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1

我的上一個老東家是在平安,掐頭去尾算起來,在裡邊幹了5年。對平安,我是有相當程度的瞭解。

在2019年的全球500強品牌價值排行榜裡,平安是第14名。

這個公司,從1988年馬明哲開始創辦,到成長為今天的龐然大物,就一直髮展很快。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甚至不管誰身邊,都有幾個做平安的朋友,或者在裡邊做過。它影響了很多人,你可以說它有很多問題,但這無妨礙它的牛逼。

平安之所以發展這麼快,自有它特殊的企業文化。如果從源頭上找去,和創始人的性格有很大關係。

我記得在一次平安晨會上,通過視頻看到馬明哲講了這麼一句話,至今記憶尤深。

原話是:“我認為不管什麼事情,我們先不要想太多,先去做一做,試一試。或許在這個做的過程中,就能發現出很多問題的答案。”

這就是馬明哲的風格,也是平安的風格:辦事效率快、執行力強,遇到模糊不清的事情,管他三七二十一,先幹了再說。

包括當年馬明哲創辦平安,也是這麼莽莽撞撞的搞出來的。

最開始,馬明哲是蛇口工業區負責人袁庚的司機。

袁庚是誰?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如果你不知道他,也肯定聽過他說的那句話:“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

這句話現在刻在牆上,是深圳的城市精神。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當年鄧小平在南海邊畫了一個圈,而把這個圈變成現實的先驅者,就是袁庚。

馬明哲當他的司機,成大事的機會就比一般人多。

但首要條件,還得馬明哲自己有能力。

當時深圳初建,到處是工地,各地的工人經常發生工傷事故,發生事故了就要賠錢,袁庚很頭疼。

馬明哲試探性的建議,是否可以成立一支基金,專門賠償這些受工傷的工人。

袁庚一聽靠譜,就讓他拿出方案來。

馬明哲也是隨口一說,具體怎麼成立,怎麼操作,他並不懂行。

不懂不要緊,可以問。馬明哲問一個銀行界的朋友,說這事兒怎麼搞?

銀行朋友說:“工傷保險屬於商業保險的範疇,你們要想真搞,就成立一個公司,申請保險牌照。”

馬明哲一聽,感覺玩的有點大,他只是一個司機,上哪兒申請牌照,上哪兒成立公司去?

但好在他的背後是袁庚,袁庚的背後是中央。

當馬明哲做好功課,向袁庚做了詳細彙報後。袁庚當即表示:可以。

然後寫了一封請示信,讓馬明哲帶著信件,到北京“走審批”。

幸好趕上了那個好時代,全國上下都在求變革,對變革的排頭兵-深圳,還是大力支持的。

就這樣誤打誤撞,由一個司機帶去的請示信,也被批准了。

1988年,平安保險成立。作為公司很長一段時間內“唯一的員工”,馬明哲理所當然的出任總經理。

誰也沒想到,這個總經理一干就是三十多年,這個公司的員工,發展到幾十萬。這個公司,會成為世界500強。

這就是馬明哲誤打誤撞成立平安的故事。

有時我在想,這個時代為何那麼偏愛姓馬的人——馬雲、馬化騰,以及馬明哲。

答案可能也是因為人家姓馬,像馬一樣,行動迅速、抓住機遇。

成大事者不糾結。別怕沒有路,一直向前奔跑就對了。跑著跑著,路就出來了。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2

再說一個例子,是關於邏輯思維的CEO脫不花的故事。

邏輯思維是羅振宇創立的,可能羅振宇不想管具體事務,就把公司日常管理交給了脫不花——個留著短頭髮,一看就很乾練的中年女人打理。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脫不花,光聽著名字就不一般。雖然肯定不是她真名,但那又如何,能被人輕鬆記住,是好名字的一大特徵。

1997年,17歲的脫不花高中沒上完,就開始來北京闖蕩。

本來,父母是讓她來北京學英語,準備出國留學的。

但脫不花在北京呆了一段時間,就把出國的事兒忘到腦後了,瞞著家人,偷偷在北京三里屯找了份辦公室文員的工作,幹了起來。

這個公司是做廣告代理的,在1997年,還是一個“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的時代,或許受到這個風氣的影響,處在叛逆期的脫不花一頭扎進了廣告的海洋裡。

當時公司附近,有個酒吧每到週末就搞一個“廣告人沙龍”,作為充滿好奇心的、愛學習的脫不花,自然經常去蹭聽。

適當時候,還用小姑娘特有的崇拜目光和撒嬌方式,成功要到一些廣告界牛人的名片。

也就是在那裡,17歲的脫不花第一次聽說什麼叫“提案”,什麼“PPT”。

藝多不壓身,後來有一次機會,公司接到一單大業務,要為客戶做一個“提案競標”。

在那個時代,其實當時大家都不懂什麼太專業的東西,公司同事集體蒙圈,說來說去也說不到點子上。

脫不花說:“我認識一個廣告界的大咖,留過他的名片,或許可以打他的電話諮詢一下。”

同事們不相信一個名片能帶來大咖的幫助,也不相信這個小姑娘能翻多大的浪,就由著她鼓搗去了。

抱著試試看的態度,脫不花把電話打了過去。

接通之後,是大咖秘書的聲音,說大咖在開會。

脫不花簡單描述了自己遇到的問題,問大咖能不能在技術上幫一下忙,並讓秘書幫忙轉達。

掛斷電話,脫不花就沒敢期盼它再會想起來過。

還得感謝那個電話騷擾還不多的時代,不大會兒,大咖竟然回電了,脫不花帶著激動的心情表達了自己的困難。

俗話說:“找對人,辦對事。”“會家不難,難家不會。”

在大咖的指點下,告訴脫不花如此這般,這般如此,就OK了。

也好在脫不花領悟力強,現學現賣,竟然把這個提案做的像模像樣。

拿到公司後,老闆認可,指名讓她負責這個項目的具體運作。

又經歷了很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後,這個項目大獲成功,為公司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脫不花也一戰成名,順利的從辦公室文員成長為廣告界精英。

這種莽撞的作風,一直陪伴著她,不斷取得一個又一個成功,直到成為羅振宇的合夥人。

在2018年,也就是她38歲的那一年。

脫不花正式提出了她的“魯莽定律”。

用她的話說就是:“38歲親測有效。”

魯莽一點,不要想太多,事情幹起來,就成功了一半。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3

這個世界,永遠有悲觀的人存在。

事情還沒幹,先想一大堆壞處。

他們確實是對的,但機會也在這些貌似正確的判斷中溜走。

正所謂:“悲觀者往往正確,但樂觀者往往成功。”

巴菲特的投資夥伴,查理芒格有句名言,說“如果把我們最成功的十筆投資拿掉,我們就是個笑話。

馬明哲:成大事者不糾結,我如何從一個司機逆襲成平安帝國掌門人

坐擁幾百億身家的人,也只是靠這些少有的勝利積累起來的。

虧錢不要緊,在關鍵的時候,贏那麼幾次就夠了。

話說劉邦和項羽打仗,總是輸,最危急的時候,項羽追兵將至,劉邦坐在馬車上嫌跑的慢,直接把自己的兩個孩子踹到車下邊,狼狽成那樣。

但那又如何,關鍵的幾次戰役,劉邦勝了就行了,最後垓下之圍,一戰而取天下。

所以做人還是要樂觀一點,不要盯著莫名其妙的風險裹足不前。

這世界上,唯一可以不勞而獲的,只有衰老和貧窮。

什麼都不做,肯定不會犯錯。但只有行動起來,才有成功的機會。

莽撞一點,生猛一點,像馬明哲,像脫不花,像巴菲特,像劉邦。

牛人,都是闖蕩出來的。

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