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某日乱翻阅闲书,发现1925年的3月11日,似乎冥冥中是个很特殊的日子。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影视演绎

这一天晚上,有两位著名才女都在写情书。一位,是来自广东的许广平,她鼓起勇气给老师鲁迅写下了第一封表达爱慕的信件。另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女主角“民国名媛”陆小曼。

那晚,灯光下,为了能和知己诉说情愫,陆小曼搦笔给她的“摩摩”,写下了第一天的恋爱日记。纷传近百年不歇的“徐陆传奇”,在那晚正式拉开序幕。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当年的《上海画报》

眉目传情一年半后,1926年10月,这两位可人在北京成婚,随即移居上海。过了5年鸡零狗碎的婚姻生活,1931年11月19日,陆小曼的夫君徐志摩因机难去世。从此,陆小曼的名媛生涯彻底毁灭,失魂落魄,一蹶不振。

她的余生似乎对一切都不在乎了,外界的很多指责与唾骂,她无任何辩解,只专注做了两件事:一是全力搜辑徐氏的作品整理出版;二是痴迷绘画,自云“用整个后半生去爱一个逝去了的爱人”。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北京北总布胡同24号院,被拆除的梁思成、林徽因故居

在这样长期的贫困与孤苦伶仃岁月里,她以“未亡人”身份苦撑了35年,直到贫病交凌、寂寞并痛苦地告别人间世。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的突然去世, 对陆小曼而言,是她一生的转折。夫君的不告而别,不仅让她在精神上失去了灵魂,在经济上实际也断了生活来源。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电视剧《人间四月天》演绎下的徐志摩与林徽因

那一年,陆小曼29岁。没有工作。家中并没有剩下多少积蓄。很多人不解,陆小曼与徐志摩夫妇二人,可说都是富二代,父母都很有钱,何以陆小曼会在徐志摩死后就立即陷入山穷水尽的境地呢!

论家世,陆小曼确实出身不凡。她的老爹名陆定,字建三,也是很了得的人士。前清举人,留日学生,日本名相伊藤博文得意门生,老同盟会员,民国成立后历任司长、赋税司长等油水要职20余年。

后来弃政从商,更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正因家境非常优渥,也才有资本培养出陆小曼这样号称“北方交际界名媛领袖”的宝贝女儿,同时让她得以优游地沉浸于才艺世界,及软红十丈之中。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徐志摩送给胡适的陆小曼读书照——民国时送人照片是个时髦

陆小曼确实堪称才女,刘海粟说她是“旷世佳人”。我也觉得她的才情一点都不亚于“情敌”林徽因,只是太懒让她成就有限。她年轻时,不是只会喝酒、跳舞的交际花,实际非常“内秀”,外语、戏曲、诗、文、书、画都很上乘。

她精通外文,18岁进外交部给顾维钧帮忙做翻译,译过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晚年也与人一起翻出了《泰戈尔短篇小说集》、艾米丽.勃朗台自传体小说等等;嗜戏,精昆曲、皮黄,出演过《春香闹学》等剧,是当时名票友。

与徐热恋时,搞过五幕话剧;胡乱写的小说《皇家饭店》至今还值得阅读;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现在的拍卖价不是一般的高。她真的不是一名花瓶。而她能有如此文化积累,在当时那个年代也是要大笔大笔银子浇育出来的。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徐志摩与陆小曼婚后

陆小曼娘家确实不缺钱,得到的资助也很丰厚。可问题在于,在徐志摩殒命前,她老爹也过世一年多了,留给她的遗产早已被她败光光。1930年,她老爹陆定去世,临死前将家财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捐给了“革命事业”,小部分给了遗孀吴曼华,其余的就给了陆小曼。

偏偏陆小曼是败家能手,不懂理财,没固定收入,没固定工作,但赌博、炒股、打牌、跳舞、包戏院,费大钱的都会;住上海高级洋房、请大量佣人、租小汽车、请专职司机、雇专职医生,有钱人的派头她都喜好。

为了舒缓她精神衰弱的头病痛,还吸上了鸦片。如此花钱如流水,她老爹那点遗产,如何折腾起一年半载,很快, 钱就没了。她老爹留给她娘那点养老钱,也差不多被她挪用使劲花掉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陆小曼青年时代的“摆拍照”

有好事者统计,那时的陆小曼,每月至少要花掉大洋五六百,同时的鲁迅在北京买套大四合院也才八百多大洋。而徐志摩就一大学教书的,还不像现在的名教授有各种外快,纯死工资,无非写文章来点塞牙缝的稿费,以至于与徐结婚后,亚历山大,心力交瘁。在五所大学兼职,北京上海南京两三地跑上班,一件衣服破了洞还不舍得买。

作为老北京的头牌交际花,彼时的陆小曼只管任性花钱,既要物质的满足,又要精神的富有,双手都要抓,一样不可少。根本想不到有一天生活会戛然一声,把她的一生全部打散,从此流离。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心灰意冷,一代名媛,从此素服终身,闭门不出。

她的卧室里,常年悬挂着徐志摩的大幅遗像,每日悼念。那时的她,按道理并不至于困顿,但确实或者造化弄人,或者她自己太作,使得她得不到什么资助,如何解决柴米油盐都让她着急。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一个原因是,她当初作为有妇之夫,和有妇之夫的徐志摩结婚,在社会舆论上是引发轩然大波的,并不见容于社会。举个例子,那时的财务部司长赵椿年,过去和他老婆都很喜欢陆小曼,还认她作干女儿。但是,徐陆恋情曝光后,他们就没怎么往来了。

赵受邀参加徐陆的婚礼,回家还被他老婆臭骂了一通,说“似此不顾羞耻,何喜可贺?”从此与陆小曼断交。民国虽然有婚姻自由的迹象,但到底还是旧社会,我们不难想象当时社会压力对陆的杀伤力。也因此,徐出事后,陆小曼虽然是名交际花,陆家也是大户人家,但是她得不到什么同情,也就更别指望有人雪中送碳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而在徐志摩家庭的那一方,虽然徐家富得流油,徐父徐申如还大量银子去做慈善,但是对于陆小曼,连“儿媳”都不认,更别说会给多少钱了。当初徐志摩弃贤妻原配张幼仪,徐父是极度不满的,宁愿要张幼仪这个儿媳而不认徐志摩这个儿子,断绝所有资金.

加上徐志摩的机难,当时人多认为是陆小曼挥霍无度逼徐志摩拼命挣钱才导致的,徐家对她也是记恨;更何况,陆小曼也没给徐志摩留个一儿半女,随着徐志摩的离去,她和徐家的关系也就若存若亡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网传王赓与凌肃潇的对比照

实际上,翻《胡适遗稿及秘藏书信》,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当徐志摩一死,陆小曼也是意识到经济危机状况的,她曾写信给胡适,请求他代作“说客”,促成徐父给她生活保障。徐父也是勉强应允,但似乎不多。

因为同时她还羞答答地向胡适借钱,且怕她乱花,限定每月20号取钱。基本上,可以推断,徐父给的这一点钱,是陆小曼29岁后到解放前最主要的经济来源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此时前后的胡适

徐志摩朋友遍天下,且多是社会名流,本来陆小曼作为他的遗孀,遇此大变,沦落江湖,朋友们不会坐视不管,但偏偏陆小曼自己作死。那时,徐志摩的生前好友,尤以胡适为头领的朋友圈,对陆小曼很同情,是商议要管陆小曼的后半生的。

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徐遇难不久,陆小曼竟然被翁瑞午“包养”了——虽然陆小曼自己有不同的说法了,常和翁一榻横陈,隔灯并枕。此举让胡适等人强烈不满。他们甚至一起出面,公推胡适找陆小曼长谈一番。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名门世家出身的翁瑞午,中年时和他的五个孩子

在上海四明村徐生前租下的那个房子里,胡和陆没有谈妥。半个月后,胡写信给陆,提出三点要求 ,要求: 1,戒大烟;2,远离翁瑞午;3,速往南京,给她安排新的生活。可能陆觉得伤自尊吧,置若罔闻,连信也不回。

陆小曼性格是非常固执的。做事一意孤行,不计后果,也不怕任何人非议。来自朋友圈的可能资助机会,她似乎也没太在意,并不愿屈已就人,也就这么失去了。


1949年,社会鼎革,陆小曼基本上还是足不出户,息交绝游,和翁瑞午也没了往来。

自此以后,她算彻底孤家寡人一个。据一些回忆录说述,偶尔熟友过访,她也只谈京剧书画,不涉国事,潜心于绘画。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陆画作。其一对联曾在2010嘉德拍出66.08万,同场林徽因对联是5750元

那时的她,还能靠着卖画挣点生活费,日子自然是清苦至极的。不过,她也有遇上好的时候。解放后不久,一次画展上,当时的上海市长陈毅参观,看见了她落款的画。听闻她的处境,他一时动容,神情感伤,对身边人说,“徐志摩是我的先生,陆女士应是我的师母”。

在陈老的关照下,陆小曼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员,专门搞翻译和绘画。在“脱产”半生之后,陆小曼终于有了固定工作。她那时似乎和一个老佣人相依为命,开销很低,这份工资也足以让她优游于艺术世界之中了。有一年,这位前名媛,还被评为了“三八”红旗手。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晚年林徽因在家中

但是,随后各种不幸,社会如同天罗地网,她还是逃不了苦难纠缠的。1960年以后,她的身体每况愈下,气喘发作非常可怕,每天要坐床上,前俯后仰,伸直脖子,大咳不止,每每精疲力尽,不复能言。

就这样拖着,直到1965年的4月3日,她63岁那年,孤零零地死在了病床上,猿啼鹤号,无人知晓。那一天,远在美国的张爱玲,正坐在阳光弥漫的窗前,摊纸给小迷弟——夏志清教授写信,很兴奋地告诉他,自己的小说《北地胭脂》终于改好成为中文了。

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啥穷困至死?胡适想帮助,提三条件没被理睬

陆小曼晚年——早已见不到当年的风采了

据说,临死前,她不断吟诵起一首诗:“肠断从琴感未消,此心久已寄云峤。年来更识荒寒味,写到湖山总寂寥”。那是1933年的清明节,她独自一人,到徐志摩老家海宁硖石,给徐上坟时,一边哭一边口占而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