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末路,眾英傑揭竿而反,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一)


王朝末路,眾英傑揭竿而反,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一)

三國的緣起

在東漢建寧年間,有這樣三個兄弟,老大叫張角,老二叫張寶,老三叫張梁,他們三個人在魏郡,用法術、咒語到處為人醫病,許多生病的百姓喝下他的符水後,都不藥而癒,三人被百姓奉為活神仙,因為他們三個人信奉道教,於是他們便大量招收學生、培養弟子、吸收徒眾。短短几年時間,他們就招攬了高達數十萬徒眾,古代大家普遍都有信仰,再加上當時天災不斷,百姓更是把張角看作天神下凡一般,所以他們的信徒遍及青、徐、幽、冀、荊、揚、兗、豫八大州,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的四分之三。許多人為了投奔他們,不惜變賣家產,千里迢迢,爭先恐後,沿徒擠得水洩不通,據說半途被踩死就有萬多人。

王朝末路,眾英傑揭竿而反,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一)


張角在民間活動十多年,有三、四十萬人加入,他們見信徒漸多,便創建了“黃天泰平”,又稱“太平道”來管理信徒,而張角便自稱“大賢良師”,他把勢力範圍分三十六區,稱為“方”,大方一萬多人,小方六七千人,每方推一個領袖,全由這個張角一人控制,這陣勢,一看就是要謀反的節奏啊,沒錯,三人就是要反,東漢末年政局不穩,外戚專政,宦官專權,又加上和西羌之間的戰爭,花費巨大,徭役兵役繁重,百姓民不聊生。

所以在184年,張角相約信眾在3月5日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為口號興兵反漢;起義時,張角軍皆頭裹黃巾(黃天的象徵),時人稱之為“黃巾軍”。起義後,張角依據《太平經》中關於“有天治、有地治、有人治,三氣極,然後歧行萬物治也”的理論,自稱“天公將軍”,其弟張寶自稱地公將軍,其弟張梁自稱“人公將軍”。起義開始後,群眾紛紛響應,或入伍為信徒,或送糧送衣,義軍發展很快,

黃巾起義,是我國曆史上第三次全國規模的農民革命戰爭

王朝末路,眾英傑揭竿而反,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一)


比起秦末、西漢末兩次起義,這是一次有周密計劃、有長期準備、有明確目標的農民起義,黃巾起義和在它影響下的各種人民起義,持續了二十多年。由於起義農民本身的弱點,起義被殘酷鎮壓,但在農民起義的打擊下,腐朽的東漢王朝已名存實亡,

黃巾起義是促使東漢滅亡的導火線,他揭下來東漢王朝的最後一塊遮羞布,也拉開了三國時代的序幕。

董卓亂政

鎮壓黃巾起義的隊伍中,有一個叫董卓的人。董卓本是隴西豪強,他同羌中豪帥有很多聯繫,在鎮壓起義過程中董卓逐漸建立了一支只聽命於自己的軍隊。這支軍隊成員多是籍隸關西的漢族和羌胡人。關西各族人民屢遭戰亂,習性尚武,就連大部分婦女都能拉弓作戰,因此關西軍具有較強的戰鬥力。

經歷黃巾之亂後,東漢皇室威信受挫。董卓看到東漢政府腐朽無能,逐漸驕傲放縱,不服從上級指揮。東漢朝廷也發覺董卓跋扈難制,曾試圖解除他的兵權。漢靈帝曾徵他回朝任少府,少府位列九卿,但只管理皇家的瑣碎事物,沒有兵權。董卓不願放棄兵權,以所部羌胡不讓自己離開為藉口,上書拒命,朝廷對他也沒有辦法。漢靈帝病重時,詔命董卓為幷州牧,這是一個實權很大的官職,但要將他的兵權交給皇甫嵩。董卓再次找藉口拒絕,並駐兵在河東

(今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劉宏死,漢少帝劉辯繼位,外戚何進輔政。何進與貴族官僚袁紹合謀誅殺宦官,不顧朝臣反對,私召涼州軍閥董卓率涼州軍入京,以幫助他們誅殺宦官張讓和段珪。後因謀洩,何進被張讓等所殺。

王朝末路,眾英傑揭竿而反,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一)


袁紹帶兵入宮,殺盡宦官,控制朝廷。隨後董卓引軍進入洛陽,混亂由此開始。

董卓到京都後,曾同漢少帝劉辯談話,那時劉辯已十四歲,對朝中事說不清楚,陳留王劉協雖只九歲,講話卻有條理,董卓認為劉協比少帝劉辯聰明;董卓又說撫養劉協的董太后與他同族。於是有廢立之意。實際上,董太后是冀州河間人,董卓是涼州臨洮人,彼此相距太遠,無緣同族。董卓骨子裡也和歷史上其他權臣一樣,不過欲借廢立以增加自己的威權。於是他廢黜少帝劉辯,立陳留王劉協為帝,並自任太尉領前將軍事,更封為郿侯。隨後鴆殺了何太后,成為漢室實際控制人,擔任相國。他在洛陽實行恐怖統治,縱容士兵姦淫擄掠,連皇族、公主、宮人也不能倖免,以致人心惶惶,內外官僚朝不保夕。百姓對他恨之入骨,也激起各地群雄的痛恨。

董卓掌握大權之後,愈發驕橫跋扈,就連他所乘車馬的裝飾都極為華麗,和天子御駕相差無幾。而且董卓天性殘忍嗜殺,大臣講話稍不合意,即遭誅戮。被俘虜的關東士兵和被捕獲的關西人民更遭到慘不忍睹的折磨與屠戮。因之眾叛親離,人心惶惶。當時董卓認了一個武藝高強的乾兒子當自己的隨身護衛,對他十分寵信,發誓說情同父子,那個人就是呂布,正所謂人中呂布,馬中赤兔,呂布英勇善戰 所以很多想謀殺董卓的人都不敢動手。

王朝末路,眾英傑揭竿而反,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一)


雖然董卓對外說待呂布如同親兒子,但是董卓本性就是一個惡人,他曾經為了一件不合自己心意的小事,拔出手戟擲向呂布。呂布避開手戟,又和言悅色地向董卓道歉,董卓才息怒作罷。呂布從此暗中怨恨董卓。隨後董卓又命呂布守衛中,呂布乘機與董卓的一位侍女私通,越發心中不安。

《三國演義》中呂布是和王允的義女貂蟬私通,但是貂蟬歷史上並不存在,她也是“四大美女”中唯一一個虛構的人物。呂布是一個心胸狹隘的小人,他已經對董卓產生了不滿,但是苦於董卓位高權重,只能默默忍受。

在董卓留鎮洛陽期間,朝政全由王允主持。王允對董卓佯為尊重,得其信任,在發現董卓呂布之間的間隙之後,王允抓住了這個機會,秘密會見了呂布,呂布見到王允時,主動說出幾乎被董卓所殺的事情,於是王允將誅殺董卓的計劃告訴呂布,並讓他做內應。呂布因與董卓有父子之情而猶疑。王允以呂布與董卓不同姓本沒有骨肉關係來說服。呂布於是應允。

王朝末路,眾英傑揭竿而反,原來你是這樣的三國(一)


初平三年(192年)四月,漢獻帝患病初愈,在未央殿大會朝中百官。董卓身穿朝服,乘車入朝,由呂布等在前後侍衛。王允命士孫瑞自己書寫詔書交給呂布。呂布讓同郡人、騎都尉李肅與勇士秦誼、陳衛等十餘人冒充衛士,身穿衛士的服裝,埋伏在北掖門等待董卓。董卓一進門,李肅舉戟刺去,董卓內穿鐵甲,未能刺入,只傷了他的手臂,跌到車下。董卓回頭大喊:“呂布在哪裡?”呂布卻直接手持鐵矛應聲將他刺死,並讓士兵砍下他的頭顱。主簿田儀及董卓的奴僕撲到董卓的屍前,又被呂布殺死,共殺了三個人。呂布隨即從懷中取出詔書,向官兵們宣告:“詔討卓耳,餘皆不問。”官兵都被董卓欺壓,所以官兵們聽後都立正不動,高呼萬歲。

董卓死後,百姓大街上唱歌跳舞,以示慶祝。長安城中的士人、婦女賣掉珠寶首飾及衣服,用來買酒買肉,互相慶賀,街市擁擠得水洩不通。董卓的弟弟董璜以及留在郿塢的董氏家族老幼,都被他們的部下用刀砍死,或用箭射死。郿塢中藏有黃金二三萬斤,白銀八九萬斤,綾羅綢緞、奇珍異寶堆積如山,

董卓的屍體還被拖到市中示眾。當時天氣漸熱,董卓一向身體肥胖,油脂流到地上,看守屍體的官吏便作了一個大燈捻,放在董卓的肚臍上點燃,從晚上燒到天亮,就這樣一連燒了幾天

受過董卓迫害的袁氏家族的門生們,把已被斬碎的董卓屍體收攏起來,焚燒成灰,所撤在大路上。 初平三年(192年)六月,董卓部將李傕、郭汜聽從謀士賈詡的建議率兵攻入長安,趕走呂布,殺死王允,大肆報復,吏民死者萬餘人。隨後李傕劫持獻帝,郭汜扣留公卿大臣。最後獻帝被迫逃出長安,流離失所,最終投靠曹操,漢室名存實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