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人在拒絕別人後會感到內疚?該如何排解這種心理?

希望有一天可以用真名


我是大明,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心理學不是讓你洞悉別人的想法。而是教你學會理解。今天我們就走近你的心理,為你分憂。

1、什麼樣的人才是濫好人?

濫好人是有求必應,不懂得拒絕。富有同情心、寬容心。他們總是過多的為別人付出,卻忽視自己的利益。別人可能覺得很高尚,或者是個傻子。他們有時候也會覺得自己很神聖。

2、拒絕別人為什麼會感到內疚?

我認為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是相互付出,得到收穫,且付出和收穫是平衡的。一方一味的付出,他們的內心就會產生焦慮,自責感和挫敗感。他們有時候心裡雖不願再接受別人的請求,但真要這樣做,又會與自己的理念發生衝突,覺得自己沒有同情心,結果是不願與更多人接觸。

3、為什麼你一定要學會拒絕?

大多數人拒絕時都做不到心安理得,因為害怕拒絕的後果。但是我用兩個定律告訴你為什麼要學會拒絕。



第一,習慣定律。相信你應該聽過“21天法則”。當你長時間重複的做同一件事情,就會慢慢形成習慣。同樣不停地接受,亦會成為習慣。

幫助的本質是“施與受”。當施成為習慣,你會不斷地把時間精力分給其他人,以至於你某天真的感覺自己累了,給不起了。你卻替別人著想,感覺很對不起他們。

受方長期白拿你的付出,他們習慣後會把你給認為你應該給,從受於你變成我應得。

公司還會花錢買你的時間和能力,別人要求你的時候,給過真誠地道謝了嗎?

第二,贈品定律。像我們做淘寶的,在推出新品時,如果想要讓新品的銷量快速破0,就會放進老品裡作為贈品送給客戶。客戶一開始覺得這家店挺實在的,買一送一。多買幾次,他們反而會認為這兩個產品是一起賣的,他們可能不再認為這是福利,而是他們應得的。



當新品有銷量後,我們會取消贈品。有些客戶可能就接受不了。那我們是否不該取消呢?該取消。只是他們需要時間適應從免費到付費的過程。

你可能會疑問,客戶會不會因此埋怨你,再也不跟你買了?會有一小部分,多數是貪小便宜的。我們不用理會這類人群的流失,不會對店鋪造成大的影響。而大部分的人依然會選擇購買,因為他們看中了你的優勢,而且他們已經買慣了用慣了,懶得再去找下一家。所以贈品是你自願給的,不是別人應得的。

放到你的生活中來看。他們把你的幫助當作你們交往時的贈品,他們理想應當地享受。正是他們看中你有實力且完成得還不錯,才會經常找你。

你拒絕後有人會討厭你嗎?有,還會抱怨你。失去這種人的情誼你會覺得可惜嗎?

剛開始他們會不習慣,這是正常的。等他們意識到不能像之前一樣隨便使喚你。他們會變得很客氣,從以前的要求變成現在的請求。當你不想做,沒時間做也可以婉拒。

你覺得他們有理,是因為他們在想盡辦法說服你,讓你心甘情願地為他做事。

如果看完還是內疚怎麼辦?你真的以為你的時間很多嗎?有時間內疚不如把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還有值得你付出的人身上,比如你的家人朋友。那些不重要的人和事就隨他去。不要為難自己,為難自己也是給愛你的人添麻煩。

如果覺得我說不夠準確,或者有不對的地方,可以在下方留言討論。


大明書屋


我們生活中總會遇到這樣的場景,我幫了一次別人,別人會說謝謝;當我們經常性的幫助特定的幾個人之後,這些朋友就會把你的行為當成理所應當。如果在某一天你沒有及時伸手幫忙,那麼就會被打上不受歡迎的標籤。而自己就會在這個不收歡迎的氛圍中,覺得不安內疚。為什麼呢?我們簡單分析下原因。

1. 我們幫助他人的原因有很多。然後幫完之後就會獲得的東西有兩種,一種是別人的感激,一種是自己的愉悅心情。獲得別人的感激,必然得到別人的好感,更進一步可以打入他人的生活社交圈子。你的幫助,節省了別人的時間,或者救急別人。都是偶爾為之。但是你長期幫助,會讓人覺得你是靠這個動作來接近他們,而他們在日常中就會給你一些照顧。所以這就形成一種交換。一旦你放棄繼續幫助他,那麼交換平衡打破,自然別人就不願意了。進而指責你。你就會有虧欠情緒出現。

2. 你幫助的是你認可的人。比如一直幫你的同事。一直關心你的領導,你比較尊敬的人等等。你覺得自己在對方需要的時候提供的幫助是一種報答的情懷,覺得自己應該做些小事表現自己。多次以後,你拒絕別人。你自己產生一種有負於人的情緒。這樣感覺內疚。

3. 你原來是一個缺乏存在感的人,在日程中多提供幫助,增加自己存在感。拒絕別人的時候,也會降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自己覺得失去了別人對自己的好評。自己覺得這個行為損失了自己價值,進而引發後悔內疚的情緒。

我們相信自己給自己信心,經常幫助大家,久而久之,自然會減少這樣的情緒發生。多行動,比擔憂更好。所以堅持多去助人為樂。





欣欣手到


首先,你要搞清楚別人為什麼會叫你去頂崗,而不是叫別人去頂崗。

不知道你有沒有思考過這其中之間的差別。

你如果知道別人叫你去頂崗的真實的動機和想法,那你就自然找到怎麼去迴避這個問題的思路和辦法。

別人叫你去頂崗,你不會拒絕,被迫去,但是又不是內心自願去,又感覺很不舒服,這個問題上,你不會拒絕,只是一種表象,只是一種結果。就像你說的一樣,你如果拒絕,別人還會怪罪你,還會對你有更大的意見,可能給你帶來更大的煩惱。

其實,這個問題的最根本的原因是在於,你的同事他們發現你缺乏正確的邊界意識,你的邊界意識模糊不清,也就是說缺乏原則和底線。

你的同事正是發現了這一點,你缺乏底線,缺乏原則,他們就可以得寸進尺。

這又涉及到另外一個問題——人性。

欺軟怕硬、得寸進尺是人性。

並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很多人他本身就具有這樣一種傾向。

所以,要學會拒絕,首要的前提,你要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的底線,而且要把這些信息通過各種途徑,間接或直接的方式傳遞給你周圍的人。

大家知道你有這樣的原則和底線,自然就不會那麼輕易的去觸碰,因為他輕易的觸碰它會付出代價,你會反抗。也就說他越過邊界的是有成本的,他的行為需要付出代價,他就不會這麼輕舉妄動。

他們之所以對你呼來喝去,把這些不好的事都推給你,就是因為他們越過你的邊界,卻根本不需要成本,也不需要付出代價。

如此低成本甚至是無成本還有好處的事情,誰不願意幹?

換作你是他們,你也會有這樣的想法的,雖然你可能不一定真正去實施。

這其實是你的無邊界意識、無原則意識,激發了別人侵犯你的慾望。

如果你的邊界意識和原則意識非常強,別人自然就打消了這種侵犯你的念頭,遏制了這種慾望。

所以,我們不要輕易的去激發別人侵犯我們的慾望,不要強化別人侵犯我們的念頭。

這才是拒絕人的最高境界,拒絕人於無形與無聲,也不得罪人,也不尷尬。

但是,不要去激發別人侵犯我們的慾望和念頭,這就需要強大我們自己,沒有一個強大的內心是不可能做到的。

但是,如何強大我們自己?如何強大我們的內心?這又是另外一個複雜的問題,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治癒心靈人格情感心理


你的問題的確是自我邊界不清楚,不懂得拒絕。但我想告訴你的是,這些問題來源於童年家庭創傷。你結尾用了一個她,我設想是不是你頂班的人有性別指向。如果是,你要覺察你和媽媽的關係。媽媽對你是不是也有很多破壞邊界的行為。從你的表述中我看到了很大的悲傷,你為了幫助別人寧願犧牲自己。而這種犧牲沒法換來你期望的別人的認可、尊重,加劇了你的委屈。這其實是你在投射和扶養人的關係。你的潛意識裡媽媽是永遠不認可你的。當你本能的拒絕後,你強大的超我立即出來責備你。最後,你也意識到了自己不是真正的好人。因為,即便你完全犧牲自己,也永遠無法得到你想要的那份虛無縹緲的認可。要擺脫這種糾結,矛盾的心理,需要潛意識層面的療愈,修復童年創傷。你的同事只不過是你移情的對象罷了。


王雲翯療愈


很多人都很難說出“不”,不懂得合理拒絕就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必要的煩惱。拒絕別人之後容易內疚,實際上是你太在意別人的看法,你的內心細膩而敏感,你在平時的工作中或許缺乏存在感,而別人讓你幫的忙恰恰可以讓你找到一點存在感,可以讓別人關注到你,因此你的內心不太想拒絕。

老好人很難做,從一開始你就應該懂得拒絕,否則你一旦習慣了施捨,別人也就習慣了接受,等到後來你不想施捨的時候,別人就會覺得你不是個好人了。所以,一方面要懂得合理的拒絕,懂得為自己的價值考慮,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自我認知,強大自己的內心,理性看待別人的看法,把外界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


西子扁舟


應該說這是一種本質善良的表現,學會拒絕是人生一堂必修課,拒絕帶來的心裡上的難受總好過不拒絕帶來的痛苦,讓別人難受總好過自己默默承受苦果,最後成了一種道德綁架,讓你深受其害深受其累。人不是萬能的,別人找上門來未必是他辦不了,有很多種情況是他有能力辦但是覺得不划算,所以他就會轉嫁給他認為“好說話,愛幫助別人的人”的人,以此來降低自己的付出,直白的說這就是不道德。


瞳孔215277642


我們很多人都會有‘’拒絕障礙‘’,無法面對拒絕,或者像你一樣,拒絕後會有愧疚感。

這種情況往往和自我界限有關。在關係中自我界限模糊,不僅不能拒絕,有時也會無意侵犯他人界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