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卧病只有“穷”女儿陪伴。老人却说:要让你和哥哥都“富有”


老人卧病只有“穷”女儿陪伴。老人却说:要让你和哥哥都“富有”

【1】孩子长大之后,各奔东西

江阿姨和老伴儿晚年身体一直不太好,因为年轻时落下的病根。

老俩年轻工作的时候,在一个单位,工作环境比较“特殊”。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室内保持恒温恒湿,室内外温差经常比较大。这样一进一出的,时间长了对身体影响特别大。加上工作起来也是没黑夜没白天,完全打破了正常生活规律。

江阿姨和爱人有三个孩子,两儿一女,女儿是老小。孩子们小的时候,江阿姨和爱人一头忙着工作,一头照顾孩子吃穿,实在忙不开的时候,就请自己的老人帮忙。所以,孩子们小时候,跟爸妈一直接触不多。

在这种家庭生活状态下,孩子们独立的都比较早。老大高中毕业之后就一个人跑到外地打工去了。老二稍微强点,读的大专毕业,后来也跑出去找大哥,跟大哥一直在外地。

女儿最小,相对而言,老俩对她的照顾多一些,督促的也更多。女儿后来考取了大学,毕业之后回到爸妈的城市工作。到老人退休的时候,身边就守着这么一个孩子。

家庭,有时候就是这样:既看个人,也看对方。

老人卧病只有“穷”女儿陪伴。老人却说:要让你和哥哥都“富有”

拿江阿姨他们家来说,儿子们小的时候,确实对他们关爱的少,所以两个儿子跟二老都不太亲;对女儿小时候关爱相对多一些,再加上女儿这个孩子也懂得知恩图报,很懂事,所以父母和女儿之间更亲。

【2】一家人,经济条件不一

这一算下来,江阿姨和老伴儿退休十来年了。

老大和老二离开家里都二十多年了,兄弟俩一直在搭伙。经过这么些年,也小有成就,在外地都买了房、安了家。这些年以来,跟二老联系很少,有时候过年的时候会回来看看,呆不了两天就走。

老人能理解,毕竟儿子们小的时候,没有给他们太多的温暖。老俩挺明白:本来感情就是相互的,家里人也一样。不能仅仅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得让孩子为自己做什么。今天的这种关系,不能全让儿子们“买单”。

相比起来,女儿算是经济上最差的。女儿性格比较内向,不属于那种八面玲珑的人,能力也谈不上多强,所以一直在“职员”这个级别的岗位上,工作了十来年。

老俩身体不太好,经济条件过得去。也应了那句话:年轻的时候用命挣钱。江阿姨和老伴儿名下有两套房子,一套很大,小的房子也100多平米。这两套房子加起来,少说大几百万。女儿结婚之后,把小房子让女儿住着,老俩住一套。

老人卧病只有“穷”女儿陪伴。老人却说:要让你和哥哥都“富有”

回想起这么些年下来,江阿姨老俩对两个儿子更多的是愧疚,对女儿更多的是疼爱。

【3】老人住院,女儿陪伴

二老退休之后,经常闹一些病。老俩挺“自觉”,小病小情的事儿,能不麻烦女儿的,尽可能不麻烦。实在顶不住了才会给女儿打电话。老俩有时候也挺无奈的跟女儿调侃:

“闺女,你这样挺好,一定要吸取爸妈的教训,健健康康最重要。我们年轻时用命挣钱,老了就得用钱买命。”

女儿很能理解爸妈跟两个哥哥的关系。但凡父母有个什么事儿,都会第一时间赶回去帮着解决。

所以说,江阿姨这一家人,亲与不亲,并不是家庭成员的人品问题,而是因为家庭环境影响造成的结果。

转眼间蒋阿姨都过了七旬了。一年的冬天,二老都病倒了,病的挺严重。

老伴儿大清早出去逛早市买菜,可能吹着冷风,感冒了。一开始没太当回事儿,以为吃点感冒药就好了。谁知过了两三天,不但没好转,反而越来越重,还把江阿姨给传染了,接着就是发烧,老俩一下子居然下不来床了。

不得已,赶紧给女儿打电话。女儿一听急匆匆赶回家,一看老人这种情况也吓坏了,赶紧叫的急救送到医院,一检查,直接安排了住院。

女儿为此请了很长时间的假,天天陪护老人。刚开始的时候,看到老人这种情况,女儿心里很“害怕”,琢磨要不要给两个哥哥打电话。

女儿做事不太果断,一直犹豫来犹豫去,耗了将近一个礼拜。好在经过这一个礼拜的观察、治疗,老人的病情稳定了。

大概持续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江阿姨和老伴儿治愈出院了。

老人卧病只有“穷”女儿陪伴。老人却说:要让你和哥哥都“富有”

这段时间真是把女儿紧张的够呛。看着女儿疲惫的样子,二老特别心疼……

【4】对孩子们“奖励”和“补偿”

过冬之后的春节。

那一年春节,大年初一早上,俩儿子也回来了。女儿一般也都是这个时候回来,见两个哥哥一面。按照往常的“惯例”,哥俩没什么太多的话说,都是跟爸妈、妹妹一块儿吃个中午饭,下午就走。

这次回来,俩儿子发现老人的气色很不好,一点精气神都没有。虽然他们知道父母身上有病根,但是看着跟往年差别很大。老大随口就问了一句:

“没事吧?最近身体有什么不舒服么?”

江阿姨强打着笑脸回道:

“没事,这不,年根底下,净收拾了,忙的有点累。没事没事。”

老二趁着妹妹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拉着妹妹问道:

“妹,他们没事吧?怎么看着那么没精神?还有你,脸色也不太好看。跟哥说实话,咱家没事儿吧?”

小女儿不太会绕弯,跟二哥说了之前父母闹病住院的事情,还对二哥说:爸妈当时闹病的时候,让我别告诉你们,怕你们担心。

二哥听到这些话,心里挺不是滋味。就算再对父母有些“怨气”,人都是有感情的,更何况是自己的爹娘……

中午一家子人一块吃了顿饭。

江阿姨和老伴儿大病刚愈,强装着笑脸。一家人吃饭也没有什么太多可聊的,毕竟都这么多年都这样了。

老二不想向爸妈“出卖”妹妹,偷偷跟大哥说了之后,大哥心里也不是滋味,更不知道饭桌上说什么。这一顿饭,吃的格外“别扭”——孩子们都有心事,但是谁也说不出口。

一家人一年难得聚到一起。江阿姨看了看老伴儿,把俩人之前商量的好的事情跟孩子们说出来了:

“又一年了,日子过的真快。

大过年的,本来挺喜庆的日子,可能不该跟你们说这些话。但是,我和你爸商量过,也怕越往后,越没机会了。

现在你们都这么大了,有时候我们经常想起你们的小时候,爸妈挺对不住你们。尤其是老大和老二。你们俩后来都出去了,其实爸妈特别惦记你们,爸妈说的都是实话。

小时候爸妈对不住你们,所以咱家一家人不那么亲。这个是爸妈造成的,不是你们的错,今天爸妈给你们道个歉!

老三这些年也挺不容易。我们有个什么事儿,都是你妹妹照顾,把她累的够呛。挨在我们身边,福没享多少,还净让我们给她添麻烦了。

我和你爸年岁都大了。可能唯一能留给你们的,就是一些家当。我们是这么决定的,今天跟你们说一下。

先说三丫头。你们兄妹三人里面,她算是经济条件相对最差的,一个月就那么点死工资,现在住的还是我们的房子。但是你妹妹人品好,懂得孝敬。我们打算把那套房子留给她。

再说说你们兄弟俩。我和你爸现在住的这套房子,能比你妹妹那个贵不少。我们打算留给你们俩,这样的话,如果你们回来,还有个地方住。

这么分的话,你们仨孩子差不多。

等过了年吧,我和你爸把我们的存款倒倒,我们自己留一份,剩下的也给你们仨平分了。如果我们这份钱没花完,到时候就给妹妹。

爸妈没有别的意思。你妹妹条件差点,就适当给她多一点,也算是对她这么些年来照顾我们的奖励。老大和老二,爸妈从小照顾你们少,算是爸妈的一点心意吧,就当补偿你们了。这些财产,说多不多、说少不少,这样的话,你们都能富有一点,生活上,起码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压力。

你们都是我们的好孩子,谁在我们心里都一样……

等过了年,我和你爸再把今天说的话写下来,算是写个遗嘱吧。爸妈相信你们不会因为家产的事儿闹别扭,爸妈写下来,是爸妈的心意。”

老人卧病只有“穷”女儿陪伴。老人却说:要让你和哥哥都“富有”

几个孩子听到江阿姨说这些话,早就泪流满面……

【5】结语

谁家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子?谁家孩子,不爱惜自己的父母?这些身边人,都是每个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只是,需要懂得去珍惜,需要懂得怎么去珍惜。

江阿姨和爱人是明白人:他们没有把儿子对自己不亲的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反而在找自己存在的问题。他们也懂得在财产分配上,如何体现对孩子的公平。奖励也好、补偿也罢,表达的都是老人对孩子的眷顾。

两个儿子从小并没有从父母那里获得什么关爱,可能心里存有一定的“怨念”,表现出来就是对爸妈不太亲。但是从孩子们的行为上来看,老人在孩子心目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只是从小种下的根,让他们不愿意表达罢了。

老人口头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歉意和财产的分配意思,可以理解为是一个意愿。老人也明确表达了,后面会通过遗嘱,来清清楚楚的表达自己的心意。这,本身就是对孩子的爱的表达。


99%以上的家庭都会面临继承问题!请关注“一纸家书”头条号,持续为您讲述身边的遗嘱、继承故事,为您系统讲解遗嘱、继承专业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