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冰公,亦作“冰公大人”,晉語區對媒人的特殊叫法,在明清的一些文學作品中,媒人被稱作“冰人”、“大冰”,這裡面有個典故。據《晉書·藝術傳·索紞》,“孝廉令狐策夢立冰上,與冰下人語。紞曰:冰上為陽,冰下為陰,陰陽事也。士如歸妻,迨冰未泮,婚姻事也。君在冰上與冰下人語,為陽語陰,媒介事也。君當為人作媒,冰泮而婚成”。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剗(chan)新,嶄新、最新的意思,例如,“剗新衣裳”。剗,是全部和完全的意思;剗新,即徹徹底底的新,也就是嶄新。“剗”和“嶄”都是可以用來表示極致的副詞,但在晉語當中有“剗”而無“嶄”,很多人認為“chan”是“嶄”字的方言變音,其實不然,儘管讀音有相似之處,其含義高度一致,但這本來就是並行不悖的兩個字。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擤(xing),在晉語中尾音脫落,讀作(xi),其最為常見搭配是“擤膿帶”,捏住一個鼻孔,用氣把另一個鼻孔中的鼻涕排出,還有一個後繼動作,把鼻涕甩出去。例如,“這幾天感冒了,鼻涕比較多,一天擤八十遍都鬧不乾淨”。相關研究顯示,習慣擤鼻涕的人,在感冒前三天內,每天擤鼻涕的次數平均高達45次之多。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林須,林,樹林、森林;須,原來指長在下巴上的鬍子,後來泛指鬍鬚,也可以用來指形狀像鬍鬚一樣的東西。林須,一種林下植物,幹了之後有縫衣服的線那麼粗,溼的時候有兩三股縫衣線粗,大約20-30釐米高,晾曬乾之後主要用來製作室內掃帚或者是鍋刷,算是晉語區的一種土特產。例如,“這幾天剛下完雨,他們就去馬頭山抽林須圪啦”。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卯宴席,也叫作“卯夜席”。卯,這裡是“點卯”,也就是報到的意思,舊時官署例定在卯時開始辦公時,進行點名報到等活動。傳統社會交通不太方便,辦紅白事宴,遠處的親朋好友都需要提前一天到達,也就是“報到”或者“點卯”。因此舉行正式儀式前一天晚上的宴席,被稱作“卯夜席”。“卯夜席”一般小範圍舉行,並對第二天日程作出具體安排。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庹(tuo),這是一種約略計算長度的單位,以成人兩臂左右伸直的長度為標準,約合五市尺。拃(zha),步,連同庹,都是中國傳統上的丈量標準。這種現象在英國的歷史上,其實也曾存在過,英尺(feet)便是腳、足(foot)的複數,據說便是一某個國王腳的長度來定義的。例如,“這苗樹真粗,我將將兒庹了一下,兩庹都不止”。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褿(cao),衣服或者被褥髒了,未及時浣洗。例如,“衣裳都褿的不行了,看上去油光油光的,還不去洗一洗啊”。與之關聯的一個詞是“邋遢”,本來是形容行走之貌,後來又指為人猥瑣糊塗,不整潔的意思,現在“邋遢”只保留不潔淨之義。邋遢這個詞,在全國範圍內基本都有所應用,較為著名的就有歷史名人張三丰“張邋遢”,還有網絡紅人“邋遢道人”。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臂抖。打耳光,經常被稱作“臂抖”、“摑刷”。從構詞法來看,主要來自對動作非常傳神的描述。“臂抖”一詞,常被用作粗俗的理解,但從造詞的角度來講,其實還是非常文雅的,最起碼要比“走動”、“來往”要好一些。漢語造詞當中,此類方式十分常見,主謂結構,但聯合起來,當作名詞使用。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哪個垛兒,亦作“哪個墩兒”。垛,本義是將東西整齊地堆起來;後引申為牆或某些建築物突出的部分,常有支撐或掩蔽作用,可理解成長城烽火臺。“垛”還是明朝兵制,明初垛兵法把軍戶三家編為一垛,其中一戶為正,二戶為貼。按三丁抽一以應軍役。這種說法目前在晉語中的含義是“哪個地方”,其實也是明代邊塞文化在方言中的遺存。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脞(cuǒ),本義是小的、細碎的。根據宋代《集韻》中的解釋,切肉為脞。目前在晉語區這個用法還比較廣泛,指的是將肉或者蘿蔔等切成餡狀,較為常見的搭配方式有“脞肉餡子”、“脞餡餡”和“脞蘿蔔餡餡”。例如,“今兒個你舅舅來了,到市場上割二斤肉脞餡子烙餡餅吃哇,眼看就要晌午了,另外再買點兒蘿蔔,蔥薑蒜”。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面餳(xing)了,

當中“餳”,本義指的是糖稀,還可以引申為糖塊、面劑子等變軟的狀態。經常搭配的一個詞組是“黑餳”,指的是用胡蘿蔔汁熬的粘稠度較大的糖稀。用來形容麵糰,則指的是和好的面,放在那裡一段時間,使得內中水分慢慢吸收變得均勻起來,最終面塊更有彈性,更為勁道。例如,“你去看一下面餳了沒”。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髧(dan),本義指的是頭髮下垂著的樣子,可以引申為比較柔軟的物體舒展開下垂的樣子,比如被褥、毛巾和衣服等等。這種用法在溫州等地同樣存在著。例如,“洗完臉毛巾要在繩子上髧開,要不容易有味兒”,“夏天蓋物會發潮,隔三差五都得拿到院裡頭在晾衣繩上髧開晾一晾,到了半後晌就得收回家,千萬記住了,自己得學會照顧自己”。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揆(kui)程。揆,道理,準則;程,程序。揆程,風俗習慣、禮節、規矩、制度,這個詞是滿語在漢語中的音譯,在晉語中還可延伸為“任務”的涵義。例如,“走親戚和看病人,都得拿點東西,不能空手去,這是揆程”,“你不要瞎害了,把東西揚的滿炕都是,你一撅屁股走了,剩下的都是我的揆程,多多少少給人省點心哇”。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扚(diao),本義是看準目標快速出手,可以引申為速擊,而在晉語區的含義則是搶東西,常與搶連用,帶有一定的暴力傾向,還可進一步引申義賴賬不還。例如,“那個地方的人非扚即搶,路過那邊得多多注意”,“×××欠我三千塊錢,現在還沒還,想扚了”。還有一個常見的搭配方式,“扚奪”,指的是在百忙之中搶時間做某事。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撩腸,撩,掀起的意思,腸,腸子;撩腸,字面意思是用手撩起別人的腸子,使其痛苦不堪,日常用語中指的是一系列不太如意事情的打擊,或者給某人帶來精神上的痛苦,其構詞創意與“揪心”一樣,但“揪心”是自己的一種心理體驗,是主觀上的,而“撩腸”是客觀上的,更偏重於別人強加給你的痛苦。例如,“他挺能撩腸他爸爸的”。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薅(hao)鋤,指的是除草用的短柄小鋤。薅,最初的含義是拔草的意思,後來泛指拔去,在晉語當中,現在只在“薅鋤”這個語境中使用,在其他場合早已銷聲匿跡。但“薅”及其關聯的用法,在東北方言、以及南京方言中還有較為廣泛的用途,比如“薅羊毛”、“薅牙”、“薅掉”、“薅頭髮”和“薅鬍子”等。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圪沔沔(mian),亦作“圪沔圪沔”。圪,在晉語中放在名詞或者動詞之前的助詞,表示一種幅度較小但頻率較高的狀態,這種用法在河南等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著。沔,水流滿的樣子;沔沔,水滿盪漾的樣子。圪沔沔,指的是容器中的液體,已經滿到了極致,到了快要溢出來的狀態了。例如,“給人倒成這樣,都圪沔沔的了,讓人咋喝呀,一不小心就灑出來了”。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嗾(sou),漢揚雄所著《方言》,“秦、晉之西鄙,自冀、隴而西,使犬曰哨”。而《說解字文》中說,“嗾,使犬聲”。在晉語中,shao和sou兩種讀音同時存在,除了喊狗咬人之外,常見的用法有“踢嗾”、“嗾噠”、“點哨”以及“忽哨”,用在人身上指的是慫恿某人幹壞事。例如,“你這麼大歲數了,應該懂得世理了,咋就還聽別人嗾噠呀”。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荷臨水畔,原指荷葉在水上盡情舒展開來,引申為敞開懷,衣冠不整,在晉語中基本用作引申義,典型的褒義貶用,帶有較強的諷刺味道。這本是一個非常富有詩意的詞彙,但在晉語中卻被用作此等含義,正好說明了漢語體系的豐富多彩。例如,“你看你衣裳都是怎麼穿的,荷臨水畔,太沒樣兒了,好好收拾一下,馬上就要相媳婦了”。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打貫。貫,古代的貨幣單位,把方孔錢穿在繩子上,每一千個為一貫。打貫,指賭場按照一定比例向贏錢的賭徒收取場地費,很多時候引申當別人獲得較大收入時,找理由分享對方成果,帶有一定敲詐和強取橫奪的味道。例如,“聽說你二舅買彩票中了20萬,咱們得過去打他一貫”,“耍錢的發不了,肥了打貫的”。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煦(xu),本義指的是溫暖,可以引申為春風得意,非常幸福,很有福氣。例如,“看那個人現在煦的,在省城都三套房子了,兒子在北京當官,女兒移民美國,自己每個月還有一萬多塊的退休工資,都快煦死了”。常見的一個搭配方式,是“煦屄”,指的是對別人幸福狀態的眼紅,也可以指別人自我感覺良好,但客觀上並沒有相應的支撐條件,含有貶義。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掏雀兒躖犵狑,雀兒,鳥類的統稱,在晉語區,更多指的是麻雀;犵狑,在晉語區指的是背部有縱條大花紋的小型松鼠。躖,躖其本義是快速前行的意思,追趕,驅趕,追著,追求,可以引申為有著急事情去尋找或者驅趕、追逐某人。掏雀兒躖犵狑,字面意思,是掏麻雀,追趕小松鼠,引申含義,是不務正業,頑皮,無聊,更多用在孩子們身上。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練,本義指的是把生絲、麻或布帛煮熟,使柔軟潔白,也可以理解為絲帛。在晉語中取的是引申義,指米湯、粥、稀飯等粘稠度較大,甚至產生絮片一樣的東西,其實也就是類似於生絲被煮熟的那種感覺。例如,“你把稀粥熬得練一點兒,不要搞成瞪眼兒米湯,錢不是問題,我們可以多加點兒”,“糖餳變練了,都快熬好了,準備個罐頭缽子給你大爺送點”。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火灺(xie)了、燈灺了,即火熄滅了,燈熄滅了。這裡面的“灺”,本義指的是蠟燭的餘燼,可以引申為熄滅。“灺”也可以寫成是“謝”,即凋謝,可引申為熄滅。無論是“灺”還是“謝”,都跟“燈火”有關係,即光熱一體的照明方式。儘管後來有了“電燈泡”、“日光燈”等照明方式,光熱分離,但人們習慣上依舊將關燈叫做“拉灺(謝)燈”。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老祖圪巔兒,亦作“老祖圪頂兒”,圪,本義是小球形或塊狀的東西,在晉語中更多表示程度、幅度、頻次、烈度較小的狀態,常用副詞,大致上相當於“小”、“較小”、“稍微”的意思。巔,山頂、頂部之意,常見的搭配方式有“山圪巔兒”,指的是山峰的最頂尖。老祖圪巔兒,常用來指能追溯起來的最早的祖宗,一般按照父系進行計算。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黑黢(qū)黢,形容很黑,沒有半點亮光,伸手不見五指的夜晚。例如,“黑黢黢的才回來”,“黑黢黢的就起來了”。在這些語境當中使用的時候,常帶有一種很辛苦的意味。這個詞嚴格來講,不算方言,在全國各地都有所應用。只是由於“黢”屬於生僻字,人們往往很難知曉其本字,同時不知道其他絕大多數地區都在使用,結果被誤認為是方言。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圪烖(zai),烖,通“災”,東漢末年劉熙《釋名》中說,“火所燒滅之餘曰烖,言其餘物如是也”。圪烖,目前在晉語中指的是被火燒完還都有一點火星的物體及狀態,此種狀態很容易導致死灰復燃;與此同時,“圪烖”還用來形容一個人身體發燒,但還未燒的特別厲害的狀態。例如,“上完墳把火圪烖都滅了,周方圍都是樹林,小心著了火”。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掬(ju),本義是兩手相合捧物,有時用作量詞,度量為雙手相捧所及,通常用在捧食物、穀物和糖果等場合,也可以是兩手用力夾住,如,“掬臉”。例如,“泉子裡的水,湊乎用手掬著喝吧”,“毛孩子的臉不能老是用手掬,否則以後會經常流含水(口水)的”,“快給孩子掬一掬花生,讓他自己剝著吃吧”。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六藝,其淵源有二,其一是周代官學要求學生掌握的六種基本才能,也就是“禮、樂、射、御、書、數”;其二指的是儒學六經,即《易》、《書》、《詩》、《禮》、《樂》、《春秋》。但在晉語中做“本事”、“才能”解,常見的用法是“看你那六藝的呀”,褒為貶用,帶有一定的諷刺味道,其含義與“看你那八六席”一樣。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楦(xuan)楦的,指的是某人吃東西比較恐怖,把嘴塞得滿滿的,非常飢餓或貪婪。楦,本義指的是木製的鞋楦子,引申為拿東西把物體中空的部分填滿使物體鼓起來,用來形容人吃東西是一種非常形象和誇張的說法。例如,“楦楦的,慢慢兒吃哇,沒人跟你扚,楦了一嘴也不怕噎住,我給你倒一杯茶水,就上點兒水,邊吃邊喝”。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倒插子,指的是衣服上的口袋。之所以有這種稱謂,跟我國服飾變遷有很大關係。滿清以前的衣袖和現在相比,不僅寬敞,而且多一個功能,可以裝一些小物件。這種服裝袖口裡面縫有口袋。其口子和袖口的方向是倒著的,裝東西要倒著插進去,所以就叫“倒插”。經歷滿清、民國、到現在,樣式早已發生鉅變,但這一稱謂還是得以保留。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呵水,蒸飯的過程中,水蒸汽遇冷凝結成的水珠,有的甚至會地落到食物或者是器皿之上。呵,呵氣,常帶有水蒸氣。呵水,也可以用來指地窖、或冰箱水蒸汽凝結成的水珠。例如,“你這莜麵餄餎沒等蒸熟就揭鍋蓋了吧,你看看那麼多呵水,都快把莜麵弄黏了”,“冰箱門關的時候要關嚴,不要留條縫子,要不容易產生呵水”。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侗(tong),幼稚,無知、矇昧無知的樣子,古語在方言中的殘留。《集韻》:“侗,未成器之人”。在晉語中常見的搭配方式有“侗貨”、“侗巴(缽)子”和“放侗”。例如,“都一家愣貨了,害怕別人不知道你們愣,還動不動放啥侗”,“五八年大收銅(侗),怎麼就失漏下了個你”,“他們那個地方盡是些侗人,找先生看看吧,估計是風水不好”。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氄(rong),意思是鳥獸細軟而茂密的毛,還可以泛指細軟絨毛。在更大程度上,“氄”可以與“絨”通用。“絨”字從糸,從戎,戎亦聲。“戎”本指商王室對西方牧羊民族發動的每年一次的“減丁”戰爭,旨在減少牧羊民族的人口,以減輕邊防壓力,轉指的是“每年一次”。“糸”指細絲、細毛。“糸”與“戎”聯合表示“每年一次週而復始生長和脫落的細毛”。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圪就,圪,本義是小球形或塊狀的東西,在晉語中更多表示程度、幅度、頻次、烈度較小的狀態,常用副詞,大致上相當於“小”、“較小”、“稍微”的意思;就,就坐、達到、完成、就任。圪就,字面意思是“小就”,離完成還有一定距離,在晉語區的意思是蹲下、半蹲,但屁股還沒著地。古人曾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圪就就是“半坐”。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底三板兒,底,底層、底座、最下面的部分;三板,古代築牆、板築所用的板,每塊高二尺,三板為六尺。底三板兒,在晉語中指的是家境的根基、基礎,特別是父輩奠定的,其實這是非常古老的一個用法,有著更為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例如,“人家這過日子,底三板兒硬的,就是不一樣,小村村出來的,到人家大城市,你再有本事也得多奮鬥二十年”。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狼挓(zha),亦作“狼奓(zha)”。挓,指手、頭髮、樹枝等張開、蓬鬆開。奓,打開、張開,蓬散、蓬鬆和散落的意思。狼挓,野狼遇見危險的敵人,不敢貿然進攻,就會挓開根根狼毛,作兇狠狀,想嚇跑對手,就叫“狼挓”,被人們常用於沒什麼真本事,虛張聲勢,嚇唬別人的行為。如,“誰怕個誰啊,不要瞎狼挓,一個村的,祖宗十八代都知道”。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虎瞠,虎,老虎,像老虎一樣;瞠,直看,瞪大眼睛,高度注視的樣子。虎瞠,本義是像老虎一樣瞪大眼睛看著,與“虎視眈眈”一詞構詞創意比較接近,進一步引申為“高度關注,積極準備”。例如,“我這幾天虎瞠的買房呢,都看了十來處樓盤了”,“孩子虎瞠著想吃蘋果了,香的口水都流出來了,你就再取一個吧”。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簸不過。簸(bo),其本義是用簸箕盛糧食等上下顛動,揚去糠粃塵土等物,還可以理解為一上一下顛簸的動作,在晉語當中指的是一來一回、一來一往打交道,比較常用的搭配方式是“簸工”。簸不過,指的是跟某人交往的過程中,整體算下來吃虧。例如,“他們家的人做事情都比較奸,咱們人老實,跟人家來往簸不過”。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攢(cuan)促,其含義是眾多人員或者因素,綜合作用促使某種後果的產生。也可以寫成“攢(cuan)簇”,本義是很多數量的東西聚集在一處,作進一步引申,同樣能夠產生第一種寫法情況下所表達的意思。這個詞語在晉語區的語境中,只用做引申義,而且特指導致了不良的後果,與七湊八扯含義相近。常見的變型用法還有“七攢八促”。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摱(man),在《集韻》中屬於“引”或者“擊打”的意思,而在晉語中則指的是“扔”的動作,還可以引申為“放開”、“扔在一邊”或者“丟棄”。例如,“這雙襪子都開洞了,快摱了再買雙新的哇”,“他英語自從大學畢業之後,就摱開了,現在已經十五六年了,很多東西都已經忘了,再往起拾都很費勁兒了,差不多也得脫層皮”。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衿(jin),很多時候也寫作“紟”,結上帶子,以帶束衣,也可以應用在繫鞋帶,常用的搭配方式,有“衿褲子”、“衿腰帶”、“衿鞋帶”,“把衣服衿到褲子裡”。例如,“你可要把褲子衿牢了,褲腿本來就長,要不就拖在地上了”。衿,本義是漢服的交領,又可以引申為系衣服的帶子,其他含義都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引申。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躩,赽,蹷,趉,

都讀作(jue),其含義都是快步走、大步走,步伐鏗鏘有力。在晉語區,較為常見的用法是“躩躩地走了”、“走的躩躩的”。出現這種走路狀態的原因,比較多元化,可以是情緒高漲、興高采烈,可以是內心著急、快速趕路,可以是不想理某人、視而不見,可以是非常生氣、表示抗議,還可以是沒有看見身邊的事物。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趌崖(nai)上樹,趌崖,就是跳崖,可以理解成向上跳,也可以理解成向下跳,在語境中沒有嚴格的區別;上樹,比較著急地往樹上爬。趌崖上樹,形容一個人坐臥不安,很著急、很誇張要做某事,也可以形容某個人性格和行為上的不穩重。例如,“這幾隻羊餓的著不住了,趌崖上樹的非要往出跑”,“安靜點兒行不行,趌崖上樹的都是些甚人啦”。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炰(pao)燥,或者“爮躁”。發悶、不舒服、被壓抑而煩躁的意思。當“炰燥”講的時候,“炰”指的是把帶毛的肉用泥包好放在火上燒烤,“燥”則指燥熱,更多偏重於生理上的感覺,當然也可以往心理之上引申。當“爮躁”講的時候,“爮”的含義是又抓又搔的樣子,“躁”則是心煩氣躁,更多偏重於心理上面的反應。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黑燻圪爁(lan)。黑燻,像被煙燻過的樣子,或者顯得髒汙不堪;圪,本義是小球形或塊狀的東西,在晉語中更多表示程度、幅度、頻次、烈度較小的狀態,常用副詞,大致相當於“小”“較小”“稍微”的意思;爁,焚燒,火烤的意思。黑燻圪爁,顏色及氣味上都有煙燻過的痕跡,或者是衣服及其他物體髒汙不堪,有各種說不清的怪異的味道。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掯(kèn)人,指的是刁難、為難、壓制和要挾,使某人產生一種左右為難、騎虎難下的感覺。“掯人”和“坑人”含義和讀音接近,但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前者的對象心裡是明白對方意圖的,後者往往是在對象不知情的情況下,使其吃虧上當,也常用來指因受到重大損失而感到十分痛心的一種感嘆。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趔趄,立腳不穩,腳步搖晃,而且不太舒服。這個詞還有一個意思,即進退不定,畏畏縮縮,形容尷尬的樣子,應該是第一重含義的引申義。晉語當中只有前面一層意思,後面的含義並不存在。趔趄的原因,一是身體殘疾,沒有太多辦法;二是身體虛弱,或者是體力消耗太大造成的;三是喝酒或者是其他致幻劑導致大腦指揮不了身體。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赤叾圪尦(擦)。赤,赤身裸體,光屁股;叾(du),盡頭,尾端,通常指路盡頭,或者一個地方的尾端,在晉語區同時含有屁股的意思。圪尦(liao),尦,手腿彎曲,也可以直接理解為不平直,甚至是內心當中的不舒服。圪,小、稍微。赤叾圪尦(擦),指的是赤身裸體,所指的那個人,無論是行為上,還是心理上,都顯得有些古怪和彆扭。

看得見的鄉音,烏蘭察布晉語方言「新春懷舊」賀歲版

耐磕撞,磕,比較輕微的碰擊,碰撞,接觸面積較小;撞,衝打,碰擊,力度較大,並且接觸面積也相對要大得多。磕撞,碰撞、撞擊。耐磕撞,本義指的是物品質量好,經久耐用,抗擊打能力強,在晉語中基本專指身體好,免疫力強。例如,“小娟的孩子生好了,挺耐磕撞的,好幾次感冒連藥都沒有吃,過幾天就好了”。

劉如江,80後,經管暢銷書作家,重度地方文史愛好者,資深品牌策劃人,有12年之久的從業經驗,與中國石油潤滑油公司戰略規劃部之間的合作,超過10年,還曾服務過內蒙古正大等知名企業。其本人出版的經管類專著,有6本,線上、線下,受益人數過百萬,代表作有《你的項目靠譜嗎》《微智慧:公司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