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有“三级预防”措施,你知道吗?

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癌症,但是其发病率存在较大的地理差异,东亚、北亚和南亚等发展中国家是其高发地区。

在全球184个国家和地区中,我国男性的肝癌发病率位居第5位,女性为第6位;而肝癌死亡率男性在第2位,女性排第5位(以上数据台湾地区除外)。

由此可见,我国肝癌的发病形势之严峻,其实,不光是肝癌,众所周知,我国是乙肝大国,而肝癌的发生与慢乙肝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防治乙肝和肝癌是同样刻不容缓。

那如何才能有效的预防肝癌呢?医学上有「三级预防」,即针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恶化的三个阶段,有三种预防措施。下面,我们就重点讲讲我国预防肝癌的三级预防体系。


肝癌有“三级预防”措施,你知道吗?


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所谓的病因预防,就是从源头上阻断,不让疾病有发生的机会。我国肝癌的病因比较明确,主要包括乙肝病毒(HBV)、丙肝病毒(HCV)、黄曲霉毒素(AFs)、蓝藻毒素、吸烟、饮酒、肥胖、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等,预防措施也是从这几个方面着手的。

1、乙肝

慢乙肝感染是我国肝癌(HCC)的最主要病因,约85%的肝癌患者携带乙肝感染标志。因此,预防乙肝的发生,是预防肝癌的重要途径,而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最有效的方法。

我国卫生部在1992年就提出了对所有新生儿进行乙肝免疫接种的要求,且对于携带乙肝病毒的母亲来说,在新生儿出生后24h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阻断绝大部分的乙肝母婴传播。此外,修足、纹身、打耳洞、共用剃须刀和牙刷、静脉注射毒品、有多个性伴侣等行为,均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生活中需要注意。

2、丙肝

急性丙肝病毒感染后,约有75%-80%的概率转化为慢性丙肝病毒感染,慢性丙肝得不到控制与治疗,到感染后的20-30年,约有20%-30%的概率会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肝癌。

而丙肝目前只有治愈的药物,没有相应的疫苗,因此,要预防丙肝,只能自己在生活中多留心,避免被感染了。

丙肝最主要的传播形式是血液传播,特别是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传播,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不共用牙刷、剃须刀,不要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头等,纹身、打耳洞、纹眉等最好去正规的地方。

3、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素是肝癌明确的致癌因素,平时不要吃发霉的花生、玉米及陈米,发苦的坚果

等,另外,木质筷子和砧板也较为容易受潮发霉,因此要注意干燥储藏、定期清洁及消毒。


肝癌有“三级预防”措施,你知道吗?


4、水质安全

微囊藻毒素是水体富营养化后蓝藻水华产生的次生污染物,已有研究显示,其不仅具有强烈的急性肝肾毒性,长期的慢性暴露还会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因此,我们要注意饮水的卫生及安全,高楼层水箱要定期进行清洁,以免遭到污染。

5、吸烟饮酒

酗酒、大量油烟接触史10年以上,都是肝癌的危险因素,所以最好戒烟戒酒,健康生活。

6、其他

肥胖、糖尿病等疾病也会增加肝癌的发生率,因此要积极控制。

二级预防:“三早”预防

所谓的“三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对于肝癌的高危人群进行定期检查(主要是检查肝脏B超、甲胎蛋白,必要时选择CT、MRI),筛查早期肝癌,以便早点发现早期肝癌。


肝癌有“三级预防”措施,你知道吗?


那么哪些人属于肝癌的高危人群呢?主要分为三类,且对其的检查建议如下:

1、一类高危人群

肝癌高发区30-59岁人群。

建议:每年检查肝脏1次。

2、二类高危人群

(1)HBsAg阳性;

(2)抗HBe阳性;

(3)有肝炎史;

(4)肝硬化;

(5)有肝癌家族史;

建议:每半年检查肝脏1次。

3、三类高危人群

二类高危人群中检出的甲胎蛋白(AFP)阳性、但B超未发现肝占位,或AFP阴性而B超发现肝实质性占位又暂时不能确诊者,以及肝癌术后的病人。

建议:每2~3个月检查肝脏1次。

对于那些患有肝炎或肝硬化的高危人群,要积极的进行控制治疗。如慢乙肝患者就要及早进行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的抑制乙肝病毒,控制病情的发展及恶化。

美国肝病指南、欧洲肝病指南等,均一致推荐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替诺福韦酯(TDF)或恩替卡韦(ETV),这三类药物作为乙肝抗病毒治疗的首选药物

对于已经查出患有肝癌的患者,一定要根据个人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积极的进行个体化治疗,最大限度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肝癌有“三级预防”措施,你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