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你好呀,伙伴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昂贵的抗癌药纳入医保,能够报销了,这让身患绝症的人看到了希望,但这也意味着,要为13多亿人基本医保护航的医保体系面临巨大挑战。


大家都难,医保局很难,医院很难,医生很难,病人更难……但再难,医保这艘巨轮都必须要往前走。

谁家还没有个病人,无解之症,有药可医,一颗抗癌药和一粒感冒药,都很重要。


01:昂贵的救命药

命就是钱”,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上映,主角程勇第一次去到印度的格列宁仿制药厂时说出的这句台词,让记忆深刻。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在此一年多以前,现实早让周洋一家真切体会到这四个字的含义。


2017年2月,周洋父亲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当时疾病已处于三期末,没有手术条件。但不幸的万幸,基因检测找到了周洋父亲基因突变所表达的特定蛋白质,这意味他可以通过特定靶向药物来进行治疗。


“靶向药物”因《我不是药神》被许多普通人所知。电影中,只要持续服用格列宁,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就能显著改善。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所以,当周洋父亲还没吃药之前,他频繁咳嗽,脸色长期发黑,走几步路就喘个不停。但是吃药不到一个月,他的面容明显白净,在医院里,他能跟病友、医生自如地聊天,出院后还时不时去医院散步。


好了好了,一顿又能吃下一碗饭了。”路上遇到熟人关心,周洋父亲都开玩笑回答道。


但跟神奇的疗效相伴的,是高昂的价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了解过,治疗乳腺癌的靶向药“赫赛汀”在2017年全球十大畅销抗癌药榜单上排名第三,单支费用为2万余元;2017年在国内上市的肺癌靶向药“泰瑞沙9291”每盒价格5万余元,一盒只够吃1个月。

在那当时,这些药都属于自费药,尚未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周洋父亲服用的正是“泰瑞沙9291”,这款肺癌患者视为“神药”的靶向药,在中国市场销售额达到了18.5亿元,看似巨大金额,但是我们做除法可以发现,4000多个病人9个月就能吃掉这么多钱!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每天有1万人确诊癌症。其中,适合靶向治疗的人是少数,能负担靶向治疗费用的更是少数。

不到一年时间,每天吃一颗价值1600元的药品,就把周洋父母40多万元的积蓄耗尽了。

要命就要钱,无奈之下,周洋只有把在北京北五环外买来准备结婚的一套60多平方的房子卖掉。

但终于,好消息传来了。


2018年10月,17种抗癌药纳入医保报销目录,“泰瑞沙”刚好名列其中,进入医保后,这款抗癌药价格降至15300元,按照周洋父亲的报销标准,每盒自付额仅2500多元。

从5万元到2500元,对周洋一家来说,无价的生命终于有希望“有价”治疗,而且价格不算贵。但新的难题随之而来:从新一轮抗癌药进医保政策落地,买到药又变成了难题:

老家,中部地区三线城市,医生直截了当说“医院没进这个药”;


买药只能去到省会长沙,买药之前要找本地医生开具“药品外购申请表”,然后要经过科室主任、医副院长签字,再到医院中心备案盖章,最后到市医保局盖章。

完整的手续办下来之后,并不意味买药就能很顺利,因为很多医院表示没有进“泰瑞沙”,即使去了湖南最负盛名的湘雅医院开到了药,等到2019年上半年再去,医生也也变得支支吾吾说没有。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可是,周洋父亲身体里的癌细胞不会等,一旦没有靶向药的抑制,他们很快就会重新疯狂生长。


没进医保前,买不起药,进了医保后,开不到药,这成为很多抗癌患者的困境。去年的时候,保网也曾经分享过为什么药品明明进了医保,又降价了,却消失了的文章>>城乡医保个人账户取消?纳入医保的抗癌药却买不到?真相是…

癌症病人交流平台“与癌共舞”分享了三个原因:

病人看病过程中,买药的花费占总花费的比例,2015年国家卫计委要求力争在2017年将试点城市公立医院药占比总体下降到30%,抗癌药价格贵,容易超标药占比,导致医生考核超标受罚。

医保限额与医保控费有关,是指当前医疗保险实施的“总额预付”制度——医保部门每年按照一定规则向医院分配医保报销的额度,一旦额度用完,超支部分就由医院支付,到了年底,医保额度接近或者已经超标时,“不敢”收病人是部分公立医院常见的现象。

后面两种原因都会导致医院即使有药,也不愿意开给病人吃。


02:药神在哪?

周洋父亲偷偷停了药,还重新抽起了患病之初就戒掉的香烟,随之而来的是病情快速恶化,他开始整夜咳嗽,难以忍受的骨痛让他变得暴躁易怒。

药太贵,怎么说他都不肯再吃药,他怕耽误了儿子的下半生。“一边是以决绝方式求死”的丈夫,一边是天天熬夜挣加班费的儿子,夹在中间的周母除了抹眼泪,想不出任何办法。


据《柳叶刀》杂志2016年一项实证研究显示,在中国,肺癌、胃癌等六种常见癌症人均年治疗费用约为6.8万元,但当年中国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仅为2.4万元。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在保费提额有限、老龄化趋势严峻的背景下,把价格不菲的抗癌药纳入医保目录,医保基金负担得起吗?以湖南省为例,每年医保参保费是220元,财政补助至520元。

“泰瑞沙”进入医保后,湖南省一年大约需要为一名服服用该药物的患者支付10万元,等于以为靶向治疗患者要花掉200位参保人的医保费总额。

国家医保局多次明确规定的是,医保是普惠大家基本医疗需求,抗癌药能算在“基本”吗?患癌人数只会增不会减,未来抗癌药的报销金额一定会呈滚雪球的态势增长,如果抗癌药像感冒药普及,医保基金支出可想而知。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在医疗基金总额不可能大幅度增加的前提下,本应寻求的医保、医院、医生、患者四方,就仿佛坐在了一桌麻将前,谁都知道,搓麻将不可能四方都赢。


03:出路

癌症患者的念想很简单:多吃一天药,多活一天。


生了这种病,大家都知道,没有哪种药是万能的,医学更不是万能的。可人吧,总得有点念想。

再难,也要面对,所以2018年开始,陆续有省市宣布,对国家谈判的药品实行的药品实行单独管理,不纳入当地医疗机构药占比考核。


2018年11月,国家医保局联合人社部、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做好17种国家医保谈判抗癌药执行落实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不得以费用总控、‘药占比’和医疗机构基本用药目录等为由影响谈判药品的供应与合理用药需求。”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2019年6月,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在政策吹风会上再次回应抗癌药进医保却买不到的情况时表示,虽然有地区间不平衡的状况,但总体上,就当年的数据来看,抗癌药供应已比较顺畅。


按照风险分担的大数法则筹资建立的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囊括了13多亿人的命运,不仅关系他们的现在,还有未来。在这个系统里,每一个微小的涟漪都会无限扩散,影响到许多原本平静的池塘。

着眼当下,我们现在的医保这个池子里的水太少了,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国家有难处,医院有苦衷,病人要吃药。

但更难受的现实是,当下大部分最新的化疗药和多数靶向药并没有纳入医保,特别是进口抗癌药的报销比例在各个地区缴费档次也是不同的,很多时候都是需要患者自己承担,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依然不是小负担。

种种新闻和案例都告诉我们,尽管抗癌药进入医保,或者对抗癌药单独管理,不纳入普通管理等等,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

但是真正要吃得起药,买得到药,对于我们普通大众来说,只有两个大家耳熟能详却又因种种现实原因不那么放在心上的办法——早发现和趁早买商业保险。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除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重要一点就是做好体检工作,将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趁早控制或者早期治愈,让患者不需要用到中晚期病程的价格高昂的靶向药,减少治疗费用。


趁早买商业保险

买不到抗癌药,等待患者的只有……

小病的门诊费用、社保类目内的药品费和治疗费可通过社保来报销,很多抗癌药进入的是医保乙类目录,无法全部报销,很多抗癌药和高端诊疗技术未纳入医保,这意味着很多进口药、自费药、高额的治疗只能通过商业保险来报销。


写在最后,商业保险始终都是伴随目前身体《健康》的人群。如果对于《保险》始终都不存在认可,那么选择一款比较便宜的医疗保险或者是《靶向药》保险,也是一件非常不错的选择。

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