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你好呀,夥伴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昂貴的抗癌藥納入醫保,能夠報銷了,這讓身患絕症的人看到了希望,但這也意味著,要為13多億人基本醫保護航的醫保體系面臨巨大挑戰。


大家都難,醫保局很難,醫院很難,醫生很難,病人更難……但再難,醫保這艘巨輪都必須要往前走。

誰家還沒有個病人,無解之症,有藥可醫,一顆抗癌藥和一粒感冒藥,都很重要。


01:昂貴的救命藥

命就是錢”,2018年,電影《我不是藥神》上映,主角程勇第一次去到印度的格列寧仿製藥廠時說出的這句臺詞,讓記憶深刻。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在此一年多以前,現實早讓周洋一家真切體會到這四個字的含義。


2017年2月,周洋父親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當時疾病已處於三期末,沒有手術條件。但不幸的萬幸,基因檢測找到了周洋父親基因突變所表達的特定蛋白質,這意味他可以通過特定靶向藥物來進行治療。


“靶向藥物”因《我不是藥神》被許多普通人所知。電影中,只要持續服用格列寧,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身體狀況就能顯著改善。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所以,當週洋父親還沒吃藥之前,他頻繁咳嗽,臉色長期發黑,走幾步路就喘個不停。但是吃藥不到一個月,他的面容明顯白淨,在醫院裡,他能跟病友、醫生自如地聊天,出院後還時不時去醫院散步。


好了好了,一頓又能吃下一碗飯了。”路上遇到熟人關心,周洋父親都開玩笑回答道。


但跟神奇的療效相伴的,是高昂的價格。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治療乳腺癌的靶向藥“赫賽汀”在2017年全球十大暢銷抗癌藥榜單上排名第三,單支費用為2萬餘元;2017年在國內上市的肺癌靶向藥“泰瑞沙9291”每盒價格5萬餘元,一盒只夠吃1個月。

在那當時,這些藥都屬於自費藥,尚未納入醫保報銷範圍。

周洋父親服用的正是“泰瑞沙9291”,這款肺癌患者視為“神藥”的靶向藥,在中國市場銷售額達到了18.5億元,看似巨大金額,但是我們做除法可以發現,4000多個病人9個月就能吃掉這麼多錢!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根據國家癌症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平均每天有1萬人確診癌症。其中,適合靶向治療的人是少數,能負擔靶向治療費用的更是少數。

不到一年時間,每天吃一顆價值1600元的藥品,就把周洋父母40多萬元的積蓄耗盡了。

要命就要錢,無奈之下,周洋只有把在北京北五環外買來準備結婚的一套60多平方的房子賣掉。

但終於,好消息傳來了。


2018年10月,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報銷目錄,“泰瑞沙”剛好名列其中,進入醫保後,這款抗癌藥價格降至15300元,按照周洋父親的報銷標準,每盒自付額僅2500多元。

從5萬元到2500元,對周洋一家來說,無價的生命終於有希望“有價”治療,而且價格不算貴。但新的難題隨之而來:從新一輪抗癌藥進醫保政策落地,買到藥又變成了難題:

老家,中部地區三線城市,醫生直截了當說“醫院沒進這個藥”;


買藥只能去到省會長沙,買藥之前要找本地醫生開具“藥品外購申請表”,然後要經過科室主任、醫副院長簽字,再到醫院中心備案蓋章,最後到市醫保局蓋章。

完整的手續辦下來之後,並不意味買藥就能很順利,因為很多醫院表示沒有進“泰瑞沙”,即使去了湖南最負盛名的湘雅醫院開到了藥,等到2019年上半年再去,醫生也也變得支支吾吾說沒有。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可是,周洋父親身體裡的癌細胞不會等,一旦沒有靶向藥的抑制,他們很快就會重新瘋狂生長。


沒進醫保前,買不起藥,進了醫保後,開不到藥,這成為很多抗癌患者的困境。去年的時候,保網也曾經分享過為什麼藥品明明進了醫保,又降價了,卻消失了的文章>>城鄉醫保個人賬戶取消?納入醫保的抗癌藥卻買不到?真相是…

癌症病人交流平臺“與癌共舞”分享了三個原因:

病人看病過程中,買藥的花費佔總花費的比例,2015年國家衛計委要求力爭在2017年將試點城市公立醫院藥佔比總體下降到30%,抗癌藥價格貴,容易超標藥佔比,導致醫生考核超標受罰。

醫保限額與醫保控費有關,是指當前醫療保險實施的“總額預付”制度——醫保部門每年按照一定規則向醫院分配醫保報銷的額度,一旦額度用完,超支部分就由醫院支付,到了年底,醫保額度接近或者已經超標時,“不敢”收病人是部分公立醫院常見的現象。

後面兩種原因都會導致醫院即使有藥,也不願意開給病人吃。


02:藥神在哪?

周洋父親偷偷停了藥,還重新抽起了患病之初就戒掉的香菸,隨之而來的是病情快速惡化,他開始整夜咳嗽,難以忍受的骨痛讓他變得暴躁易怒。

藥太貴,怎麼說他都不肯再吃藥,他怕耽誤了兒子的下半生。“一邊是以決絕方式求死”的丈夫,一邊是天天熬夜掙加班費的兒子,夾在中間的周母除了抹眼淚,想不出任何辦法。


據《柳葉刀》雜誌2016年一項實證研究顯示,在中國,肺癌、胃癌等六種常見癌症人均年治療費用約為6.8萬元,但當年中國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僅為2.4萬元。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在保費提額有限、老齡化趨勢嚴峻的背景下,把價格不菲的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醫保基金負擔得起嗎?以湖南省為例,每年醫保參保費是220元,財政補助至520元。

“泰瑞沙”進入醫保後,湖南省一年大約需要為一名服服用該藥物的患者支付10萬元,等於以為靶向治療患者要花掉200位參保人的醫保費總額。

國家醫保局多次明確規定的是,醫保是普惠大家基本醫療需求,抗癌藥能算在“基本”嗎?患癌人數只會增不會減,未來抗癌藥的報銷金額一定會呈滾雪球的態勢增長,如果抗癌藥像感冒藥普及,醫保基金支出可想而知。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在醫療基金總額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本應尋求的醫保、醫院、醫生、患者四方,就彷彿坐在了一桌麻將前,誰都知道,搓麻將不可能四方都贏。


03:出路

癌症患者的念想很簡單:多吃一天藥,多活一天。


生了這種病,大家都知道,沒有哪種藥是萬能的,醫學更不是萬能的。可人吧,總得有點念想。

再難,也要面對,所以2018年開始,陸續有省市宣佈,對國家談判的藥品實行的藥品實行單獨管理,不納入當地醫療機構藥佔比考核。


2018年11月,國家醫保局聯合人社部、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做好17種國家醫保談判抗癌藥執行落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費用總控、‘藥佔比’和醫療機構基本用藥目錄等為由影響談判藥品的供應與合理用藥需求。”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2019年6月,國家醫療保障局醫藥服務管理司司長熊先軍在政策吹風會上再次回應抗癌藥進醫保卻買不到的情況時表示,雖然有地區間不平衡的狀況,但總體上,就當年的數據來看,抗癌藥供應已比較順暢。


按照風險分擔的大數法則籌資建立的中國醫療保障體系,囊括了13多億人的命運,不僅關係他們的現在,還有未來。在這個系統裡,每一個微小的漣漪都會無限擴散,影響到許多原本平靜的池塘。

著眼當下,我們現在的醫保這個池子裡的水太少了,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要求。國家有難處,醫院有苦衷,病人要吃藥。

但更難受的現實是,當下大部分最新的化療藥和多數靶向藥並沒有納入醫保,特別是進口抗癌藥的報銷比例在各個地區繳費檔次也是不同的,很多時候都是需要患者自己承擔,對於普通家庭來說,依然不是小負擔。

種種新聞和案例都告訴我們,儘管抗癌藥進入醫保,或者對抗癌藥單獨管理,不納入普通管理等等,雖然解決了很多問題。

但是真正要吃得起藥,買得到藥,對於我們普通大眾來說,只有兩個大家耳熟能詳卻又因種種現實原因不那麼放在心上的辦法——早發現和趁早買商業保險。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要一點就是做好體檢工作,將惡性腫瘤等重大疾病趁早控制或者早期治癒,讓患者不需要用到中晚期病程的價格高昂的靶向藥,減少治療費用。


趁早買商業保險

買不到抗癌藥,等待患者的只有……

小病的門診費用、社保類目內的藥品費和治療費可通過社保來報銷,很多抗癌藥進入的是醫保乙類目錄,無法全部報銷,很多抗癌藥和高端診療技術未納入醫保,這意味著很多進口藥、自費藥、高額的治療只能通過商業保險來報銷。


寫在最後,商業保險始終都是伴隨目前身體《健康》的人群。如果對於《保險》始終都不存在認可,那麼選擇一款比較便宜的醫療保險或者是《靶向藥》保險,也是一件非常不錯的選擇。

但願世上無疾苦,寧可架上藥生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