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懂了”那么多,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随着内容付费大潮的兴起,周围的人似乎都患上了“知识焦虑症”。
谁要是没在“得到”上订阅过几个专栏,没在网络上报过几个在线课程,都不敢说自己是上进青年!

但是学习下来的实际效果呢?

很多人几千块钱花下去,除了多认识了几个大咖的名字,张口闭口多了几个类似“信息熵”、“皮格马利翁效应”这样晦涩难懂却可以炫耀的词汇,其他什么也没有学到。

一切照旧,“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捂脸)。

成甲在他的《好好学习》一书中,用最直白的解释指出了为什么很多人学习了半天却看不到任何长进的原因:

我们知道的只是我们以为自己知道了

不能带来实际应用和改变未来的行为的知识,都只是“伪知识”。

背着“伪知识”,我们嗑药一般地自嗨,为拥有的海市蜃楼欢呼雀跃。

可当面对真实世界的各种实际问题时,自以为拥有的知识碎片如飘在脑海中的鹅毛一般,看得见却一个也抓不着。

我们才发现,“懂了那么多道理,却仍过不好这一生”。

如果说到这里就结束了,那么这碗鸡汤可以直接扔进垃圾箱了!

鸡汤文和干货文的区别就是:

鸡汤只让你看到眼前的坑,而干货文教你怎么把坑迈过去!

而这是一篇干货文。


看到别人的这个做法,可能你才会意识到差距是如何拉开的

公众号主人是一个斜杠青年,主业是某大型地产公司的策略分析师,利用闲暇时间整理自己的公众号,分享关于学习方法、摄影方法、APP推荐,以及PPT制作的相关内容。

针对PPT制作,他完全凭自学积累,风格精美个性,独树一帜,早年间还曾专门出过一本PPT教学的书,分享相关干货经验! 同时,公众号里也写过很多关于PPT制作的文章,都是非常有诚意的分享!

那天,我终于知道他是怎样获得如此的成绩了。

他的方法就是:

勤整理,勤总结。

看到好的PPT模板,我们的反应是:“哇,宝贝!赶紧收藏!”

打包!→ 下载!→ 保存!→ 完毕!

呼~!舒一口气,开心,又收到一个宝贝,下次做PPT时候就有参考啦!

(想象下,这个过程是不是和搜集书单屯书,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他的做法是:

下载 → 分析 → 总结 → 保存

下面来看看他的具体操作:

他的对内自我整理: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每张图上方做清晰的解释

虽然截图不是很清晰,但是能清楚看到拆解的过程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每一处亮点都做了很好的分析,从特点到效果


他的对外总结呈现: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分析PPT中好看的字体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分析配色风格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分析构图方式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结构形状分析

看到这里,是不是明白了,为什么同样都是非科班出身,别人可以把PPT做得美到没朋友,而自己只能给自己找借口说:我又不是专业学设计的!

人与人距离的拉开,就从这一点一滴的积累开始。

想起很久之前听过的另一个故事。
这是一个4A广告人的亲身经历,发生在她还是个刚入职场两三年的时候。

有一次,这个人跟几个同事一起去看电影,是一部比较年轻化的都市喜剧片。故事情节还算跌宕,看完电影,她和几个同事一起说笑着讨论电影中的情节和感受,一回头发现一个前辈默不作声,一直忙着低头写着些什么。她凑过去一看,发现他在记录刚刚那部电影情节中的各种广告植入。

前辈一抬头,看到了她的一脸惊讶,笑着解释道:我把这部电影中的植入品牌和植入方式都记下来,下次做案例分享,和给客户推荐方案的时候,就不愁想不到素材可以参考了。

讲这个故事的人回忆说,之前只知道那位前辈很厉害,每次在团队思路枯竭的时候都能提出让人眼前一亮的好建议,之前一直以为这就是他入行比较早的原因,但那一刻,她终于明白了真正的差距在哪里。

这差距不是取决于加班时间的长短,也不取决于入行年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一种习惯,一种在工作之外,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积累总结的习惯。

这种积累产生的差距,就是传说中的复利效应。

看似每一次的小努力并不起眼,可能只是多花十几分钟记录一个笔记,但是随着时间的叠加,不断积累带来的复利效应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回报。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巴菲特的回报呈指数曲线增长

股神巴菲特的净资产曲线——虽然年化收益率并没有特别高,但他赢在复利效应

很多人都只是停留在“我知道这个概念”的层面,只有那些真正把这件事融入生活的人,才实实在在获益了。

迈出拉开差距的第一步,只需要每天多几个动作而已

复利积累其实不复杂,直白的说,就是不停留于表面了解,而是将每一次所得,加上自己的分析,总结成自己的经验理解。可以是:

  • 对一本好书的深入剖析
  • 对一个好作品的亮点解读
  • 对一次危机化解的妙语积累
  • 对一个经验方法的理解内化

这样每天比别人多消化吸收一点点,日复一日,你就会把别人远远甩在后面!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每天差一点,一年就差出三十多倍

每天多进步一点点的魅力


积累不在于多,在于真的消化成为自己的理解。

今天就来安利一种积累方法,介绍如何利用印象笔记(我们亲切的称它为大象),通过简单三步来收藏、消化、整理内容。

【Step 1】 收藏保存

用过大象的小伙伴都知道,印象笔记和很多分享渠道都有合作,可以一键保存,介绍其中最好用的两个:

  1. 公众号文章分享

a. 关注公众号“我的印象笔记”,可添加搜索(myyxbj)

b. 然后绑定自己的印象笔记账号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关注并绑定自己的账号

c. 遇到喜欢的文章,就可以直接点击右上角的三个点,分享到“我的印象笔记”,文章就会被自动同步到你的大象账号中哦!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用这个方法还可以保存和朋友的对话、经典的聊天图片、微信小视频等等,方法类似,就是选中,一键分享给“我的印象笔记”。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1. 电脑网页分享

安装印象笔记·剪藏插件,是你最好的选择!
方法就是,在使用的浏览器上,安装“印象笔记”插件,大象支持几乎市面上所有有一定知名度的浏览器!

需要插件的搜索下载和安装细节,可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看。

安装好之后,就会看到网页上出现一个大象的图标,遇到想保存的网页内容,点击图标,就可以保存啦!(第一次使用时,需要登录账号)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这大概是我最常用的两种保存信息的方式,基本上笔记中80%以上的内容,都是通过这两种方式保存的。

除此之外,还有些APP会直接提供保存到印象笔记的功能,如得到APP的《李翔商业内参》,就可以直接通过分享图标,保存到印象笔记: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得到APP的内容分享

这样就完成了内容的收藏。

【Step 2】整理总结

如果只是收藏,那么留下的内容还是不是自己的。就好像买了一件衣服却一直没有剪开标签一样,只是增添了衣橱里的装饰,而没有增加自己的美丽。

印象笔记针对内容有很多处理工具,可方便拆解收藏的内容。主要的两大类是,图片和文字。

  1. 图片整理

印象笔记中保持的图片,支持圈点,箭头,文字编辑等等。

举例我的一张早餐图,选择右上角@图标,进入图片编辑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然后就可以利用印象笔记自带的功能,任意编辑啦!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有了这个功能,基本上用于笔记的图片我都不会再单独用其他工具编辑了!你会发现,印象笔记自带的图片编辑工具有如下几大优点:

  1. 方便快捷,非常适合图片笔记的快速整理
  2. 基础工具非常全,尤其箭头、文字编辑,和圈框,三个工具搭配,可以将图片要点编辑非常清楚
  3. 所有的图标都可以选中,进行重新调整(包括标记的位置、颜色、大小、旋转角度,以及选中删除),非常容易上手
  4. 自动保存,关闭后标记的图片内容直接更新,不担心编辑了很久之后不小心关闭页面,丢失内容!同时如果对标记不满意,重新打开图片编辑页面后,依旧可以再次选中调整,非常方便

有了这个功能,看到好看有用的图片,或者别人的经典PPT文案,甚至课堂PDF文档,都可以直接抓过来进行标记、分析、总结!是不是非常方便呢?

  1. 文字整理

针对文字的整理,印象笔记也配有我们熟知的标记工具,包括:字号,加粗,斜体,下划线,字体颜色,高光颜色等等。

收藏一篇文章之后,一定要利用这些标价工具,重新将文章拆散编辑,划出重点。

举一个得到APP中,李翔商业内参资讯的例子: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通过高光、加粗,变色,划出重点

其次,最重要的来了,要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亮点,写在文章的最前面!这才是真正的消化理解!

我通常的做法,是在文章最前面插入一张1x1的表格,讲自己的理解总结在最前面的表格中。如:

买了很多课程却仍没有长进?会用印象笔记的人做了这么一件事

经过总结后的内容加入了自己的理解,为自己设计产品时提供思路


如果文章比较长,可以在每一段,或者每几段后,都插入一张表格,加入自己的理解,从而更好的消化文章内容。

【Step 3】标签分类

最后,还没有结束。

在内容标记编辑好之后,为了方便下次检索,或再次反刍,要将内容放入合适的分类笔记本中,并标注可能用得到的标签,这样下次需要的时候才会更快的找到相应的内容!

比如上一篇文章,因为涉及了明星公司Amazon的商业逻辑,我就放入了“商业案例研究”的笔记本中。(笔记本如何分类也是门学问,日后我再单独写一篇文章详述。)

此外,因为文章来自于得到APP,于是还为文章添加了“得到”标签。

关于标签的分类,有两点建议:

  1. 不建议标签上填写文中多次出现的关键词,因为这样的内容我可以通过直接全盘搜索“关键词”获得。如,上篇小文若是标记Amazon 就会是一种浪费,因为凡是写Amazon的文章都会在文中提及Amazon的。
  2. 多针对未体现出的属性来贴标签,比如Amazon的那篇短文涉及到电商的页面设计,但是因为文章被划分到了经典案例的笔记中,所以在标签上,就可以加入“电商”,或者“店面设计”这样的字样,方便快速检索;亦或者因为文章内容来自于得到APP,但是文中未提及得到,于是也可以加上“得到”的标签。


看起来好像步骤很多,但是熟悉了之后,就只是多了几分钟的总结整理动作,可带来的收益却是不可估量的!

我是总结

其实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日里勤于积累,关键时刻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留意积累的内容可以是专业素材,技能总结,亦或是任何你想学习、成长的内容

利用印象笔记做收藏整理是一种很好的方式。步骤也非常简单:
【Step 1】 收藏保存

  • 方法一:
    • 添加微信公众号,可保存微信内的好文,聊天记录,图片,小视频
  • 方法二:
    • 安装浏览器插件,可一键保存网页文章、网页链接、电脑截屏
  • 方法三:
    • 很多内容APP自带分享到印象笔记的功能

【Step 2】 整理总结

  • 图片整理:
    • 可利用印象笔记内置标记工具,可实现圈划、标记、配文功能,方便快捷
  • 文字整理:
    • 利用加粗、变色,高亮等工具,对文字划重点,做标记
    • 可在段尾以及文章初始,插入1x1 表格,做分段、全文总结,加入自己的理解
  • 将整理好的笔记内容,标记合适的标签,放入对应笔记本


不要小瞧这简单的三步,如果长期坚持,这个小小的习惯将改变你的专业能力和成长轨迹!

人生有多少不起眼却又改变巨大的小习惯呢?这个知识内容整理,就算一个!

不信你就试试看吧~ End


介就是我,苦柚小姐

关不关注,我就在这里,不卑不亢,不慌不忙

西柚微苦

See You Way Cool~!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