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雍正登基之谜”,一直以来都是各方热议的焦点,至今也仍是悬而未决的存在。

如果按照《清太宗实录》中的记载,雍正的顺利登基似乎是“名正言顺”的“遵照继位”。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初七日戊子,上不豫,自南苑回驻畅春园。十三日甲午丑刻,上疾大渐,命趋召皇四子于南郊斋所。寅刻,召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皇七子淳郡王胤祐、皇八子贝勒胤禩、皇九子贝子胤禟、皇十子敦郡王胤䄉、皇十二子贝子胤裪、皇十三子胤祥、理藩院尚书隆科多至御榻前,曰:‘皇四子人品贵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继朕登基,即皇帝位’。皇四子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是日戌刻,上崩。”

然而,当时诸多事件的发生,使得雍正的登基变得破朔迷离。

康熙去世后,为何隆科多要立马下令关闭九门,并且在北京实施戒严长达七天的时间;从康熙去世到雍正赶到畅春园,中间间隔了十多个小时,在这段“消失”的时间里,雍正做了什么,也是不得而知;而所谓的康熙遗诏,并不是在康熙去世后立马宣读,而是在此之后的三天才进行了宣读,并且是满文、汉文分别进行了公开,中间也有着间隔,所以遗诏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也是一个重大的谜团。

也正是因为这些历史事实有着众多的疑问,再加上雍正登基后对于政敌的残忍和决绝,才有了“雍正登基之谜”。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而在电视剧《雍正王朝》中,皇位的争夺也持续到了康熙生命的最后一刻,即所谓的“夺嫡之夜”。

康熙在临终前用尽了最后的力气,向众人宣布将皇位传给雍正,可不甘心失败的八阿哥胤禩等人却在这个时候跳了出来,明知康熙已经去世,却先是以“没听清”为由,让康熙再次宣读传位决定,随后更是以康熙要传位给十四阿哥胤禵来扰乱视听。

所有的皇子都在场,都守在了康熙的病榻之旁,所以所“没听清”完全就是一种借口,其真正的目的就是在这关键的时刻,为了争夺皇位做出最后一搏。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八阿哥胤禩真的想让十四阿哥胤禵继承皇位么?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在此之前,一个“大将军王”,已经让八爷党内部产生了深深的裂痕。

而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在八爷党人看来,谁坐上了“大将军王”,谁就是康熙的接班人。于是,当十四阿哥胤禵真的坐上了这个位置的时候,他也就不再是八阿哥胤禩的盟友,相反,他们之间变为了竞争者,甚至可以说,他们现在已然是“敌人”了。

特别是在十四阿哥在西北的时候,借由伪造八阿哥的书信,成功策反了八阿哥安插在他身边,负责监视和牵制自己的鄂伦岱,之后,更是在雍正与年羹尧的积极协助之下,取得了平叛的胜利,这些更加加深了十四阿哥胤禵与八阿哥胤禩等人之间的矛盾。

于是,便有了后来的“毙鹰事件”,八阿哥等人将十四阿哥原本送给康熙的陨石贺礼换做了一只死鹰,其首要目的就是要让十四阿哥企图讨好康熙的计划彻底破产,同时也能在打击十四阿哥的同时,对康熙进行打击。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试想下,如果八阿哥胤禩真的有扶保十四阿哥胤禵的想法,他会如此么?必然是不会的。

一块陨石,上面带着一个“寿”字,是天降祥瑞,是上天赐予康熙的礼物,而这样一份天赐之物又恰巧为十四阿哥所获得,这不是更加说明十四阿哥才是真正的“天选之人”,是老天爷定下了的康熙接班人么。

所以,八阿哥胤禩不会不明白十四阿哥如此行事的目的和想法,也非常清楚将这件礼物呈递上去之后对于朝堂舆论的影响。因此对于皇位仍存有执念的他断然不会让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选择了将原本祝福康熙的陨石贺礼,换做了对康熙进行诅咒的死鹰。

由此可见,即便是在当时,八阿哥胤禩等人说康熙要十四阿哥胤禵继承皇位,但是他们并不希望真的是由胤禵继位,而是有着更加阴狠的目的。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八阿哥胤禩等人之所以要如此混淆视听,是因为他们要的就是“乱”和“拖”。

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等人手中最大的政治筹码,便是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有了这两支整个京畿地区实力最为强大的武装力量的支持,那么胤禩不仅能够通过武力抢夺皇位,并且还能通过军事手段,快速的铲除异己,维系政局的稳定。

​尽管康熙也知道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减营的利害关系,可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改变现状。一方面,康熙需要对他心中的继位人选雍正进行保护,不能将任何线索向外透漏,以免让此前安排的一切变得前功尽弃;另一方面,则是稳定住八阿哥胤禩等人,真的贸然行动让胤禩等人自知继位无望,则其必然会“狗急跳墙”选择殊死一搏,到那时局面将一发不可收拾。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八阿哥胤禩也选择充分利用自己在军事掌控力上的绝对优势,暗中进行着部署,而雍正也在邬思道的提醒下,做好了应对之策。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而尽管康熙临终前,将众位皇子召唤到自己的身旁,并且当众宣布由雍正继承皇位,可即便是如此,八阿哥胤禩等人也是坚决不能承认。

其原因在于,如果“传位于四阿哥”得到了众人的确认,这就是康熙的“口头传位”,有着诸位皇子以及张廷玉、马齐两位上书房大臣的佐证,其效力甚至比遗诏更加有用,那么雍正的继位便成为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这样的事情一旦发生,其他皇子跪拜雍正,一个头磕下去,那么雍正就是名正言顺的新君,届时,八阿哥胤禩即便想要进行争夺,已然就没有了任何合法性的基础,不仅会就此背上“乱臣贼子”的罪名,甚至有可能当场就被拿下,丢掉性命。

所以,胤禩等人混淆视听的做法目的有二。其一,阻碍其他皇子对于雍正朝拜,阻止在场所有人对于康熙安排的认同与确认;其二,对康熙传位给雍正的“口头遗言”提出质疑,进而对雍正籍此登基的合法性提出反驳。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之后,八阿哥胤禩等人又将十四阿哥胤禵抬了出来,说康熙是要传位给他。

当然,“四阿哥”与“十四阿哥”,读音最为接近,并不会像“四阿哥”与“八阿哥”这样差别明显,可以更好的欲盖弥彰,可更为重要的是,说康熙是安排十四阿哥胤禵继位,则可以让八爷党充分占据着主动。

首先,这个时候八阿哥胤禩等人的首要任务便是不能让雍正继位。

正如前文中所说的,康熙已经“口头宣布”将皇位传给了雍正,一旦雍正接受了众位皇子以及大臣们的朝拜,皇帝的身份也就坐实了,到那个时候,胤禩等人就是想要翻盘,不仅没有绝对的把握,甚至还要面对背负骂名与负面舆论的后果,所遇到的阻碍与困难也会大很多,这一点胤禩等人必然是非常清楚的。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其次,此时对于八阿哥胤禩等人来说,最需要的是争取到去丰台大营调兵的时间与机会。

实际上,康熙皇帝临终前将众位皇子全部召唤到了畅春园,就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和考虑,将所有的皇子困在其中,特别是八阿哥胤禩等人,一定要将其与外界进行隔绝,避免内外呼应来抢夺皇位。

而尽管八阿哥胤禩在此之前已经察觉到了异常,并且就武装夺位的工作做出了规划和安排,整个丰台大营更是灯火通明,处于战备状态,这就是在等待着八阿哥胤禩的命,只要命令一到,那么丰台大营的兵马将成为胤禩登上皇位的保障。

只不过,当前所有人都被限制在了畅春园中,无法与丰台大营取得联系。如果能够暂缓雍正的登基,并且在此期间能够调集丰台大营的兵马进城,那么八阿哥胤禩还有在最后时刻夺下皇位的希望,否则便会前功尽弃。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再次,表面上让十四阿哥胤禵继承皇位,但谁都知道,这根本是无法达成的。

如果是十四阿哥胤禵继位,可从西北的“大将军王”行辕到北京,山高路远,十四阿哥胤禵接到消息再启程返回北京,中间至少也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哪怕这真的是康熙的想法和安排,在当时的情况下也难以实现,毕竟“九子夺嫡”使得皇子间已经处于剑拔弩张的关系,出现如此长的一段权力真空期,那产生的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朝中有着绝大多数官员支持,并且手中握有丰台大营和西山锐健营兵权的八阿哥胤禩无疑将占据最为有利的位置,进而更加容易获得皇位。

而即便是所有人等待着十四阿哥胤禵回京,中间如此漫长的时间,只要一个机会能够联络到城外的丰台大营,那么八阿哥胤禩就能夺下皇位,康熙临终前的安排也就会瞬间成为了一纸空谈。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由此可见,八阿哥胤禩等人的目的非常的明确,一方面要坚决阻止雍正登基,也要极力阻止其他人对于雍正皇位资格的承认,另一方面则是尽量的拖延时间,同时找寻机会调动丰台大营的兵力,实现武装夺位,进而挽回败局。

可令八阿哥胤禩没有想到的是,原本被关在宗人府的十三阿哥胤祥被雍正借由康熙的金牌令箭赦免了出来,并且其杀死丰台提督成文运,顺利夺下了丰台大营的兵权,而原本是胤禩手中最重要政治筹码的丰台大营就此成为了扶保雍正登基的重要力量。

于是,伴随着十三阿哥胤祥带兵来到畅春园勤王,八阿哥胤禩等人也失去了最后的反击机会,也只得接受失败的苦果,向雍正俯首称臣。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其实,《雍正王朝》中这段剧情的演绎还是和历史史实有着诸多不同的。

此时的雍正正在天坛祭天,并不在康熙的病榻之旁,而守在康熙身边,除了康熙的皇子们,也就只有隆科多一人,并没有张廷玉和马齐,并且剧中与十阿哥进行争执甚至大打出手的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胤礼以及二十四阿哥胤祕等一众年幼的阿哥,是在殿外候着,也没有守在康熙身边。

至于康熙临终前召见雍正,时间也是更早的,也没有拖到其生命的最后一刻,并且是康熙在一天内连续召见了三次雍正,进行了交代了安排。

“皇四子胤禛闻召驰至。巳刻,趋进寝宫。上告以病势日臻之故。是日,皇四子胤禛三次进见问安。”

至于十四阿哥胤禵,此时也确实是在西北带兵。可就在康熙去世的前一年,即康熙六十年(1621年),十四阿哥曾短暂回到了北京,很快就被康熙重新安排到了西北,而雍正则是自始至终留在了北京,并且在康熙去世前三天被康熙下旨安排其前往天坛代为祭天。

所谓“君权神授”,在“天人合一”传统思想下的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代为祭天的举动已经带有很强的传位倾向了,如果再加上康熙此前不许十四阿哥胤禵留京的举动,则更加证明,雍正的遵照康熙的安排继承皇位有着较为充分的合法性,而不是从十四阿哥胤禵手中抢夺的皇位。

雍正王朝:谎称传位给十四阿哥,“乱”境中八阿哥胤禩的最后一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