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國史浩瀚,公子拾遺”

本期概覽


中國古代繪畫的發展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其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獨具自身風格的繪畫技法、進而有了豐富生動的意境。中國古代繪畫的題材數不勝數,其中“雪”這一題材常被歷代畫家所表現,古代繪畫中的雪景畫在逐漸豐富和發展過程中,不僅在風格,還是在技法上,都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


今天我們就以“雪景畫”為主要探討對象,來了解一下古代的繪畫意境以及背後的深層內涵。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五代為源——“雪景畫”之初創

東晉顧愷之的《雪霧望五老峰圖》是中國古代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原因就在於這是現有記載最早的以表現雪景為題材的畫作,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在唐代以前“雪景畫”的作品其實是不多的,而真正開始作為主流題材則起始於五代之後。

五代之後的宋代是中國繪畫藝術高度繁榮的時期,無論民間繪畫、宮廷繪畫還是士大夫繪畫都自成體系,彼此間相互影響、相互吸收和滲透,構成了宋代繪畫豐富多彩的局面。同樣,這一時期也是雪景畫的大發展時期。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溪山清遠圖》

以宋代為例,宋代雪景畫雖在技法上大致沿用前人古法,但在表現內容方面較前代而言有了極大的豐富。如在雪景山水畫中除此前常表現的霧雪題材外又增添了小雪、晨雪、暮雪等雪的形態,雪景花鳥畫中描繪了種類更加繁多的動植物,如雪柳、蘆花、雪雁、雪鴉等雪景人物畫中出現了更多能夠表現百姓日常生活場景的作品,如放牧、吟眺、讀書、捕魚等等。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溪山清遠圖》

儘管畫面內容紛繁複雜,但是也並不是不能同宗歸類,按照畫面內容來分,大致有三種類型的“雪景畫”:

一、山水類雪景畫

在眾多古代雪景畫中,被描繪最多的題材是山水類雪景畫。雪本來就屬於自然之物,將其置於山水自然之中則更能體現其獨特的屬性。加之歷代畫家多愛借書畫寄情山水,而雪景山水錶現出的清麗脫俗、寧靜空寂的意境是他們所向往的精神家園,因此雪景山水便成為歷代畫家經常表現的題材。

正如郭熙《林泉高致》中所寫的那樣:

“春山煙雪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蔭人坦坦,秋山明淨搖落人蕭蕭,冬山昏霆豁寒人寂寂。”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不同時間的雪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雪霧、雪晴、晨雪給人以清新寧靜之感風雪、密雪則給人以凜冽、寒冷之感暮雪又給人以孤獨、寂寥之感

二、花鳥類雪景畫

花鳥題材是比較普遍的,通常情況下,中國古代花鳥畫的立意往往關乎人事,作者描繪花鳥,常是找到了某種動植物所特有的屬性與人們的生活際遇或思想情感的相似之處,從而借對這些花鳥草木的描繪來抒發自己內心獨特的感受。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而將雪這一意象融入到花鳥畫中,也有其獨特的作用。除去花鳥各自所特有的屬性來看,將這些生物與雪共同描繪在畫面中,首先能夠產生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的獨特效果。花鳥的生命律動在雪的映襯下顯得更加朝氣蓬勃、富有動感雪在花鳥鮮活生命力的對比下顯得更加靜謐與祥和。花鳥與雪的結合,給畫面帶來了一派生機,本來荒寒的畫面由於這種組合顯得充滿了生命的熱情,體現出天地間的生命意蘊。

三、人物類雪景畫

這類題材的雪景畫大都並非是對人像進行細緻描繪的肖像類畫作,而往往是與人在雪中的活動聯繫在一起的,表現的通常是雪中的普通生活場景或頗有興致的行為活動,還有對經典的雪中故事場景的描繪或對詩人吟詠的詩篇中的場景的描繪等。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雪在畫家眼中能夠催發意興,在雪中表現的活動都有其獨特的意境所在,面對雪這樣純潔、高雅的事物,畫家不可抑制的生命衝動統統躍然於紙上。此外,古代“雪景畫”描繪經典的雪中故事題材主要有袁安臥雪、程門立雪、溺橋送別等,經典名篇詩意畫則主要是刻畫唐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的寒江獨釣題材等。


從筆法窺見意境

除了題材以外,技法也是表現“雪”之意味的主要手段,就畫雪而言,主要手法大致有兩種——敷粉法和留白法。

敷粉法,也被稱為“以粉代雪”,是一種將白粉直接塗抹於畫面中樹枝、屋頂、山石凸處來表現雪的雪景畫技法,所謂:

“草木敷榮,不待丹碌之採雲雪飄揚,不待鉛粉而白”

用這種方法畫出來的作品可以增加畫面中雪的厚重感和真實感,再現白雪皚皚的景象。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宋代的《雪霽圖》,其山峰頂部用弧線繪成,以表示積雪覆蓋的樣貌,峰巒、房舍等用白粉層層積染,在絹本底色和丹青設色的襯托下顯得尤為銀裝素裹。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雪霽圖》

此外,還有一種更為精妙的方法,世人稱之為“彈粉法”,顧名思義,就是將白粉彈散在畫面中,以營造出一種雪花飛舞的感覺。這種手法是由五代時期趙斡首創的,在其《江行初雪圖》中首次使用了這一方法,他用白粉在畫面天空中灑出細密的白色斑點,形成了雪花漫天飛舞的樣態,極其傳神地再現了飛雪,使得畫面更加富有動感。彈雪法的產生是動態雪景技法的重大突破,對後世雪景畫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留白法,就是在通過對畫面中除雪以外的其他部分用墨勾勒和渲染後,自然而然地留下空白,即利用畫紙或畫布本身固有的顏色來表現雪的樣態和色彩,並非是對畫面中雪的部分刻意加以描繪或著色的一種雪景畫技法。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雪溪圖》

用這種方法表現出來的雪景具有清新細膩、柔軟蓬鬆的質感,歷代畫家皆善用此法,王維便是其中之一,他是最早運用水墨渲染的手法來表現雪的畫家,在他的雪景畫中常出現借大面積水墨渲染來突出雪的留白法,對後世影響很大。其《雪溪圖》就是運用的留白法,畫面中用墨線勾勒出景物的大致輪廓,繼而用墨色渲染水面、山石等景物的層次,屋頂、山石、小橋、小舟和雪原等處則均以留白來突出雪景部分。整幅作品以水墨渲染為主,天地萬物被提煉為黑白二色,留白處展現出純潔、悠遠的白雪景象。

有了內容和筆法作為軀殼,那麼“靈魂”該是什麼呢?自然是意蘊!

意蘊是一種非常玄幻的東西,而古人“雪景畫”的意蘊我們可以通過研究“黑白虛實”來窺見一二:

古代中國畫在表現中有虛實之說,尤其是在唐代推崇水墨山水之後,畫面表現逐漸從重形轉到尚意,從而簡化色彩,畫面色彩不推崇色彩繁多,而是主要通過簡易的黑白二色來表現宇宙萬物。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通常情況下,在畫面上,黑是實,主要指畫面實景部分多用黑色來描繪。白為虛,多是指畫面中除實景部分後的空白部分。虛實相生,才能夠充分地表現出畫中空靈、深邃、幽遠的意境。

“墨到為實,飛白為虛;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以墨色勾勒的實物自然是畫面的點綴,但是“白色”也並不是可有可無的部分。

空白在古代中國畫的畫面構成及意境表現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雖然在這空白中無色無畫,卻是能夠給人以無限遐想的空間。隨著欣賞者對實景的感悟及情感的自由馳騁,空白處便有了山水有了雲霧有了空靈的意境。空白可以以這種空虛襯托實景,“計白當黑”,營造更加玄幻的畫境。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雪景寒林圖》

我們知道,雪景畫當中的“白”是非常普遍的,從上文提到過的“留白技法”來看,這種白並不一定指的就是顏色之白,古代雪景畫中的留白法是通過運用墨色的烘染來突出雪景的,形成的空白部分多是以墨色作為輪廓,可以看做是“有形中的無形”,我們可以將這種留白看做是一種“空白”,然而這種“空白”卻並非是全部意義上的中國畫中的“空白”,這種空白是自由貫通的,可以無限延伸通往畫家渴望而不可及的世界。

雪景畫的最後一重“玄機”便是虛實。

古代雪景畫的黑白二色的運用具有一定的獨特之處。因為雪的顏色是白色,所以雪景畫就會在畫面中大量表現這種色彩,這種白與古代繪畫中的“空白”有著一些相似之處,所以這類畫作便具有獨特的表現效果。描繪雪景,借墨色的渲染突出雪是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此時,黑色一反寫“實”的常態,變成了“白”的陪襯與底色。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雪景寒林圖》

本來白色使黑色部分通透的功能也被黑色所替代,彷彿雪中的天地蒼彎與平日的景象徹底顛覆,被雪覆蓋的白色景物反而成為畫面中的主要部分,這在一定程度上講不得不說是中國古代繪畫中的一種特殊表現,是古代繪畫中的黑的“實”轉而為“虛”來襯托白的“實”。白色此時在雪景畫中不是一個作為虛的陪襯,而為天地萬物構出了輪廓,黑色此時則替代了中國畫中多數用白來表現的天、水、煙靄等景物。黑的虛空襯托了白的實景,體現出了別具特色的視覺效果和情感體驗。


從意境到禪宗

古代雪景畫是十分追求景外之致的,也就是所謂的“意境”,自古畫家喜歡畫雪,表明其已經成為了一種象徵物,被賦予了特定的意義,在古代雪景畫畫面的背後,能夠表現出畫家內心的一些情感體驗,這些是與畫家心靈密切相關的內容,是畫家靈魂世界的家園,蘊含的是他們對孤寂、寧靜、清澄、樸素、生命意興等意境的診釋。

從“雪景畫”內容出發,古代“畫雪”所表現的意境大致有兩種——寒、意興。

中國繪畫推崇寒冷之境,寒是中國畫的典型氣氛,在畫面的煙雲縹緲、山林透逸之後,總有一股幽幽的寒意在。寒,不僅被被視為中國畫的基本特點,還被當做基本意境。而雪景是能夠體現這一意境的絕佳事物,將冷逸、孤寒請入畫中,在寒冷的冰雪世界冷靜自我的內心,感悟著寒冷之外的生命熱情。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借空山雪澗、孤鳥寒枝逃於自己的內心世界去享受這份孤獨來的清閒自在。這也正體現著道家所要達到的“見獨”的境界,人雖孤獨卻沒有企圖依靠什麼,而是靠自己的精神感悟,從外在的感性束縛中解脫出來去“體道”,從而進入精神的絕對自由境界。

意興

由孤寒所帶入畫中的除了清高以外,還有畫家壓抑的現實內心,作者通過雪景畫將這種內心情感排解出來,大都表現出一種與世俗世界抗爭的思想。而這裡我們說雪景畫意境是能夠表現生命情采和生命意興的,實則是說明雪景畫也能夠表現畫家內心積極樂觀的一面,這種“興”的意境是對萬物蓬勃生命力的讚頌,也是畫家的興致所至。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雪是寒冷的,在雪中畫家樂於將花鳥描繪成為傲立風雪、朝氣蓬勃的姿態,從萬物不畏嚴寒的風骨中展現出生命的頑強不屈,這是對大自然的讚美,也是藉以對積極的生命精神的讚頌與嚮往。

雪又是感發人心的,畫家身處茫茫白雪之中心中不免為這種美麗的自然之景所陶醉,雪的美激發了畫家無窮的興致和靈感,他們在雪中吟詩、泛舟、訪友、尋梅、遠眺等等,並藉此題材入畫,表現了他們對冰雪世界的喜愛之情,也表現了對這份難得的雅興難以抑制的激動之情。

而在這雙重意境的背後,卻又能窺見更為深層的內涵——禪宗思想。

禪宗思想對於中國繪畫藝術產生了深刻影響,南禪有云:

“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直傳本心,見性成佛”

對於不能言說的禪意,繪畫就變成了表達它極好的一種方式。禪宗思想對於中國古代畫家是具有深遠影響的,因此畫中往往透露出禪味。畫家參禪不用語言、知識和理性分析這個世界,卻可以用作畫的方式來表達對這個世界的感悟,這類畫作就是畫家對禪宗哲學的感悟,畫中蘊藏著畫家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親知。

內容、技法、意境:“雪景畫”的三部曲,是內心世界還是真實寫照

畫意境與禪宗意境是有相通之處的。禪宗思想主張“一切皆由心生”,認為世界的萬物都是由我心幻化而來的,我心即佛,佛即我心。一切眾生天生就具有獨立存在、圓滿自足、清淨無染的本心,也就是佛性。通過悟禪來發掘本心是禪宗思想所要到達的境界。也堅持真如佛性是世間一切事物和現象的本源,宇宙萬物都由真如佛性派生,即“佛性遍一切處”

。而在古代繪畫中,中國畫家也認為宇宙萬物並非死寂的存在,而是一山一水皆有道,一草一木棲神明。這,原本就是畫家的心靈法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