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肖戰227事件

前幾天,肖戰的粉絲髮現了一篇涉及肖戰的“同人文”(同人作品通常是基於原作品(遊戲、電影、小說等等)的劇情或者人物關係(即人物配對(Couple),簡稱CP)等延伸出的非官方二次創作的作品),並認為這篇文章所描寫的情節和人物身份是對肖戰的惡意侮辱。

一場舉報戰爭就此拉開了序幕。AO3網站和國內最大的同人網站Lofter成為了肖戰粉絲的眾矢之的,不少相關創作者被舉報和攻擊,AO3被牆(國內無法正常訪問),很多無關的作者及粉絲都收到波及。戰爭並未就此停止,同人等圈子紛紛加入到與肖戰唯粉的“對戰”之中。

粉絲和追星在當前已經習以為常了,追星一詞始於30年前。30年前,小虎隊風靡臺灣,演唱會從臺北到高雄,粉絲一路追隨,“追星”一詞開始出現。20年前,《流星花園》開啟了追星的新紀元,F4憑藉顏值一路爆紅。移動互聯網時代,偶像彷彿成為了流水線產品,打造的是人設,追逐的是流量。

人為什麼會追星?人在追星時,追追逐的是什麼?很多人說追星很勵志,很正能量,但是顯然有更多的途徑去實現。筆者不怎麼關心娛樂圈,也不追星,僅從某個角度談談為什麼粉絲的舉動這麼瘋狂,讓旁人不理解。我將其分為三個階段:偶像崇拜開始,偶像崇拜進階,偶像崇拜維持。

偶像崇拜開始是對偶像外在特質,如外貌形象、氣質、才華等外露特徵的欣賞。這種崇拜從遠古時期就已經開始了。遠古時期,已經開始有生殖崇拜(人類最早祭祀崇拜的是女性,因為生命是由於女性誕生出來的。也是由母系社會開始的)、力量崇拜和能力崇拜(打造工具),這種崇拜都屬於第一階段,即偶像崇拜開始階段,崇拜的是外在可以顯露的特質,這種崇拜是人本能的。

偶像崇拜進階是對偶像人格特質的欣賞,上升到了一種信仰、信念等內在的東西。類似於信仰宗教,人是對這個信仰產生精神依賴。由於每個人都活在現實的世界裡,現實中可能不能那麼完美。於是,崇拜著高度理想化的人格,而這個高度理想化現實中很難存在。看到明星對夢想的不懈追求、對事業的不懈努力,真實的或者包裝的美好人格,於是不自覺的將高度理想化的人格賦予給偶像崇拜開始階段的明星。你對明星有自己的人設,覺得明星就是光,在照耀著自己,但其實,你崇拜的是你理想中的人格。個人在生活中難免對他人有一個人設,比如期待自己的朋友如何如何,期待自己的另一半怎樣怎樣。其實,個人對自己也有一個人設,在偶像崇拜進階階段,將這個人設轉移給了偶像。對偶像有成長期望,偶像取得巨大的成功,就會將自己代入。因為喜歡閃閃發光的人,而去成為更好的自己,這是這個階段給人的最大正能量。

偶像崇拜維持階段上升到相同信仰、相同行為、維護相同利益階段。

個人在觀察世界的時候,永遠是站在自我角度出發的。與自己相關的內容,將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在有一群“三觀相同”的崇拜者後,粉絲群體產生了。他們有著共同的信仰,情緒和觀念選擇了同一方向,一種集體心理產生了。他們對這個集體有著歸屬感和依賴感,於是,就會有著相同行為。這種相同的行為有時候是很可怕的。西方經濟學中,通常假設行為人都是理性人(經濟人即假定人思考和行為都是目標理性的,唯一地試圖獲得的經濟好處就是物質性補償的最大化。)。但是,現實生活中,理性人是不存在的。尤其是在粉絲群體中,個人的獨立思考會被群體的意志所裹挾。他們會維護著共同的利益,一般不是經濟利益,而是精神利益,出現狂熱盲目和不理智的行為,別說錢,有的粉絲甚至命都不要。

解密:肖戰227事件


偶像崇拜本沒有錯,人生有些路還是要自己繼續走,獨立和理性的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