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世界第一的ceo韦尔奇,离我们远去了


被称为世界第一的ceo韦尔奇,离我们远去了


2020年3月2日,通用电气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杰克·韦尔奇去世,享年84岁。

韦尔奇是美国商界的传奇人物。曾执掌GE长达20年,在他执掌的这段时间里,公司的市值从120亿美元暴增至4100亿美元,增长34倍。GE也一度成为全球市值第二高的公司。

韦尔奇带领通用电气,从一家制造业巨头转变为以服务业和电子商务为导向的企业巨人,使百年历史的通用电气成为真正的业界领袖级企业。

杰克韦尔奇在商业中的成就,让《财富》等国外媒体,一度将其誉为“全球第一CEO”“20世纪美国最伟大职业经理人”、 “美国当代最成功最伟大的企业家”等,可以说是达到了“封神”的境界。华尔街日报评论:“他几乎重新定义了美国企业的面貌。”

赢就是一切

韦尔奇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进入通用电气在麻州皮茨菲尔德的塑胶部门担任工程师,年薪10500美元。1972年升为该部门的副总裁,1977年升为部门总经理,1979年升为副董事长,1981年升为第八任首席执行官。并在20年的CEO生涯后,于2001年退休。

从公司低层职位起步,一步一步的上升,最终当上企业的CEO, 他的职业生涯,可谓完美。

韦尔奇在职期间的几件大事

裁员

 韦尔奇上任之初,已有117年历史的GE正面临美国大公司的通病:机构臃肿、官僚主义、墨守成规、效率低下;外部经济环境虽然正在从衰退中走出来,但也十分艰难。韦尔奇展开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引发争议的就是“裁员”,韦尔奇的铁腕手段,被愤愤不平的员工冠以“中子弹杰克”的称号。 通用电气员工人数由最高时的41万人裁减到23万人,裁员率高达40%。

第一第二原则

韦尔奇担任通用电气执行长起,开始针对公司进行重组再造,将绩效不好的事业部出售或关闭,包括已经成为通用电气传统的家电事业。因此,通用电气从原有数百个事业,被缩减到不到20个事业。他给规定的任务是“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要么退出”

简化原则

韦尔奇决定将目标对准管理体制,他将以前公司原有的八个管理层次缩减为三到四个管理层,再就是精简机构,将一切不必要的员工都清理了出去,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韦尔奇就砍掉了近25%的部门,并且削减了十多万份工作,将三百多个经营单位裁减合并成十三个主要部门。

并购发展

韦尔奇还通过600多次收购扩大了公司的规模,公司的总收入屡创新高。在他的领导下,通用电气的市值从120亿美元增长到4100亿美元。在韦尔奇的领导下,通用电气有了巨大的增长和扩展。

通过简化运营、收购新业务,并确保通用电气旗下的每项业务,都成为其所在领域中最好的业务之一,通用电气公司因此能够从1981年到2001年进行大规模的扩张。

中国的粉丝

在中国的企业管理界,韦尔奇拥有大量的拥趸,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美国时对韦尔奇表示,中国非常需要高级企业管理人员,问他能否为此做些事情。一年以后,通用电气一个专门为中国高级经理人设立的学习班开课了,包括中国远洋集团总裁魏家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前总裁卫留成、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陶建幸在内的18位中国企业家到通用电气管理发展学院进行了两周的培训。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曾说:“我有一个愿望,如果遇到韦尔奇,我会向他请教。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也曾说,自己最佩服的CEO就是韦尔奇,他曾带着问题去美国找韦尔奇请教,可惜扑了个空。两位中国“教父级”的企业家都是韦尔奇的“粉丝”,可想而知韦尔奇在企业管理界的影响力有多大。

2001年,《杰克·韦尔奇自传》中文版在中国出版,这本书在中国销量超过了100万册,许多企业家都拥有这本书。谈论韦尔奇、研究韦尔奇、学习韦尔奇在那些年的企业圈子里几乎成为一种风尚。

他写的三本书,《杰克·韦尔奇自传》、《赢》及《商业的本质》,成为了当时每个职业经理人的必读书目之一。

知道杰克韦尔奇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那时候我们上企业管理课,老师经常到这个人,当时的韦尔奇在企业管理界,就是封神一样的存在。我们羡慕的不得了。就连我毕业留言册的封面,就写着以后的目标就是杰克韦尔奇。CEO,这个词的火爆,就是他给带来的。

现在,人已仙逝,但是他留给企业界的精神,将会永存。

他都留下了什么样的思想?摘选了他的一部分语录,供你参考:

竭力尊重有能力的人,让没有能力的人滚蛋。

始终使用最顶尖的业务人才,不惜代价挖到手。

在用人方面,头脑里没有任何桎梏,完全打破等级、门户、辈分之见。

只面向现实的经营前景,从不按照自己的期望、预测的所谓远景考虑问题。

不涉足业绩经常为外边环境的变化所左右的、自己无法控制的周期性行业。

建立起对于充分的准备工作和对大量图表进行现实分析的极端癖好。

让优秀的人才在公司的主战场和第一线感受他们自己的价值。

与员工沟通,消除管理中的警察角色,不要一味企图抓住下属的小辫子。

不要花太大的精力试图改变不符合公司文化和要求的人,直接解雇他们,然后重新寻找。

小心关照公司的最佳人员,给他们回报、提携、奖金和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