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特產之 密雲三燒

“密雲三燒”是密雲地區曾紅極一時的傳統美食,據《密雲縣志》記載,清代及民國期間,密雲縣城吳家燒餅鋪的燒餅,“四海居”的燒肉與“聚源號”、“天聚號”、“匯聚號”三家酒燒鍋生產的紅高粱燒酒,合稱“密雲三燒”,馳名遠近。

先說燒餅。密雲燒餅首推位於縣城鼓樓東大街吳家燒餅鋪的燒餅。密雲燒餅在京東一帶名氣極大,它具有外焦裡嫩、層數多、撲鼻香等特點。密雲燒餅之所以不一般,主要在於打燒餅的技術高和用料講究。據打燒餅拿手的師傅講,早年密雲城裡共三十多家燒餅鋪,有四種燒餅:芝麻醬燒餅、豆沙餡燒餅、肉餡燒餅、糖燒餅。其中以芝麻醬燒餅最負盛名。使用的芝麻醬是不出油的小磨醬,製作時,首先將花椒、大料炒熟碾成細面,然後將花椒、大料、鹽面和麻醬灑勻抹勻。把燒餅麵餅擀好後,撒上整芝麻,用擀麵杖輕輕一擀,擀進面裡,外面露著芝麻。打燒餅用硬麵,擀得紙一樣薄厚,疊成二十層左右,層層分明。燒餅用吊爐烤,新出鍋的顏色金黃,外焦裡嫩,香噴無比。從前,北京賣的“馬蹄燒餅”只有兩層,比密雲燒餅遜色多了。

京郊特產之 密雲三燒

其二是燒肉。密雲燒肉,最有名的當屬縣城鼓樓前路西“四海居”牛二燒肉。“燒肉”實際上是燻肉。一般選用豬的後腿肉、裡脊或豬嘴巴子肉,肥中帶瘦,瘦中有肥。先把肉用桂皮、花椒、大料和食鹽等調料燒熟,出來控幹。用大鍋生炭火,燒旺之後,把柏木鋸末蒙到炭火上,到鍋裡冒出柏木鋸末的清煙,再放到鐵箅子上,箅子上放熟肉,蓋上籠屜,經過十幾分鍾後,肉中的水氣、油膩氣燻出,成杏黃色。揭開籠屜,香味撲鼻。吃的時候,肉皮上再刷上點香油,別有一番風味。這種燒肉油紅髮亮,且有咬勁,味道濃厚,不膩爽口,口味獨絕。

其三是燒酒。過去密雲地區富戶過年過節,以飲酒為樂。當時,密雲人飲酒都要溫熱後再飲。溫酒的程序是先把酒倒進酒壺,放在酒“篩子”(熱酒的工具)上,點燃“篩子”裡的酒,藍火苗很快就把酒燒熱了。飲酒時用銅酒壺或錫酒壺,當時俗稱“酒嗉子”,也有人把“酒嗉子”放在熱水裡溫的,效果也很好。密雲燒酒有自己的特點,它用大麥採曲,高粱釀造。出酒後,還要“墩”一段時間。酒香四溢,甘甜適口,酒性不暴不烈。當時自釀自賣的酒店叫酒“燒鍋”,“燒鍋”酒的味道一般比商店的酒更醇厚。密雲燒酒最出名的是縣城南大街路西“聚源號燒鍋”、東街夾道“天聚號燒鍋”、新城丁字街“匯聚號燒鍋”。這三家酒燒鍋以“天聚號”規模最大,以“聚源號”生意最旺,酒質也最好、味道濃,可稱“酒香不怕巷子深”。這些“聚”字號鋪戶,其東家都是密雲縣最大的財主寧文軒、寧子衡。

如今,“密雲三燒”這一舌尖上的美食已被確定為“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密雲燒餅又被評為市級“特色名點”,古老的技藝再度煥發了青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