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魯迅教會我們的道理:許多歷史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

1.我總覺得洋鬼子比中國人文明,貨只管排,而那品性卻很有可學的地方,

這種敢於指摘自己國度的錯誤的,中國人就很少。

——《兩地書之廿九》一九二五年

2.在中國,尤其是在都市裡,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車捽摔傷的人,路人圍觀或甚至高興的人盡有,有肯伸手來扶助一下的人卻是極少的。

——《經驗》一九三三年

3.中國人自己誠然不善於戰爭,卻並沒有詛咒戰爭;自己誠然不願出戰,卻並未同情於不願出戰的他人;雖然想到自己,卻沒有想到他人的自己。

——《一個青年的夢譯者序二》一九一九年

那些魯迅教會我們的道理:許多歷史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

4.在要求天才的產生之前,應該先要求可以使天才生長的民眾。──譬如想有喬木,想看好花,一定要有好土。沒有土,便沒有花木了,所以土實在較花木還重要。

——《未有天才之前》一九二六年

5.即使艱難,也還要做;愈艱難,就愈要做。改革,是向來沒有一帆風順的,冷笑家的贊成,是在見了成功之後……

——《中國語文的新生》一九三四年

6.可惜中國人但對於羊顯兇獸相,而對於兇獸則顯羊相,所以即使顯兇獸相,也還是卑怯的國民。這樣下去,一定要完結的。我想,要中國得救,也不必添甚麼東西進去,只要青年們將這兩種性質的古傳用法,反過來一用就夠了;對手如兇獸時就如兇獸,對手如羊時就如羊!

——《忽然想到·七》一九二五年

7.凡中國所有的,外國也都有。外國人說中國多臭蟲,但西洋也有臭蟲……假使世界上只有一家有臭蟲,而遭別人指摘的時候,實在也不太舒服的……

最好還是希望別家也有臭蟲,而竟發現了就更好。

——《外國也有》一九三三年

那些魯迅教會我們的道理:許多歷史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

8.自有歷史以來,中國人是一向被同族屠戮、奴隸、敲掠、刑辱、壓迫下來的,非人類所能忍受的楚痛,也都身受過,每一考查,真教人覺得不像活在人間。

——《病後雜談之餘》一九三四年

9.從生活窘迫過來的人,一到了有錢,容易變成兩種情形:一種是理想世界,替處同一境遇的人著想,便成為人道主義;一種是甚麼都是自己掙起來,從前的遭遇,使他覺得甚麼都是冷酷,便流為個人主義。我們中國大概是變成個人主義者多。

——《文藝與政治的歧途》一九二七年

10.許多歷史的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譬如吃東西吧,某種是毒物不能吃,我們好象全慣了,很平常了。不過,還一定是以前有多少人吃死了,才知的。所以我想,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有人吃,蜘蛛一定也有人吃過,不過不好吃,所以後人不吃了,像這種人我們當極端感謝的。

——《今天的兩種感想》一九三二年

那些魯迅教會我們的道理:許多歷史教訓,都是用極大的犧牲換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