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应物的《观田家》属于什么韵律?此诗人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雄心在流浪


韦应物的《观田家》属于什么韵律?此诗人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韦应物是中唐诗人。年轻时飞扬跋扈,横行帝都。仗着自己在玄宗身边当差,不学无术,为害乡里。玄宗归天之后,顿时失势,幸亏年纪不大,也才二十一。奋发苦学,倒是做了官了,诗歌上也精进,和刘长卿一同成为中唐代表人物,又和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列“王孟韦柳”,算得上田园派诗人的翘楚。

《观田家》的韵格

他是半路学诗而成就颇高的典型,所以他的作品,写得好的,名声在外的格律并不精研。懂规矩而不限于规矩,正是诗家高手的境界,却被半路出家的他用得极好。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要问这首古诗是什么韵律,只需要看平仄格律就可以了。中国古诗总共也就两大类划分,遵守平仄格律的近体诗,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而近体诗的基本特征是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则不限句数。很明显这首《观田家》既不是四句的绝句、也不是八句的律诗,那么是不是排律呢?

也不是。排律作为近体诗的一种,同样要遵守平仄格律和押平声韵,而且除了首尾两联,其他联都必须对仗。作为隔句韵作品,《观田家》押的是平水韵“四纸”部,它的韵脚都是仄声字。所以它根本就不符合近体格律诗的任何标准。

那么这就是一首不遵守平仄格律的古体诗。只是押韵而已,没有其他规则。

注意韵脚“始、起、理、水、喜、已、里”在平水韵中是一个韵部的,也许今天我们读起来发音会有不同,但在当时肯定是相近而且押韵的。

《滁州西涧》

韦应物作为中唐诗人,作品很多,脍炙人口的代表作也有一些。但正如上面说过的,他的代表作大都是出律的古体诗作品。

我们从小到大必学的一首,就是《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诗很有名,非常有名。押平水韵“八庚”部。韵脚是平声韵,每一句也都是遵守平仄相替的律句,那么这是不是一首近体诗中的七言律绝(简称七绝)呢?

格律依然有问题,按照规则,近体诗的第三句要和第二句“相粘”,也就是平仄相同,这里的“春潮带雨晚来急”和“上有黄鹂深树鸣”是“相对”关系,所以严格说来,这还是出律,并不属于格律诗。

不过由于盛唐、中唐的格律并未完全成熟,这种类型的作品大量存在,古人在整理这些仅有“失粘”问题格律作品的时候,单独取了个名字,叫做“折腰体”。也就是说我承认你是近体诗,但是你不是标准的近体诗,你失粘了,腰断了,所以叫“折腰体”。

至于我们今天将“折腰体”看作近体诗,还是古体诗,就在乎这个格律标准的严格尺度在我们心中的重要性——也就是说,算哪边都行。

《简卢陟》

韦应物还有一些诗也比较有名,但谈不上脍炙人口。不过近年来托网络传播的福气,他一首写给侄儿信笺类的诗倒是口口相传,不过很多人用了也不知道是他的作品。《简卢陟》:

可怜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滨。

涧树含朝雨,山鸟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

大家一看便知,这首诗为什么红了。前段时间网上有一波续诗的热潮。有朋友用“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两句求续诗,一石惊起千层浪,网络上各路人马纷纷出动,直接把这两句诗捧成了现象级的金句。

而这两句正是剽了韦应物的《简卢陟》的尾联:“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风尘。”上句仄起仄收,下句仄起平收。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本身就不合格律,那么网上的人挪用了这两句开头来续诗,自然也只能古风。古风以意为先,所以续者虽多,精品极少。

简卢陟就是写封信给他侄儿卢陟的意思,大意是安慰兵途困顿之意。

这同样是一首古风,没有平仄格律的限制。

韦应物这个人呢,写诗高古淡泊,不守格律。我们今天学习平仄格律,同样也可以不遵守,只要你的意境能够高古,写出古体诗来同样可以成为流行作品。

不过韦应物古体诗写得好,并不代表我们今天的诗人能写得好。这其中还有文化环境、时代风气和个人才气的原因在里面。

但是今人实在难以重回千年之前的情境了,古意出不来,又不愿意学习格律,自己写写消遣一下是没有问题的。

说什么赶唐超宋,就别做梦了。


梧桐树边羽


作为半道出家的田园诗人,韦应物的诗作成就较高。他勤于吏职,关心百姓疾苦,希望用诗作唤醒时局。唐朝的诗人中,韦应物跟白居易、杜甫都是有强烈爱国情怀的诗人。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的生平和创作特点,从而更好的赏析这首《观田家》。

一、韦应物的生平

公元737年,韦应物出生于长安。韦氏家族自汉代迁入长安,由汉至唐,代有人物,家族鼎盛,为关中望族。韦应物15岁时任玄宗侍卫,同时入太学读书。或许是起点过高,此时的韦应物是少年荒唐,横行乡里,放纵不羁。安史之乱后,韦应物痛改前非,从一名无赖的富二代变成一位爱国优民诗歌创作者,一段励志的人生开始了。

自此后,韦应物开始陆续做官,先后做过洛阳丞、京兆府功曹参军、鄂县令、滁州和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等官吏,因其任职的地域很多,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苏州刺史期满后,韦应物再也没有得到新的官职,他一贫如洗,不久后客死他乡,享年五十六岁。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的代表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恬淡高远,语言平实中又反映民间疾苦,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二、《观田家》的创作背景和韵律特点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1、创作背景

这首诗于公元784年诗人任滁州刺史期间所作。诗人看到春耕时节农民在田间忙碌的情景,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田园诗。韦应物在滁州任职时间不长,但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除了这首《观田家》,还有一首《滁州西涧》同样为人熟知。

2、创作特点

这是一首不遵守平仄韵律的古风诗,全诗共十四句,押的是平水韵“四纸”部,韵脚是仄音。全诗从春雨、春雷写起,春雨贵,春雷响,惊蛰到,田家的春耕便开始了。“田家几日闲”,道出了农民农耕的辛苦和艰辛。“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写出了普通农民辛苦的劳作,一年到头,一天到晚,忙碌不停。既要忙碌耕地、菜园,又要牵牛去山里涧水。“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道出了农民虽然辛苦,但很知足,一场春雨便让他们心生喜悦。农家辛苦,但并没有存住余粮,都让官府给征了赋税。看到农民的辛苦,诗人深感惭愧,自己的俸禄全是农民的辛劳所得,但自己却没有参加劳动。

3、对比《观刈麦》

白居易的《观刈麦》和这首诗有相同之处,两首诗都是用了对比的手法。例如:田家农民终日辛苦劳作与不得温饱对比:《观刈麦》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对比《观田家》中“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都写明了农民的辛苦。田家终年辛劳无得与朝廷官员获取俸禄对比:《观田家》中“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对比《观刈麦》的“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两位诗人借着田家的农事描述了令人心酸的情景,农民的辛苦换来的是痛苦,而官员却生活在舒适之中,诗人对劳动人民充满了同情。

三、诗人的诗风和优秀作品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派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居多。他的诗风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其中五古诗成就最高,他的五古诗主学陶渊明,也受谢灵运的影响。诗句清新优美,平实自然。其代表作有《东郊》、《答李瀚》、《秋夜寄邱员外》等,今天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他的这首《秋夜寄邱员外》:

《秋夜寄邱员外》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这首诗用平实的言语,淡淡的倾诉,读后韵味悠长。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前半首写怀人之人,写的是作者自己。后半首写所怀之人,异地相思。在这首诗中诗人描述了两个空间,两人虽异地相隔,但千里神交,近在咫尺。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意境优美,妙在含蓄,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

结语:

人生如诗,在韦应物的诗中我们能看到清新的喜悦、愤世的良心、淡雅的情绪。我们读韦诗,在诗中品悠长,在诗中感真情,在诗中悟人生。

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大志读书


大志读书


唐代诗人韦应物所作的《观田家》,是一首田园诗歌。是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古诗。全诗如下: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译成白话的意思是:

春雨过后,所有的花卉都焕然一新。一声春雷,蛰伏在土壤中冬眠的动物都被惊醒了。

农民没过几天悠闲的日子,春耕就开始了。自惊蛰之日起,就得整天起早摸黑地忙于农活了。

健壮的青年都到田地里去干活了,留在家里的女人小孩就把家门口的菜园子收拾收拾,准备种菜了。

他们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回到家天已经很晚了,还得把牛牵到村子西边的溪沟里让它饮水。

这样又累又饿,他们自己却不觉得苦,只要看到雨水滋润过的禾苗心里就觉得很是欢喜。

可是即使他们整日这样忙碌,家里也没有隔夜的粮食,而劳役却是没完没了。

看着这些,我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

诗人通过对农民终岁辛劳而不得温饱的具体描述,深刻揭示了当时赋税徭役妁繁重和社会制度的不合理。自惊蛰之日起,农民就没有“几日闲”,整天起早摸黑的忙碌于农活,结果却家无隔夜粮,劳役没个完。想起自己不从事耕种,但是奉禄却是来自乡里,心中深感惭愧。身为封建官吏能够这样自责,确实是难得的。这种思想感情和杜甫等人是相同的,这是唐代田园诗中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优良传统。

题主问这首诗属于什么韵律?那么我们来看一下他的格律,全诗共七联十四句,其平仄是: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平平中仄平,平仄中仄仄。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仄。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平平仄平仄,仄仄平仄仄。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平平仄仄仄,中仄中中仄。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平仄平仄平,平仄中仄仄。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平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

其第二,四,六,八,十,十二,十四句均以仄声结尾,就是说这首诗用的是仄韵。“始”,“起”,“理”,“水”,“喜”,“已”七个字均属于平水韵上声“四纸”韵。以此可以推定这首诗不属于近体诗,是一首古风。

题主还问韦应物还有哪些诗作?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文昌右相韦待价曾孙,出身京兆韦氏逍遥公房。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诗风恬淡高远,以善于写景和描写隐逸生活著称。不妨略举两首。

如:

《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是一首老幼皆知的近体七绝(但属于折腰体),押下平声“八庚”韵。

再如: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押平水韵下平声“十一尤”。诗中有多处失替,失粘,三仄尾等格律上的问题,本人也是学识太浅,不敢妄加评论。

下面这一首:

《寄李儋元锡》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这是一首中规中矩的近体七律,押下平“一先”。

总之韦应物现存五百多首诗,有古风,也有近体诗。在这里就不能一一列举了。有兴趣可以去网上去查。

个人拙见,不妥处请大师批评指正,谢谢!




望忧草


韦应物(737—789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时,曾在宫廷中任“三卫郎”,后官至滁州、江洲、苏州等地刺史。

他早年宿卫宫廷,任侠仗义,生活颇为放浪。安史之乱后,他“折节读书”,变为闲逸清雅的诗人,对民生疾苦表示一定关心的地方官。然而,他在刺史任上,也遭人指责,说他太严苛、“取威于懦夫”;而他的恬淡诗风,却常常流露出少年时代豪放的气势。他的代表作品《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诗说:“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很可以借喻他自己的和平而时露激愤的诗境。

虽然他也能写情细腻,如《对残灯》的“幽人将递眠,解带翻成结”;赋物工致,如他的《听莺曲》,主要抒写闲适的胸襟,描摹自然界的风景。他对陶潜极为向往,不但作诗效仿“陶体”,而且在生活上也要“慕陶”、“等陶”,唐人也很早就把他的诗和陶诗并举。但是,不应该因此而忽略谢灵运对他的影响,他的诗“炼字”、“遣词”都有谢诗的影子,如“散彩疏群树,分规澄素流”(《府舍月游》);“兵卫森画戟,燕寝凝清香”(《郡斋雨中与诸文士宴集》);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游开元精舍》)。当然,他还继承了王维的那种含蓄简约、着墨无多的手法。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律诗。

《观田家》—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首诗语言平实,绝少雕饰,是诗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场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抨击,客观真实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

除了上述文中介绍的诗,韦应物的作品还有《滁州西涧》、《长安遇冯著》、《赋得暮雨送李胄》、《闻雁》等。


晋唐风骨


《观田家》是唐代诗韦应物一首描写农村生活的五言诗,押平水韵四纸(仄,上声)。原诗如下: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一至四句为一个层次,交待时间节令,点出一年之农忙从惊蛰开始。五至八句为第二个层次,写壮劳力都在田野劳作,早出晚归,回家后还要饮喂好牲口。九至十句为过渡,呼应首句之“微雨",又承下之点题,写农民虽忍饥受累,逢贵如油之春雨而欣喜若狂。十一至十四句,卒章见志,农民无隔夜之粮但遥役无休无止,而官员之食禄却出自这些农民。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

整首诗语言平实,结构无大起大伏,平淡中寓深情。平水四纸韵,声调先降后起,抑中有扬,非常适合诗人情感的表达。

韦应物诗作丰富、名篇很多。如《秋夜寄邱员外》《赋得暮雨送李胄》《寄全椒山中道士》《咏露珠》等等。


谯叟


唐代诗人韦应物是长安(今西安)人,十五岁时便为唐玄宗宫廷里的三卫郎,曾任滁州和苏州等地刺史。任刺史期间,对人民困苦生活深感忧虑,他自己的生活也较简朴。这首《观田家》就是描写农民辛勤劳作的古律诗,诗文如下: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始。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渐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这首诗共十四句,七十个字,韵脚是仄音,可见不是近体律诗,而是一首古风。该诗语言朴实无华,真实地再现了农民的繁重劳作和生活的艰辛,揭露和抨击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作为一名有理想有抱负而不能实现的大诗人,表现了对人民深深的同情。

韦应物还有一首月脍炙人口的七绝诗《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此外,他还有较著名的诗《调笑令.胡马》、《西楼》、《闻雁》等等。


手机用户墨海听涛


问题:韦应物的《观田家》属于什么韵律?此诗人还有哪些脍炙人口的作品?


前言

韦应物的《观田家》是一首仿效齐梁之前诗体的古体诗。

旧体诗分为近体诗(格律诗)和古体诗(不符合格律的诗),不过古体诗中,也小有区别。

因为齐梁时期的永明体讲究四声八病,所以这个时期是一个分水岭,前后的诗体有很大的不同。

一、《观田家》是一首 古体诗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始【上声四纸】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起【上声四纸】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理【上声四纸】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水【上声四纸】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喜【上声四纸】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已【上声四纸】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里【上声四纸】

1、这是一首齐言的五言诗。

每句字数相同是齐言诗,都是五个字的诗是五言诗。

2、古体诗

这首诗押仄韵,而且大多数不是律句,所以不是格律诗,而是古体诗。

3、上去不通押

这首诗押仄韵,而且押仄韵中的上shǎng声韵。

词牌中押仄韵时,上声和去声是可以通押的 。

但是诗的押韵不同,极少极少的诗会把上、去韵通押。平时学诗的时候,仔细观察一下就会注意到这一点,所以我们自己作古体诗的时候,尽量不要上去混押(换韵的诗不算)。

4、唐诗与平水韵

平水韵是宋朝的韵,为什么很多唐诗符合宋朝的韵呢?

也没有什么奇怪,平水韵继承了宋朝广韵、集韵,唐朝的唐韵、隋朝的切韵而来。

平水韵中的【上声四纸】韵部,合并了唐朝的{纸、旨、止}三个韵部,并不视为出韵。而且古体诗用邻韵也是可以通押的。

二、《观田家》诗,白脚的特点

这个有点复杂,齐梁前后的诗有一个区别,不学习作诗的朋友可能注意不到。

永明体诗人比较注意这一点:

就是不押韵的那句诗的最后一个字(白脚),其平仄与韵脚相反。

1、前1、3、11句,白脚的特点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白脚:新,平声;韵脚:始,仄声。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白脚:闲,平声;韵脚:起,仄声。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白脚:储,平声;韵脚:已,仄声。

韵脚是仄声,那么白脚是平声,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其他的古体诗:

《辋川集 临湖亭》(唐·王维) 

第2、4句押平韵:来、开;第1、3句白脚仄收:客、酒

轻舸迎上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辋川集 文杏馆 》

第2、4句押仄韵:宇、雨;第1、3句白脚平声:梁、云。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

《春晓》孟浩然

第1、2、4押仄韵:晓、鸟、少;第三句白脚:声,平声。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韵脚与白脚平仄相反。

2、后5、7、9、13句白脚的特点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理【上声四纸】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水【上声四纸】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喜【上声四纸】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里【上声四纸】

后面10句的白脚也是仄声,野、苦、 者,和韵脚一样是仄声中的上声,晏,是仄声中的去声。

韵脚与白脚平仄相同。

这种白脚与韵脚同声的现象,在齐梁永明体的理论中,是一种诗病:上尾。

三、齐梁永明体八病的讲究-上尾

在空海和尚的《文镜秘府论 》,有这样一段话: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文镜秘府论 》

第五字,就是前一句的白脚:楼、河;第十字,就是第二句的韵脚:齐、烟。

这个理论对于格律诗的影响巨大,格律诗的第一句如果是平声收尾,必须押韵,如不押韵,白脚必须是仄声。

例如近体五绝《登鹳雀楼》

第一句不押韵,必须是仄收:尽,第三句仄收:目。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例如近体七绝,《凉州词》

第一句平声收,就必须押韵:间。第三句不押韵,仄收: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在齐梁以后,假如不懂这个道理,大帽子就扣上去了:

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文镜秘府论 》

齐梁以后得诗人,如果作诗还犯这种诗病,就是门外汉了。

四、唐诗中的上尾

这种上尾,和清朝人说的上尾不同,因为与本文无关,这里不解释。

唐朝时,格律诗规则完全定型,格律诗是肯定不会犯上尾之病的,犯了就不是格律诗了。

但是古体诗呢?就不一定了。

很多唐朝人作古体诗,喜欢更有古意,因此有意犯上尾的古体诗很多。例如《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白脚:秀,是仄声中的去声;顶,是仄声中的上声,与韵脚同声,犯上尾。

李白《古风》: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
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营营何所求。

这首诗的白脚,蝶、易、水、此,都符合永明体的要求,但是【人】与韵脚同声,是上尾。

结束语

韦应物是唐朝一个有点传奇色彩的人物。他出身与唐朝的显贵家族,十几岁就入朝作了皇帝的侍卫。在其后来的诗中,说自己是一个纨绔子弟、横行乡里。

安史之乱以后,韦应物才开始学习,后来竟成了唐朝诗坛大家。他最有的一首绝句是《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注意一下,这首虽然是折腰体,但是白脚也是仄声:急(古入声字,仄声)。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启蛰】

启蛰惊春二月节,

雷碾宵小瘟君灭,

阳暖虫动雨渐频,

物长卉蓄冬方歇,

鸦鸣鹰伺白虎猎,

苞含枝望露芽怯,

封梳锁针熏艾草,

疏花定果择弱别;

天鼓润柳声振斜,

山水斟酌临画帖,

南耙北犁今为始,

破土播愿葬残孽。

青鹏.2020.惊蛰

【注】

网传古书云,瘟疫始于“冬至”,衰于“惊蛰”,故今年尤为期盼惊蛰节气了;春雷阵阵,唤醒蛰虫,实因暖阳煦风更为给力;春雨频落,由南至北渐入春境,(耙地在犁地工序之后,耕种随温度由南往北方的次序进行,“南耙北犁”意为南方要先于北方开始耕种);怯怯新芽,着枝期盼,缓缓展露身姿。梨树为更好坐果,择优留下花芽,算是优胜劣汰。二月节几多黎俗忌讳?免动针梳,艾烟熏家舍;乌啼叫,鹰变鸠,传说中的白虎更虎视眈眈,抹油堵嘴避之,切莫计较,只愿这天雷滚滚驱邪镇妖;河畔柳垂絮摆,柔润斜舞,看山水紧跟春的步伐,临摹画卷妆点江山;寒方歇,冬始竭,开春破土播撒希望,翻埋这残瘟余孽,还我清净世界。










青鹏1978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律诗。

观田家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该诗语言平实,绝少雕饰,是诗人站在同情人民疾苦的立场上对不合理的社会现实的揭露与抨击,客观真实地展示了田家生活的凄楚与悲哀。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扣住诗题“田家”,从春雨春雷写起,点出春耕。 “微雨”二字写春雨,用白描手法,没有细密的描绘“微雨”,而将重点放在“众卉新”三字上,既写出万木逢春雨的欣欣向荣,又表达了诗人的欣喜之情。“一雷惊蛰始”以民间传说“惊蛰”这天雷鸣,而万虫惊动,来写春耕之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总写农家耕作。“几日闲”更是用反问句式道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具体写农夫终日忙碌不休的事情。写农忙,既是一年到头,又是从早到晚,可见时间之长;从空间来讲,也是十分广阔的,既有田地、场院、又有菜圃、涧水。另外“俱”字将农夫忙碌无一人轻闲点出,“就理”又写出农夫虽忙,但有条不紊,忙而不乱。这四句是白描手法,语言简明而无雕饰,自然平淡,极炼如不炼。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这二句写出了农民的勤劳朴实。

  “仑廪无宿储,徭役犹未已”在前面铺叙农忙之后,突然转笔写到农夫的无粮与徭役之苦,笔墨虽朴实,但同情之意流注其间,此二句可使读者纵观封建社会农夫被压迫之惨状。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是诗人以观感作结。讲食禄不耕者对衣食父母的农夫们的艰辛劳作而又饥寒的情况惭然生愧。“方惭”二字既是对不劳者的谴责,也是诗人对自己宦游食禄生活的自责。

  诗人在此诗中用通俗易懂的诗句描写了田家的劳碌和辛苦,表达了对其的同情,惭愧官吏的不劳而食。笔法朴实自然,不加渲染夸饰。

韦应物身为一位诗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诗篇。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滁州西涧》。而《滁州西涧》这首诗,我们在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学习过。


水沧浪99


观田家

[ 唐 ] 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观田家》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所写的一首描写农家生活的五言律诗。该诗十四句,七十字,仄韵。

除了这首《观田家》外,韦应物较著名的诗还有:

《滁州西涧》,《调笑令·胡马》,《秋夜寄邱员外 / 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西楼》,《闻雁》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