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幼韵——112岁“爱的花”


严幼韵——112岁“爱的花”

美丽与智慧,穿越百年风雨,更为纯美,让人敬畏。


民国二三十年代,严幼韵在上海主流圈子,是名气很大的女子。和宋氏三姐妹一般,严幼韵与她姐姐严彩韵、严莲韵被合称为“严氏三姐妹”。

有教养、灵气、学识、外貌、财富的眷顾,在最早的复旦大学,校园的“爱的花”,便是她了。

在民国时期,女子之美和现在女子比较,虽然有确实非常不同。

钧瓷与青瓦,固然各自特色。

终究,看得现在依仗父祖们伟业,浓妆艳抹,拿腔捏势的所谓的“正能量”名媛多了,方才在青瓦堆积的岁月里,想起追忆钧瓷的好处。

当年的复旦和现在的复旦,确实区别很大。当年的复旦,与绯闻、名利、权势与作假的论文,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严幼韵考上了早期的文商类名校沪江大学,随后转学到校风宽松的复旦大学。

当年的复旦,包括沪上其他的大学,不乏才子志士,然而女生却凤毛麟角。

在凤毛麟角的女生里,严幼韵理所当然引得了青年教师和男生们热烈的,或者围观,或者偷望。

进出复旦,家境富有的严幼韵,有乘坐的小汽车,家族布庄内的各种衣料每日都可挑选最时髦的,又长得漂亮,在当时女生本就凤毛麟角的复旦红遍了整个校园。

“爱的花”,就此成为男生们在青葱岁月里,彼此会意的倾慕符号。

一位严幼韵的男同学追忆:

当年,我们可是天天站在大学大门口,就为了看“爱的花”一眼,只为那一眼可以兴奋一天!

当然,如严幼韵再后来的岁月,也仅仅如此。那么,和现在光亮着,靠着父祖资财和权势,走捷径当上的“名媛”,并无区别。

美丽于苦难中涅槃,自然更加为人敬重。


严幼韵——112岁“爱的花”

杨光泩与严幼韵在婚礼上与亲友合影

严幼韵尚未毕业,十八岁时和母亲为爱情、婚姻有过一次严肃谈话。

母亲:你的生活如此奢华,怎么能不在乎钱呢?

严幼韵:只要嫁给自己心仪之人,我愿意出去工作养家。

人人生来,都能够习惯享受富贵,毫无修养和智商难度。

所以,一般来说,坐在富贵沙发上,再翘起二郎腿,抖一番我的成就全靠我自己的努力的“名媛”,可能更像是一个演员。

严幼韵最后选择了杨光泩。

偶然的一天,16岁考入清华,20岁留美,学成归来,荣膺国际公法哲学博士的杨光泩,去参加朋友聚会。

路上,严幼韵驾驶“84”号,在五光十色的上海街头,驶入了这位南京政府外交部青年外交官的生命。

一睹之下,怦然心动——率性的杨光泩立刻决定,对严幼韵展开轰轰烈烈的追求。

杨光泩费尽思量,在当时上海最时髦的大华饭店,为严幼韵安排一场主题聚会——送花,跳舞,看电影,他们开始热恋了。

家境优渥,教养、学识同样的优秀,才士佳人的热恋有了完美的结果。

1929年9月8日,严幼韵与杨光泩选择了他们第一次偶遇的大华饭店,在当时的外交部长王正廷主持下,举办了婚礼。

在9个月前,蒋介石与宋美龄也是在这里,举行婚礼。

当时的大华饭店,为此两次名人婚礼,名噪一时。

婚后,杨光泩就任中国驻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特派员。严幼韵随夫出洋。

这是民国史上被誉为“黄金十年”的民族奋进的时期。现在客观看去,正是这个“黄金十年”,奠定了中国苦撑待变,持久抗战的物质基础。

“黄金十年”最大的成就,无疑是中国早期与日本进行“金融抗战”,成功实施了币制改革。

英国,是当时中国币制改革最后成功的最重要的支持国

显而易见,中国驻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特派员杨光泩功不可没。

因为才华,更因为对国家的贡献,年轻的杨光泩为中国外交界和当时海外华侨盛赞,享誉甚高。

这一时期,严幼韵父亲去世后。

严幼韵和姐姐严彩韵、严莲韵,一同捐献部分父亲遗产,赠给金陵女子学院建起一所小医院。

报媒美誉,在京沪杭一带名门、富商里,严氏三姐妹名噪一时——在当时,能够为医疗、教育去捐赠,实在是上流社会的时尚事情。

抚今追昔,偶尔看到马云捏着一大叠油晃晃的钞票,意气风发和武打明星打太极拳,或者五音不全与王菲合唱,让人容易联想起挂面。

就算再怎么有钱,饿怕了的马云,骨子里,还是在为温饱去赚面子。

挂面,比时尚更为重要——仅此而已。

此外,严氏三姐妹还“疯狂”对金陵女子学院教学设施配备,教学等,进行了持续的近乎“垄断式”的捐赠、帮助。

当然,早期的金陵女子学院,是“盛产”名媛淑女的名校——很多学生随之投入抗战和后来的建设,和南京师范大学校内的金陵女子学院,应该颇有区别。

那时候的中国,满是蒸蒸日上的样子。


严幼韵——112岁“爱的花”

严幼韵在联合国酒会上。


然而,日本人来了。

1938年,因为在伦敦总领事及驻欧洲特派员任上的卓越成就,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孔祥熙专门请派杨光泩以公使衔,出任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

担负募捐抗战军费之外,杨光泩还受命以中国政府外交官身份,在中国已经被日本全面侵略的背景下,斡旋当地英殖民政府和名流,保护南洋华侨。

这年,杨光泩携严幼韵和三个女儿到达马尼拉。

次年,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募集到了600万美元的宝贵的抗战经费。

同样,他为提升当地华侨社会地位努力多多,成绩斐然。

这期间,四批受过航空、驾驶、路桥等技术的华侨青年,马尼拉总领事馆组织和联络下,归国参加抗战。

随夫致力抗战,1941年的严幼韵,这时不再是简单的沪上名媛84小姐了。

沪上名媛84小姐在南洋的抗日大潮中,第一次步入社会,被推选为中国妇女慰劳自卫抗战将士会菲律宾分会名誉主席。

严幼韵和南洋华侨女伴们,四处奔走,宣传抗战,频繁展开抗战募捐活动。

零星的捐款、首饰、和大批量的棉衣、医药包被送往抗战前线。

1941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次日,日军开始轰炸马尼拉。

在日军大举入侵威胁下,杨光泩和他的领事馆下属等外交官,拒绝了麦克阿瑟将军的撤退请求。

他们留在了马尼拉。

在杨光泩领导下,他们销毁重要文件——包括向抗战捐助巨资的海外赤子们的名单,其他同情中国人的名单,以及中英关于联合抗日的意向文件。

此外,一批占中国当时流通份额非常高的,在美国印制的法币,在运回国内途中,被突然战火滞留,存放马尼拉总领事馆。

这批法币如被日军侵占,中国艰苦的抗日经济无疑雪上加霜。

杨光泩带领总领事馆其他外交官们坚守在不见硝烟的前线,彻底烧毁这批巨额的法币。

在日本人破门而入的最后时刻,杨光泩和严幼韵,以及总领事馆的官员们在他们的抗日岗位上,都没有离开。


严幼韵——112岁“爱的花”

严幼韵,及国际友人。

1942年1月2日,马尼拉被日军占领。

当天,日军无耻、愚昧地践踏国际公法,抓捕了中国驻马尼拉总领事馆包括杨光泩在内的九名外交官。

随后,日本驻马尼拉副领事木原次太郎大耍外交流氓,伙同日军宪兵司令要挟杨光泩出卖同情抗日的旅菲华侨,企图由此敲诈、敛夺侵略军费。

在数月囚禁、殴打、刑讯的煎熬中,看似文弱的杨光泩和他的八位同事,经历折磨,最后,被日军外交官和军队秘密谋杀,为家国就义。

多年后,在我们回顾抗战英雄时,杨光泩和他的八位同事黯淡于记载,少为人知。

他们与民族抗战同样不朽!

请记住他们的名字杨光泩、朱少屏、莫介恩,领事卓还来,随习领事姚竹修、肖东明、杨庆寿,主事卢秉枢,学习员王恭玮。

(英属北婆罗洲山打根中国领事馆领事卓还来先生被羁押,在1945年日军投降前夕,殉国)

苦难磨砺,美丽便愈发纯美,坚强。

杨光泩等被捕和被秘密谋杀后,杨光泩在马尼拉的宅屋,成了外交官家眷的“避难所”。

沪上名媛84小姐,自然也就成为这个大家庭的家长。

战乱之际,背井离乡,坐吃山空,难以为继。这个由抗日英烈遗孀孤子们组织的大家庭,生活自然有着难以想象的困难。

这时候,严幼韵带着大家种菜,养鸡、养鸭,还学会自制酱油、肥皂。

巨变之后,在日军亮闪闪的刺刀下,她们依然在生活。

严幼韵会在黯淡的岁月,耗费时间,为她的三个女儿梳漂亮时髦的发型。

当然,她也是寻找替代品,为女儿和其他外交官的遗孀、孩子们熬制咖啡,在日军巡逻队粗鲁的和惊悚的皮靴声里,颂诗、唱歌,弹钢琴。

苦难的日子,悲伤着绽放充满希望的美丽的花朵。

一年,又是一年。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945年8月15日,猖獗一时的日本终于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由南洋,到华夏,可以想象当时的国人是如何欣喜若狂。

——据说,那晚,深居高位的冯治安将军热泪横流,小孩子一般,亲自上街与狂欢的军民,一起打鼓庆祝。

——据说,这天,处于沦陷区的上海,国际饭店之顶的上海最高处,高高飘扬着中国的国旗,万众瞩目。

是日,上海全市停业,爆竹震天,人们自发地上街欢呼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胜利。

在马尼拉,严幼韵带着女儿和牺牲的外交官们的遗孀,四处奔波,寻找夫婿。

她们充满希望地寻找,再充满绝望地失望——她们随美军宪兵,来到藏匿她们夫婿的地方。

当时,日本外交官和军队犯下的,罕见的残杀中国外交人员事件,震惊世界,也让日本蒙羞。

——可惜,在后来,因为种种原因,中国并没有为此向日本要求相关道歉和赔偿。

严幼韵和牺牲的外交官们的遗孀,如是“十二月党人的妻子”,含辛茹苦,熬过苦难的岁月,却在胜利的曙光下,看到了亲人的遗骸。

当地华侨廖西白目睹秘密杀害中国外交官,在《目击记》记载:

当时,日军行刑者要用毛巾布条蒙住八位中国烈士的眼睛,遭到拒绝。

日军士兵急忙赶到烈士背后,但八位中国烈士同时扭转身躯,面向日军枪口。

杨光泩先生以手指着自己的心脏,从容就义。

泪水,涌过无法言语的哀痛。

日本外交官和军队屠杀中国外交官事件,激发起世界性的同情。

南洋华侨自愿集资,分别在马尼拉和北婆罗洲,为这些牺牲者建立纪念碑。当地通往杨光泩等国士被害处的道路,被马尼拉当局命名为“光泩路”。

参与这次事件的日本外交官和军队也为正义审判。

194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十周年,中国内战正炽。

菲律宾总统哈罗斯亲送花圈,旅菲侨胞万余人赶到机场。这天,美军礼兵肃穆护送,中国派遣专机,迎回了烈士的遗骸。

万众洒泪相送,万众含泪恭迎。

7月8日,南京举办公祭仪式。9月3日,九位在南洋为家国牺牲的烈士,落葬南京菊花台。

重建的菊花台九烈士墓。

凄风冷雨中,菊花台九烈士墓被毁于文革。

1982年,菊花台九烈士墓被重新修复。1989年,民政部追认杨光泩等九人为革命烈士。

夫婿为家国成仁,沪上名媛84小姐严幼韵泪水流干。

公祭之后,还得生活。

只要嫁给自己心仪之人,我愿意出去工作养家

经历战火、流离,严幼韵已经一贫如洗。

——为当年的爱情践诺,严幼韵拒绝了追求者,远渡重洋,为抚养她与杨光泩先生的孩子,报考了在纽约筹建的联合国“礼宾官”。

严幼韵和她的女儿们。

朝九晚五,严幼韵开始了一份正式的工作。

岁月在流逝,沪上名媛84小姐朝九晚五,依旧明艳动人。不知不觉中,杨光泩和严幼韵三个女儿,在84小姐孤单的背影后,长大成人。

她引导着她们,教育着她们,用快乐和优雅,用涵养和智慧去喂养她们。

长女杨蕾孟在美国出版界颇有成就,次女杨雪兰曾出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副总裁,是通用汽车及技术进入上海的开创者。

幼女杨茜恩因病早逝——之前运作企业也曾经卓有成绩。

1959年,严幼韵从联合国退休。

每天,始终都是好日子。

爱情,也在等待着永远年轻、美丽的沪上名媛“爱的花”严幼韵。


严幼韵——112岁“爱的花”

1959年,严幼韵和顾维钧博士结婚。

这一年,严幼韵和中国现代史上,最杰出与伟大的外交家顾维钧博士结婚。

素以绅士之国的英国人评论顾维钧博士:平易近人,有修养,无比耐心和温文尔雅,没有哪一位西方世界的外交家在沉着与和蔼方面,能够超过他

因为彼此同样的优秀,“爱的花女士”与顾维钧,有了一份迟到的快乐、安详、默契的晚年。

顾维钧在严幼韵感染下,“童心大发”。

顾维钧会乘坐严幼韵亲自驾驶的汽车出行,一路欢歌笑语。

顾维钧会在严幼韵的钢琴曲和歌声里,在炉火旁打盹,回忆他经历的中国“弱国外交”历程。

严幼韵会亲自驾驶的汽车出行,一路欢歌笑语。而顾维钧有空都会参加严幼韵组织的家庭“冒险”活动。

顾维钧像孩子一样,喜欢在严幼韵安排下,认认真真过着每一个生日Party。

每天都是好日子,顾维钧享受着生命馈赠的晚年的精彩,也著作了中国近现代史重要文献《顾维钧回忆录》。

这本耗时17年的13卷、600万字巨作,显然,和严幼韵“每一天都是好日子”的生活,以及严幼韵精心照顾密切相关。

1985年11月14日,晚上10点左右,顾维钧一如往常,睡前接过严幼韵送来的一杯暖牛奶,满是好奇地问:这周有什么活动?

在得到答案后,顾维钧满意地离去。

这天,他以98岁的高龄,无疾而终。

——熟悉近现代史的人们都是知道,顾维钧在“弱国外交”的时代,与列强纵横捭阖,于家国与民族,居功至伟。

好人的离别,不再悲伤,却总是温馨。

再后来,惊艳了上海滩的“84”小姐迎来了109岁华诞。

一如既往,严幼韵穿高跟鞋、用香水,外出旅游、去超市购物、参加社交活动结识新的朋友——在她的手机上,常用号码就有六七十个。

她的女儿杨雪兰说:我们觉得她就是一个明星一样的人物。

她的佣人说:她比我们还厉害,现在走路还穿高跟鞋。

美丽与智慧,穿越百年风雨,更为纯美,让人敬畏。

看书读报,打麻将,烤蛋糕,午后在阳光下安静写着往事。


严幼韵——112岁“爱的花”

严幼韵与顾维钧幸福的生活

四世同堂的严幼韵,还是那位沪上名媛“爱的花”,安详地梳理着她的精致的好日子——生命、健康和家庭。

时光荏苒,好人的离别,不再悲伤,却总是温馨。

2017年5月25日,享年112岁的上海滩美丽的84小姐严幼韵,就此,成为静好岁月与精致生活的传奇。

她的精致,往往被许多心灵鸡汤大师改头换面,剽窃嫁接,添加“于丹鸡汤佐料”,如今遍洒微信朋友圈。

很多出身不是这样,教育不是这样,智慧不是这样的人们,在雾霾的天气,小心翼翼照料自己,憧憬岁月静好。

一眼看去,微博微信,每人都是精致生活。然而,谁在现在,再看到一位真的84小姐?

严幼韵在她的百年风雨回忆里,恬淡、率性说:

很认真地不锻炼、不吃补药、最爱吃肥肉。

112岁穿越民国,自始至终都是“爱的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