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好“農業經”也不失為靈山一種有效發展模式


念好“農業經”也不失為靈山一種有效發展模式

我寫家鄉,說靈山縣是“中國荔枝之鄉”。

有讀者對我說,靈山不但是“荔枝之鄉”,還是“養蛇之鄉”和“水奶牛之鄉”以及曾光風光無限的“西部百強縣”!我們靈山人為靈山擁有這麼多的光環和頭銜“引以為榮”和非常驕傲!我們要戒驕戒躁,繼續努力,為我縣爭取更多的“……之鄉”而奮鬥!

靈山的發展,就是要有這種精神!

發展講究有的放矢,“用人當用其所長”。所以,有山要懂得唱山歌,有海要懂得唱海歌,靈山是農業大縣,在新時代唱一首發展農歌也未嘗不可。即使是農業大縣,在新時代只要走對路,也一樣有大發展、好發展。

當然,農業相對工業在發展上確實有種種不足,發展農業更吃力,發展速度相比工業慢很多。但只要靈山認清當前農業發展的勢,找對路子,就一定能夠推動靈山經濟有更好更高質量的發展。如何認定這樣的勢呢?


念好“農業經”也不失為靈山一種有效發展模式

首先,要對國家發展大局有一個正確的判斷。當前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發展大局呢?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以及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矛盾,這樣的矛盾,讓我們看到,我國已完全轉向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反哺農村的新階段,城鄉一體化正在加快推進,城鄉實現有機融合、高度契合。國家對“三農”的支持扶持力度加大,大力實施的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業地區是一個極大的發展利好。而且,國家正在提倡並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農業是汙染最低的產業,農業發展好的地區,往往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這就是“金不換”的發展優勢。

其次,要善於看到農業發展的好機遇。中國的城鎮化率越來越高,大量農村人口湧進城市,城市人口已經佔了人口大頭,廣大農村正在空巢化。大量人口湧入城市,農村地廣人稀,這就是農業發展的機會。民以食為天,農村是城市的“菜籃子”、“果盤子”,可以為城市提供更多的食物。而且,大量人口湧入城市,可以有利於整合農村土地,發展規模農業、規模農場,提高農業的綜合效益。

再次,國家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農業發展。我國不但取消了農業稅,減輕了農業負擔,還在國庫日益充盈的前提下,逐漸增加和落實各項農業發展補貼,拿出真金白銀支持農業發展,降低農業發展的成本,對稻穀實行保底收購,諸如此類,有效杜絕了穀賤傷農的現象。


念好“農業經”也不失為靈山一種有效發展模式

在這樣的環境下,有這麼好的機遇,靈山沒有理由不好好發展農業,畢竟,這是我們的一個特長、優勢。靈山怎麼發展農業呢?個人看法,一是借勢;二是用策;三是善拓。

借勢,就是把靈山的優勢農業做大做強。我們靈山有哪些優勢農業?靈山朋友說靈山是“中國荔枝之鄉”、“中國奶水牛之鄉”、“中國養蛇之鄉”,這就是靈山農業的優勢,要爭取把這些優勢農業發展壯大起來。同時,還要圍繞鄉村振興戰略,有效對接未來,加強特色農業經濟發展的探索和發展,不斷適應形勢的發展要求。

用策,就是要用好用足國家的政策支持扶持。農業利潤低,加上發展存在週期,抗風險低,所以,在發展農業上,一定要要精準對接國家的各種支持、扶持政策,大力發展政策農業。有了國家政策支持,發展農業成本大大降低,農業的經濟效益相對就高了,農民發展農業的積極性就高了。這是推動農業發展壯大的有效憑藉。

善拓,就是解決好農產品銷售問題。

發展農業,必須拋棄只顧生產不管銷售的小農意識,堅持開門辦農業,圍繞市場發展農業。全球化經濟環境下,不是賣方為主的市場,而是買方為主的市場,這就要求賣方必須有效對接買方,才能有效解決產業銷售。

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前提是,必須加強農業的指導和服務。這是政府的職能,這個指導和服務的主要內容有:一是加強農業技術上的指導和支持,提高農業發展質量和水平;二是幫助農民瞭解各項惠農政策,落實好各項獎補和貼息,充分降低農業發展的成本;三是提供各種市場信息,解決好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四是指導幫助建立各種合作社和農業產業發展協會,提高農業發展的適應力。

念好“農業經”也不失為靈山一種有效發展模式

二叔欽州說事,讓文字有溫度、有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