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抗美援朝戰爭第五次戰役中,志願軍第63軍在漣川鐵原地區進行了長達13天的慘烈阻擊戰,成功地遏制了“聯合國軍”的猛攻, 穩定住了岌岌可危的戰線,為主力後撤和二線部隊建立起堅固的防線起到了關鍵的作用。

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原63軍,在解放軍序列當中,是一支響噹噹的王牌部隊!他的前身為抗日戰爭中的冀中平原游擊隊,1945年9月組建為晉察冀野戰軍冀中縱隊,司令員楊成武,下轄第1、第2、第3支隊,隨後參加綏遠戰役,1946年1月正式整編為晉察冀野戰軍第3縱隊。先後參加了大同、平漢路破擊、青滄、保北、清風店、石家莊、察南、冀東阻擊、平綏路東破襲等戰役戰鬥。該縱隊成立後,一直是華北野戰軍的主力之一。

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正是這樣一支鐵軍,在朝鮮戰場,打出了軍威,國威!

1951年4月22日,志願軍發起第五次戰役,一線作戰的志願軍因為後勤補給跟不上,同時朝鮮夏季汛期將至為防水位上漲影響志願軍後撤,志願軍於5月23日起轉入防禦並後撤。在志願軍後撤過程中,為了避免美軍利用鐵原這一缺口對我軍形成包圍,63軍奉命在鐵原展開防禦,為後方部隊構建二線防禦陣地爭取時間。為了攻佔鐵原,美軍調動了5萬精銳,包括了裝甲兵和炮兵,而鐵原地勢平坦對美軍機械化部隊展開非常有利,但63軍只有一個軍屬炮兵團和一個火箭炮營的武器裝備,總兵力僅有2.5萬人。

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鐵原是朝鮮半島北部罕見的平原地帶,是當時志願軍屯集、轉運物資的重要交通樞鈕,也是遏制“聯合國軍”進攻態勢的戰略要地,一旦鐵原失守,志願軍東西線的聯繫就會被割裂,對後方基地甚至是整個戰場局勢造成嚴重威脅,情況萬分危急。

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面對如此險惡戰局,志願軍總部因此嚴令63軍即使部隊打光,也要堵住這個關乎大局的缺口。

戰鬥開始後,聯軍先以炮火猛轟、飛機猛炸63軍陣地,爾後以大群坦克打先鋒,協同步兵發起突擊。志願軍打得非常靈活,分散配置兵力,規避敵人炮火殺傷,前沿部隊以機動防禦節節遲滯消耗敵人,同時手上握有力量較強的預備隊,隨時支援薄弱方向反擊敵人。但畢竟縱深有限,機動防禦也不可能一退再退,很多陣地只能死守到底,志願軍官兵以血肉之軀同敵人反覆爭奪。半個多世紀後,有人形容鐵原阻擊戰的用詞令人悚然心驚--鐵在燒。

1951年6月1日,美軍在進攻屢次受挫的情況下,不斷髮起進攻。為了有效阻擋住美軍,63軍189師採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將全師分成200多個作戰單位撒在了各個重要關口位置。面對189師的作戰部署,美軍只好挨個攻擊火力點。許多189師的官兵在作戰過程中寧死不屈,大批的連隊成建制犧牲在陣地上。

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此外在漣川山口的榛田裡北山、新村北山和162高地、167.1高地一帶。這裡是沿漣鐵公路通往63軍防禦縱深的必經之地,堅守在這裡的是561團3營,當面之敵為美軍騎兵第1師的5個營,並配有4個炮兵營以及坦克、裝甲車。3營進入陣地後冒著敵人的炮火完成了戰鬥準備和兵力部署。3營接連擊退了美軍兩天的猛攻,第三天美軍改變了戰術,以1個團從左翼突擊,另1個團在坦克配合下迂迴3營側後,3營9連2排傷亡殆盡,陣地失守。美軍因此隔斷了7連和9連的聯繫,危急時刻,561團第二梯隊2營4連投入戰鬥,掩護3營於當晚撤出戰鬥。3營堅守陣地三天四夜為二線部隊建立縱深防禦贏得了寶貴時間。戰後3營被授予“守如泰山”稱號,並榮立集體二等功。

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鐵原阻擊戰足足打了13天,63軍付出巨大犧牲,終於擋住了敵人,為全線防禦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當該軍奉彭總命令撤出到處一片焦土的鐵原陣地之時,實力已再折一半,僅餘14000人。

抗美援朝血戰鐵原,連隊成建制犧牲,打光63軍也要死守到底

鐵原阻擊戰進行的同時,志願軍其他阻擊部隊,如20軍在華川、64軍在開城、65軍在漣川、15軍在芝浦裡以及人民軍的第2、5軍團都與聯合國軍爆發了激烈戰鬥,成功阻擊了聯合國軍的瘋狂反撲,使得中朝聯軍在第五次戰役後期的不利局面得到徹底扭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