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是太后乾兒子,劉墉娶了親王弘晝的女兒,他跟弘晝該叫哥哥還是老丈人呢?

joyconn


這題目看得我莫名其妙。如果把電視劇當真,認為劉墉真是太后乾兒子也就罷了,哪裡又跑出來劉墉娶了弘晝的女兒?這不是胡說八道嗎?


首先,歷史上的劉墉跟清朝皇室是沒有半毛錢關係的。他能夠做官,一來是父親劉統勳的關係(劉統勳為東閣大學士,乾隆早年深受信任的軍機大臣,歷任各部尚書、《四庫全書》總裁等重要職務)讓他在仕途上有了保障,二來是劉墉文采斐然,在乾隆十六年殿試中高中二甲二名,屬於官二代加學霸。但是,因為清朝對參加科舉考試的人儀容是有要求的,羅鍋肯定無法入仕,故而劉墉不是羅鍋,也就更不存在電視劇中所說的太后看到劉墉身有殘疾還奮發苦讀所以收為乾兒子的事情(有些戲曲、曲藝說劉統勳殺二子劉墉逃走向太后求情就更扯淡了)。劉墉不是太后的乾兒子,太后也不可能降尊紆貴去收一個漢人做乾兒子。至於娶王爺的女兒做夫人就更不可能。清朝旗人漢人不通婚,劉墉一個漢人,想娶普通旗人都是不可能,更不要說王爺的女兒,劉墉的妻妾都是漢人。

(乾隆白面無鬚)

(六王爺老態龍鍾)

然後說電視劇,電視劇裡劉墉被太后收為乾兒子,這也就不去說他了。主要講講娶了王爺女兒這個事。電視劇裡那個王爺叫“六王爺”,雖然沒有交代這個六王爺究竟是什麼身份,但從年齡來看,怎麼至少也是乾隆的叔叔輩。乾隆剛出場還白面無鬚呢,六王爺已經老態龍鍾了。而題主說的弘晝是乾隆的弟弟,怎麼看也不能老成這樣啊!再說,弘晝雖然是雍正第六個兒子,但是由於雍正實際上的第二個兒子弘昐早殤未序齒,所以弘晝的正式排行一直是老五,不可能被稱為六王爺。

那六王爺是誰?純粹是個虛構人物,因為跟那個歷史人物都對不上。看年紀,至少是乾隆的叔叔或者叔公,但是康熙的兄弟全都比康熙活的短,一個都沒活到雍正朝,更不要說乾隆朝了,所以不可能是乾隆的叔公。最可能是乾隆的叔叔,但是乾隆的六叔是雍正的同母弟弟六胤祚,胤祚在六歲時就早夭了,怎麼可能在乾隆朝出現?更不可信的是電視劇中還有八王和九王。而雍正的八弟胤禩、九弟胤禟是雍正的死敵,被雍正剝奪宗籍,賜名阿其那、塞思黑,很快慘死,所以也不可能出現在乾隆朝。宗室遠支王爺中也找不到能對應的人。

至於有人說異姓王,更是不可能。因為清朝三藩之亂後基本不再封異姓王,就算有,也是死後追封(乾隆有追封傅恆、福康安父子為郡王)或者蒙古王爺(無事不進京的,不可能能天天上朝),更不能用數字加王字,那是皇族專享的稱號。

所以,故事,別亂聯繫歷史真實人物。人家電視劇開頭就是四個大字“不是歷史”。


伊耆角木


在《宰相劉羅鍋》中,人稱三千歲的劉墉是太后的乾兒子,他娶的還是六王的女兒,但這個六王肯定不是太后的兒子弘晝而是乾隆的六叔。我們可以從太后與六王爺的演員的年齡上得出這個結論。從這個邏輯上來講,三千歲劉墉應該能和皇帝一樣向六王爺叫六叔或者岳父。

影視劇不能當成歷史,福垊談談歷史與劇情

第一、《宰相劉羅鍋》劇名錯誤。

1、宰相錯誤。宰相不是正式的官銜,而丞相早在明太祖時期已經徹底廢止。而《宰相劉羅鍋》的清劇所說的相當於丞相的宰相一說,肯定是錯誤的。

2、劉羅鍋錯誤。歷史的上劉墉的確是個高富帥的官N代,其書法詩文很有名氣。在古代不要說為官,就是參加科考不是說光有才就姓了,還得有顏值。太醜的、殘疾的那是根本沒資格參加科舉考試的,更不要說入朝為官,成為中堂了。

第二、六王爺絕不是弘晝。

弘晝是乾隆的弟弟,乾隆出生於1711年9月25日,而弘晝則出生於1711年11月。而六王很明顯跟太后年齡相仿,還有我們一眼也能看出來,劉墉和乾隆在劇中年齡相仿。而實際上,乾隆要比劉墉大八歲。劇中皇帝一直喜歡六王的女兒,想娶六王的女兒為妻子,沒想到卻被新科狀元劉墉給搶走了。如果是弘晝,那豈不是說乾隆對他的侄女有想法有行動啊,從劇照上來看就知道六王跟乾隆是兩代人。

第三、片中關於劉墉、乾隆的錯誤。

就是證明六王是乾隆的叔叔,那麼這個劇情仍是大錯特錯的,從血統上而言皇帝是不能對自己的堂妹產生任何想法的,而影視劇中不但有想法還有行動差點能成功。劉墉是1751年二甲第二名進士,也就是全國第五名的好成績。而1751年的狀元是吳鴻, 榜眼是饒學曙,探花是周灃。劉墉連滿族女性都不能娶,更不要說王爺的女兒了。因為滿漢不通婚直到清朝末年才廢除,還是慈禧廢除的。

光緒二十七年(1901)十二月二十三日,慈禧發佈懿旨:我朝深仁厚澤,淪浹寰區。滿漢臣民,朝廷從無歧視。惟舊例不通婚姻,原因入關之初,風俗、語言或多未喻,是以著為禁令。今則風同道一,已歷二百餘年,自應俯順人情,開除此禁。……

第四、劉墉也不可能是太后的乾兒子

如果劉墉是太后乾兒子,那劉墉還不是乾隆皇帝的拜把子兄弟啊。怎麼著也得弄個貝勒噹噹吧。而實際上劉墉不要說是三千歲了,連個男爵都沒撈上。影視劇都不是歷史。


福垊


在電視劇裡,劉墉被太后認了乾兒,這位太后就是當時皇帝的生母。這位太后不但生了當朝的皇帝,還生了另外的一個兒子弘晝。弘晝生於1711年,而劉墉生在1720年,前者顯然年長,所以劉墉管他叫哥哥。但是後來他又娶了人家女兒,於是哥哥就成了丈人了。

那麼到底他們倆這個關係,應該怎麼來算呢?其實,在過去,這樣混亂的關係還真不少見,因為互相通婚,讓很多人的輩分都亂了。於是在很多時候,在正規的場合裡面,一般都會稱呼最高的頭銜,比如這裡,丈人的身份顯然比哥哥要高多了,所以在正式的場合裡,劉墉要喊他丈人。但是私底下就未必要這樣了,因為很多人都是“各論各”的,原來是什麼關係,後面還會保留以前的稱呼,這樣就不會尷尬。

不過,這事情畢竟是電視裡演的,實際上劉墉到底娶過皇女沒?這個正史裡面是沒有記錄的,雖然他後來也算是個宰相,但是史官是不會對他做很多記載的,所以現在的許多電視,其實都是人們想象出來的一些劇情,實際上根本沒有的事。比如劉墉,電視裡在努力傳達一個信息:是老婆厲害,所以他才受到重用。但實際並不是這樣,人家能夠登上高位,除了自己的才華外,更重要的是他本身的家世。

曾祖已經是滿清高官。

他的高祖叫劉必顯,他的生平和他的名字一樣厲害,不到20歲就成了廩生,享受官府補貼,後來更考中了進士,在廣西做員外郎。

祖父是知府、布政使。

祖父十分聰明, 後來考中了進士,而且此人非常清廉,還很會管理百姓,在邊疆任職的時候,對羌人教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後來官職一路高升,做過今天山西的知府,後來做了四川的布政使,很有地位。

父親更厲害。

父親劉統勳,這是乾隆時期極為重要的大臣之一。他也考中過進士,為官很有能力,又繼承了父親清廉剛正的風格,受到乾隆重用。他在多個部門做過尚書,後來成功進入軍機處任職,後來更是做了宰相,深受皇帝信任。


我們可以看到,他的祖上連續三代都是進士出身,這顯然是一個書香門第之家,這樣的家庭,最起碼讓他在學業上能有極大的益處。另外,祖先都是清朝的大官,尤其是父親還是朝廷宰相,這樣的背景,別說是人家本身就很有才,就算是無才之人,也能借著這層關躋身朝廷權利中心。

比前人更厲害的劉墉。

生在這樣的家庭,劉墉並沒有驕傲,他從小就喜歡讀書,後來和前人一樣,也考了進士。而且據說當時其實他才是狀元,只不過皇帝為了選拔一些平民才子,這才刻意把他降低了名次。後來他和父親一起任職,後來也一直升到了宰相的位置,是當時最有權利的大臣之一。

所以,題目中的事情,原本就是編造的,劉墉的地位,那是用自己和家族的力量得來的,大家也無需糾結他和弘晝到底該怎麼稱呼了。


小鎮月明


劉墉在歷史演繹中是自帶主角光環的人,在歷史演繹中他不僅是太后的乾兒子,他最牛逼閃閃的“技能”是太后賜給他的牛逼品級,所謂的“見官大一級”。



按照這一政治待遇,大清朝所有的官,不管是三品巡撫,二品總督還是一品大學士見了劉墉通通都要矮一級,只有他的幹兄弟乾隆皇帝和乾孃太后比他等級高,和珅見了劉墉只有低頭行禮的份,只是演義就是演義,這種設置顯然是不可能的。


至於劉墉娶了弘晝的女兒,不知道題主是從哪裡考證來的考古新發現。在電視劇“”宰相劉羅鍋中”,劉墉娶的是乾隆皇帝叔叔的女兒,弘晝是乾隆的兄弟,顯然弘晝不可能是劉墉的老丈人。

歷史上的劉墉出身名門,其父劉統勳同樣位居宰輔,父子二人同樣位極人臣。為官之初,劉墉嫉惡如仇,剛正廉潔,在民間有很高享有聲譽,只是乾隆皇帝後來寵信和珅,耽於享樂,一意搜刮百姓,老闆如此,劉墉也只好逐漸惰政,變的慵懶不堪,過上了“小錯不斷,大錯不犯”的迷糊生活,惟求自保。對於乾隆皇帝及和珅這對CP,劉墉也只能“委蛇其間,惟以滑稽悅容其間”,靠著拍馬屁,講笑話混日子。



到了乾隆皇帝死後,劉墉奉旨處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年近八十的了“老糊塗蟲”劉墉此時精神一震,身體輕健如同青年,雙眸炯然,寒光懾人,再次展現出不畏權勢的一面,查明和珅及其黨羽橫徵暴斂、搜刮民脂、貪汙自肥等罪行20條,奏報朝廷。此後,勤於政事,直至八十五歲死於任上。


醉美木瀆


問題中設了一個陷餅,說“劉墉是太后的乾兒子”。

“乾兒子”肯定不是個官稱,那是劉墉和太后的私人交情。無論是乾兒子、幹孫子,那都是關起門的叫法,我們大可不必管它!

排除了干擾,我們往下分析。



(好像這位暗指的弘晝)

第一,弘晝的女兒是何許人?

有人第一感覺親王的女兒應該是位公主,其實,往嚴格上來說,親王的女兒只能稱為郡主或者郡君。

下面,列舉一下皇室勳貴家女兒的準確稱謂:

皇帝嫡女為固倫公主、庶女為和碩公主,

和碩親王嫡女為郡主、庶女為郡君。

和碩親王世子、多羅郡王嫡女為縣主,庶女為縣君。

多羅貝勒嫡女 封郡君、庶女為鄉君。

固山貝子之嫡女為縣君,庶女不受封。

弘晝是和碩和親王,他的女兒按正常情況下應該稱為郡主或郡君。正史上弘晝僅有一女,還是嫡出的,因為乾隆的加恩,被封為和碩和宛公主。

第二,和碩和宛公主會嫁給哪些人?



(清代公主的劇照)

這個得分是處在戰爭時代還是和平年代。

在戰爭時代,公主下嫁主要是為了籠絡人心。例如:後金漢人將領劉興祚就是努爾哈赤的女婿。

再例如順治朝的三藩之子,都抱得了公主歸。

在和平年代,公主嫁人的對象一般會是滿人中的勳貴子弟或者蒙人中的王公。

雖然劉墉是官二代,自己也做了高官,但他始終沒有抬旗。他想娶弘晝的女兒,這個只能捂在被子裡臆想一下。如果把和碩和宛公主比作一件衣服的話,那這件衣服劉墉穿不起。

第三,劉墉娶上公主會很弊屈



假如劉墉真的娶了弘晝的女兒,那麼劉墉就真的背上羅鍋了。

1,“劉墉娶”的主語得變,變成“公主下嫁”。或者,也可以稱“劉墉尚主”,“尚”字挺欺負人,是“尊崇”的意思。

2,公主不會長期待在劉墉的婆家。朝廷會出錢修建公主花園,房子產權歸國家,公主有使用權,劉墉相當於客居。

3,劉墉的官稱變為額駙,公主約等於親王,而額附約等於貝子。兩者地位不對等,中間差上郡王、貝勒兩個級別。

4,在禮制上講,劉墉不能和公主同桌吃飯。

5,在公主花園,劉墉的地位還趕不上嬤嬤。嬤嬤是公主的乳母,屬於陪嫁人員之列,名義上是下人,其實相當於管家,兼管禮儀。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劉墉想那啥,得過嬤嬤這一關。嬤嬤認為頻率勤了,可以直接擋駕,劉墉就會“不和諧”。

6,公主如果先亡,公主花園要上交給國家,劉墉得搬回自己的本家。一旦劉墉續絃,那額駙的官稱就沒有了,國家還會收回公主的陪嫁品和皇室封賞。

7,公主死後不進劉家墳,不同劉墉合葬,公主們都有內務府撥建的公主墳。

劉墉娶公主,其實是娶回家一個祖宗,得供起來養。同時,公主也可保劉墉榮華富貴。

第四,劉墉如何稱呼弘晝?

如果劉墉真娶了弘晝的女兒,他對弘晝的稱呼分為官面上和私底下兩種。

私底下,按照漢人稱呼,叫“岳父大人”、“泰山大人”。按照滿人的稱呼,叫“阿母哥”。

官面上,還是和其他大臣一樣稱呼“和親王”。

如果劉墉不是弘晝的女婿,依他的官職是一、二品,在平常場合,就對弘晝行請安禮。請安禮很簡單,就是高拱手、身體稍微向前彎伸。

在莊重的場合,大臣遇見親王得行打千禮。施禮者左膝前屈,大腿後彎,上體稍向前俯,右手下垂,這是一種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間的禮節。



(紅線標註的是行打千禮)

也有大臣表示尊敬對親王施重禮的,但只能一跪一拜,並且跪的時間也不能太長,否則會違反清制。

劉墉娶了公主,對弘晝可以選擇施打千禮或者跪拜禮。

作者心語:如果朋友們覺得寫得還行,點個關注就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鏈天絕


你是來玩腦筋急轉彎的麼,很明顯弘晝是乾隆的兄弟,也就是皇親國戚,而劉墉是乾隆的肱骨之臣,論官階大小論跟乾隆的遠近親疏,無論怎麼論劉墉都必須管弘晝叫王爺,大清王朝是禮儀之邦,對於清朝的那些清規戒律是不可以違反的,違反後會很嚴重的哦!所以劉墉必須以王爺的稱呼弘晝!


可樂男孩


這種題目容易變成糾錯題。雖然炒米也非常認同《宰相劉羅鍋》裡的六王爺的原型就是乾隆的弟弟弘晝。


這位糊塗王爺好酒,然而處世圓滑,但做事清廉,他的避世保身的生存方式,與乾隆的弟弟和親王弘晝簡直如出一轍。

世事無常耽金樽, 杯杯臺郎醉紅塵 ;人生難得一知己 ,推杯換盞話古今。——《金樽吟》

這是弘晝最著名的一首詩。不但寫出了他的人生真諦,也寫出了他無奈的內心。


由於《宰相劉羅鍋》是根據相聲《君臣鬥》改編的,就連該劇的名字經不起嚴格的學術推敲,所以劇情亂借代的地方很多。

但是這位“六王爺”因為“三朝重臣、屢立戰功”這個背景,以及年紀和皇太后相仿,所以應該是乾隆的叔叔輩。


然而乾隆的六叔胤祚,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而“三朝重臣、屢立戰功”在乾隆在世的時候,還存在的怕只有一個原型,那就是老十四胤禵,至少乾隆20年之前這個人是存在的。

在《宰相劉羅鍋》裡劉墉被稱為三千歲,是皇太后的乾兒子。這個六王爺見到皇太后如果按親戚關係,至少應該叫一聲“嫂子”。


所以基本上劉墉和六王爺之間,不會錯在那種輩分錯亂的尷尬關係。

皇太后的乾兒子娶了小叔子的女兒,劉墉在劇中算是正兒八經的皇親國戚了。所以劉墉可以喊六王爺老泰山,也可以喊她叔叔。


但實際上,劉墉這個形象和正史上,出入也很大。劉墉至少沒有他爹劉統勳名氣大、官聲好。而且劉墉是個駝背,但絕非羅鍋子。

“劉羅鍋”實際上在歷史上叫“劉駝子”,是嘉慶帝黑80歲的劉墉的一個“暱稱”,也因為此,以訛傳訛,才有了“劉羅鍋”這個外號。


炒米視角


劉墉是太后乾兒子,這跟乾隆就是幹兄弟了,弘晝是乾隆的五弟,所以劉墉跟弘晝也算哥們,至於叫哥哥還是老丈人,隨你高興,怎麼叫都行。


於禮來說,娶人家閨女還跟老爺子稱兄道弟,一巴掌拍不死你,你見過女婿跟岳父稱兄道弟的麼?酒席上喝瘋了另算。

於理來說,劉墉應該叫“青天大老爺”,求你放過他,這八竿子都打不到一塊兒的事,都被你湊一塊兒了,電視劇看多了吧!

由於弘晝和乾隆幼小交好,都受康熙喜愛,同在南書房讀書,所以關係相當的鐵。弘晝相當精明,不與乾隆爭位,甚至還喜歡為自己辦葬禮取樂,告訴乾隆我就一個荒唐過日子的人,別提防我,提防是你自尋煩惱。


乾隆就把弘晝之女和碩和婉收養到宮女認為義女,封為公主。一是表示對弘晝的恩寵,二來待其長大與蒙古聯姻和親,穩定邊陲。乾隆十五年二月,嫁與巴林博爾濟吉特氏德勒克,這字數跟劉墉對不上,即使把蒙語翻譯過來也不是劉墉的意思,所以劉墉娶弘晝之女是瞎扯。

況且劉墉是漢人,八旗互婚的傳統體制擺在那兒,這個例不好破。清朝為了控制八旗,加強統治,有旗民不結親的風俗,也叫滿漢不通婚,指的是八旗不得與外人結婚,而不是特指滿族和漢族不得結親。


佟妃生子玄燁,後來的康熙大帝,佟妃查三代都是漢人身份。

魏佳氏生嘉慶,漢軍之女身份,後被抬入滿洲鑲黃旗。

至於建寧公主嫁吳應熊,尚之隆和耿聚忠娶順治的兩養女,康熙之女十四公主嫁甘肅提督之子孫承運,都是公主嫁漢人的史實,所以滿漢不通婚為的是便於控制八旗的忠心,加強思想控制,保持血統純正就是胡吹亂擂,皇帝身上都流著漢人血液,純正個鬼。


雖然滿漢通婚有先例,但普遍對旗譜很嚴格,劉墉娶公主肯定會有記載,所以看電視劇看了就算了,如果你當真,便鬧成了笑話。故事中的事,根本就不是個事!


歷史不舊


那時候還真分不清,姑侄都嫁給皇帝的怎麼算?自己算自己的不就得了……


Heua2


你在那兒看的劉墉娶了弘晝的女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