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我又沒錢了。”

大學生的思想國

“爸妈,我又没钱了。”

“錢還夠嗎?錢不夠的話一定要和我們說。”

相信我們對這句話並不陌生,每次我們在與父母互報平安後,父母總會提到錢的問題。

“錢不夠了和我們說。”

這句話不知使多少離家在外的人心頭一暖,但是,當我們真的沒錢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向父母提出這個尷尬的問題呢?

“爸媽,我的手頭有點緊。”

“兒子,還有錢嗎?”

“還有錢,不用擔心我,沒錢了我會向你們要的。”

小A已經離開家三年了,在外求學的三年,不僅使小A變得成熟,還讓小A懂得一個道理,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錢卻是萬萬不能的。

“還有錢嗎?”

“怎麼可能有錢,都靠著花唄過日子。”

“為什麼不向父母要啊?”

“因為不好意思開口。”

明明知道錢不夠花,卻不好意思開口向父母要更多的錢,明明知道自己錢用完了,卻不願意向父母再要錢,這就是小A最真實的寫照。

每月的月初,該如何向父母開口要錢成為了小A最頭疼的問題。太隱晦父母可能看不懂,太直接的話,自己又開不了口。

好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個叫表情包的東西。在思索了大半個星期後,小A決定發表情包向父母要錢,可選擇什麼表情包又成了令小A頭疼的問題。

“爸妈,我又没钱了。”

最可怕的是每個月同樣頭疼的問題又會再一次來臨,小A不得不一遍一遍得重新思考同一個問題。

不得不承認,這個過程既費力又費腦還浪費時間,但是我們還能怎麼辦呢,畢竟這是關乎我們“財路”的問題,我們不得不重視。

錢不是萬能的,但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相信這句話我們都已經有了深刻的理解了,也正是因為知道這句話背後的含義,我們才會絞盡腦汁地向父母要錢。

但是,我們把腦力放在向父母要錢上,值得嗎?

我們絞盡腦汁的變相提醒父母,只是為了在相對固定的時間給父母要錢,為自己爭取更多資金。

其實,與其這樣費力地提醒父母,倒不如和父母“約法三章”,提前定好一個月給多少錢,什麼時候給,當父母忘記的時候,發個表情包隱晦地提醒一下父母。這樣既不用自己絞盡腦汁思考如何委婉地向父母要錢,父母又不會擔心我們沒錢花。

“爸媽,我想和你們報下帳。”

“上個月明明給的也是1000,為什麼這個月要1200。”

“沒什麼,不夠了。”

不知不覺中,小B變成了那種只要主動向父母聯繫就是要錢的人,父母也從一開始的爽快答應變成了後來的埋怨連連。

小B也有無數說不出的苦衷,食堂的飯又漲價了,我生病了需要錢來買藥,等等。無數次,這些話都已經到了嘴邊,可是話到嘴邊卻都變成了一句,沒什麼,不夠了。

深知父母不易的小B不想再讓父母為他的生活擔心。飯永遠是吃的最便宜的,課餘時間永遠是屬於打工的時間,可即便是這樣錢還是不夠。

“爸妈,我又没钱了。”

無奈,小B只好向父母要錢,可從父母那裡得到的卻是抱怨和不理解。望著父母打進來的錢,小B只覺得這筆錢像一塊燙手的山藥,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

小B也很委屈,委屈父母為什麼不能理解自己。但是終究父母永遠不是自己,如果我們自己不說,他們永遠也不會知道你生活中的不易。他們想要知道你的生活,只能通過他們自己的想像。

其實,我們不妨和父母交流一下每個月的花錢情況,讓父母更加了解我們的生活,這樣不僅有利於父母對我們的理解,而且還會使父母更加放心。

讓父母放心的初衷是好的,可是我們的做法卻讓他們更加不放心。時不時向父母報一下帳,不失是一個讓父母放心的好辦法。

“爸妈,我又没钱了。”

向父母要錢是我們每個人都會遇見的情況,可怎麼向父母要錢,卻成為困惑我們的問題。

讓我們與父母“約法三章”,並不時向父母報一下賬單,這樣不僅省了自己的腦子,還讓父母放心,這樣兩全其美的事情,何樂而不為呢。

- END -

作者 | 蓋雅囡

審發 | 王龍龍

“爸妈,我又没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