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如果评选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经历最为凄惨的女性角色,那么郑春华毫无疑问的将会以高票当选。

作为康熙的妃子,一直以来她是倍受冷落,没有得到康熙的宠爱;而作为太子胤礽的“情人”,她以女儿身扛下了一切,也背负了一身的罪责,之后更是被担心受到牵连的胤礽所抛弃,进而失去了所有,也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如此的经历已经让郑春华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内心之中,都遭受了巨大的创伤,可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她已经逐渐脱离了“独立人格”的属性,单纯的成为了一个被多方势力所窥伺的政治斗争工具。

也正是因为如此,郑春华的活只能称其为苟延残喘,而她的死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亦或者说,她能选择的,也只是为谁而死,以及她会以达成怎样的政治目的收场,除此之外的所有一切,都已经是她所不能决定的了。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自始至终,郑春华都被当成是政治工具,其悲惨境遇可想而知。

或许有人会说,郑春华与太子胤礽时“真爱”呀,总不会胤礽在最开始的时候,也把她当成“工具”吧?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事实上,从与太子胤礽开始背着康熙“偷情”开始,郑春华的就已然开启了她就此不断沦为“工具”的人生。

此时的太子胤礽已经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时间太久了,胤礽早已经按奈不住自己对于皇帝宝座的觊觎与憧憬,尽管他知道这个位置将来迟早是他的,可是他已经等待了太久,并且不知道还会等到什么时候。

于是,胤礽对于康熙的感情,也就此变得非常的复杂。这其中有爱,毕竟康熙是他的父亲;也有着敬,因为康熙不仅是皇帝,还是给予他储君之位的人;当然,胤礽对于康熙也有着一丝恨意,他恨得是自己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却始终不能登基称帝,并且还要时刻忍受着康熙对于自己严苛的要求、教导与训斥,以至于胤礽自己都说“见了康熙和耗子见了猫一样”,面对康熙他依旧是战战兢兢,充满了胆怯。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所以,胤礽找到了康熙的妃子郑春华,除了提前享受坐拥皇宫后妃的感觉外,便是对于康熙的一种的“报复”,更是对于自己长达三十多年太子经历极度不满的一种宣泄。

而郑春华也就这样非常“不幸”的以“真爱”的名义,成为他“报复”康熙皇帝的“工具”。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太子胤礽与郑春华“偷情”之事,被康熙抓个正着,胤礽废而复立,可以说并没有太多的损失。然而郑春华却为此付出了太多,腹中的胎儿没有了,后妃的名分与地位没有了,皇宫中锦衣玉食的生活也没有了。

此时的她面对的不仅是繁重的劳动,曾经的下人的羞辱,同时更要面对的是她已然成为太子胤礽与雍正以及十三阿哥胤祥之间的相互牵制的“工具”。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太子胤礽要十三阿哥胤祥暗害掉郑春华,其目的有二。

其一,胤礽已经被复立为皇太子,但是他与郑春华的“丑事”,犹如一颗定时炸弹一般,时刻成为其储君之位的威胁。换句话说,只要郑春华还在,包括康熙以及胤礽的反对者们,都可能拿她做文章,进而让胤礽重现陷入舆论的被动。所以,为了摆脱之前一系列事件的影响,也为了彻底洗刷掉他的这个巨大的人生“污点”,郑春华必须要被除掉。

其二,尽管他非常希望郑春华死掉,但是却不能亲自动手,以防止留下痕迹或者把柄而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于是他选择让胤祥来做这件事情,在既可以除掉郑春华的同时,又可以对十三阿哥胤祥进行牵制,使其就此变得投鼠忌器,进而为自己所用。而在胤祥身后,还坐着一个雍正,他必然不会就此放弃胤祥,而胤礽不仅可以就此控制住胤祥,还可以以其作为要挟控制雍正,可谓一箭双雕。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然而,雍正与十三阿哥胤祥来了个“将计就计”,他们并没有听从太子胤礽的话而杀掉郑春华,反而是将其保了起来,目的也是为了给太子胤礽来个“反牵制”。

太子胤礽既然都知道郑春华之于其地位的威胁,那么雍正以及十三阿哥胤祥更加知道其中的厉害。一方面,郑春华只要存活于世,就可以拿来做些文章,进而可以随时对胤礽进行打击;另一方面,那便是防着胤礽,如果胤礽真的是抱着让十三阿哥胤祥“背黑锅”的态度,在局势有变的情况下,他便将全部责任推卸到胤祥身上,而这个时候雍正他们也需要借由郑春华说明事情的真相,进行自保。

当然,这些都是在保密的状态下进行的,这也是为了将计就计,知道胤礽下一步的举措,从而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部署。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果不其然,胤祥通过假意听从太子胤礽的安排,除掉了郑春华,进而了解了胤礽与任伯安相勾结,妄图通过《百官行述》以挟制朝臣。雍正与胤祥也联合年羹尧成功挫败了胤礽的这场阴谋,此后的胤礽也因为这件事的持续发酵而二度被废。

只不过,胤祥却没有从中全身而退,被康熙圈禁了起来。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在这之后的郑春华,她被雍正收留在府上已经成为了“公开的秘密”,大家都不将其说破也是因为各自都在她的身上有所需求。

对于雍正而言,他留着郑春华除了是为了践行其对于十三阿哥胤祥的一番承诺,不愿让胤祥背上“不义”的骂名外,也有着自己的考量,那便是继续留着一手,防止康熙再度复立胤礽。既然康熙有过复立胤礽的经历,那么再复立一次也不是不可能。

对于康熙而言,他当然知道雍正收留了郑春华。只不过此时的郑春华对于康熙来说,最大的作用在于让其成为牵制雍正的存在。尽管康熙心中对于雍正非常的满意,也有着让其继位的想法,但是依旧要留有这样一招后手,防着雍正,如果雍正不能按照康熙的要求发展或者有了其他的想法,那么郑春华的牵制作用就将会体现出来。毕竟经历了太子胤礽的事情后,康熙也必须有所准备,不再选择一味的相信皇子。

而对于八阿哥胤禩等人而言,郑春华则全然成为了打击雍正的“定时炸弹”,他们等着一个合适的时机将其“引爆”,从而给雍正以致命一击,同时让康熙背上巨大的舆论压力,从而为自己的夺位创造条件。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郑春华作为一介女流,她能想到的必然不会是政治斗争的残酷。她没有选择自杀,或许仅仅是因为十三阿哥胤祥对她所说的一番话的感动,亦或者想为胤祥和雍正做点什么。可是此时的郑春华,却已经成为了各方潜在的关注“焦点”,平日里完全不会显现,然而到了真正关键的时刻,她将成为影响局势的一块巨石,必然会掀起轩然大波。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王掞逼死郑春华,为的便是帮助雍正扫除这一潜在的“隐患”,当然,这也是雍正所希望看到的。

“毙鹰事件”后,康熙的身体是每况愈下,显然已经是命不久矣了。这个时候的王掞尽管依旧牵挂着自己的学生废太子胤礽,但是他已经是充满了无尽的失望,更是深刻的明白胤礽已然是再没有翻身的可能。

于是,王掞将全部的希望寄托在了雍正身上,毕竟在他看来所有的康熙皇子中,只有雍正是一心为公的存在,也只有雍正能够真正将国家治理好。可以说王掞极力的扶保和支持雍正,并没有私心,而是完全出于一番公心的考量。

然而,此时的王掞也说出了自己的一份巨大担忧,这便是郑春华。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此时的雍正必然是大吃一惊,雍正的府上以“篱笆牢”著称,如此绝密的事情更加不会泄露出去,况且无论是朝堂上还是市井民间,没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反馈,雍正是全然不敢相信如此的结果。

既然王掞都知道此事,那么包括康熙、八阿哥胤禩等人也必然知道了郑春华被他藏匿在了府上,可以说此时的雍正虽然表面上故作淡定,心中却是无比的焦虑,同时也在担心这自己多年的努力会因为这样的一个疏忽而前功尽弃。

只不过,当王掞说他会帮着雍正把这件事情处理好的时候,雍正也算是将心放了下来,这样在既不会辜负十三阿哥胤祥的嘱托下,又能除去自己的夺嫡隐患,是何乐而不为呢。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而这个时候的雍正也体现出了自己“腹黑”的一面。

王掞,作为一个府上的外人,能够准确找到并前往藏匿郑春华的房间,全程没有受到任何的干扰,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雍正的默认与配合安排。

就这样,王掞见到了郑春华,并对郑春华进行了“开导”,临走留下了三尺白绫,意思可以说非常的明白。

当然,郑春华也知道此时的她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单凭雍正和十三阿哥胤祥将其救下又让其安然度过了这么多年,就算是本着报恩的态度,也应该以死来回馈雍正进而不成为其拖累,况且郑春华本身早已是心如死灰,看淡了生死。

就这样,郑春华上吊自尽,而王掞为了承担下全部的责任,经雍正彻底的置身于事外,也选了终结自我终结,雍正心中最大的担忧和隐患也就此消除。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纵观郑春华的一生,她先是被太子胤礽以“真爱”的名义利用,为其付出了所有,但却受到了最为严厉的惩治,就此彻底丧失了自我,也丧失了人生的意义。在此之后,她先是成为了胤礽与雍正之间,实施“牵制”与“反牵制”的政治“筹码”与“工具”,随后又再度沦为了政治利益争夺的“武器”,而她自己却对此依旧无能为力。

​对于郑春华来说,她最应该感谢的人或许就是王掞吧。一方面,王掞的一番羞辱,恰恰让其放下了内心沉重的包袱,得以感念与释怀;另一方面,也正是王掞给了她这样一个可以终结自我生命的机会,让她可以得到最终的解脱,而这也成为了她这一生之中唯一的一次可以由本人决定自己人生的命运走势的机会。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也正是因为郑春华始终沦为“政治工具”,不断地为人操纵、把持、控制以及加以利用,并且还以如此悲凉的结局收场,她也就此成为了《雍正王朝》最为凄惨的女性角色,赚足了人们的同情,也不免让人对其倍感遗憾与唏嘘。


她是《雍正王朝》最悲情的女性角色,始终都被当作权谋争斗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