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組成語道盡世態炎涼:官場如此,民間亦然


一組成語道盡世態炎涼:官場如此,民間亦然

勾踐劍

提起描寫人情涼薄的詞語,也許莫過於“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一組成語了。此語源自《淮南子·說林訓》的一句俗語。原文是:“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強弩藏。”意思是:獵人把狡猾的野兔獵到手後,就把追繳野兔的獵犬也給烹煮著吃了;射手把高飛的大雁射落後就把強勁的弓弩收藏起來不用了。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卸磨殺驢”、“過河拆橋”之意。而此語的再一次出現是在司馬遷的《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一文中。此文記述的是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生息的故事——是說當年的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之後被困於會稽山,在范蠡和文仲等人的斡旋下到吳國求和才暫得保全,後來禮賢下士、體恤百姓,用十年時間恢復生產力,終於富國強兵,一舉滅吳成為東南霸主的故事。當此之時,范蠡卻看出危機,想激流勇退,臨行前悄悄對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長得長頸鳥嘴,不是厚道主,只可共患難,不可同享樂,何不早點兒離開?”文種卻貪戀富貴,沒有聽從。范蠡便偷偷離開越國,定居在宋國的陶丘,自號陶朱公,在那裡經商成為鉅富。被後世譽為“忠以為國,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而文種後來果然罹禍,被勾踐賜劍自飲,落了個身首異處的可悲下場......後來不知曾幾何時,便被提煉成一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成語。

其實,這種涼薄世情不但在古官場時常出現,比如漢劉邦殺功臣韓信、彭越;朱元璋殺胡惟庸、藍玉等,民間自古至今也屢見不鮮:比如原本親子情深,父母老了之後卻被子女遺棄;夫妻貧賤之時相濡以沫,富貴之後分道揚鑣等。究其實質,不過人性使然,即:人處順境中會情不自禁地自我膨脹;身處逆境則會夾起尾巴做人......只有洞悉人性如范蠡者,懂捨得,知進退,才能趨利避害,平安度過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