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贵阳还有不知道的人吗?你对“贵漂”的说法怎么看?

伊沅二次方


这几年,从外地来贵阳的人很多,“贵漂”这个词很形象,因为“漂”着,也就不固定,可能今天在贵阳,明天就去了深圳、重庆或者昆明。


这些外地人,很多是在贵阳没有房子的,大部分“贵漂”的衣食住行都是在贵阳解决,也拉动了贵阳的消费和经济,但很多“贵漂”都是在租房居住。

△招聘会的火热


尤其是花果园这种市中心繁华的商圈,租房居住的年轻人不在少数,如何让这些年轻人感受到贵阳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接纳程度,让他们早日从“贵漂”转变为“新贵阳人”,我们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打扰”。

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自住独立,不喜欢他人干涉自己的生活,试想,如果一个年轻人在贵阳租房住,今天收到联防的上门检查“流动人口”,明天开门迎接社区的“人口登记”,还有什么安全感和定居感可言呢?

△花果园的夜景繁华

现在的贵阳高楼林立,如雨后春笋一样的高楼大厦一座座拔地而起,城市建设速度,让我不禁想起了三四十年前的深圳,但是深圳大家都知道,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真正的深圳本地土著真没多少,这么多年,就靠着一句“来了都是深圳人”的理念,贯穿城市治理的始终,才取得了如今这么大的成就,如果当年大家都把外地年轻人当做“流动人口”来严防死守,那么还有什么发展可言呢?

人和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应该要有。城市治理也不能一味采取传统的保守的方式来应对,更何况我了解到的不少是贵州人,也都还是比较新潮、创新精神还是比较强的地域性格。

△数博会人潮涌动

对于贵阳而言,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固然很容易,硬件方面只要有钱,有资源就能建起来,但是在城市的包容和接纳度方面,还是有待进一步提升的,比如,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对于出租屋内的年轻人的“清查”,是否应当掌握一定的度?凡事,过犹不及。

总体上来说,之所以越来越多的“贵漂”,还是因为在贵阳这座城市,还是有存在的空间和价值的,也有很多机会供“贵漂”们打拼,但是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能不能再多下点“本”,例如,在居住的领域,可以借着“长租”市场的东风, 把一些空置的、闲置的写字楼资源运用起来,打包租下来变为提供给贵漂们的“公租房”?再例如,在就业领域,可以多举办一些定向的招聘会,让“贵漂”安定下来?再如,对一些出租屋内的所谓“流动人员”,多一些理解和包容,而不再是“清查”模样的上门,而是送温暖送关怀送温馨提示的方式去对待?

其实,对于贵阳这座城市而言,可以做的仍然很多,只有包容和接纳程度放得更开,未来才会有更多的“贵漂”成为“新贵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