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並沒有想放火?晚清政府遮羞的阿Q精神

最奢華顯赫的圓明園,曾遭到過英法聯軍的瘋狂洗劫。這不僅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場浩劫,更是無數國人心中最深的痛。最初英法聯軍洗劫完圓明園,是帶著各種寶物揚長而去,此時的英法聯軍並沒有縱火焚燒圓明園。那為何圓明園卻最終化為了灰燼呢?下面就聽編者向您詳細道來。

最初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並沒有想放火?晚清政府遮羞的阿Q精神

​1860年10月18日,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洗劫過去的第十二天。在這一天3500名英軍士兵再次來到了圓明園。他們有條不紊地縱火焚燒了這處皇家園林。既然已經搶走了價值連城的寶物,為何英軍要如此做呢?

最初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並沒有想放火?晚清政府遮羞的阿Q精神

​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是因為貪婪,而放火燒掉圓明園卻是和清廷的一場外交衝突有關。在圓明園被焚燬半個月以前,英法聯軍派遣巴夏裡等人,前往通州與清廷進行談判。他們希望清政府能夠開放口岸,進行鉅額的賠償。面對聯軍的無理要求,勢弱一方的清政府幾乎答應對方提出的所有條件。但有一件事清政府卻毫不妥協,那就是英法代表在面見皇帝的時候,必須磕頭行禮。

最初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並沒有想放火?晚清政府遮羞的阿Q精神

​英法代表堅持各國是平等的關係,而且他們又不是大清朝的子民,是不會向清朝皇帝磕頭行禮的。而在清廷君臣的觀念裡,卻覺得對方不磕頭行禮就是不承認滿清政府的統治。於是清廷當即扣押了英法前來談判的代表39人,清廷為他們定下的罪名是“叛國罪”。

在清朝皇帝眼中,西方列強是清廷的藩屬國,即使對方的炮艦已經開到了家門口。清廷君臣依然覺得對方是自己的子民。因為英法代表拒絕向皇帝行磕頭叩拜之禮,清廷便不顧外交禮儀扣押了39名英法談判代表。隨後英法政府便以兩國交兵,不斬來使得邦交禮儀逼迫清政府釋放人質。同一時間英法聯軍佔領了圓明園,開始了瘋狂的掠奪。

最初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並沒有想放火?晚清政府遮羞的阿Q精神

​最終39名英法代表,在清政府的大牢內受盡了折磨。當他們被釋放的時候,僅有18人活著走了出來。被激怒的英國公使額爾金,隨即在北京城內張貼告示,他表示英軍將於18日這天火燒圓明園,英軍將以此作為對清廷皇帝食言的懲戒。英國政府認為清廷違反了雙方的休戰協議,於是他們便以火燒圓明園來報復清廷。

最初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並沒有想放火?晚清政府遮羞的阿Q精神

​英法政府所謂的各國平等,看似文明其實可笑至極。勢弱的清政府,竟然想以對方大使向皇帝磕頭行禮的方式,來遮掩屈辱,不得不說這是有些阿Q精神的。而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併火燒圓明園的行為,無疑是強盜行為。各國之間永遠不會有平等,只有強弱之分,真理只在大炮的射程之內。因此我們要不斷去強大自己,讓我們的祖國變得越來越強大,這樣圓明園的悲劇才能不再上演。

撰稿者:月光下的懷草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