酎金失爵-汉武帝的阳谋

前言

前面有一篇【乌江边的人生赢家-吕马童】里面提到,那位幸运儿吕马童的后人因为酎金而失爵。

“元鼎五年,宜成坐酎金,国除”

宜成就是吕宜成,吕马童死后,吕假袭位。吕假传给吕青肩,吕青肩传给吕德,吕德传给吕宜成。

酎金失爵-汉武帝的阳谋

黄金

酎金是什么

酎(zhou,四声)金是汉时诸侯于宗庙祭祀时随同酎酒所献的黄金。简单来说,就是汉时诸侯贡纳朝廷,以助祭祀的钱财。

“酎是一种自一月至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复酿成的优质酒。汉文帝时规定,每年八月在首都长安祭高祖庙献酎饮酎时,诸侯王和列侯都要按封国人口数献黄金助祭,每千口俸金四两,余数超过五百口的也是四两,由少府验收。酎金之制即由此产生。另外,在九真、交趾、日南等南方诸地有食邑者,以犀角、玳瑁、象牙、翡翠等代替黄金。诸侯献酎金时,皇帝亲临受金。所献黄金如份量或成色不足,王削县,侯免国。”

可见,酎是一种酒,酎金就是献酎饮酎时助祭的黄金。是祭祀活动的一个准备环节,同时也促进了当时汉帝国的经济贸易流通。是一种财富再分配的方式。皇帝收集诸侯的财富,逢年过节或者遇着啥需要赏赐的时候再花出去。钱要流通才叫钱,才能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流通就是金属。(至于酎金是不是这么流通,能不能花,我还没找到资料来佐证)

酎金失爵-汉武帝的阳谋

祭祀,图片无关

那些不幸的人

不幸的人那么多,你只是其中一个。太史公司马迁在《史记》里写道:

“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余人”

那些封了侯的,最后因为献酎金成色不足、分量不够被干掉的,有百余人。所以,吕马童的后人,不孤独。毕竟还有刘皇叔的先祖陪你们。

“昔刘胜之子刘贞,汉武时封涿鹿亭侯,后坐酎金失侯,因此遗这一枝在涿县。”-《三国演义》

三国末年那会儿,大家都来掺和一脚。卖草鞋的刘皇叔刘备,为了给自己找些政治正确的理由,就说自己是皇上的亲戚,自己的这个刘,是皇亲国戚的刘。为啥呢?因为自己有个先祖,是刘胜的儿子刘贞,在汉武帝时期被封为涿鹿亭侯,后来因为酎金这事儿丢了爵位,所以他这一支就留在涿县了。

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酎金失爵-汉武帝的阳谋

你们的刘皇叔

那些惊人的巧合

后来我又查了下,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中,因酎金被夺爵的有20个。(如果数的不准确,请读者留言告知)。这20人,可都是帮汉武帝他老祖宗刘邦打江山的功臣的后代。有周勃、雍齿等的后代。看过陈道明主演的《楚汉传奇》的都知道,这些可都是刘邦的老乡,从小玩到大,最后一起创业一起富贵的人。

酎金失爵-汉武帝的阳谋

楚河汉界

而这20个里,有19个是在汉武帝元鼎五年被夺爵的。还有一个人是在元鼎元年被夺爵的。总之,这20个人,都是在汉武帝时期结束了自己的贵族生涯,也算是结束了家族的贵族生涯。

元鼎五年,是汉武帝在位的第28年,此时他44岁。未来还将活25年。

为什么这么巧(sui),他们统统都在汉武帝时期给一些成色不足的酎金呢?为什么要在汉武帝时期用生命来疯狂的试探呢?瞧不惯刘彻同志么?

其实,酎金有问题这事儿老早就存在了。只不过负责这事儿的衙门-少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都不问,你一个小官犯不着得罪那些地方领导。不足就不足了,大家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皇帝不说,不代表不知道。你们在这事儿上不自觉,皇帝也就不说啥了。但是时日久了,皇帝感觉在其他事情上也使唤不动这些地方诸侯了。你们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不听话才是最大的原因。

酎金失爵-汉武帝的阳谋

我就是看你不顺眼,你来打我呀

对,酎金夺爵,就是彻头彻尾的阳谋。是明摆着我就是要搞你,你也没办法的阳谋。汉武帝这人,雄才大略,流传下来的阳谋也不止这一个。还有个“推恩令”也是恶心到各诸侯王及列侯们吃不进吐不出。至于“推恩令”,有机会我们再开一篇讲讲。

别管是阴谋还是阳谋,都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实施的策略。为啥这一招要到元鼎五年前后实施呢?

这是因为,汉武帝发出号召,动员大家跟他一起去干翻南越王。

插一嘴,南越,我们也是找个机会单独讲一讲。反正记住它是盘踞在现广东、广西、越南北部的一个割据政权。经历了五代国王,历时九十三年。直到汉武帝的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就是那个夺了一堆人爵位的那年,才正式被破国。汉帝国的中央政府才真正实现了对国家南部的治权。

但是汉武帝号召之后大家都不动换。所以逼得汉武帝使出阳谋-酎金夺爵这一招,用以削弱和打击诸侯王及列侯势力。元鼎五年(前112年),由于列侯无人响应号召从军赴南越,到九月就借着酎金不如法夺去一百零六名列侯的爵位。丞相赵周也以知情不举的罪名下狱,被迫自杀。

酎金失爵-汉武帝的阳谋

后记

此后,也时见坐酎金失律免侯的记载。有关酎金的法令在西汉名为“酎金律”。所以,大是大非的问题面前,一定要旗帜鲜明。否则,就是拿自己的性命和后代的前途开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