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被太子賣了15萬兩的四川鹽茶道,康熙是如何識破太子賣官的?

月夜讀春秋


康熙知道太子賣官,多虧了太子幾個兄弟的“幫助”,最後他一聲嘆息:

這難道就是我大清將來的皇帝。

透露出對太子濃濃的失望,也為後來他在“刑部換死囚案”事發,木蘭圍場被廢埋下了伏筆。

四皇子胤禛接受了鄔思道的建議,接下了追比國庫欠款的重任,本來有意幫助太子隱瞞。但是事情很快被有些人透露給了魏東亭,隱瞞的事情被揭發。堂堂一國太子,居然虧欠了國庫50多萬兩白銀並且妄圖不還。太子奢靡的生活狀態很容易事發東窗,讓康熙知道,所以太子手下謀士黃體仁幫他出了一些餿主意,將四川鹽茶道等6個肥缺賣給了幾個捐官的商人。

事情很快被八阿哥胤禩是得知,胤禩這個時候還屬於退居幕後,臺前的事都由大阿哥胤禔來代替。胤禔作為老大,可惜因為庶出的身份沒有當上太子,對胤礽一直嫉妒在心。所以當他從胤禩的手裡得知後補四川鹽茶道的官員,基本上都是沒有經驗的商人的時候,喜出望外。

要知道這6個肥缺,光四川鹽茶道一個職位,一年的收益就達到了10萬兩,如果讓康熙知道這個關係國計民生的大事,卻被太子當做兒戲,必然怒不可遏。

四川鹽茶道從宋朝的時候就開始出現,他主要是負責四川這個茶業和鹽業的大省,茶葉和鹽的製造,運輸和販賣。因為在在古代,鹽業和茶業主要屬於官方負責:

一,人們的日常生活需要,商人的買賣需要

二,茶業和鹽業很會從雲南的大理換來上好的馬匹供給軍隊,還有用於其他外貿

三,需要運送到京城上貢的“貢鹽”和“貢茶”。

任伯一個江南巡鹽道每年輕輕鬆鬆給九阿哥胤禟的“孝敬”100萬兩,可見當時鹽,茶職務的“油水”多麼可怕。

但是當大皇子將這6個人送到康熙面前的時候,康熙問候補四川鹽茶的官員如何治理的時候,官員的回答讓人啼笑皆非。

他說過去主要是管鹽和管茶,就是把鹽收回來再賣出去,把茶收回來也再賣出去。

康熙吃了一驚再問:

原來在哪裡任職?

他回答:

自己是一個“候補道”,原來只是個做生意的。

候補道的來源有三種:

一,丁憂的官員復職,會安排候補道等待新職位

二,邊疆的官員積累了戰績,調任的時候會將他放到了“候補道”

三,還有一些就是捐納的有錢人,想提高自己的社會地位買個官。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得出,前兩種人還是比較務實的,也有很多當值的經歷。第三種人我們並不是說他們不好,只是說他們沒有一定的當值經驗並且商人重利,一般會先給他們安排一個閒職而不是有實務的官職,得到了一定的鍛鍊,以後發現是人才才會另加任用。比如說雍正寵臣李衛,他剛開始的時候,捐官也是一個戶部員外郎,後來才靠著自己的能力升到了封疆大吏。

這個被康熙問到的補缺的官員,本來就是一個重利的商人並且對自己擔任的職位一概不知,估計管鹽和管茶也是從官名的名稱上看出來的。從他的發言來看這個鹽茶道的職位就成了一個收茶賣茶的商人。試想如果國家地方都是這樣的官員,那麼這樣估計離亡國就不遠了吧。

所以太子賣官雖然是被八阿哥和大阿哥陷害,事情敗露。補缺的官員也是被康熙隨便問幾個問題就露餡了。但是作為一國的太子,將國家大事當做兒戲,將國家的官職當做自己斂財的手段,生活奢靡,貪汙腐敗,這樣的人又有什麼資格去繼任皇位呢?


紅雨說歷史


在雍正王朝裡面對這一節進行了詳細的描述,這可謂是太子的一個重大的失誤,也為太子日後的被廢埋下了伏筆。不過這本身和太子生活過於奢侈,所以欠了很多錢,最後不得不把主意打到賣官的身上有一定的關係。

在雍正王朝裡面有一件很大的事情,就是追求國庫的欠款,因為在康熙年間比較早一點的時候,很多官員都從國庫裡借錢,而且也沒打算還,所以久而久之就導致國庫的欠賬越來越大,有點入不敷出了。而作為雍正皇帝的四阿哥胤禛就是在追繳欠款中脫穎而出的,當時太子胤礽就欠了國庫不少的銀子。因為作為未來的皇帝,太子的生活相當的奢侈,雖然本身的俸祿也不差,但是依然經不起他的揮霍,欠了國庫裡欠了幾十萬兩銀子。

以前是沒打算還,但是現在康熙開始追繳了,所以大家也不敢掉以輕心。但是太子胤初一時也還不了這麼多銀子,所以就開始了賣官的主意,把四川鹽茶道,河南按察使等六個官職,賣了出去湊足了幾十萬兩銀子,這才算應付過了眼前的危機。可惜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頭,因為太子這種事情做得並不算太隱秘,所以被時刻盯著他的其他皇子給覺察到了。首先覺察到的是八阿哥胤禩,不過他並沒有出頭,而是把這種事情不經意的透露給了大阿哥胤禔。

胤褆作為長子,因為庶出所以未能登上太子之位,所以一直對太子相當的不滿,這下碰到了機會自然到康熙面前去告狀。而康熙皇帝識破這個也不難,只要知道了這件事情,把相關的人招來問問,大約就知道是怎麼回事了。因為買官的人根本就沒有這方面的業務知識,所以面對皇帝的問話根本就是答非所問。最後康熙皇帝對太子相當的失望,就說了一句話,這就是大清國未來的皇帝。

太子胤礽的悲劇恐怕在這個時候就已經埋下了,日後的被廢只不過是事件的積累而已。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四川鹽茶道,雖然是一個正四品的小官,與知府平級,但是連康熙都要接見新上任的四川鹽茶道,可見這個小官背後藏著多大的能量。而且要知道,當時正二品的河南布政使也只是被太子賣到了15萬兩的價位,而這個正四品的四川鹽茶道居然和布政使“平起平坐”,也賣到了15萬兩,可見這個四川鹽茶道的“小官”背後的巨大利益。


在《雍正王朝》中,提到四川鹽茶道,則是因為太子胤礽欠了國庫欠款。


堂堂一國儲君也有缺錢的時候,而且是經常缺錢,所以動起了向國庫借款的念頭,這一借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越借越多,居然超過了50萬兩。而太子胤礽一年的俸祿才4萬兩銀子,可見太子這個窟窿是根本補不了了。



天災加人禍,黃河又決堤了。等康熙讓戶部撥銀子時,才發現諾大的國庫只有不到50萬現銀。錢到哪裡去了,原來都是被百官和皇親國戚都借走了。這一下真是急壞了康熙,好在老四胤禛出手,下江南籌款賑災,解了燃眉之急,可是這借出去的國庫欠款還是要追回來的。而且,太子胤礽的欠款在所有欠款人當中是大頭,於是在康熙嚴厲的追責下,太子居然動起了賣官鬻爵的心思來彌補虧空。


太子胤礽想到賣官,還是得到手下人的“提醒”,要想補上這個窟窿非得走不同尋常之路。而如今正好有幾個空缺,可以通過“捐納”來操作籌足這筆欠款。


哪裡知道,錢是籌到了,但是康熙卻對太子胤礽更加失望了,真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為什麼呢?



因為賣出去的這幾個官職,實在太重要,尤其像四川鹽茶道這樣的職位。因為在古代,鹽和茶都是政府壟斷經營的,而且又是生活必需品,在貧困的家庭也要吃鹽和喝茶,所以四川鹽茶道這個職位成為了在全國範圍內僅次於江南巡鹽道的的職位。想想江南巡鹽道任伯安為了討好八爺黨,每年孝敬100萬兩銀子,就可以聯想四川鹽茶道每年的黑色收益了。而如果讓別有用心的人當上四川鹽茶道,苦的只能是當地老百姓。


所以像這樣重要的官職,即便康熙日理萬機,也要在新官上任前親自接見下,無非是讓他們能做一方好官。而康熙看出其中的貓膩,還是因為其他皇子“擊鼓傳花”,想要通過太子胤礽賣官來絆倒太子胤礽。


先是八皇子胤祀將買官的這幾個人領進宮裡,再由當時值班的皇長子胤褆進去稟告康熙。本來新官上任在臨走前,皇帝接見其實是很平常的程序,可就是因為這幾個繼任重要官職的買官人,根本不具備所在官職的水平和能力,康熙問了幾句就看出了貓膩,使得康熙仰天長嘯,“這就是未來的皇帝”,可見康熙對胤礽是多麼失望和痛心。



太子胤礽德不配位,一步錯步步錯,再加上其他皇子在背後打黑槍,被康熙廢掉已經是時間問題。其實從以15萬兩賣四川鹽茶道來看太子的政治頭腦,就可以看出太子的水平太低,手下人也都是“豬隊友”,與八爺黨相比,差的不是一星半點。八爺黨通過遙控江南巡鹽道任伯安,每年有源源不斷的錢湧進八爺黨的小金庫,從沒有為錢苦惱過。而太子呢?卻始終因為錢而苦惱。


奪嫡之爭,其實也是金錢的較量,就論這一點,太子就輸在了起跑線上了。


對此,你覺得四川鹽茶道是一個什麼職位呢?歡迎留言評論。


歷史局中人


黃河一場大水把國庫虧空的積弊暴露出來,戶部賬面上的五千萬兩存銀真正能夠調用的只剩下區區四十萬兩,其它都被朝中文武百官借貸一空,而始作俑者竟然是奉旨監國的太子胤礽。

康熙委任老四胤禛和老十三胤祥為欽差大臣,負責追比國庫欠款一案。太子胤礽拖欠庫銀四十五萬兩,是戶部最大的債務人,因上成為首當其衝的追比目標。為了歸還債務,胤礽打起了賣官鬻爵的主意,把四川鹽茶道和河南布政使等六個肥缺明碼標價的賣給了幾位捐官出身的商人,總共摟了五十萬兩銀子用於歸還戶部欠款。

按照朝廷定規,七品以上的外放官員在赴任前要向皇帝辭行,俗稱“陛辭”,是外放官員赴任的最後一道關卡。如果官員品級較低,皇帝通常讓他們行完覲見禮後簡單問兩句話;但如果是封疆大吏,皇帝會特意叮囑,面授機宜,向他們指示到地方就任後的具體要求和舉措方略。

康熙發現太子賣官鬻爵之事,問題就出在這六名官員“陛辭”的節骨眼上,同時也跟幾位兄弟的互相配合,落井下石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太子賣官之事,老八胤禩早就收到眼線的彙報,卻故意不向康熙稟報,而是指示吏部按照太子的鈞諭辦理,但卻派人把風聲透漏給了大阿哥胤禔。

六名官員“陛辭”當天,吏部堂官是老八的心腹揆敘,當值引見的是大阿哥,強強聯手,挖下深坑,把太子胤礽給坑慘了。行完禮後,康熙看完引單,隨口問道:“誰是康祖恩哪?”跪在地上的一個官員回道:“小人是康祖恩。”康熙又問:“你知道你要去當的那個官是幹什麼的嗎?”康祖恩簡潔明瞭地回答:“知道,是管鹽和管茶的。”

從這句回答中,康熙已經感覺到異常,於是再次試探:“你知道鹽和茶該怎麼管嗎?”康祖恩輕描淡寫地回答:“知道,就是把鹽從鹽民手中買過來,然後賣出去。把茶從茶農手中買過來,然後也賣出去。”聽完這句話,康熙已經明白,這根本就不是一位適任此職的官員,因此又問:“你過去在哪個任上任職?”康祖恩老老實實的交代:“回皇上,小人是個候補道,原來沒有放過缺,一直在山西做生意。”

一個從來沒有放過實缺的候補道,竟然被派往四川擔任四品鹽茶道,感到震驚的康熙轉頭問大阿哥:“這個人是誰舉薦的?”詭計得逞的大阿哥裝出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樣,恭恭敬敬的回答:“回皇阿瑪,這六個人都是太子點名放的缺。”康熙讓六名官員退出,又問大阿哥:“太子和這六個人是什麼關係?”大阿哥等得就是這句話,立即回答:“據兒臣所知,太子連這六個人的面都沒見過。”康熙頓時驚呼一聲:“什麼!”至此,太子賣官鬻爵之事徹底真相大白。

為了維護太子的聲譽與尊嚴,康熙很快冷靜下來,說了一聲:“沒關係就好,跪安吧!”大阿哥還想在康熙面前上點猛藥,最好能一舉扳倒太子,喊了一聲:“皇阿瑪!”康熙再次強調:“跪安吧!”大阿哥只好悻悻而歸。

由於四川“鹽茶合署”,四川鹽茶道是管理西南地區鹽政、茶葉的特設官員,也是天下聞名的肥缺,每年至少有十萬兩銀子的進項。古代鹽、茶、鐵都屬於戰略物資,因此這個職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太子胤礽竟然把如此重要的肥缺放給一個連面都沒有見過的生意人,其原因自然是為了貪汙納賄。

康熙讓李德全召來太子,詢問他十阿哥當街賣家當毆打朝廷命官,諸多老臣前來哭訴求情的事他知不知情,不料胤礽卻把原因歸結為老四、老十三處事操切,把差事給辦砸了,絲毫不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功勞自己攬著,過錯推給別人。

康熙又把官員引單交給胤礽,告訴他是吏部報上來的外放官員,行的話就批了。康熙是藉此試探太子,如果太子心中有愧,應該磕頭請罪。結果太子以為康熙被糊弄了過去,根本沒有請罪的意思,還屁顛屁顛地把引單收好放進袖口。堂堂國之儲君,犯下如此不可饒恕的罪行竟然恬不知恥,毫無悔意,難怪康熙會發出質疑:“這就是我大清將來的皇帝嗎?”


歷史茶坊


這都不用識破,大家都心知肚明,不過康熙老爺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不要太過分也就過去了。要是殺光貪官就算好皇帝,那現在可能還是宋朝。


肉類終結者


很簡單啊。

說明:道在康熙時期品級不定,正三品到正四品都有,最早甚至有正二品道臺。

簡單說,鹽茶道這樣的三品要職,通常需要府州縣主官職務的資歷,而不可能授予幾個僅僅擔任過縣令或者候補官的人。

這些人得到超拔,顯然是買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