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賈誼《過秦論》始皇時“民莫不虛心而仰上”看楚漢戰爭的結果

孟子見梁襄王。出, 語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見所畏焉。  “卒然問曰:‘天下惡乎定?’  “吾對曰:‘定於一。’ “‘孰能一之?’  “對曰:‘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賈誼的《過秦論》說道秦始皇時:民莫不虛心而仰上,足以 說明人民群眾是多麼的厭惡戰爭,也表現出了對中央集權制度的擁護。根本原因也是秦始皇結束了六國紛爭,統一了全國。

我們從《過秦論》中所描述的現象,來看下楚漢之爭的結果。

劉邦

沛縣人劉邦是個中農,自己是亭長(管理方圓十里的小官),陳勝起義之時,各地紛紛響應,劉邦聚眾十幾人,殺了沛縣的縣令。沛縣吏蕭何、曹參等推劉邦做了沛公,在沛縣招兵買馬,得到3000多人。

而後投奔項梁,項梁有給了劉邦5000人馬,分配領兵小將10人,與項羽同為項梁部下主力軍。

楚懷王曾有定約,誰先滅秦,就封誰做關中王。公元207年項梁死於章邯大軍,項羽前去救趙,而劉備被派出攻秦,意思是要劉備做關中王。公元前206年,劉邦自武關入秦,用謀士張良計謀,破嶢關,入咸陽。子嬰投降。秦滅。

劉邦入咸陽,申明軍紀,廢除秦朝嚴刑苛政,不得濫殺無辜。秦國人民驚喜萬分。唯恐他不做漢中王。

而後各個被分封的諸侯開始反對項羽,又開始戰爭,劉邦趁著混論的局面,出兵章邯等三個王。

原秦民眾憎恨次三人引項羽入關,痛入骨髓,代到劉邦開戰都幫助劉備消滅他們,統一了關中。劉邦因為統一了關中,也得到原秦朝人民的擁護。

楚漢戰爭開始之後,劉邦有著關中的根據地,蕭何替他把守漢中,輸送兵卒糧餉,戰敗也能補充,十幾歲,六十幾歲的上戰場,關中的農民也不生氣,但是項羽不一樣,他知道敗了就回不去,因為他沒有根據地,他分封的諸侯王,都在忙於維持自己的地位,無力助戰,而得不到分封的野心家又心懷不平。

劉邦用張良的計謀,不在分封,讓這些人能夠看到做官的希望,也願意幫助劉邦攻打項羽,許多項羽身邊的謀士也都投降到了劉邦這邊。

劉邦很會用人,張良是貴族,陳平是遊士,樊噲是屠夫,周勃是吹鼓手,灌嬰是賣布的,婁敬是拉車的,韓信是流氓,彭越是強盜,但是都能被他所用,而且能夠各自發揮自己的特點。劉邦出身農民,知道農民的疾苦,又身為亭長,也知道最基層的管理辦法。

從賈誼《過秦論》始皇時“民莫不虛心而仰上”看楚漢戰爭的結果


項羽

項梁(楚國名將項燕的兒子)聽說陳勝打著父親的旗號開始反秦,於是就夥同侄子項羽殺掉秦朝會稽郡(今江蘇吳縣)郡守,在吳縣起義了,跟隨的有8000精兵(這個精兵是完全不同於陳勝吳廣的起義軍的那種兵,他的兵是職業兵士)。

項梁聽從謀士范增的計策,立楚懷王孫心做了楚王,自己帶兵去了定陶縣。

項梁經過幾次戰鬥之後,開始沾沾自喜,驕傲自大,瞧不起秦軍。秦將章邯集中兵力,打破楚軍,殺了項梁。

章邯跟項梁一樣,打了勝仗之後就驕傲起來,也瞧不起楚軍,章邯甩大軍渡河攻趙,包圍了鉅鹿(今河北平鄉縣)。公元前207年,項羽率兵營救鉅鹿,與章邯秦軍大戰九次,楚軍拼死戰鬥,士兵英勇無敵,以一敵十。

但是去救趙的軍隊有十餘支,但是卻沒有人敢出戰,看到英勇的項羽和項羽的楚軍都嚇得面無人色。

項羽大破秦軍,章邯投降項羽。各個兵馬都歸順與項羽,號稱:諸侯上將軍。

由於最初的時候楚國及六國人民去親服徭役,被秦官吏虐待,這時候對投降的秦兵抱怨很深,及其了投降秦兵的憤恨反抗。

項羽帶領兵士攻打秦國,怕這一部分投降的秦兵入關之後反叛,於是在新安(河南澠池縣)城南坑殺了秦兵二十萬人。至此,秦軍的主力部隊全部消失。

項羽入關後,屠戮咸陽,殺了子嬰,燒燬秦朝公室,引大火三月不滅。

項羽自以為天下已定,就驅逐楚懷王,自稱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又封章邯為王,三分關中。

項羽將擄掠的秦朝宮中女眷寶物都送回彭城,讓受封的諸侯王都解散軍隊,到自的封地去享受富貴,但是諸侯王和那些出力,卻沒有得到封賞的殘餘分子認為不公平,都反對項羽的這個措施。於是 原齊、趙、燕、韓、魏的等地又開始了新的混亂的局面。百姓還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項羽是個勇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那種!但是不能知人善任。


從賈誼《過秦論》始皇時“民莫不虛心而仰上”看楚漢戰爭的結果


我們在回過來看賈誼《過秦論》中這句形容秦始皇時候農民的態度:民莫不虛心而仰上。

這句話反應的就是人民反對戰爭,厭惡戰爭,推崇敬仰秦始皇的中央集權制就是因為他統一了中國,結束了戰爭。

但是項羽大封諸侯,把統一的中國倒退到了割據分裂的舊時代去了,這是完全違反歷史前進的腳步,也行片面的表現以後還是會打仗,這樣農村階級肯定是不會接受的。

項羽的兵力和聲望都比劉邦要高很多,但是劉邦的擁護是廣大的農民特別是後期的原來秦國的農民,而項羽的擁護者都是那些想著分封土地的舊貴族代表。

項羽代表的舊貴族都有極大的野心,受封的不滿意自己的封地,沒有得到封地的更不滿意,所以項羽不但被農民所痛恨,也被舊貴族代表的同行人所反對。

而農民起義的成果自然要落實到農民的手中,所以劉邦漢朝的建立也使的從秦朝開始統一的國家得到鞏固延續下去,雖然也有一段時間的戰亂。


從賈誼《過秦論》始皇時“民莫不虛心而仰上”看楚漢戰爭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