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清末民初,是我國曆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時期,同時也是百廢待興、大師輩出的時代。

1924年,時任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奉北洋政府之命,改辦“清華大學”。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曹雲祥

首先,曹校長組建了籌備委員會,主要成員有胡適、範源濂、張伯苓、張景文、丁文江等五人。在組織綱領中,規定既要籌建大學部,又要模仿北京大學創建研究院。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胡適

研究院首先要設立“國學門”(後改為“國學研究院”),目標極為明確——“訓練以著述為畢生事業的國學研究人才”。經研究,清華國學研究院準備實行導師制,因此第一步就需要聘請導師。

1925年2月,校長曹雲祥聘請了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的吳宓主持院務工作。他根據胡適的推薦,帶上曹校長親筆簽名的聘書去請高人。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王國維

王國維就聘——吳宓三叩 溥儀恩准

王國維,字靜安,浙江省嘉興市海寧人 。他是中國近、現代之際享有國際聲譽的著名學者。我們熟悉的《人間詞話》就是他的名著之一。

1924年冬,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把溥儀驅逐出宮,王國維的"南書房行走"工作隨之結束了,賦閒居家著述。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溥儀等人

王國維戒心很大,忠君思想又嚴重,所以請他就要動一番心思。

第一次,由胡適出面,遞上聘書後,又開車帶著王國維去清華大學校園轉了一圈,來一個感性認識。王國維看了一遭,感覺還不錯,稍稍動了點心。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吳宓

第二次,輪到吳宓出面了。他特意穿著中式服轉,見到王國維先是行了一通“三拜”禮。(注:三拜禮,即長跪後兩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為拜,重複三次,謂之三拜。)這一下把王國維打動了。他覺得眼前這個青年很尊重自己,也沒有擺“海龜”架子,王國維終於決定就聘。但是,他覺得還得向“皇上”請示一下,於是偷偷跑到天津見了遜帝溥儀,經過“恩准”,才去清華就聘。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梁啟超

梁啟超就聘——結緣清華 痛快答應

梁啟超,字卓如,號任公,又號飲冰室主人。清朝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戊戌變法百日維新領袖之一。他的名字可謂如雷貫耳,著名的《少年中國說》影響了幾代人。

說起來,梁啟超與清華頗有淵源。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梁思成

他的三個兒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先後在清華學校讀書,後來這三個孩子分別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哈佛、西點留學。1914年起,梁啟超就數次被邀請去清華演講。他深邃的思想、光芒四射的演講,如閃電,如明燈,照亮了無數人的心靈。清華校訓就是他給推薦的。

因為以上原因,清華大學聘請梁啟超先生幾乎沒費什麼勁,老人家慨然應允。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趙元任就聘——語言天才 學友推薦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趙元任

趙元任,字宣仲 ,又字宜重 ,祖籍江蘇常州人,生於天津。現代著名學者、語言學家、音樂家。他會40多種語言,光國內方言就會33種。那首著名的歌曲《叫我如何不想他》就是他的作品,《愛麗絲夢遊仙境》就是他翻譯成中文的。

當時,趙元任只有34歲,正在美國在哈佛大學任哲學和中文講師,並研究語言學。清華教務長張彭春跟他是同期留美學生,對他最瞭解,於是就向校方推薦了他。曹校長同意後,馬上發電報給趙元任,趙元任遂回國就聘。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陳寅恪

陳寅恪就聘——學貫中西 吳宓推薦

陳寅恪,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為清華百年曆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又是“前輩史學四大家”之一。曾就讀日本巢鴨弘文學院、上海復旦公學、德國柏林大學、瑞士蘇黎世大學、法國巴黎高等政治學校、美國哈佛大學,會梵、巴利、波斯、突厥、西夏、英、法、德八種語言,精通梵文和巴利文。

光看看讀過的學校大名,就讓你猜到他是個學霸!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陳寅恪語

吳宓看到張彭春推薦了趙元任,他就推薦了哈佛同窗陳寅恪。此時,陳寅恪正在柏林大學研究史學。

但是,清華大學做了多方權衡。為何?因為陳寅恪雖然讀了很多大學,但是沒有博士文憑,他是為了做學問才去讀書,不是為了拿文憑。真是奇人啊!後來,曹校長終於允諾聘請陳寅恪,因此陳寅恪歸國就聘。

至此,清華大學四大導師全部就位。

那一年,王國維48歲,梁啟超53歲,趙元任34歲,陳寅恪35歲。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清華導師像

他們四人,加上後來的“海龜”李濟(田野考古學大師),這五人對清華的貢獻是巨大的,培養了無數優秀學人。

清華的這些大師,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他們身上耀眼的光環,被清華銘記,也被世人敬仰。

【魯直微言】前北大校長蔡元培先生說過:“大學者,研究高深學問者也。”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先生說過:“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二位教育界泰斗,對大學的定義,可用“英雄所見略同”概括。不研究高深學問,只研究做官和鑽營,稱不起大學;只追求富麗堂皇,出不了大師,大學也是徒有其表。大師已經遠去,但是他們的思想越顯光芒,背影越見高大。


奇!清華大學聘導師,有的需叩頭請,有的竟沒文憑

前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