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航空母舰,哪些东西可以体现一个国家的最高工业水准?

Me88451


往大了说,航空母舰、战略轰炸机、核潜艇、洲际导弹等等这些大杀器都是集高科技于一身的武器,大国身份的象征,这些装备都能体现出一个国家科技和综合实力。往小了说,能自己造好火炮和鱼雷的,全球也用不了十个手指头,这两个看似简单“小玩意”的工艺要求和科技水平绝不亚于航母。若要说航母,得往大中型航母标准上看,因为现在有不少国家有能力制造“准航母”。战略轰炸机就更不用说了,现在真正能玩转的也就剩美俄两国了。至于战略核潜艇,有能力制造并拥有的仅有常五国。

实际上如果抛开武器装备,从工业水准方面个人想说还有高铁,因为本人就从事动车组新造工作,目前世界上也只有中日两国做大。奇兵以前在中国南车工作,由于一些问题辞职,南北车也合并为中车。后来到了庞巴迪工作至今,也是动车制造公司,属于中国加拿大合资企业。许多人感觉动车就是为了能跑的快就密封性好点、造型流线点,下面装上电机,里边装上空调就行了。如果还有这样认为的亲那就大错特错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看中车的一些宣传视频,这样说就行,有些部件的精密程度绝不比军用差,甚至超出军用好多,当然这没实际意义上的可比性。

论起洲际导弹和航空航天技术,世界唯中美俄独大,中俄也是目前唯一不惧怕失去GPS导航的国家。美俄的一些相关计划也早已经开始将战略部署扩充到空天领域,如果说当年海湾战争逼得全球其他国家进行现代化军事改革,那么现在改革的重点方向已经由制空制电磁发展为空天、网络信息战,在这方面的竞争也更为激烈,尤其是网络信息安全,里面掌握着各种核心机密,这是一个不见刀光剑影的战场,它却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胜败甚至一个国家的命运。

说点看得着的东西,也是一个国家防御体系必不可少的武器,防空导弹系统。包括导弹和雷达系统,这些“货”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性能也高低不同,但是形成超远程预警,中远近距离完善防御体系国家的却不多,目前做的比较好的仍然仅有中美俄三国,其他国家要么不完善,要不就在大树下乘凉。

最后看看近些年风生水起的武器,五代机、高超音速武器、激光武器、电磁炮,能继续独立玩嗨的依旧是中美俄三国。这些武器不仅代表一个国家最新最先进科技,也带动了最高的工业水准,然而从长远上看,俄罗斯由于经济问题已然是有心无力,美国依旧是全球高科技的领头者,欧洲方面则抱团取暖,开始摆脱对北约的依赖,并“不再”把俄罗斯当成头号敌人,未来能彰显尊贵品质的就要看我兔啦。

我是军武奇兵,欢迎您的补充与交流,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战武奇兵


高压轴向柱塞泵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到底有多高。


有人可能说了,这东西还那么难吗?是的,高压轴向柱塞泵,我国造不了,或者说造的不尽如人意。现在国产的设备上有多少不是用进口柱塞泵的。挖掘机系统多数都是日本川崎的,或者德国力士乐的,我国的液压企业虽然也有不错的,但总体还不行,像北京华德,他就是仿力士乐,但是做出来的产品和力士乐可不是差了一个数量级啊。

力士乐的柱塞泵的铸件壁厚做到4毫米都没事,但是国产的你试试,7毫米都薄。

高压轴向柱塞泵不只是考验你的制造能力,还考验你的设计能力,铸件的水平,还有标准件也是柱塞泵必不可少的,比如轴承寿命,螺栓强度等等。有个柱塞泵的放置斜盘轴承的圆弧位置,这个力士乐做的很好,他用专用刀具伸到壳体内部去加工,这个在国内就做不了,在壳体外部掏了个洞,这样加工好后,用盖子盖上,很难看。

目前我国的高端液压件基本失守,都靠进口,我国的企业只在中低端徘徊,高端上不去,在低端我们恶性竞争,互相压价,搞的都生存不下去。说到底还是市场存在短视,不注重长期效益。

我们争取早日实现高端液压件的国产化,这少不了大家的努力,需要大家继续艰苦奋斗,踏实工作,别和老板挣工资。

好了,就说到这吧,谢谢大家的观看。


液压马达工程师


航空母舰是体现不了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的,唯一能体现的就是这个国家建设蓝水海军的决心。

真正能体现工业水平的东西叫工业之花

这朵花叫做 航空引擎——是比洲际导弹都难做的东西。

航空引擎可以说是集一个国家所有工业技术为一身的产品。 先直接说了,我们国家的航发技术落后于世界20-30年的水平。所以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但真心的不是一个工业大国。


很坦率的说,一个航空发动机已经让我们几代人愁白了头了。

但从让大家安心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航发技术目前正在缓缓的加速。有望短期内提高到发达国家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的技术积累数据不够。很难做出航空发动机中复杂的零件。尤其是这个东西:

这是燃气涡轮叶片,通常会工作在600-1300度的高温中。这种叶片的蠕变、热膨胀变形必须是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的。我们之前所积累的数据太少,很难加工出一个高效的叶片。而这个叶片也仅仅是航发的几万分之一的部分。

反观国外。他们的技术做的很好,积累数据很多可以更好的依据任务来设计航发。

这是B-52远程轰炸机发动机内的燃气涡轮叶片,其大小也仅仅只有一个5号电池大。而更可悲的是——这张图是ebay(国外的淘宝)上面的拍卖品。也就是国外拿来当垃圾、纪念品来卖的元件,我们目前还依旧生产不好。

所以说别认为有了一艘航母我们就能傲视一切,还没那么多骄傲的资本的。更多我们还没领先于世界的地方还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泼了一大盆冷水,权当互勉吧。


军武数据库


看大没能耐,看小才关键。不过一个螺丝钉过于苛求,咱们看个高端点-轴承!

很多朋友可能都会怀疑我的说法,轴承怎么回事?日常修个车都能见得到轴承,有什么可难的?

这个好理解,咱们就说很多朋友都在说的航空发动机吧!航空发动机,每分钟1万转以上是稀松平常,关键还是工作环境在高温,1000多度都是家常便饭,更不要说这些轴承要承受的是全方向的±9G的应力。

这才只是开始,同时,航空发动机还要求至少有3000小时的寿命,同时要求不能够出现轴承裂纹什么的。最为关键是,发动机如果要拆卸轴承是需要进行整体大修时才能办到,这对这种特殊轴承提出了最高的要求!毕竟所有发动机风扇的转动,都压在这个小小的轴承上。以至于有人曾经形容过,造航空发动机是工业领域的皇冠,那么造发动机用轴承就是皇冠上的珍珠。个人认为这也不恰当,应该皇冠上最独一无二的那颗宝石!

目前,航空发动机的轴承基本由美国的铁姆肯、日本的NSK、瑞典的SKF,德国的舍弗勒(FAG)所垄断。其中瑞典的SKF产品甚至连美国都来采购作为自己航空发动机的核心元件。一个小小的高端轴承,里面却大有玄机,包括了大量的材料、润滑、设计、加工等一些列工业基础 科目的。而目前我国国内,能够生产航空发动机轴承的就只有一家洛轴公司,其品质距离上述几家大厂还有极大的差距。

因此,不用看太大的,只需要看看小的就知道了。顺路提一嘴,航母的蒸汽轮机中也需要轴承,因此一个小小的轴承,却内有大玄机!

以上为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粗浅的认识和资讯整合,仅供抛砖引玉,欢迎更多深入讨论。

军事天地


第一是核潜艇。美国是世界上核潜艇数量最多的国家,目前有72艘核潜艇,其中战略核潜艇是第四代俄亥级弹道导弹潜艇,目前保留14艘,配备射程达12000千米的美制“三叉戟”导弹,可携带288个W88四百万吨热核弹头,每枚分弹头的核暴当量为10-47.5万吨,打击误差为90米,在30分钟内可摧毁同样多的城市。如果算上其建造14艘的数量,那么4000多座城市可能在不到30分钟内被摧毁。

第二是隐身战斗机、轰炸机。五代机因为是美国率先制造的,所以评判标准也是由美国制定的,分别指的是4个S: 1.超机动性。2.超声速巡航。3.超隐身能力。4.超视距打击。以后,俄、中再研制五代机,都是沿用这四个S的标准。美国空军,乃至全世界,总共只有186架“猛禽”战斗机处于服役状态。F-22的设计一直围绕着“率先发现,率先攻击,率先击杀”的信条进行。所有已经和将要应用的增量更新,加上能够以接近两倍音速的速度巡航,在高空机动和使用武器的能力,以及令人难以置信的敏捷性,“猛禽”有望在未来几十年里继续站在世界战斗机空战能力阶梯的顶端。

敌方雷达无法探测到B-21。B-21轰炸机的设计能够适应当前和预期的最先进隐身性能平台,包括隐身涂层和配置、雷达横截面减少和热信号抑制技术等,因此B-21轰炸机采用的技术至关紧要。

第三是洲际导弹。目前全球范围内装备洲际弹道导弹的国家只有联合国的五个常任理事国。其中,美、俄两国在技术水平和规模上占据绝对优势,将其他三个国家远远抛在身后。据国际有关组织统计,截止2017年初全球共有各类核武器约14900件,美、俄两国占据了其中约93%的份额。而中、英、法三国则仅占总数的7%。各国的核武器投射方式中,绝大多数以洲际弹道导弹形式,此外,还有少量空射型核武器。

第四是卫星导航系统。当下全球仅有四大卫星导航系统存在:分别是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俄罗斯“格洛纳斯”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中国“北斗”系统。其中,美国的GPS是全世界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然而北斗和GPS精准度的差距,除了地球表面覆盖的卫星数量上的劣势,还有“原子钟”这个关键设备上的技术不足。GPS技术要优于北斗技术且更加成熟,前者的原子钟精确度非常高,能精准到两千万年的时间范围内误差不超过一秒。而我国的原子钟则体积大、质量重、精度还差了一个量级,因此精准度自然是“谬以千里”。


海疆蓝飘带


汽车工业。汽车由几万个零件,不同的材料组成,是工业国的全能代表,包括了钢铁、化工、精密加工,机器人流水线,复合材料,合金,电动能转换,像塑,电器电路,致冷热空调,电脑电讯…几乎复盖了整个工业体系,最综合性产业部门,比如说在日本,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巨大龙头,雇佣着最多的职员,左右整个国民经济,配属了日本最精锐的科技攻坚力量,昼夜不休,改进与设计新型车,制造周期愈来愈短,高科技水平日益提高,您如果用十年时间做一个对比,会发现日系车在节能环保,静音、舒适、造形、使用寿命,会有一个长足不可比的发展,如果说再过十年,日系车一升油能行驶六十公里或更远,决对不会是梦。最后不能不让人人扪心自问:为啥弹丸之地的日本,三十多年以来,始终占居世界汽车市场第一位?单纯比钢铁产量,铜、铝…各类金属产量的时代早巳落幕,比附加值,比市场占有率,比人气商品的时代到来、节能环保、经济耐用、舒适新潮、廉价…显示了日本整体工业水平领先世界各国…丰田汽车无人自动制造流水线,象征了日本的尖端工业。




高友峰1


被誉为“工业之花”的航空发动机,无论是战斗机还是商用飞机,都离不开航空发动机,而其技术水平则代表着一国工业实力和客机水平的象征。发动机的研发投入高、周期长,尤其是对材料和工艺的要求越来越高。美国对航发的预研投入达数百亿美元,门槛不可谓不高。航发目前还是我国的短板产业,尤其是使用寿命方面,和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高温材料也是需要攻克的难题。

图、搭载在波音777X上的通用电气GE9X

通用电气GE9X可谓是世界标杆式航空发动机,其可以提供约10万磅推力,拥有新一代压比高达27:1的11级高压压气机,采用高效率和低排放的第三代TAPS III燃烧室,并应用了陶瓷基复合材料(CMC)的燃烧室和涡轮。它的风扇直径达3.4米,进气道直径高达4.5米,这比波音737的机身直径还要大76厘米。GE9X的涵道比为10:1,能比上一代同类型GE发动机节省约10%~15%燃油。其增压比也从GE90-115B的42:1提升到60:1,荣登航发压气机增压比冠军宝座。

史上最大推力军用发动机同样来自美企,应用在F-35上的F135涡扇发动机,这也是美国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研制的新型发动机,最大推力达到18吨。F-135是在F-119的基础研制而成,可以保障F-35B能够垂直起降。F135的垂直起降型增加了新颖的升力风扇、三轴承旋转喷管、滚转控制喷管。其3级风扇采用超中等展弦比、前掠叶片、线性摩擦焊的整体叶盘和失谐技术,在保持原风扇的高级压比、高效率、大喘振裕度和轻质量的同时,将风扇的截面面积增加了10%-20%。

在现代战争中,谁夺取了制空权,谁就占据了上风。而战斗机的换代则主要依赖于航发动机。航发技术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的空中力量强弱。商用亦是。


航空之家


高端伺服阀,目前全部国外垄断。国内的只能根据国外样机仿制。看似技术难度不高的小众产品,确是国防,船舶,航空,航天,工业液压伺服系统的核心。好在目前国内的总体水平显著提高。逐步替代进口。





杜92113


除了大型航母外,能够体现一个国家最高工业水准的,首先当属核潜艇,事实上,目前世界上能造核潜艇的国家比能造航母的国家还要少,像意大利、西班牙这种可以造轻型航母的国家,让他造核潜艇是绝对造不了的。直到印度“国产”核潜艇下水之前,核潜艇依旧是联合国五常的专利,而印度充其量也就是一只脚踏进了核潜艇俱乐部而已。

美国弗吉尼亚级核潜艇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攻击型核潜艇之一

除了造船业以外,航空工业的几款装备也是属于大国专属,首先就是第五代战斗机。目前全世界真正研制出第五代战斗机的还只有美国、中国、俄罗斯这三个国家,研制出来的型号也不过F-22、F-35、歼-20、苏-57这四款(此外还有正在研制中的FC-31)。日本目前也在研制第五代战斗机,但是根据计划也要到2030年才能装备,英国和法德也分别在研究下一代战斗机,号称要跳过五代机直接进入六代机,不过欧洲的嘴炮有多不靠谱大家也都明白,不管怎么说,日英法德等国在五代机上面已经被中美俄远远甩在后面了,足以看出第五代战斗机的科技含量。

歼-20战斗机是中国航空工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除了第五代战斗机,大型军用运输机的科技含量也是非常之高,目前能独立研制大型军用运输机的也同样只有中美俄以及欧洲联合,中国还是前几年凭借运-20才刚刚踏进这个俱乐部。乌克兰虽然继承了安东诺夫设计局但是自废武功,欧洲自然是必须多国联合研制才能搞定(能造好大型民航客机不代表就能造好大型军用运输机),至于日本的C-2运输机,载重量不到运-20的一半(30吨对66吨),想要称为大型运输机恐怕还是有点难度的。

运-20虽然关注量没有歼-20那么多,但是科技含量可一点都不少。

既然都提到隐形飞机和大型飞机了,那自然不得不提隐形战略轰炸机了,目前全世界只有美国B-2轰炸机这一种型号服役,而且生产数量只有区区20架,单价就高达24亿美元,是绝对的大国利器。21架服役的B-2中已经有两架损毁,其中一架彻底无法修复,哪怕是财大气粗的美军也是心痛不已。目前中俄两国都在研制自己的隐形战略轰炸机,而美国也启动了代号为B-21的新型隐形战略轰炸机的研制工作。

B-2隐形战略轰炸机,若以重量计,B-2的重量单位价格比服役时值的黄金还要贵两至三倍。

除了上述武器之外,洲际导弹(包括潜射与陆基)、反导系统(包括末段反导和中段反导)、高超音速武器、舰载大型四面S波段相控阵雷达、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等装备都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最高工业水准,打个比方,这些装备可以称之为“工业皇冠”。值得欣慰的是,无数的中国科研人员不断勇攀高峰,摘取了一个又一个工业皇冠,正助力中国成为世界一流工业强国。


晨曦谈兵


从这个表格中任意挑选出一个都足够让普通国家研究个十几甚至几十年,这些都可以代表一个国家最高的工业水平。其实可以看到基本上还是中美俄在引领世界军事工业……英法这些国家在某一方面做的极为有水准,但是综合工业能力空白领域还是很多了。可能他们因为经济问题不再全方面发展,但是某些领域停的久了就脱节了,所以中国一直在努力,丝毫不敢松懈……

除了航空母舰之外,核潜艇、洲际弹道导弹、载人飞船、空间站、四代及以上战斗机都可以代表该国家的工业水平。当然了,拼凑货就不算了,必须是自己研发制造的,就拿印度那个“维克兰特”号来说,在所有子系统全部依赖国外进口的前提下10年依旧没有完工;LCA战斗机,从发动机到火控到飞控到武器全部进口,最后40年的研发时间还没有得到印度国防部认可。印度虽然也能造,但是这种工业水准自然是要大打折扣的。

真正研发制造这些高端技术产品其实是在考验一个国家的综合能力而不仅仅是工业能力,为什么说是综合呢?教育水平、基础理论研究这两点是研发任何武器的基础,我们拿核潜艇和核航母的核动力技术举个简单的例子:核武器和船用核动力系统,这两种涉及“核”的技术历来是大国的象征。核物理学本身就代表着物理理论研究的较高层次,世界上开设核物理学课程的高校比比皆是,但是真正能搞核物理学研究的恐怕连20%都达不到,没有实验的核物理学研究是没有意义的。当年美国研发第一颗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原本奥本海默以为只需要6名物理学家和10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就够了,结果到最后集合了包括爱因斯坦、费米、波尔、冯诺依曼在内的超过1000名科学家和1000多名文职人员。虽然后面的国家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但是这个难度依旧很大,巴基斯坦、印度这些国家的第一座试验性反应堆都是在美国的帮助下建立的,现在印度自己研制的“歼敌者”号所使用的反应堆也是俄罗斯技术。所以从基础理论开始其实就已经在考验一个大国的所谓“工业水准”,没有基础研究的支持何来强大?

继续深入这个问题,船用核反应和陆上核电站反应堆有很大不同,有陆上核电站的国家有很多,包括日韩也有规模庞大的核电站。但是拥有核潜艇和核航母的国家只有五大常任理事国(印度靠俄罗斯反应堆技术),

1.船用核反应堆通常使用较高浓度的核燃料以保证持续的输出功率和延长两次大修间隔时间。一般来讲,丰度在2%-5%的核燃料即可满足核电站反应堆的需求,而核潜艇和核航母使用的核燃料通常在20%以上,美国的都在90%以上(武器级燃料)。随着核燃料丰度的提高,提纯难度和代价也是不断增大,“武器级”核燃料的提纯一般采用“气体离心法”或“气体扩散法”。其中气体离心法效率相对较高,耗能也相对较低,但是需要多级串联的高性能离心机逐级提纯,而且如果单机功率不够那么即便串联后也无法成功将浓度提高至90%以上。高性能离心机的技术目前世界上只有中美俄德等国家掌握,属于“管制品”,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下图为用于浓缩铀的离心机工厂

而气体扩散法则耗能耗时极大,一般要经过1200-1500次才能将浓度提升至5%左右,电能需求量是气体离心法的10倍,有的气体扩散工厂甚至需要配专门的发电站。美国在冷战期间将整个国家发电量的7%用于核燃料提纯。所以单单一个燃料提纯就卡死了绝大部分国家,首先要搞到足够的矿石,然后要有足够技术水平的分离提纯设备,再然后需要强大的能源保障,这才能完成反应堆用核燃料提纯。东亚某国家常电力供应不足,推测就是因为提纯核燃料消耗量大量电力,所以民用供电就时断时续。下图为美国橡树岭的气体扩散工厂

2.船用核反应堆的紧凑设计。核燃料提纯只是核反应运行的基础,不管是核潜艇还是核航母,他们的空间都是非常小的,陆地核电站可以建造巨大的冷却塔进行冷却水的收集循环利用,但核潜艇和核航母不行,这就要求核潜艇和核航母堆必须紧凑。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保证足够功率的情况下还要具备完整的多个循环回路,冷却剂也必须比陆地核电站用的导热能力强,这就是麻烦问题。为了反应堆足够的导热效率,苏联在705型核潜艇上使用过铅-铋冷却剂,当然这型核潜艇也达到了44节的水下航速。这是美国“企业”号核动力航空母舰使用的A2W核反应堆

所以仅在核潜艇/核动力航空母舰中,一个小小的核反应堆涉及的技术就如此广泛,这是真正考验一个国家的基础研究和工业实力。中国到现在都没有成熟的船用核反应堆,到目前为止真正在水面舰艇上大规模应用核动力技术的国家只有美国和苏/俄,包括法国的“戴高乐”号也只是拿K15潜艇用反应堆凑的。没有成熟的潜艇/船用核反应堆就根本没有资格建造核潜艇和核动力航空母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