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开播:如何避免成为自己的母亲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开播:如何避免成为自己的母亲

(第一季播完时写的,第二季还没开始看!但是心情很激动,特别迷惘的3月份终于有电视看了)


2018年年初,冷到不行,天气预报说杭州要下6天雪,没人信,江南人还没见过如此煞有介事的雪,但不到1天,消息便得到了印证。


就是在那样的雪天,读完了意大利作家埃莱娜·费兰特的《我的天才女友》,心情和窗外淋着雪的梧桐一样,被冻到彻骨。

书中的主角之一埃莱娜·费兰特,我想,可能就是作者埃莱娜·费兰特吧。她们拥有一样的名字,也拥有相似的命运——成为了作家,逃离了那不勒斯的贫穷境遇和女性身份给予的不公。


整本书都在描绘两个女性试图破茧的过程,有着真正低入尘埃的疼痛,引起全世界范围内的共鸣,一度掀起“费兰特热”。

现在《我的天才女友》被HBO搬上荧屏,导演是萨维利奥·科斯坦佐。他在2006年曾联系费兰特想把《迷失的女儿》拍成电影,后来事情不了了之。


这些年,他逐渐在意大利电影圈声名鹊起,尤其以2014年入围威尼斯电影站主竞赛单元的《饥饿的心》最著名,讲述了一个母亲禁止孩子走进“可怕”的世界,以偏执之爱,意外害死了自己的孩子。

或许是萨维利奥·科斯坦佐视角下的女性有着和费兰特所描绘的同样扭曲和诡谲的一面,2016年费兰特打电话给萨维利奥·科斯坦佐,要求他执拍《我的天才女友》。


01

费兰特一直很神秘,连他的编辑都不清楚他的性别、年龄、职业。萨维利奥·科斯坦佐拍摄期间和费兰特只通过邮件交流,但能明显感觉到费兰特的严格。就算写邮件,他要追求的东西也非常明确。

或许,费兰特更像那不勒斯上空的幽灵,所以才对这片土地的女性如此感同身受又观察地恰到好处。两位主人公莉拉和埃莱娜出生于那不勒斯一个破败的社区,贫穷一直是她们的原罪,相伴随而生的另一个原罪就是女性这个身份。

老师曾在课堂上对女孩们说这样的话: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开播:如何避免成为自己的母亲

所以她们一直惧怕来月经这件事,以月经为耻。看着逐渐开始发育的胸部,她们害怕长成像母亲那样的身体,这种恐惧和耻辱感来源于对母亲悲惨命运的旁观。


在那个她们成长的破败小区里,每天都有女人歇斯底里地怒吼,她们有的被丈夫家暴,有的和邻居相互咒骂、推搡,撞得头破血流。


直到很多年后,埃莱娜做梦还会梦见从阴沟里涌出来的大片虫子爬满了整栋楼,这种意向,或许就是她对这群女人(包含自己的母亲)最合适的定义。

她生平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跛脚的母亲到学校去看她,一直维持到莉拉结婚那天,埃莱娜还是不愿意坐到母亲旁边。莉拉也是如此,刚来月经的埃莱娜被吓哭了,莉拉却还冷冰冰地说来月经的人是肮脏的,甚至不愿意再和她做朋友。

没人愿意成为自己的母亲,但她们需要耗费巨大的智慧、勇气、信心甚至体力,才能避免成为母亲。


莉拉是个天才,是学校里男孩和女孩中最聪明的一个,她比埃莱娜更清楚该怎么摆脱即将在自己身上重演的女性悲剧,知道要读书改变命运。


但“哥哥们都在工作,你怎么好意思读书?”,在那个糟糕的环境里,女孩做什么都是错的,但男孩天然拥有更多的豁免权。


莉拉只得辍学到父亲的鞋匠铺帮忙。但她拼命告诉埃莱娜她是天才,请她一定要继续读书。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开播:如何避免成为自己的母亲


02

女性身体的成熟,对于莉拉和埃莱娜而言是一种昭示。因为一旦到那一天,悲剧就来了,就会像她们所恐惧的母亲那样生活。


所以,她们都知道自己时日无多。但在这条路上,一旦选择放弃就只会被快速吞噬,泯然众人,莉拉即是如此。

16岁,她决定嫁给肉食店老板,不再读书也不再去鞋匠铺帮忙,埃莱娜在他们的婚宴上感到前所未有的格格不入。


这个以前她所熟悉的莉拉最终活成了她们的母亲。再也不是那个利用流动图书馆自学就能学会拉丁语和希腊文,闪着光、拥有天分的少女莉拉。


那时埃莱娜感到了一种深深地失落:


“我从小都紧盯着她——她走路的方式、她的身体,就是为了躲过我母亲对我的影响。我错了,莉拉还是留在了那里,她受制于那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并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最好的位置,那个年轻男人是她在这个世界里最好的选择。”

在莉拉这个选择里,作者费兰特与主人公埃莱娜完全到达了共识,是带有浓重的批判色彩的。


当《纽约时报》问费兰特最希望读者从她的作品中获得什么,费兰特的回答是:“即使我们无数次被引诱去卸下我们的防卫——出于爱,出于疲惫,出于同情或者好意——我们女性都不应该这么做。我们会一寸一寸地失去我们已经争取到的东西。”

不该一寸一寸地失去我们已经争取到的东西,这无疑就是费兰特对于女性的警醒之言。


天才如莉拉,她的选择有命运戏弄的部分,但也有自己早早卸下防卫的原因。


03


说到近些年的“费兰特热”,背后大抵说明了女性已经在命运或是不合理的境遇中逐渐觉醒。莉拉和埃莱娜是费兰特在这个群体里所提取的两个极端例子。


或许,我们不曾在童年时被体力旺盛的男孩丢石子,推倒在地,也拥有顺利的升学之路和职业生涯,但“不合理”依然像阴沟那些小黑虫一样,如影随形。


无数女性被自己的母亲灌输了“女人最好的生育年龄是25-29岁”,所以这个年龄段工作、学业一切都没有生育来得重要,太多拥有天分的女孩都因此错过了人生中最适合学习成长、自我增值的年龄。


生于1908年的波伏娃总结历史中女性发挥的影响时用了“缺席”两个字,留下名字的女性大都伴随着另一个男性的名字,是他情史中璀璨的一笔。


换到今天,这句话或许过于危言耸听,放眼望去,现在太多优秀的女性以自己的实力登上了历史舞台。然而也有太多的莉拉,没有这样的防卫意识,而一寸一寸失去我们已经争取到的东西。

在现实世界的一个真相就是,哪怕到现在,一个30岁出头的女性,如果只拥有智慧、事业,而没有完成结婚、生育,仍然会被认为她不正常,甚至,普遍认为她即使事业成功但人生失败。


在文章的结尾,我还是想把费兰特的那句话,重新写一遍——


“即使我们无数次被引诱去卸下我们的防卫——出于爱,出于疲惫,出于同情或者好意——我们女性都不应该这么做。我们会一寸一寸地失去我们已经争取到的东西。”

因为命运不济,要活得像个勇士才能杀出重围;命运如果厚待,更要活得像个勇士,才能维持住尊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