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里你最喜欢哪个角色?

紫薇星左


哈哈,毋庸置疑,《雍正王朝》是一部以男子为主的剧情,里面的权谋让我们叹为观止。但是也穿插着很多女子的剧情,这些女子的出现更从侧面刻画每个男子的形象饱满。

可是,看遍整部剧集,我们突然就发现,剧中出现的所有女子,形象各异,但却都没有逃脱命运的安排,虽然她们也抗争过,虽然她们也努力过,但最终化作一缕云烟,淹没在剧中……

所以,男人本性,怎么可能会喜欢男人呢?肯定喜欢女子啊,所以,要谈喜欢,必然是女子角色:

一、第八名:翠儿

翠儿是整个排行榜女子中最幸运的一个,她的幸运不在于她有多么聪明,而在于她的运气,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讲,她的幸福感超越四福晋。

但是刚刚出场的她却一点都看不出有多少福气,当时的她也就十几岁,狗儿(李卫)和坎儿(高福)一开始装死人骗钱为了什么?就是为了能把翠儿给赎出来,当时狗儿找到王三发子要赎人,结果涨价了,气得狗儿大骂:

“你天打雷劈的王三发子,你几块破木板,就想换一个大姑娘啊?”

由此可知,翠儿肯定是卖身葬父,或者卖身葬母什么的,就为了换口棺材,总之这之后她就成了孤儿,也幸运地被收到老四胤禛府上。

可以这样说,从那之后,翠儿就没有了人身自由,即使后来跟李卫结了婚,也是作为一颗棋子,安插在了年羹尧身边。翠儿跟李卫最大的特点就是忠诚,懂得感恩,当初他们被救,李卫就发下誓言:

“咱们算是遇上好人了,以后就是死也要报主子的恩啊!”

从此之后,也是谨遵这个承诺,幸亏他们幸运,但凡不是老四胤禛即位,李卫和翠儿的结局必然不会这么好。

但是翠儿也有难过的时候,那就是因为年羹尧的死,因为年羹尧对翠儿一家有恩,所以翠儿建议自己的丈夫李卫,就不能上书保他一保吗?

“你能不能上个折子保他一保?”

结果李卫喷她:

“妇人之见!”

是啊,翠儿并不懂男人之间的权谋,她只知道,谁对她有恩,她就感谢谁,四福晋如此,年羹尧同样如此。可是她并不知道,年羹尧的死,李卫也是推动者之一,前面要年羹尧死,后面有保他,这不是抽风?

剧中的最后,雍正帝问李卫,翠儿身体怎么样,李卫回答不太好,或许这就是翠儿的结局吧?

二、第七名:阿兰

阿兰在剧中是一个用情专一的女子,自从与老十三胤祥在江夏镇一遇之后,念念不忘,最终找到了京城,并在老十三胤祥被圈禁的时候,进入宗人府伺候,最终阿兰成为了十三福晋。

但实际上剧中有很多疑点,比如封建社会,一个没出嫁的大姑娘会轻而易举的出来伺候陌生人吗?比如阿兰并不知道当晚面前的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真实身份,她又是如何找到老十三胤祥府上的?在比如她到了老十三胤祥府上后,为什么之前老九胤禟送的乔姐就突然消失了?

老十三胤祥面对阿兰的到来也是惊喜万分:

“咦,怎么是你啊?”

在原著中阿兰实际上是刘八女培养的“间谍”,目的就是为了收集情报,只不过后来阿兰在跟老十三胤祥的交往中产生了感情,并最终跟同样是“间谍”的乔姐同归于尽……

剧中对阿兰形象做了一些修改,但是不够细腻,导致了一些细节解释不清,但是这样一改反而显得阿兰的可贵。阿兰也是一个命运悲惨的女子,后来进京求老十三胤祥相救的时候,有一个脱衣动作,很多人觉得她有点轻浮,实际上,作为穷苦家的孩子,能拿出来的最珍贵的东西,只有这个了。

也正是老十三胤祥给她盖衣服的举动,让阿兰一下子爱上了他,这一爱就是一生……

也正是这个爱,让阿兰甘愿陪同老十三胤祥一起被监禁,忍受郁郁寡欢的老十三的打骂,最后好不容易放出来,老十三却生了一身病。

其实阿兰也过了一段好日子,这段好日子直到老十三胤祥死后终结,阿兰的哥哥张五哥也辞掉了大内侍卫,选择了守陵,阿兰则只能独守空房,孤独终老……

所以,阿兰跟翠儿比,虽然都收获了真爱,只是阿兰明显要坎坷的多,要苦的多,而且这无关身份!

三、第六名:乔引娣

乔引娣一开始跟翠儿很像,家乡闹灾,四处逃荒,最终差点饿死,幸亏遇到了老十四胤禵。

从感情上来讲乔引娣是幸运的,也是悲剧的,她对老十四胤禵的感情更像是一见钟情,而跟雍正帝的感情类似于日久生情。

她跟老十四胤禵太腻歪了,深深地触动了雍正帝心中的痛,要知道这之前,自己的爱妃年秋月刚刚去世,临死前还跟雍正帝讲:

“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

自己的妃子,临死前喊得却是别人名字,作为一个征服欲特别强的帝王,他会忍受?

当然不会,可是这个火又无处发,偏偏这时候西北战事又起,老十三胤祥又重病缠身,好心让老十四胤禵接任大将军,他又不从,还传播着雍正帝是篡位的谣言,至此雍正帝怒了,甩下了一句:

“自作孽不可活!”

随后把乔引娣强行弄到自己身边,通过日结月累的相处,最终乔引娣放下芥蒂,理解了雍正帝,也成功被俘虏,成了雍正帝的人,我这里给解释一下:

乔引娣跟雍正帝的感情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牵手,当初刘墨林送李绂时被拒,雍正帝跟他喝酒,最后喝醉了死死握住乔引娣的手,乔引娣并没挣开。再后来雍正帝生气了,乔引娣主动把手伸过来,结果雍正帝又推开了,可谓欲擒故纵。

第二个阶段就是自然牵手,标志性事件就是生病的雍正帝吃到了乔引娣做的面片,饭后俩人散步,雍正帝先伸手,乔引娣先抓手腕,随后俩人就握住了手。

第三个阶段是依赖,标志性事件就是老十三胤祥去世后,乔引娣跟秦顺在烧纸,此时雍正帝过来了,一阵风吹过,乔引娣不自觉的躲在雍正帝背后,由此可见俩人关系的不一般。

最后阶段就是被“俘虏”了,当时雍正帝要赶乔引娣走,结果乔引娣哭着跑开了,雍正帝也追了上去……第二天俩人就坐车去了东陵,雍正帝先下车,双手搀着乔引娣下来,乔引娣讲的是:

“皇上,我就去看他一眼,马上就回来!”

由此可见,乔引娣是打算跟老十四见最后一面了,因为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不得而知。但不管怎么说,乔引娣聪明也罢,单纯也罢,一旦掺合进了帝王跟兄弟之间的感情纠纷,就再也别想全身而退了……

至于,雍正帝驾崩之后,她去了哪里?不得而知,我想,不可能再回到老十四胤禵身边了,想想,也够可怜。

四、第五名:乌云琪琪格

这是一个美丽的姑娘,可悲的是,她的父亲并不会审势度时,在年羹尧即将被罢免大将军职务之前,把乌云琪琪格许配给了年羹尧当小妾。

年羹尧民间号称“西北王”,虽然不是王,却比王都要嚣张,拥兵数十万,权倾朝野,甚至当着雍正帝的面都敢说出:

“他们只知道军令,不知道皇上!”

气得雍正帝回头就不停地让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卸甲”,以解心头之恨。由于年羹尧执意不肯推行新政,甚至把雍正帝派往西北推行新政的孙嘉诚杀害,这才踩了雍正帝的红线,最终被撤职。

蒙古王公看到了年羹尧的权势之大,也想巴结一下,其实这个蒙古王公跟当初送太子胤礽金如意的人没啥两样。他们就会见风使舵,见太子有势,就巴结太子,见替皇帝招待大家的变成老八胤禩,他们又一股脑的夸老八胤禩,等到后来见年羹尧有权有势,于是又跑去巴结年羹尧。

就因为交换了一批军火,就葬送了自己的女儿一生的幸福……

乌云琪琪格出场的次数并不多,但第一次出场确实惊艳了大家,但是她毫无选择,这一点上,甚至比不上阿兰、翠儿、乔引娣。

不知道那位蒙古王公把女儿嫁给年羹尧后,第二天得到年羹尧被罢免的消息后会不会后悔?

至于乌云琪琪格跟年羹尧是否相爱,不得而知,剧中也没表,但是在年羹尧被贬杭州将军之后,这位小妾还一起在桌面上吃饭。后来更是怀孕,年羹尧已经知道自己凶多吉少,不想把老婆和孩子都压在自己身上,于是含着泪让那个管家带着乌云琪琪格离开。

不管是剧中,还是历史上,雍正帝仅仅是赐死了年羹尧,并没有对他的家人痛下杀手,所以,乌云琪琪格凭借自己的蒙古王公女儿身份,以及年羹尧管家带着的金银,未来的生活不至于过不下去。

但总体来讲,乌云琪琪格本来可以嫁的更好,偏偏被父亲作为政治筹码押给了年羹尧,呜呼哀哉。

一不小心写多了,那么剩下女子中,年秋月、郑春华、苏舜卿、乌雅氏、乔姐、四福晋……要我来排序的话,我会这样排:

第四名、四福晋,第三名、苏舜卿,第二名、郑春华,第一名、年秋月……

这四个人物刻画的也很饱满,如果是你的话,你该怎么排呢?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杨角风发作


必须是老十三胤祥啊,五幅图四段剧情可以证明:

太子胤礽被废当晚,老十三与太子的对话

太子胤礽东窗事发,来找胤祥和胤禛,邬先生劝二人不要相见,胤禛为求自保闭门不见,老十三胤祥却不管不顾,豁出了性命,全了这份君臣兄弟的情义。太子即将被废,旁人避之唯恐不及,老十三此举虽“冒天下之大不韪”,却是忠义之举,难怪康熙老爷子很是欣喜。

大阿哥和胤祥同时被囚,老十三把自己的火盆让给大阿哥

仔细看这段能看出,天气严寒,老十三自己在屋子里也冻的瑟瑟发抖,窝在墙角,火炉送来,赶紧起身烤火。但随后听到大阿哥的叫嚷,直接让图里琛把火盆给大哥送过去。

要知道,就在前一夜,老十三还针对大阿哥对太子的所作所为,大声痛骂,和大阿哥顶着干。老十三尽到了一个做弟弟的责任。

前脚和老十四打架,然后就在康熙剑下救下了老十四

这段很多人没有留意,老十三在宫门口和老十四大打出手,到了决一生死的局面,相约各带十万兵上战场。随后,康熙气到拔剑要砍了老十四,这时,推倒老十四的是谁?是胤祥!

义救郑春华

这一段最能体现老十三的性格了,随心而为,光明正大。起初郑春华听到太子复位,说了“我终于盼到这一天了”,老十三这时候的表情的“烦恶”的,他以为郑春华想再度借太子上位。可随后听到郑春华萌生死意的时候,看法直接180度大转弯,太子复位第一件事是将郑春华灭口,而郑春华却为了证明太子的“清白”忍辱偷生,强烈的对比,让老十三对眼前的女人产生了英雄相惜的感情,于是救下她就成了必然。


史味人生


《雍正王朝》作为史上收视率最高的神剧,人气是其他电视剧望尘莫及的。这一方面得益于二月河原著《雍正皇帝》写的的确大气磅礴、荡气回肠,另一方面也得益于众多戏骨塑造的角色深入人心。来看看有哪些经典角色吧!

NO.1 雍正、四阿哥(唐国强饰)

唐国强真的把这个“冷面王”刻画得入木三分。他心怀天下,富有雄心壮志,他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会急躁,会刻薄,会狠毒,会小心眼儿,但他“冷面”的外表下并不是一个完全冷血的人,也有细腻的感情,也会动容,会伤心,会无助,如此种种构成了一代亲政帝王复杂而丰满的形象。你不会觉得他是墙上冷冷的一幅画像,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NO.2 康熙(焦晃饰)

这个康熙是迄今为止荧屏上最有帝王范儿的形象。虽然陈道明演说能力很强,张铁林声音非常浑厚,张国立总是那么潇洒,但是焦晃的帝王范儿是由内而外的。他出场就已步入晚年,后面进入垂暮之年,形象不能说器宇轩昂,但是气质却非常大气、威严,不怒自威,难得的是在威严里面还藏着慈爱、宽容,即使不是皇帝,只是一个普通的老人,也会让人肃然起敬。

NO.3 十三阿哥(王辉饰)

我看《雍正王朝》的时候,还是个刚步入青春期的小姑娘,要说上面那两位给人父亲、爷爷的感觉,十三阿哥就亲切了许多,像一个时刻会出现在你面前保护你的大哥哥。他在剧中重情重义,对雍正忠心耿耿,即使后来身患重病,还是掩饰不住他的人格魅力。其实,十三阿哥形象最高大的时候是他临终前最后一次帮助雍正渡过难关的那一刻。奄奄一息的十三阿哥仍具备超强的影响力,将造反逼宫的八爷党一网打尽,让人一方面再次认同他的能力,一方面也为英雄暮年的壮举感动不已。再加上他年轻时英武豪侠、义薄云天的“拼命十三郎”形象,给人留下了太深、太美好的印象。

NO.4 八阿哥(王绘春饰)

八阿哥是剧中的“反一号”,虽然形从象不讨喜,但是不能否认王绘春老师的演技。八阿哥是一个表面贤德、内心奸诈,一心要上位的人,但仍然带有一种贵族气质,让人讨厌不起来。从他身上,我们能看到周围一些人的影子,也会引以为戒,不去过分看重一己私利,卖弄心机,而是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明眼人自然会看出二者的区别。

主角就介绍这么多,其实剧中的配角也个个很出色,个性鲜明,形象突出,如太子、邬先生、年羹尧、田文镜、李卫、十四阿哥、张廷玉、乔引娣、孙嘉淦等,就关苹果姐,等我下回分解!


苹果姐的音乐小屋


我最喜欢邬思道。

邬思道,正派的阴谋家,在《雍正王朝》中雍正能够夺位成功邬思道起了关键作用,无论是刑部冤案、推举新太子、百官行述事件、推举大将军王等等都闪耀着他智慧的光芒,就连弘历能脱颖而出博得康熙好感得到“如意”(其实那暗含未来太子人选)也是邬思道的功劳。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百官行述害死了坎儿,邬思道十分自责,也看清楚了雍正狠毒的一面,当然他心理明白成大事者切莫妇人之仁自己本来就是报着为天下苍生选材的目的而来,所以在顺利辅佐雍正登基后急流勇退,连本想杀人灭口的雍正都深受感动放其归去(其实一是邬思道明白鸟尽弓藏的道理选择明哲保身,二是雍正对这个人才的不舍和感情才是他放邬思道的真正原因)。


在雍正登基后,在山西藩库事件特别是帮助年羹尧找到叛军(这是帮了雍正天大的忙)真正做到“将人扶上马还送一程”的智者之风,在感觉雍正皇位彻底巩固之后故意与田文镜闹翻,从此不问世事隐匿人间。


kai132456


最喜欢的莫过于那个被胤禛从江南带回来,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的李卫!

李卫从一个街头行骗的小乞丐,在胤禛的培养和提携下,走入政坛,官运亨通,最关键的是成为一方封疆大吏以后,李卫没想年羹尧、隆科多那样骄横任性,对待雍正皇帝至始至终都是忠心耿耿,这很难得!

李卫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的过程,就是一部值得大书特书的励志故事!同样是街头行骗的小乞丐,李卫却和高福之所以拥有截然不同的人生,就是因为他始终如一、坚定不移的站在雍正皇帝身边。不离不弃、风雨同舟!


正说清代十二朝


古人云:一将功成万骨枯。托尔斯泰说,帝王是历史的奴隶,雍正开创的王朝是由背后的那些人物鼎力相助,这些角色是我最喜欢的,主要有:邬思道、 田文镜、孙嘉诚、

首先是幕后功臣邬思道:运筹帷幄、筹谋大局不羡慕荣华富贵。主要的事件有:回避太子案、上书保举废太子、放弃大将军职位是一位千古难的的奇才英雄。思道曾因率众举子大闹贡院而成朝廷命犯,被撒镇从狱中解救。撤镇有意请邹思道到府上为世子弘历、弘时等教书,他让家生奴才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一路侍奉部思道。

田文镜不遗余力的帮助雍正追缴众文物百官欠国库的钱,使自己站在了所有人的对立面,甚至有生命危险,但只要雍正几句首肯的话他就是死效忠,说回来毕竟雍正对田文镜有再造之恩。

毕竟雍正才是主角,他以“有国无家”的气度,甘愿做“孤臣”,终于在九位皇子的皇位争夺中脱颖而出,登基成为皇帝,此后在位的短短13年时间里,采取了一系列行动:瓦解朋党、施行新钱法、清查亏空、整顿吏治、实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打击科甲朋党、强化君权等。另外就是雍正的儿女情长的故事,“郑春华”在雍正夺得帝位后地位显现,她与雍正的感情戏有悖道德伦理,感情也成为了政治博弈的棋子。

次之经典的角色人物是家奴李卫(李卫当官)、年羹尧(就是华妃她哥。。)和高福,有从外面收留来的下层官员有田文镜(忠诚)与隆科多(利用),而在皇帝身边的还有至关重要的张五哥。


电影记忆体


作为经典电视剧《雍正王朝》,几乎每一个角色都被极其专业的演员刻画塑造得栩栩如生,无论正反派,都颇有自己的特色,要说最值得喜欢的角色,大多都是真、善的正派角色,以及一些很有灵气的角色,他们是——康熙、邬先生、十三爷、李卫、张廷玉、图理琛、弘昼、乔引娣、张五哥。


1. 康熙

在《雍正王朝》中,康熙是一位大权在握,运筹帷幄的君主,也是一个慈祥仁爱的父亲,电视剧没有过多刻画他的文治武功,雄才大略,而是集中聚焦他晚年面对的巨大的矛盾——吏治腐败,国库亏空,九子多嫡,这每一件事,都足以抹杀这千古一帝一辈子的功劳。

焦晃老师很好地诠释了老年康熙自信、焦虑、怀柔的性格。为观众们塑造了一个令人敬畏,头脑清醒,运筹帷幄的严君、慈父。

2. 邬先生

邬先生是剧中雍正爷在潜邸时的谋士,身有残疾,为前朝的罪犯,但是忠贞不二,饱读诗书,神机妙算,最终帮助雍正上位,过后不恋名利,全身而退。

这是一个如同诸葛亮一般的军师,也是唯一一个可以站在上帝视角,向观众们为剧情把脉的关键角色。他的虚怀若谷,冷静沉着,运筹千里,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最重要的是他在帮助雍正登基,立下天大功劳以后,看透伴君如伴虎的官场法则,申请“半隐”,最后逍遥自在地退出权力漩涡,这无疑显示了很多人终生追求的大智慧,达到极高的人生境界。


3. 十三爷

十三爷在历史上就是康熙最耿直忠厚的儿子,也是雍正的股肱之臣,被康熙保护性圈禁半生,后为雍正尽忠一生,英年早逝。电视剧中十三爷最值得喜爱的地方在于它的耿直率真。而他在雍正即位当天调兵护驾的场景,更是威武无比。


4. 李卫

《雍正王朝》中的李卫和历史上的真人有很大区别,出身比真正的李卫低了一些,但是有一点是一样的,就是忠诚,敏达。作为雍正最为信任的重臣,封疆大吏,除了需要随时维护王权,更重要的还有高效执行雍正的政策。这是优秀下属的典范。


5. 张廷玉

作为历史上唯一配享太庙的汉大臣,张廷玉应该是史上最成功的机要秘书。《雍正王朝》中的张廷玉的特点是识大体,顾大局,善解人意,清正廉洁,勇于担当。这些优秀的品质决定了他的地位,也令人喜爱。


6. 图理琛

历史上图理琛本来是满人官员,但是在《雍正王朝》中成为了大内侍卫首领。作为皇帝身边的人,这个角色被塑造得非常有内涵——忠诚,有原则,勇敢,机敏,善解圣意。他不能发表意见,却又要维护正义,告诉皇帝重要的消息,比如说透露八爷、肖国兴的秘密给康熙;他伺候几代皇帝,必须会看脸看人,比如说去宗人府,对彻底被康熙抛弃的大爷非常的无所谓,但是对康熙想保的太子透露了同情,而对仁义耿直,只是被保护性圈禁的十三爷恭敬有佳。他到了地方,要随机应变,对皇帝负责,比如在诺敏府上拖住一票官员.....这个角色不是一个简单地武夫,而是皇帝最值得信任的得力助手。


7. 弘昼

相比从小就根正苗红的弘历,和争权夺利被人利用的弘时,弘昼是真正有大智慧,有大福气的人,《雍正王朝》中,他的戏份非常少,但是极少的几次出现,已经足以勾勒这个人物的灵气,比如说弘时跪在殿外只知道骂公公们贪腐,而弘昼晓得给公公塞钱。见到雍正,短短五分钟的对答,表现的儿子的真、孝,和对权力的不感兴趣完全打消雍正对他的防备和疑虑。

如果说《雍正王朝》里其他人都是入世的智慧,那么弘昼展示的是少有的出世的哲学。这个人物非常耐人寻味。


8. 乔引娣

这是一个杜撰的女性角色,也是《雍正王朝》中结局稍微好一点的女性角色。她代表着民意,代表着最单纯、善良、普通的民众对雍正和他的改革最真实的接触,了解,体谅。在众多人对雍正的诅咒和辱骂声中,她给与了这个励精图治的君主理解与关怀,全剧都是政治博弈和厮杀,最温暖人心的几个场景,大概也出现在乔引娣和雍正之间了。


《雍正王朝》是一部百年难遇,百看不厌的经典好剧,向为它付出的艺术家们致敬!


HannibalLecter


个人最喜欢“狗儿”李卫,纵观李卫一生,从乞丐到封疆大吏,可谓是人生极致。

1.这个人从骨子里透着灵气,从落难露宿街头,到潜邸当奴才,最后位置封疆大吏,无论他在哪个位置哪个阶段,都能够完美的做好每一个位置该做的事,并且做到极致,聪明中带着灵气。

2.最可贵的是忠心,对雍正是绝无二心,能够做到跟皇上交心,是多么难的事可想而知。再有仁义,雍正赐死年羹尧,他作为监刑官,他那份无奈惋惜留念感恩足以说明。事实上也只有他能够和合适做这个监刑官。

3.连邬师爷和十三爷这样的人物,在雍正登基后都离开的离开收敛的收敛,而李卫确扶摇直上,从没有伴君如伴虎的危机,这绝不仅仅是雍正喜欢他。这是个人魅力和能力的体现。

个人喜好,不喜勿喷!


落日依山


皇八子、皇九子、雍正都喜欢,最喜欢是康熙!最不喜欢太子、皇十三、皇十四,最有希望成为皇帝的皇十四、太子,演的丑陋!


注册电气工程师讲座


《雍正王朝》演的确实不错,观众很认可,所以原班人马拍摄了《李卫当官》一、二部。


为乾隆盛世奠定基础的雍正帝雍正帝最信任的十三弟铁帽子王。老谋深算的幕后智囊邬思道


善始却未能善终的八爷胤礽

汉人大学士张廷玉

风光一时的大将军年羹尧

最喜欢的还是焦晃老师扮演的康熙帝。

你最喜欢哪个角色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