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歐歷史進程中的血與火,淺析十字軍東征的背景、動因及影響

十字軍東征是西歐歷史上非常著名的一次侵略性徵戰。從1096-1291年,羅馬教皇為首發動的西歐封建主階層對地中海東岸的侵略。

是東西方文明的一次直接對碰,其結果是摧殘了落後的東方文明。這一場中世紀的世界戰爭,先後進行了八次東征,前後持續了近兩個世紀,無數的無辜生命遭屠戮,城池被摧毀,東方文明中大量的藝術藏品被毀壞或掠奪,嚴重破壞了被侵略地的社會經濟和文化。

但也推動了西歐各國的歷史發展進程以及東方文明的進步,對整個世界都產生了非常深遠的影響。為什麼會掀起這樣規模浩大的一場戰爭呢?這一場血與火的戰爭又帶來了什麼影響呢?

一、十字軍東征的背景分析

早在11世紀時,西歐就已經形成了封建社會制度。農民在封建制度下所遭受的封建主剝削壓迫,名目繁多的苛捐雜稅,像人頭稅,“什一稅”,市場稅等。導致西歐農民的生存環境堪憂。此外,西歐城市發展迅猛,對外貿易也逐漸發展起來,大量的來自東方的香料等奢侈品流入西歐市場,封建主們能夠享受到更豐富的物資。同時貨幣的出現讓農民們地租負擔加重,封建主和商人們的剝削進一步加劇。封建主之間為了爭奪利益時常發生鬥爭,農民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西歐歷史進程中的血與火,淺析十字軍東征的背景、動因及影響

這一系列的矛盾鬥爭導致社會矛盾加劇,農民作為社會的主要生產者遭受著沉重的剝削,導致社會生產力大幅下降。出現了更多的社會問題,土地荒廢,糧食供應不足,出現了饑荒。1032年-1035年,三年的時間內法國許多地區持續饑荒,甚至出現了“人相食”的現象。在十字軍東征之前,歐洲還發生了連續七年的饑荒。如此困境導致農民大批的起義或逃亡。不少農民難尋出路,只能夠寄希望於宗教。這也是為什麼十字軍隊伍中會有大批的農民。

二、十字軍東征的動因

1.上層社會對於東方商品的需求無法得到滿足

在十字軍東征前,西歐各封建主集團之間存在著許多矛盾。但是西歐封建社會實行的是長子繼承製,上流社會中存在著許多紈絝子弟,大多是由次子組成的騎士集團。他們出身高貴卻不學無術,遊手好閒,為了回到高貴安逸的生活,這些騎士階層不擇手段,妄圖通過武力來需求財富。

大封建主之間早已通過武力來鞏固和擴張自己的領地。社會生產力低的情況下,只能夠通過武力掠奪才能夠滿足封建主和騎士們的慾望,這也是他們前往東方地區尋求財富的重要原因。

此外,城市的興起和對外貿易的發展,讓商業有了很大的發展進步,11世紀後,英國和意大利等國商業有了較大發展。但是依然無法滿足對於東方商品的需求。

拜占庭帝國的衰弱導致阿拉伯商人切斷了東西方貿易的海上通道,西歐商人需要經過重重關卡,中途的稅費也是層層疊加,導致西歐商人無利可圖。想要獲取高的商業利潤,就必須要打通通往東方的貿易道路,建立直接的貿易關係。前提就是控制地中海的東岸,打擊或者消滅阿拉伯商人。

西歐歷史進程中的血與火,淺析十字軍東征的背景、動因及影響


2.教會權力進一步加強

十字軍東征是和宗教聯繫到一起的,教皇權勢的上升是十字軍東征興起的重要原因。在10-11世紀發生的克呂尼運動,使得羅馬教會各方面都進行了改革。羅馬教會加強了自身的建設,限制了君主和貴族階級參與羅馬教會的事務,教皇教會的權力進一步擴大。

這時候的羅馬教廷已經有了自己的軍事力量,不需要在依賴君主。教皇在教會的權力至高無上,不僅處理教會的一切事務,還干涉各國的內政。經過克里尼運動後,教皇權力雖然沒有達到凌駕於皇權之上,但也達到了平起平坐的地位。羅馬教會成為了這一時期西歐政治體系中重要力量。

羅馬教皇隨著勢力的進一步擴大,開始關注東方的教會,並希望能夠在世界範圍內實現統一基督教會的理想。1073年,教皇格里高利致信拜占庭皇帝米歇爾七世,希望能夠實現兩派教會的聯合,但卻遭到了拜占庭東正教會的拒絕。

於是羅馬教會開始尋求武力強行統一。這也是十字軍東征這一場所謂的“聖戰”的起因之一。

西歐歷史進程中的血與火,淺析十字軍東征的背景、動因及影響

3.外部環境對十字軍東征有利

1071年,土耳其人奪取了西亞地區,佔領了基督教發源地耶路撒冷。這對拜占庭構成了極大的威脅,當時的拜占庭內有王位爭奪戰,外有諾曼人和佩切涅格人的進攻,面臨著內憂外患的窘境。但土耳其人的政權並不穩固,國內政治分裂混亂。

地中海地區在爭鬥之中陷入了慌亂的局面。這讓前往耶路撒冷朝聖受到侵擾的基督徒們非常不滿,這也許多的朝聖者的安全受到了威脅。許多的基督徒回到西歐大肆遊說,伊斯蘭教人對他們的虐待,聖地遭到了褻瀆。這也是教皇通過宗教仇恨發動東征的最好契機,便鼓吹人們組成軍隊征討這些穆斯林教徒們,掀起了一陣宗教狂熱。也正是這種混亂的局面,對羅馬教皇乘機發動十字軍東征更加有利。

4.教廷的鼓動和宣傳

十字軍東征是教皇追求控制世俗世界的手段,試圖實現天主教統一天下。當時西歐的社會矛盾尖銳,很多被壓迫的農民階級希望在宗教上尋求出路,引發了一股宗教狂熱。教廷的股東宣傳無異於點燃了一把火,形成了燎原之勢。

1095年,教皇烏爾班二世做了十字軍東征前的演講:“凡是死在途中,或死於穿越中,死於異教徒戰場,你們的罪孽將自動地加以寬恕。”

但是那些對上帝心懷嚮往的人們,這一番話讓他們異常激動。教皇將十字軍東征比喻成為人們的贖罪之路,宗教文化的濃烈氛圍也讓人們對十字軍東征更加的嚮往,這條途徑讓對於那些貧窮的基督徒來說,非常富有感召力。同時,

教廷將東方描繪成“遍地黃金”,“哪裡有的是歡樂和富足”。這對於那些渴望擺脫貧窮的人來說無疑是非常具有誘惑力的。

西歐歷史進程中的血與火,淺析十字軍東征的背景、動因及影響

三、十字軍東征帶來的影響

1.十字軍東征的結果讓天主教會失去威信

羅馬教皇的激情演說讓西歐各國開始組織軍隊建立十字軍,打著宗教的旗號,開始狂熱的奔向東方掠奪。還以十字軍籌款為名,搜刮了各國大量的財富,源源不斷的流入羅馬。教皇還通過扶持騎士團,擴大自己的勢力,提高教皇的世俗地位,從而加深了教皇和各國君主之間矛盾。

十字軍東征掀起的宗教熱潮,衝擊了整個基督教世界。羅馬教皇在十字軍東征起到了重要的鼓動和組織作用。但十字軍東征最終失敗了,導致“教皇只能在不同王權之間的夾縫中討生活”。教皇希望建立統一的夢想破滅,導致了教皇權威的衰落。天主教會也威信嚴重下降。

2.對西歐社會政治生活的影響

城市的興起和商品貨幣經濟的發展,導致西歐封建地主對商品和貨幣的需求越來越高。僅僅靠著原有的地租收入明顯已經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生活需要。許多封建主因為負債累累,不得不加入東征的隊伍之中,渴望能夠搶佔東方的財富。因此在東征的隊伍中,出現了很多倉促前行的封建大領主和騎士。這有利於消除西歐各國封建割據,實現政治統一。

西歐歷史進程中的血與火,淺析十字軍東征的背景、動因及影響

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有很多的封建主為了籌集短期資金,曾讓一些農民用錢來贖買自由,或者減輕其勞動義務。產生的結果是“發生了一種有利於農民的實質性轉變”。有不少的貴族世家在東征中消亡,這也推動了西歐由實物地租向貨幣地租的轉變,加速了封建農奴制度的瓦解。於是“在地方封閉性逐漸被打破的同時,勞動者地位提高,封建主階級內部也發生了變化。”。西歐的階級關係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城市市民的力量得到加強。

結語

總而言之,在我看來,十字軍東征是中世紀這一歷史時代的產物,是推動西歐歷史發展進程的重要歷史事件。是為了緩和社會危機,消除社會混亂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的戰爭運動。主要目的還是為了增強教會的威信和力量,提高世俗王權和建立基督教一統天下的局面。

雖然十字軍東征失敗了,但十字軍東征後的西歐社會開始了飛速的發展,教會的思想專制局面被打破,人們開始願意接受新的思想,打破了基督教會統治的僵化局面,東方文明的湧入為西歐社會注入了新的血液。推動了歷史發展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