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來源心理心靈捕手

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在朋友圈看到這樣一條信息:“焦慮的共同特徵,學不進去,玩不痛快,睡不踏實,渾身不對勁,卻又吃得特別多。”

這調侃著實說出很多人的心聲,焦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我給大家分享一個出自《莊子》的故事,這個故事很多人不知道,老子用幽默的方式,教人放下焦慮。這個方法管用,希望可以給大家一點啟發。

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1、老子的幽默:你為什麼帶那麼多人一同來呢?

有一個人心中焦慮,有很多疑惑不得解。別人建議他去請教老子。他擔著糧食,走了七天七夜,才到了老子的住所。

老子問他:“你為什麼帶那麼多人一同來呢?”

他一驚,猛然回頭看,後面一個人都沒有。

老子說:“你不知道我說的是什麼意思嗎?”

這個人羞愧地低下頭。

原來,老子說的是他心中的焦慮。焦慮的人,心中總是有不同的聲音在對話,所以老子以幽默的方式問他:“為什麼帶那麼多人一同來呢?”

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2、對外界的干擾,要閉心;對內在的干擾,要閉耳目。

老子給出了放下焦慮的辦法:

被外物束縛和干擾的,就應該閉其心防止侵入;

被內在物慾束縛和干擾的,就應該閉其耳目來杜絕心思外馳。

怎麼理解呢?舉個例子。

像我在網上寫作,最常見的,就是被人辱罵。網絡暴力,是一種無處不在的現象。這是一種外界的干擾。應對方法,就是閉上自己的心門,防止入侵。別人罵我,我不入心,也就不會受到傷害。這就對應老子說的:“被外物束縛和干擾的,就應該閉其心防止侵入”。

內在的慾望,比如說,物質欲。

如果經常去逛街,逛淘寶,看見喜歡的東西,肯定忍不住想買。老子說:“被內在物慾束縛和干擾的,就應該閉其耳目來杜絕心思外馳。”

孔子《論語》中說:“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

的確是有道理的。

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3、停止內心的對話,放下焦慮,迴歸本性。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毫無意識地陷入焦慮。可能是考試的焦慮,可能是工作的焦慮,可能是感情的焦慮,有壓力,就會產生焦慮。

失去定靜的人,就會心生焦慮,會有不同的聲音在心中冒出來,停止內心的對話,是關鍵。

比如說,公司讓你去接待重要的領導,你就會產生焦慮。做不好,怎麼辦?領導批評怎麼辦?PPT彙報,回答不上來,怎麼辦?……

心中會有不同的聲音冒出來,這些聲音,讓你陷入深深的焦慮。解決的辦法,就是讓這些聲音停止,讓自己定靜,不要胡思亂想。

莊子說:“彼至正者,不失其性命之情。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一個人迷失方向,是小的迷惑;一個人迷失自己的本性,是大的迷惑。

只有迴歸自己的本性,才不失其正;然後,那些亂七八糟的聲音,才會消失。

老子:停止內心對話,定靜下來,焦慮就會消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