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原創:迷人的銅鑼寨


散文原創:迷人的銅鑼寨

盛夏季節,有機會走近大別山脈——霍山。這兒山清水秀,民風純樸,更是有幸地踏上了尚在開發的旅遊地——銅鑼寨。

銅鑼寨海拔1096米,位於霍山縣的西部。相傳明末時期,張獻忠入寇,村裡人避難的地方。賊至即鳴鑼,故以銅鑼寨為名。

汽車在蜿蜒的山道上顛簸行駛,展現在眼前的是滿目青山,山坳中的梯田和依稀可見的農家。我體會到了這兒“七分山、一分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含義。從縣城出發,經過了兩個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來到了銅鑼寨山腳下,看不見寨頂,只見山澗泉水從山林中潺潺而下,小鳥在歡快地嘰嘰喳喳。我有一種衝動,我想一步登上山頂。

我急忙往山上走,顧不上剛剛暈車時的難堪,與同行一道登山。年輕導遊小姐緊跟著,走得氣喘噓噓,登上山來,回首遙望,我看到了層層山巒。山外,山更高。這是我在山腳下所想象不到的,頓感茅塞頓開,神清氣爽。繼續前行,雄偉的銅鑼松展現在眼前,筆直的樹杆高聳在藍天。

這些松大都是成雙結對的,或像一對恩愛夫妻,或像一對難兄難弟,或像是一對同胞姐妹,更有趣的是兩株參天松間長了一棵小松,大家戲之為“祖孫仨去看戲。”我想也許是惡劣的自然條件,有個伴可以相依相偎,可以頂住嚴寒酷暑。在山路上,我們還見到一棵半埋在土裡的松樹,有碗口那樣大,橫亙在路面一米多處垂直向上,昂然聳立在風中。在一塊巨石縫裡長著一棵岩石松,據當地人介紹說:“他們小的時候看見它這麼大,如今,幾十年過去了也沒見長,這縫隙微薄的土壤和自然的雨水就是它生的源泉。”同行的一位聽此情形,將僅剩的半瓶礦泉水全部倒給這棵頑強的小松樹。這銅鑼的松啊,令人感動,令人敬佩。

散文原創:迷人的銅鑼寨

山上的怪石更是令人驚歎。每走一段,就可以看見巨大的石塊橫亙在眼前,或像是犀牛漫步,或像是一把巨大砍山斧,還有一塊園石,真的像是一塊銅鑼,由兩塊巨石構築的龍門,使大家驚歎這大自然的神奇和造化了。走到山寨最高峰,只見一塊碩石突兀在山頂。導遊小姐介紹:“這是一塊至高無尚石。”可我看其側面,更像一隻猴頭,遙望天空,似乎在述說著古老而又悠遠的故事……

聽景區負責人介紹,我們腳下的三萬多臺階是當初當地人僅用三個月時間建造的,而且只是記工,沒有付錢。這種開拓和奉獻精神是何等的可貴呵!難怪沿途的臺階中間還長著樹,因為這是他們自已的山,自已的樹呵!

知鳥在叫,蝴蝶在飛,銅鑼寨以特有的純樸和熱情歡迎著遠方的客人。中午的農家飯使我們食慾大增,十幾道山裡菜盛滿了碗碟。農家小姑娘見來了這麼多客人,跳前蹦後忙著端茶倒水。當我問其自來水是否是井水時,她笑著指著那座山寨。哦,是山澗溪水,捧一捧,真甜呵。

盛夏的酷暑,使生活在城裡人躲在空調世界享受片刻寧靜。可這銅鑼寨的風呵,是那麼清涼,是那麼沁人心脾。山風吹乾了我汗溼的衣衫,喚醒了已沉睡多年的童真。這自然的山,自然的水,自然的風,更是這純樸的山裡人,這兒就是我們的精神家園。

短暫的旅途,短暫的停留,美麗的景色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腦海,久久揮之不去——這迷人的銅鑼寨呵。

散文原創:迷人的銅鑼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