共譜的樂章。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漆器,用在食具上,頗有古風,食材,食具,用餐的人,三者的協奏,切莫讓烏龜吃了大麥才好


“替玉”---為拉麵專用名詞,多一份面,一般來說,先吃一份拉麵而不把湯喝光,當你覺得不太滿足的時候,就可以把再點的替玉放進去,又是全新的一碗啦!

“揚物”---油炸食品,最有名的就是“唐揚雞塊”啦,日式炸雞塊,“唐”揚的唐字取自唐朝傳過去的油炸方法,外焦裡嫩是最淺顯的表達,而一般更好的“若雞唐揚”,使用雛雞,更加使得一咬下去汁水充盈,肉香滿口,配上檸檬汁或者日式調味汁(黑黑的,稠稠的那個,原料是蔬菜,蘋果,醋等)更加變幻出多種滋味,絕對不膩!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味道很少有一樣的店家,配的醬料也都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底下墊的高麗菜


“野菜”---常見為“野菜炒”,“野菜咖喱”,野菜不是我們所常說的野菜,而是蔬菜。選用來自日本知名產地的蔬菜,往往品質更加上乘,能吃出一點甜口的蔬菜才是上乘,這也是很多日本美食節目裡,不說日文的好吃,而說好甜的原因。

“漬物”---醃漬類的小菜。比國內的鹹菜清淡,不太適合國人口味。

“白髮”---蔥白...別小看了它,切絲放在烤豬肉片的下面,再做成蓋飯,香瘋了。

“枝豆”---毛豆,與國內毛豆做法不同,只是用鹽水煮的翠綠,比國內的清香些,硬脆些。

“宇治金時”---一種日本傳統刨冰,淋上日式抹茶糖漿和紅豆,夏天的解暑聖品。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無論是夏天還是冬天,抹茶口味,都是最清新和文藝的


“可爾必思”---乳酸菌飲品,不同於養樂多,很爽口,還有蘇打型和多種果味型。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口味多樣,味道濃郁,特別下飯~


“秘魯(音譯,啤酒)”---日本啤酒的釀造技術世界領先,還有很多種類型,從淡到濃,全部啤酒花豐潤,總有你喜歡。各種多樣的果味酒精飲料也是女性的最愛。你如果怕胖,日本可是有真正的zero可樂,不僅糖,熱量是零,咖啡因也是零的。還有加速脂肪消耗的各種飲料,保證風味的同時喝了還減肥,一改垃圾飲品的舊貌。

“弁(同便)當”---就是盒飯外帶啦,一般JR站(日本火車站,與地鐵相連)都會有賣便當的店家,也有很多當地知名的餐廳推出的便當會聚集在一起,排出個人氣123。便當簡直是坐長途JR(JR是各大旅行目的地的連接,東京,大阪,京都,名古屋,青森,再遠例如北海道,最好選擇日本國內飛機)的必選美食!別以為是簡單的一個盒飯,那可是真心是個美食匣子,高中低檔次都有,上到和牛,下到飯糰,各個精美,五顏六色,絕對是胃與眼睛的雙重享受!


京味食記,特別篇2:東京美食,有味道的名詞解析

前一陣網上有人試吃過的,兩萬人民幣和牛便當,按整隻牛的身體部位烤肉


瞭解了簡單的一些名詞,看著琳琅滿目的招牌和菜單,我們也知道如何選擇自己的舌尖最愛了,下期繼續講講,如何在東京打油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