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藝老校長宋惠民:以畢加索為例,認為油畫創作不可輕視素描基礎

1937年,宋惠民於長春降生。第二年,魯迅藝術學院於延安成立。二者的不解之緣自1954年宋惠民考入魯迅美術學院附中開始。附中畢業後進入魯美油畫系深造,畢業後留校任教,而後成為油畫系主任,再後成為院長。他教出了韋爾申、胡建成、王巖等優秀的學生。時至今日,早已退休的他依然每天早八晚五在魯美院內的畫室進行創作,連節假日都不例外。有學院的教職工感嘆:“老院長簡直比我們上班還辛苦。”

魯藝老校長宋惠民:以畢加索為例,認為油畫創作不可輕視素描基礎

宋惠民

宋惠民,自1954年他與魯美的不解之緣至今已歷65年。他以“油畫民族化”為己任,勇於開拓,勤奮不懈,創作了大量優秀作品。他在魯美油畫系師從萬金生、烏叔養等老一輩藝術家,在其門下又培養出了韋爾申、胡建成、王巖等一干優秀的弟子。

在他手中傳遞的是對藝術的探求,更是魯藝的精神。正如邵大箴所言:“曾任瀋陽魯迅美術學院院長和中國油畫學會副會長的宋惠民教授,是一位出色的美術教育家、油畫家,是東北地區油畫藝術的領軍人物,也是當代中國油畫藝術活動中一位重要的組織者和參與者。”

魯藝老校長宋惠民:以畢加索為例,認為油畫創作不可輕視素描基礎

宋惠民 《霧迷雪嶽山》 200X200CM2005

宋惠民非常注重基礎訓練。在留校任教之後,他也堅持不懈地練習素描、速寫以進一步夯實自己的基礎。這是一個世紀之前徐悲鴻等先驅者通過引入西方古典傳統以改造中國藝術所留下的寶貴遺產。雖然在後世的推廣過程中有過於武斷之嫌,但是古典藝術的基礎訓練在對藝術家的造型能力、結構認知和色彩感覺等方面的培養大有裨益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魯藝老校長宋惠民:以畢加索為例,認為油畫創作不可輕視素描基礎

宋惠民 《葵花》80X80CM1995

不少專業人士提出,過多的基礎訓練有害無益,因為這些基礎練習會磨滅藝術家的個性和靈感,令他們的思想僵化。甚至有人稱基本功越紮實,畫得越熟練,作品就越匠氣而沒有靈性。這一觀點的形成與西方前衛藝術興起的歷史背景有關。

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學院藝術極度成熟,乃至有過分僵化教條的傾向。而新興資產階級替代封建貴族成為藝術的主要贊助者,其藝術品位下滑的也對學院藝術產生了不利的影響。

所以當時的許多年輕藝術家如拉斐爾前派、印象派等都對學院藝術不抱好感,甚至將其視為藝術發展的障礙。

魯藝老校長宋惠民:以畢加索為例,認為油畫創作不可輕視素描基礎

宋惠民 《一池春色之二》160X160CM2006

後來高更、梵高等人的業餘性特點也越發顯示出前衛藝術與古典學院背道而馳的趨勢。當年徐悲鴻在法國努力學習古典藝術並將此視為中國藝術未來發展方向之時,學院藝術實際上在西方正走向沒落。時至今日,西方的藝術院校中的基礎訓練已幾蕩然無存。

魯藝老校長宋惠民:以畢加索為例,認為油畫創作不可輕視素描基礎

宋惠民 《北方的雲》 1990 布面油畫 80X100CM

改革開放以後在西方前衛思潮的衝擊下國人會形成類似的觀點也就不奇怪了。對這樣的觀點,宋惠民並不認同。他認為即便一個藝術家從事前衛藝術的創作,基礎訓練也是有益無害的。

典型的例子就是馬蒂斯和畢加索。作為前衛藝術的重要開拓者,他們都曾在學院經受過長期的正規訓練,但在後來完全從學院體系中走出來開闢了屬於自己的新路。以往的訓練既然可以被完全捨棄掉,那麼也就不成其為障礙了。況且畢加索在開創立體主義之後也時常有意回過頭去研究古典藝術。如果是障礙的話,他又何苦如此呢?顯然他想要在傳統的技藝中獲得新的啟發。

魯藝老校長宋惠民:以畢加索為例,認為油畫創作不可輕視素描基礎

宋惠民 《鐵匠》85X75CM1976

也就是說當年在學院接受的訓練非但沒有成為畢加索前進的障礙,反倒一直是他在探索道路上的重要武器。只不過他沒有視其為唯一的武器,時而撿起時而放下。是否要將基本功充分利用起來,選擇的權力掌握在藝術家自己的手裡,想要一條路走到底,那也是自己的選擇。

內容整編自:王墨林《魯藝精神的寫照 ——宋惠民》,藝術品鑑2019年10月號。感謝《藝術品鑑》及作者提供資料,如有疑問請私信聯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