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为什么“看了很多文章,自我仍没有提升”?(P1)

首先建议还没有看前面文章的小伙伴,先看一下前面对于知识树、精力管理、熵增定律的解析,来建立底层框架。我更愿意读者看到一个流畅完整的过程,而不是一篇又一篇的概念。就像我常用的一个例子,记住11个地点你很可能记不住,而坐一辆公交车,就可以轻松掌握了。所以即使影响推荐或阅读量也没关系,这样是对读者更负责。

所以就像连续剧一样,先做一下前情提要。前面我们了解了精力管理,用训练运动员的方式培养自己的习惯,自然是高效的。也了解了熵增定律,像任正非所言要让自己保持开放、居安思危,通过建立耗散结构使自身或企业不断变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让企业更加壮大。掌握了这两个底层知识其实就一下子学会了以下内容:认识自我、时间管理、情绪管理、体能管理、习惯管理、成长型思维、流量思维、复利思维、舒适区。所以没看的小伙伴可以回头再看一下前面的文章。

这么多的内容是需要时间消化的,相信大家都有这种体会,每天看了几篇文章,似乎学到了什么,又似乎什么也没学到,但一转眼一年过去了,什么也没改变。这是为什么?

知:这个知识真的掌握了吗?

1、知识的层次不够:知识太零散或不够深入,没有做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没有底层框架支撑的知识就像离开树枝的树叶,随风飘落。知识也是有树干树枝树叶之分的。就像学生一道题反复错,并不是题的问题,而是这个题目涉及的知识没有完全掌握。

2、知识的深度影响行动: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就是自己想开一个咖啡店,结果去找毫无经验的朋友咨询该怎么开。实际上应该找开过店的人、或相关的书籍资料更加靠谱。找了朋友,朋友糊弄两句听说破产的例子,自己也就没有后续行动了。没有动力自然也就不会前进。

行:真的践行了吗?

1、不经历实践,知识只是流于表面:实践才能将知识内化,并且无形中可以补充更多细节,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通过实践可以给予宝贵的反馈,就像看完游戏里的英雄教学视频,接着去排位赛验证,才能有效消化知识。

2、不能指导实践的知识,无用:我想现在大家脑海里应该浮现了好多好多鸡汤文,功利性地讲是毫无用处。清朝顾炎武讲“清谈误国”,也就是现在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些知识除了能增加一下吸引人眼球的谈资以外,没有其他用处。

知行合一:为什么“看了很多文章,自我仍没有提升”?(P1)

所以也就慢慢引出了这个词“知行合一”,早在明代的王阳明就提出了这个观点,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在现实中运用此道理,是密不可分的。下一篇我们一起来看究竟该怎样知行合一,找出具体的可执行的步骤。

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分享这个梦想有一天写到100万字的作者,我会在这里和你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