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代表性的文玩,你有幾件?

文玩是文房四寶及其衍生出來的各色文房器玩,既可供設於案頭,又可把玩於掌中,在國人看來是彰顯主人的文化品位的利器。



而把玩一詞源於漢隋,開始在帝王將相、達官顯貴、文人墨客之間流行,逐漸影響到社會階層,經過兩千多年的歷史文化完善,形成了具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皇家十把玩”,到明清兩朝達到鼎盛時期。


“文玩”之所以能在皇宮內和社會上層把玩成風,它的魅力所在是通過盤玩能夠達到健身、養心、修行的效果,成為品德、身份以及精神境界的象徵

我們接下來就盤點一下那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玩,不知道你有幾件呢?

第一、和田玉


和田玉曆來就是皇宮貴胄們的專用之物,它是權力和地位的象徵,有不少用和闐玉雕琢出來的器物,如商周的禮器、秦代的玉璽、漢代的玉衣、唐代的玉蓮花、宋代的玉觀音、元代的瀆山大玉海、明代的子剛牌、清代的大禹治水玉山等,這些都是國之瑰寶,在玩賞過程中修煉,體會天呈合一玉的細膩與堅毅的品德


第二、文玩核桃

文玩核桃是中國十大文玩之一,起源於漢隋,流行於唐宋,盛行於明清,清朝有句民謠:核桃不離手,能活八十九。


而文人玩核桃,武人轉鐵球,富人揣葫蘆,閒人去遛狗”,雖然言語中帶有不少調侃,但卻給現在的人們傳達出一個這樣的意思,古代文人靠盤核桃靜心,現代人不僅以它靜心,還以它一窺手中的天下。


第三、紫砂壺
紫砂壺,外形的美讓人流連,名字的美,讓人回味。煮茶,就應有如此好壺作伴,品茗過程,細細品味與紫砂壺結緣的詩句,也是人生中一大愜意事了


第四、文玩葫蘆

文玩葫蘆寓意“福祿”,作為把玩源於明清,玩葫蘆的人最初的目的是強身健體,現代科學證明揉葫蘆能延緩機體衰老,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避免中風有很大作用,大多數文玩葫蘆都是越小越值錢,手捻葫蘆越小越好,手捻葫蘆是一個稀有品種,8釐米以下稱為手捻葫蘆,玩的就是小巧玲瓏。



文玩葫蘆又被行家稱為匏器,主要有擺件、蟲具兩種形式。通常葫蘆的品相是“玩”出來的,要經過養蟲者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把玩摩挲,使其外觀由黃變紅、由紅變紫。匏器和其他古玩一樣,年代越久,收藏價值越高


第五、佛珠

佛珠是中華十玩之一,進入中國始於東晉,延至唐後各代,盛行於朝野上下、僧俗之間,材質以檀木最佳。


佛珠與“弗誅”諧音,為不要誅殺生命之意,佛家第一大戒不殺戒,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佛教更是著重這一點,強調戒殺護生的人必定有健康長壽的結果,佩戴佛珠,首先意在時時提醒要愛惜物命。

把玩各種材質的佛珠都對身體有很多好處!因為手上的穴位特別多,把玩佛珠刺激了各種穴位,既有樂趣,又能養生,何樂而不為呢


第六、菸斗

一把好的菸斗具有高度的藝術、收藏價值,菸斗並不像紙菸般,路邊張三李四都能輕鬆駕馭的。
把玩時,非常依賴知識、經驗和技巧,一把菸斗的昂貴之處除了手工、產地、歷史等原因之外,一個決定性因素是選材


手工製作的東西越來越被推崇,純手工製作的東西跟機器生產的東西價值也不一樣,如果出自名家之手,則更價值不菲

菸斗不單具實用價值,本身還是人類木、石雕刻藝術、銀器鍛制工藝,以及人體工程學等知識的結晶,具有高度的藝術、收藏價值。


七、菩提子

繼文玩核桃之後,金剛菩提粉墨登場,無論從盤玩性和觀賞性來講,金剛菩提在眾多菩提類中獨佔上風


當年佛祖在菩提樹下成正等正覺,菩提子便有成就菩提之意。

而據佛經記載用菩提子唸佛,可獲無量倍功德,因此菩提子成為最廣泛使用的法器之一,佩戴文玩菩提子的講究很多,包含了各類文玩菩提子的意義以及不同數目串珠的穿法。


以上的每一件文玩都有自己的歷史,也見證了文玩的點點滴滴,大家還知道那些文玩是具有代表性的呢?
歡迎大家到下方評論區留言討論,我會及時回覆大家的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