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影视圈的淘汰相当的惊人,也很残酷。很可能错过几年,就要错过一辈子。

张爱玲曾经说过:成名要早。这对于演员来说,尤其是如此。

因为演员是靠外表立身的,瞬息万变的容貌,往往移步换影,结果必定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了那个店。

《大众电影》杂志前身是《人民电影》。刘晓庆、李秀明、陈冲、张金玲,都曾经在这个杂志的封面上亮相。能够走上《人民电影》的封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肯定,合成的是名气大增。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的好运。

1978年4月号的《人民电影》中,刊登的是一位男演员的剧照,电影名叫《豹子湾的战斗》,演员名叫李成彬。

现在有几个人能记得他?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豹子湾战斗》公映于1978年,同时公映的还有《我们是八路军》,在这个电影里,我们今日所熟知的黄梅莹扮演一名女兵。

《豹子湾战斗》与《我们是八路军》两片很是相似,描写的都是抗战时期八路军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故事。这种相似,两片公映的时候,就被观众发现了,指责两片人物设置、矛盾冲突、故事布局几乎是一个妈妈生的。

但两片还是有着微妙的区别。《我们是八路军》构思于1974年,它多了当时流行的主题,就是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黄梅莹在影片里扮演的角色,主要贡献就是服务于这一个主题的。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但是《豹子湾战斗》的原作话剧创作于1960年左右,在这个话剧中,还没有《我们是八路军》中的主题。从主题上来看,《我们是八路军》的内容更广一些,包含了《豹子湾战斗》的主题,它在《豹子湾战斗》的主题立意基础上,更增添了更多的时代的流行意识。

《我们是八路军》的主人公是一个非常成熟的形象,一点错误没有,身上打着高光,而《豹子湾战斗》里的主人公,却恰恰是《我们是八路军》里的那个一心想上前线、不愿意从事后方生产线索的放大。

因此,《豹子湾战斗》最大的不同,就是它的主人公没有《我们是八路军》里的同样角色来的那么完全正确,而是在影片里一直对自己从事的垦荒战斗存有不理解情绪。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因此,《豹子湾战斗》里最大的尴尬就是主人公不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他自己就是一个对自己的行动缺乏统一认知的人。

所以,当时这个剧本出来的时候,就被指出剧本里的主人公是一个“中间人物”。

扮演这个中间人物的就是李成彬。

因为《豹子湾战斗》里的李成彬要体现出人物的思想的转化,所以他要比《我们是八路军》里的由马昌钰扮演的一点思想起伏没有的男主角要生动一点。但仅仅是一点。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豹子湾战斗》出现在1960年左右,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豹子湾战斗》倡导的解决衣食住行问题,正应合了当时处于困难时期的时代诉求。剧本里,有一段表现战士们没有粮食,只能寻找替代品,然后他们想象着未来,什么时候不再有这样的忍饥挨饿的日子,剧本里的正面人物,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不要忘记今日的艰苦。这样的主题,都显示出任何文学都烙印着时代的印痕。

《豹子湾战斗》与《我们是八路军》几乎是同时问世,两部影片都配备了强大的导演阵营。

《豹子湾战斗》的导演是长影的王家乙,其导演的《五朵金花》堪称经典。而《我们是八路军》的导演是八一厂的资深导演王苹,参与导演过《闪闪的红星》,足见其功力所在。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但两相比较,还是《豹子湾战斗》比《我们是八路军》更好一点,这是因为《豹子湾战斗》的剧本诞生于1960年左右,人物多一点生活化,而《我们是八路军》出现在1974年左右,受到当时的流风所及,人物更显得僵化、概念化,连导演王苹都对电影剧本不满意,但又无法突破剧本的固有设定。

《豹子湾战斗》中主演八路军的李成彬从头至尾都对执行大生产运动抱有不理解的态度,这个人物,在李成彬的演绎下,显得有一点油滑而轻浮,特别是李成彬的没有缘由的轻蔑的大笑,更使他的笑声带有油滑之感。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这也应该是这部电影原作上的一些天生的缺陷。李成彬扮演的角色,在影片里不断地受到团长与教导员的教育,然后才被迫接受了任务,一直到最后,他都在不断地重复着这种接受教育的设定,比如最后一幕戏是他对纺线的排斥,重复着之前对开荒种地的不理解的思想狭隘意识。

这也是《豹子湾战斗》早在1974年就被提上拍成影片议事日程而最终没有完成的原因之一。据《人民电影》的介绍,1974年准备把这个话剧搬上电影的时候,因为男主角称不上完美无缺,不符合那个时代的文艺作品流行趋势,一度准备将教导员由女性换成男性,而将原来的男主角换成副连长。这样伤筋动骨的改编,注定难以最终实现。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豹子湾战斗》在镜头调度上,体现出导演王家乙对镜头运用的娴熟与酣畅淋漓。电影也根据自身的特点,对剧本中没有涉及的开荒的过程,作了影像的还原。最终片尾,还加进了垦荒兵团重新回到战场的场景,充实了原剧本中的单一设定。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接下来,李成彬在长影于1978拍摄的电影《赣水苍茫》中扮演男主人公。这又是他的一个重头戏。

这部影片的剧本初稿形成于1975年,带有那个时代的鲜明痕迹。影片的主题,是表现红军长征前后的一段故事。影片中李成彬不乏英武之气,但这部电影同样带有非常明显的话剧痕迹。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扮演的角色,在影片中与女游击队员,似乎有那么一点朦胧的感情纠葛,但是,电影中的女游击队员想有所表白的时候,立刻被李成彬扮演的角色给挡回去了。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1980年,长影拍摄的《黄英姑》中,再次出现了李成彬的身影,他在影片中仍然扮演一名红军指挥员,受命去改造一支绿林武装。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在这个电影里的李成彬与之前的两部影片中的气宇轩昂有了较大的改变,几年的时间里,也凸现出他的容貌上的一些欠缺,这或许也是他日后难以再受青睐的原因。在这部电影里,他在过去影片里所体现出的硬骨铮铮的外形,竟然有了一些扭曲,过于突出的下巴,也失去了前几年影片中的男子汉气息。

就是在这一刹那间,李成彬被汹涌的时代抛弃了,他没有跟上新时期电影的审美潮流。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穿越过这种残酷的七、十年代审美突转潮汛的演员,也大有其人。如唐国强、郭凯敏、朱时茂都是在同一时期走上银幕的,但他们在新时期的电影中,仍然发挥出他们的表演天赋,而李成彬却被甩下了潮头,淹没在过气演员的涛涛洪流之中。

后来,他在湖北电视台从事导演一职,也在影视剧中出演一些零星角色。

他导演的作品,可以查到的是,他为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与湖北电视台导演的八集电视剧《红帆》。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2005年在电影《丛林无边》中扮演老猎人。这也是一部表现红军题材的电影,但是与他参演的三部红军题材的电影截然不同,过去他在电影里体现出的是一种正面表现针锋相对冲突的角色形象,而在《丛林无边》这部电影中,时代主线沦为背景,电影着意强调的是大背景之下的个人的命运与情感冲突。

而这正是李成彬最初参拍电影之际,一直到这之后数十年来的文艺取向与嬗变的主要特征。就是从正面表现人物思想交锋转化到人性这个幽深的层面去刻画人物。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在这个节奏缓慢的影片中,李成彬带着长须,难以看出脸上的真容,唯有他矍铄的眼神依然能够看到他当年英姿勃发的阳刚气质。

之后,我们能够查到他参演的电视剧有:1985年,在湖北电视台拍摄的由李法曾主演的《诸葛亮》中扮演徐庶,2008年在《西风烈》(又名《铁血长平》)中扮演冯亭,另外在《父子情深》、《黄兴》中也扮演过角色。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李成彬所经历的被影视圈置于边缘化的地位,正反映了他之前为代表的角色形象发生了时代审美的逆转。适应这种逆转的,成功地转型了,如果不适应这种转型的,只能被影像塑造所抛弃。这包括他这样的浓眉大眼、棱角分明的外貌特征,在八十年代中期电影审美向审丑转化的过程中,已经难以找到自身的立足之处了。

他的剧照曾刊在《大众电影》前身封面上,主演三部电影后隐没不闻


从他在影视作品中的吉光片羽的留影中,我们或许能够捕捉到中国影视审美流变的一些规律性的隐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